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舟山港调研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2342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舟山港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宁波舟山港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宁波舟山港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宁波舟山港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宁波舟山港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舟山港调研分析报告.docx

《宁波舟山港调研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舟山港调研分析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舟山港调研分析报告.docx

宁波舟山港调研分析报告

宁波-舟山港调研分析报告

 

宁波-舟山港调研分析报告

 

 

(一)宁波-舟山港的地理位置:

宁波—舟山港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我国东部沿海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东濒太平洋,通过海运联系世界各国,内陆可通过长江水道及公路、铁路网向内地辐射,在我国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港口所在区域属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T”型交汇处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宁波—舟山港海域北起杭州湾东部的花鸟山岛、南至石浦的牛头山岛,南北长约220公里,共有岸线总长4000余公里,其中近岸水深10米以上的深水岸线约303公里,主要分布在宁波穿山半岛南北两侧,以及舟山的定海本岛、金塘、六横、衢山等诸岛。

宁波港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

宁波港由北仑港区、镇海港区、大榭港区、穿山港区、梅山港区、象山港区、和宁波老港区组成,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大港,共有生产性泊位311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64座(5至25万吨级的特大型深水泊位33座),是中国超大型船舶最大集散港和全球为数不多的远洋运输节点港。

(二)宁波-舟山港发展概况: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港口物流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了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浙北和温台港口为两翼的沿海港口体系。

宁波—舟山港已经成为我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

宁波—舟山港拥有生产泊位732座,是国内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在建的北仑四期、五期国际集装箱码头水域以及金塘岛集装箱码头开发项目,更可靠泊超大型集装箱船。

宁波—舟山港通江达海,沿长江可上溯至苏、皖、赣、湘、鄂、渝、川等省市,通过沿海向外可直达韩国釜山、日本神户、新加坡等港口,拥有国内、国际航运枢纽所应具备的地理优势。

优越的港口条件和区位优势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宁波—舟山港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支撑条件。

宁波市现有各类物流企业近2000家,注册资金80亿元,根据《宁波市现代物流系统发展规划》,全市正加快构筑以北仑物流园区为主体的“一主六辅”物流体系,加大对物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一大批船代、货代、报关、报检、集装箱运输公司、仓储公司得到蓬勃发展。

美国UPS、丹麦马士基等世界500强物流巨头纷纷落户宁波。

市场、政策、规划等方面共同创造了港口物流发展的有利环境。

港口物流不仅仅包括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还包括集装箱堆场,各类仓储能力以及货物的配送、流转等各方面的内容。

宁波港的港口货物吞吐量以及集装箱吞吐量的发展态势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大有超越其他国内重要港口的趋势,但是集装箱堆场的发展,由于布局,功能等原因,逐渐成了宁波市港口物流突破的新的“瓶颈”。

宁波港口物流要能为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发挥作用,必须努力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寻求突破和\转型升级。

(三)宁波-舟山港口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

优势:

1、良好的港口区位优势。

宁波、舟山以及长三角地区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为宁波—舟山港提供了稳定的货源,尤其是这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更是为其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现有的临港工业体系和沿港工业经济带,也为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

2、优越的港口资源条件。

宁波—舟山港拥有我国最丰富的天然深水港资源,具备开发国际大港的自然条件。

宁波-舟山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吞吐量充分说明了其港口发展的优越条件,使宁波—舟山港作为上海南翼集装箱干线港以及能源中转港的功能日益显现。

3、较便捷的集疏运网络。

港口完善和便捷的集疏运网络,是现代港口物流中心联系周边腹地、沟通国内外港口,保证各类货物集散的必要条件。

现有的公路、铁路、水路与杭州湾跨海大桥、京杭运河延长段和栎社国际机场等交通节点共同构成了宁波—舟山港较为畅通的集疏运网络,既可保证货物的较快集散,又为进一步延伸港口物流链提供了必要、便捷的集疏运条件。

4、较好的信息化基础。

良好的信息化基础是港口物流发展的一个技术支撑条件。

宁波口岸的信息化水平一直处在国内港口的前列,为客户提供了高效率的通关服务,创造了良好的口岸通关环境。

此外,宁波、舟山有着较好的通信基础设施,已初步形成了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传输骨干网络。

