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1839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7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练习题.docx

《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练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练习题.docx

23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题

2.3河流地貌的发育

下图为“地中海沿岸某河流中游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河谷阶地的成因是()

A.河流的侵蚀B.地壳整体下沉

C.河流的侧蚀与堆积作用D.河流的搬运作用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布局居民点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下图为某河流的一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在上图中河岸两侧兴建房屋,随着河流的不断发育,其中地基被掏空的可能是

A.甲、乙B.甲、戊C.丙、丁D.丁、戊

4.图示河段的外力作用为

A.河流的侧蚀和下蚀B.河流的溯源侵蚀

C.河流的堆积作用D.流水堆积和侧蚀

5.图中河流堆积所形成的典型地貌,称之为

A.洪积扇B.冲积扇C.河漫滩D.三角洲

河流下切是指河流向下切割侵蚀的自然现象。

下图为地质时期祁连山某河流下切速度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河流下切直接相关的是

A.角峰B.冲积扇

C.河漫滩D.河谷阶地

7.地质时期,影响该河流下切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壳运动②山坡朝向③河流流量④人类活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左图为大陆东岸某河段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EF处河谷剖面图。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河流整体流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

9.下列关于EF所处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河段位于南半球B.地质构造上属于断层

C.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D.该河段河流以下蚀为主

下图示意黄河上游支流洮河某河段单侧断面,T1、T2、T3为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阶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各阶地黄土层形成的原因是()

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

12.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

A.地壳间歇抬升,河流侵蚀下切B.地壳间歇下降,河流侧蚀堆积

C.地壳持续抬升,河流侵蚀下切D.地壳相对稳定,谷地维持不变

读某一地貌景观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3.上图地貌景观多见于

A.河流源头B.河流入海口C.河流中下游D.山麓地带

14.导致图中地貌景观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变化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变质作用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图中沿河流分布的a、b、c、d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是

A.aB.bC.cD.d

16.为发展地区经济,计划修建连接a、b两地的公路。

图中修建难度较小,成本较低的选线方案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8.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A.

B.

C.

D.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C.流水沉积D.洋流搬运

20.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黄土高原的沟壑B.东非大裂谷

C.喀斯特地貌D.华北平原

2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为流水堆积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地貌,B图为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沙丘地貌。

D为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冲积扇地貌。

(2)A、D两图所形成的地貌,位于河口处的是________图,位于山口处的是________图(填字母)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地形中的______,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该图地质构造是_________。

(4)D图中所示的冲积扇地貌,从扇顶到扇缘,颗粒物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22.下图为密云区地形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在地形影响下,密云地区城镇的分布特征。

(2)比较甲、乙两地的景观特征,并任选其一,说出其形成过程。

 

(3)在A地区常形成农田或村庄,分析其选址的自然条件。

2.3河流地貌的发育答案

1.C2.D

【解析】

1..图中河谷阶地的成因是河流的侧蚀与堆积作用,侧蚀河谷使得河谷变宽,堆积使两侧有河漫滩形成,C对,A错。

地壳整体下沉与两侧河漫滩形成无关,B错。

河流的搬运作用是将侵蚀物带到下游其它地方,D错。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布局居民点的是丁地,地形平坦开阔,地势较高,不受洪水危害,D对。

甲地地域面积小,A错。

乙地、丙地洪水位时被淹没,不适宜,B、C错。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B4.D5.C

【解析】

3.据图中河流弯曲情况可发现甲、戊地处河流凹岸,乙、丙、丁地处河流凸岸。

地基被掏空的最有可能受流水侵蚀作用强烈的凹岸即甲、戊,B正确。

故选B。

4.由图中可发现该地河流弯曲强烈,可推测此处地势平坦,河流的侧蚀以及堆积作用较为强烈,D正确。

故选D。

5.该地河流的堆积地貌主要为河漫滩,C正确。

洪积扇、冲积扇多位于河流出山口,AB错误。

三角洲多位于河流入海口,D错误。

故选C。

6.D7.C

【解析】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角峰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与河流下切无关,A不符合题意;冲积扇是流水沉积形成,与河流下切无关,B不符合题意;河漫滩是流水沉积形成,与河流下切无关,C不符合题意;大部分河流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河床是不断下切的,就会形成在河床与河的两岸形成类似阶梯状的阶地,河谷阶地就是由于河床的下切作用而形成的阶地,D符合题意。

