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城镇化调研报告范文.docx
《宁波市城镇化调研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城镇化调研报告范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市城镇化调研报告范文
宁波市城镇化调研报告范文
一.前言:
习主席曾经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讲过:
“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
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
二.调查内容:
真是没有想到会议报告中会出现如此人性化、优美的名字,这样的城镇化之路,才是我们所期盼的理想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建设速度飞快,然而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却是高度污染。
“一切以经济为先”的思想也导致了环境的日益破坏。
我们宜居的家园绝对不能建立在一块被污染的大地上。
而我的家乡宁波,人文积淀丰厚,历史文化悠久,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是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其中最具宁波代表性的宁波港被国际港航界权威杂志——英国《集装箱国际》评为“世界五佳港口”。
还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化学工基地,是华东地区的工商业城市,也是浙江省经济中心之一。
宁波开埠以来,工商业一直是宁波的一大名片。
[20]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但如今雾霾、水污染等事件的发生,让我们逐渐意识到城镇化的路上,可以迈开了步子使劲走但绝不能把环境踩踏在脚底,绝不能再走以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
三.调查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宁波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发展又拉动了经济的扩展,城市化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约束、城市管理体制不顺、发展动力不足等,宁波城市化发展明显落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要真正做好城镇化发展,首先要做到以下两点:
1.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2.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要优化布局,根据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
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上面说到的城镇化建设,都与环保型发展息息相关。
既然以人为本,宁波走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除此之外,新型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
要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产业转移。
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在具体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实施,加强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坚持因地制宜。
宁波有这么一项计划:
到XX年,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到XX年实施生活污水治理的村达到90%,完成600公里的生态河道建设,全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1%。
从此可见宁波的城镇化建设充分考虑了因地制宜保护环境,以人为本。
宁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就地消纳,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XX年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
到XX年,森林村庄达到1000个以上,森林城镇达到50个。
提高对水源地、重要生态湿地、生态公益林的生态补偿力度。
综上充分可见宁波贯彻落实了中央的要求。
四.宁波各地区城镇化特点:
(1)海曙区,充分发挥商贸基础雄厚、服务产业发达、历史文化厚重的优势,以鄞奉路总部经济区、月湖文化创意街区、南站枢纽综合服务区建设等为载体,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智慧产业,优先发展现代商贸、金融服务、中介服务、文化创意业,努力建设成为宁波市中心商贸商务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
(2)江东区,以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核心滨水区、东外滩文化创意走廊等城市功能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贸易展览、金融服务、航运物流、文化创意、专业市场等现代服务业,高水平建成一批城市综合体,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基本消灭“城中村”,努力建设成为功能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环境生态化的现代化核心城区和宁波的中央商务区。
(3)江北区,坚持城市化与产业升级同步发展,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港航服务、文化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加快“两江”北岸综合开发,推进甬江新城、姚江新城和慈城卫星城的开发建设,发展成为“城乡一体引领区、转型升级示范区、品质生活提升区”,建成宁波中心城区的北门户和重点城市拓展区。
(4)鄞州区,按照高端高新的发展导向,依托鄞州投资创业中心和明州工业园等平台,改造提升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转移淘汰铸造、电镀等高碳高耗产业,发展壮大光机电、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推进建设南部商务区、“创新128园区”、国家动
漫游戏产业基地等功能区块和城市综合体,大力发展都市型产业,全面融入宁波都市区建设,努力发展成为综合实力强劲、人民幸福安康、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品质城区。
(5)北仑市,是宁波港口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集聚地。
要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做大做强临港先进制造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重点发展石化、汽车、新能源、装备制造、钢铁等产业。
大力发展铁矿石、船舶交易、石化产品、煤炭等交易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区域性配置中心。
整合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和梅山保税港区,最终把北仑区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要组成部分、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浙江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6)镇海区,是宁波港口经济特别是石化产业的重要集聚地。