5、较强的港口资源整合优势。

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运作可促使港口资源优势的优化利用,有利于港口航道、深水岸线等有形资源以及经营管理、信息共享等无形资源的整合,必将优化港口资源的配置,从而有力地支持港口集装箱业务的发展,为港口物流其他部门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延展空间。

此外,宁波港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可用于开发利用舟山港的丰富深水岸线资源,在带动舟山港的升级和增强宁波港的发展后劲的同时,也必将促进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的发展。

劣势:

1、港口自身发展尚不完善,港口物流服务水平较低。

宁波—舟山港的港口建设规划仍跟不上港口物流发展的要求。

如岸线利用粗放,公用码头超负荷运转,而货主码头能力利用不足,影响了港口综合实力的发挥;港口商贸、仓储功能拓展不够,港口物流服务水平较低等,均给港口物流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2、港口腹地不够广阔,港口物流服务成本较高。

与近年来大力开拓航线以增加海向腹地相比,宁波—舟山港陆向腹地的拓展进展较慢,且与上海港的腹地重叠,形成了一种竞争关系。

与上海港相比,宁波—舟山港的货物综合运价水平和单位服务成本较高,规模经济效应不如上海港明显。

腹地的不足与较高的港口服务成本,制约了宁波—舟山港深水资源功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到其港口物流的发展。

3、港口后方陆域不足,后方集疏运系统尚不完善。

提供充足的港口后方陆域用地,是宁波—舟山港成为现代港口物流中心的基础条件。

当前,宁波—舟山港公用基础设施及港口支持保障系统仍相对落后,各港区分散经营的格局仍较突出。

此外,其腹地及后方集疏运网络的对外交通能力不足,这极大地阻碍了宁波—舟山港发挥其为纵深腹地服务的作用和功能。

4、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缓慢,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物流信息平台是现代港口物流的核心系统。

目前,宁波—舟山港适应港口物流发展需要的信息平台的建设速度仍较缓慢,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枢纽信息系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

实现舟山港域与宁波港域在口岸建设上的协调发展、协同运作。

尤其对于已经开工建设的位于舟山的金塘岛集装箱码头,在口岸环境的建设上,要做到与宁波海关口岸系统的合理对接。

2.在区港联动的基础上,争取自由港发展模式。

利用宁波港发展保税物流园区的有利机遇,不断拓展其功能,充分实现“区港联动”的目的。

形成“前港后区”格局,达到港区与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等特殊经济区域彼此依存、紧密配合、互相促进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保税港区的资质,努力向自由港方向发展。

3.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中,充分利用宁波港已有的E-port电子口岸平台和港口EDI系统,突破各部门分属管理的束缚。

真正建立起覆盖港区生产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网络平台,实现企业与管理机构的信息互联,形成港口与港口、港口与海关、港口与货主、港口与承运人连接的有机整体。

同时,不断完善港口办公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其它信息系统,建立港口完善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在港口内部业务流程之间以及与业务伙伴之间做到信息共享、交换和流动。

4.积极拓展集疏运通道,优化集疏运系统的结构。

在铁路运输方面,充分发挥现有铁路的能力。

提高对萧甬干线、洪镇支线、白沙支线和北仑支线几条铁路干支线的利用率。

同时,积极推动铁路集装箱中转站的建设工作,争取开行宁波至浙赣沿线、长江流域等主要城市的集装箱班列。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贸易、物流发展的大环境下,宁波—舟山港依托腹地经济、地理位置、港口条件等优势,借鉴国外港口的实践经验,必定会扬长避短,进一步发展现代物流,完善港口功能,提高港口综合发展水平,实现港口向第三代港口的转变。

宁波—舟山港要把握一体化和港口物流的发展机遇,通过有效整合物流资源以及充分发挥港口的资源优势,形成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积极实施“区港联动”,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促进现代港口物流中心和长三角南翼物流枢纽中心的建设,形成大港口和大流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