故选D。

7.下切侵蚀指流水对河床垂向的侵蚀切割作用,河流上游来沙量小于水流挟沙力时,则水流垂向侵蚀切割作用强,使河床高程逐渐降低。

随着河流水量的增多动能增强,或新构造抬升都会加强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

因此河流下切速度与河流流量、地壳运动密切,①、③符合题意;在地质时期,该河流流域的山坡朝向并没有明显变化,②不符合题意;地质时期,人类还没有诞生或人类活动影响很小,④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8.D9.C

【解析】

8.根据图中等高线分析,河流发育在谷地,等高线凸高为谷,根据方向标确定南高北低,所以河流整体自南向北流,D正确。

故选D。

9.该河段F河床坡度较大,说明河流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位于北半球,A错误。

图中岩层向上弯曲,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B错误,C正确。

该河段河流河床沉积物丰富,并且两侧河床坡度不同,所以是以沉积和侧蚀为主,D错误。

故选C。

11.D12.A

【解析】

11.黄河上游支流洮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西部边缘,临近西北地区,偏北风携带的泥沙随着风力的减小逐渐沉积,气流到达洮河流域时,风力较弱,颗粒较小的黄土逐渐在此堆积,形成图中各阶地黄土层,D符合题意;黄土层为沉积物,不可能由侵蚀作用形成,排除A、C;洮河位于黄河上游,流速较快,流水堆积一般形成颗粒较粗的沉积物(如图中砾石、漫滩砂),很难形成颗粒小的黄土沉积物,排除B。

故选D。

12.当地面因构造运动大面积上升,会引起河流强烈侵蚀河床底部,造成下切现象,河床大幅度地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滩就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成为阶地。

图中河流形成了三级阶地,则当地河流间歇性的发生三次侵蚀下切,就产生多级阶地,由此可知该河段所在区域地壳间歇抬升,河流侵蚀下切,A正确;如果地壳间歇下降,河流则以堆积为主,形成厚薄不均的沉积层,不会形成阶地,B错误;如果地壳持续抬升,河流则持续侵蚀下切,会形成很深的“V”峡谷,不会开成多级阶地,C错误;地壳相对稳定,则河流不断侧蚀,谷地会不断加宽,不会形成阶地,D错误。

故选A。

13.D14.C

【解析】

13.图示地貌景观是山麓冲积扇,多见于山麓地带,D对。

河流源头多是高山区,地形崎岖,A错。

河流入海口多是三角洲地貌,B错。

河流中下游多冲积平原地貌,C错。

14.导致图中地貌景观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变化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搬运作用,扇顶部沉积物颗粒较大,扇缘部颗粒较小,C对。

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作用形成,A、B错。

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表现,形成的是变质岩,不是沉积物,D错。

【点睛】

山麓冲积扇,多见于山麓地带。

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变化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搬运作用,扇顶部沉积物颗粒较大,扇缘部颗粒较小。

15.B16.A

【解析】

15.考查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从图示得知a聚落位于河流上游,河谷地带,地域狭小,不利于城市扩展,不太可能发育为大城市,A错误。