做大做强临港工业,推动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集群建设,建设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
推进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建设,建设成为我国海铁联运枢纽港。
高标准建设镇海片与三江片的生态隔离带。
加快推进镇海新城建设,基本建成北部商贸商务中心和南部休闲大本营区,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余姚市,加快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步伐,推进传统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发展纺织、家电、塑料及模具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休闲旅游、服务与科技文化等新兴产业。
高水平推进建设余姚塑料城,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塑料交易平台。
提升余姚科技园区等的发展水平,加快重点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努力把余姚发展成为浙江省区域性中心城市、宁波重要的文化生态宜居城市。
(7)慈溪市,全面实施“效益和谐新慈溪”总战略,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以杭州湾新区、观海卫卫星城和慈东工业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商贸金融、商务办公、休闲旅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家电、轴承、化纤、汽配等四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四大新兴产业,完善“一个中心、四个片区”市域空间结构,建设成为杭州湾南翼现代化海湾城市、长三角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8)奉化市,发挥生态、人文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高端人居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构筑纺织服装、汽车摩托车配件、气动元件、厨卫家居、船舶制造五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会展服务、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建立起以水蜜桃、花卉苗木、竹笋等为核心的精品效益农业体系,全面融入宁波中心城,努力建设成为宁波现代都市产业拓展区、宁波南郊现代化生态城市、海内外著名旅游城市。
(9)宁海县,要以绿色发展为特色,提升新型生态化、加速新型工业化、突破新型城市化,改造提升模具、文具、灯具、五金机械、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生态休闲旅游、现代物流“三大中心”,加快建设六大城市功能区,推
进三门湾区域、宁海湾区域、大温泉区域的开发建设,努力发展成为生态型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10)象山县,抓住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和象山港大桥建设的机遇,深入实施“桥海兴县”总战略,以海洋产业开发为特色,提升发展修造船、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的重大转型,打造成为现代化滨海休闲城市、宁波的滨海新区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先行区。
再说一下宁波的城镇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城市化快速推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化率由1980年的%提高到XX年的%,年均提高个百分点。
总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小城镇发展阶段、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和新型城市化发展阶段。
这既是宁波城市化实践的一个阶梯式推进过程,也是对城市化认识的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
1.小城镇发展阶段(1980—1990)。
(1)发展动力主要得益于体制机制改革的先发优势,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口集中、城镇集聚的过程。
(2)城市化水平由1980年的%提升到1990年的%,年均提高一个多百分点。
(3)这个时期城市化的特色是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农村工业化模式,造成了“村村像城市、镇镇像农村”、“亦工亦农、亦城亦乡”的城乡景观,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城镇的离散发展。
2.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1990—XX年)。
(1)发展动力主要得益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
1998年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不失时机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战略决策。
宁波市“十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包括城市化在内的“四大战略”。
这一期间,宁波成功进行了乡镇企业的转制和撤区并乡扩镇,完成了鄞州撤县建区。
(2)城市化水平到XX年达到了%,年均提高约个百分点;建成区面积也提高到120多平方公里。
(3)城市化特色是典型的“要地不要人”、“兴城不兴业”“重量不重质”,土地利用一定程度上呈粗放的发展形态。
3.新型城市化发展阶段(XX年—至今)。
(1)发展动力主要得益于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XX年,宁波召开了全市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走集约高效、宜居宜业、环境友好、协调和谐、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努力构筑宁波都市区”。
(2)城市化水平由XX年的%提高到XX年的63.7%,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20平方公里提高到242平方公里。
(3)这一时期城市化的特色是坚持以科学发展
观统领城市化发展,实现“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战略性转变,城市化内涵和质量大大提高。
宁波正在逐步转变城镇化的方式,着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破解推进城镇化的难题,扎实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
五.案例:
宁波市鄞州区集市港镇新市民翁意芬觉得自己已经彻底市民化了:
翁意芬:
以前住农村的时候想什么时候到宁波去,现在集市港就是宁波了,什么东西都有。
身份是农民,享受的是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
城镇化的进程,无可避免让一些近郊农村变成了城市。
进城后的新市民该到哪里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正在从一个“镇”向“城”蜕变的宁波市鄞州区集市港镇,面对土地日益升值的诱惑,预留大片土地建设美丽乡村、休闲都市田园,新市民依然嗅得到乡土味。
乡愁在哪里?
乡愁就在家门口。
要实现这样的美好目标,还需城市管理者抵挡得住房地产化的诱惑,回归人的城镇化。
宁波市发改委体制改革处处长王强:
要更加强调从城乡一盘棋的角度来考虑我们的城镇化。
若干年后,我们能够淡化城与乡的概念,那说明我们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这个目标基本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