B地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且聚落规模较大,最可能发展为大城市,B正确。

Cd位于河流中游,靠近山地,城市拓展空间有限,不利于城市发展,排除CD,故选B。

16.四条规划线路中,线路是①,沿河、平原修建,地形起伏小,修建难度小,成本低,A正确。

②③线横穿山地,地形起伏大,工程量大,难度大,成本高,BC错误。

④线路长,且横跨两次河流,成本较高,D错误。

【点睛】

交通运输线的设计方案的比较思路

比较项目

比较内容

建设成本

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

路线长短

包括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

沿线村镇

包括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等

施工难度

地形起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

沿线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占用耕地

占用良田多少

生态影响

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影响等

总之,交通选线要遵循“低、高、大、小”原则。

即成本要低,安全性要高,经济效益要大,环境破坏要小。

17.B18.A

【解析】17.平直的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④地冲刷重。

弯曲的河道适用于凹凸岸理论。

根据凹岸凸岸理论,凹岸侵蚀强,凸岸侵蚀较弱,图中①地是凸岸,侵蚀弱;②为凹岸,侵蚀重。

②、④地相比,弯曲度大的地方冲刷力强,则②的冲刷最严重,B正确,故选B。

18.读图,①②连线处,①是凸岸,河流的沉积岸,坡度较缓。

②是凹岸,河流的侵蚀岸,坡度较陡。

与选项中的A对应,A对,B、C、D错。

故选A。

【点睛】

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河漫滩平原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

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19.C20.D

【解析】

19.河口三角洲是河流携带泥沙进入湖泊、海洋宽广的水域时,河口处断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而形成三角形沙洲,因此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与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洋流搬运关系不大,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20.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黄土高原的沟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因此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不同,A不符合题意;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而形成,因此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不同,B不符合题意;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石灰岩分布区由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因此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不同,C不符合题意;华北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平原,因此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河口三角洲是一种常见的冲积平原地貌。

河口为河流终点,即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

河口处断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而形成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

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或湖泊,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

21.三角洲风力堆积流水沉积AD丘陵向斜越来越小

【解析】

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背斜的岩层年龄关系是中间老,两侧新。

向斜的岩层年龄关系是中间新,两侧老。

【详解】

(1)图中显示,A位于河口地区,多沙洲,呈三角形态,应为三角洲;B地貌呈丘状,迎风面较缓,背风面较陡,应为沙丘,D地貌位于山地向平地过渡地带,位于河流出山口,河流流速明显变慢,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此大量沉积形成堆积地貌,地貌呈扇状形态,应为冲积扇。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处,即A图位于入海口;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即D图位于出山口。

(3)根据海拔判断地形.图中的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是中间高,四周低,坡度比较和缓,所以是丘陵。

图中岩层年龄关系是中间新,两侧老,根据岩层分析该图地质构造是向斜。

(4)冲积扇地区,由于河流冲出山口后,从扇顶到扇缘,水流速度逐渐下降,大的颗粒先沉积,小的颗粒后沉积,故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

【点睛】

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一般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常见,因为西北是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多大风天气,所以以风力作用为主。

22.

(1)平原城镇密度大;山地城镇密度小,多沿河谷分布。

(2)①特征:

(与乙比较)甲:

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谷壁陡峭,呈v型

(与甲比较)乙:

地势起伏小,在凸岸形成河漫滩,呈u型

②过程:

甲:

两侧地壳抬升,河流侵蚀或

乙:

河流流速慢,凸岸泥沙堆积

(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临近水源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及河流地貌的特征和成因。

【详解】

(1)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可从数量、密度、与其他地理事物(地形)的关系等方面描述。

结合密云地区地形分布图可知,山区地势起伏大,城镇数量少,密度小,多沿河谷分布;而平原地区,地势起伏小,利于城市发展,故平原地区城镇数量多,密度大。

(2)结合判读景观图,从地理事物(地形、河流)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等方面来比较可得:

甲——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谷壁陡峭,呈v型;乙——地势起伏小,在凸岸形成河漫滩,呈u型。

甲景观地势起伏大,结合河流发育过程,可知该地形的形成源于两侧地壳抬升,河流侵蚀下切共同作用形成。

乙景观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是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而形成。

(3)A地位河流凸岸,为河流堆积地貌,因为是河流堆积地貌、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另外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所以,在A地区常形成农田或村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