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作业指导书N.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1736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工程作业指导书N.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混凝土工程作业指导书N.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混凝土工程作业指导书N.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混凝土工程作业指导书N.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混凝土工程作业指导书N.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工程作业指导书N.docx

《混凝土工程作业指导书N.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工程作业指导书N.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工程作业指导书N.docx

混凝土工程作业指导书N

混凝土工程作业指导书

单位

中铁三局海南东环项目经理部五总队

编号

目的

确保混凝土原材料选用、储存与管理、配合比的选定、施工工艺及浇筑后混凝土缺陷处理、质量检验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范围

我队所属施工路基、涵、桥、隧工程中的操作人员

依据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补充标准》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一、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

⒈水泥材料的选用:

水泥可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在有充分实践经验证明可行的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也可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混合料宜为粉煤灰或矿渣。

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级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⒉矿物掺和料的选用:

矿物掺和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其品种宜为粉煤灰、磨细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或硅灰。

⒊细骨料的选用:

⑴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也可选用采用专门磨机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宜使用山砂,在不具备可靠冲涤条件的情况下不得使用海砂。

⑵细骨料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3种规格,配置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中砂。

当采用粗纱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细纱时,宜降低砂率。

⒋粗骨料的选用:

⑴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形膨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

⑵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

配置强度等级C50及以上预应力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圆孔)不应大于25mm。

⑶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用于干湿交替或冻融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应小于1%)。

⑷当粗骨料为碎石时,碎石的强度用岩石抗压强度表示,且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小于1.5。

⒌外加剂的选用:

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质量稳定产品。

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相容性。

⒍水的选用:

⑴用拌和水和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进行水泥净浆实验所得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得大于30min,其初凝和终凝时间尚应符合水泥国家标准的规定。

编写

批准

日期

备注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续页

 

 

 

⑵用拌和水配置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不得低于用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拌制的对应砂浆或混凝土抗压强度的90%。

⑶拌和水不得采用海水。

⑷养护用水除不溶物、可溶物可不做要求外,其他项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不得采用海水养护混凝土。

项目

预应力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素混凝土

PH值

>4.5

>4.5

>4.5

不溶物(mg/L)

<2000

<2000

<2000

可溶物(mg/L)

<2000

<5000

<10000

氯化物(以Cl-计)(mg/L)

<500

<1000

<3500

硫酸盐(以SO42-计)(mg/L)

<600

<2000

<2700

碱含量(以当量Na2O计)(mg/L)

<1500

<1500

<1500

 

二、混凝土原材料的储存与管理

⒈混凝土用水泥、矿物掺和料等宜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

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应用专用库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应特别注意防潮。

⒉水泥储运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装运水泥的车、船应有棚盖。

⑵储存水泥的仓库应设在地势较高处,周围应设排水沟。

⑶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分批堆垛,堆垛高度不宜大于1.5m。

堆垛应架离地面0.2m以上,并距离四周墙壁0.2~0.3m,或预留通道。

⑷袋装水泥在装卸、搬移过程中不得抛掷。

⑸水泥不宜露天堆放,临时露天堆放时应上盖下垫。

⑹储存散装水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降低水泥的温度或防止水泥升温。

⒊混凝土采用多级配粗骨料时,粗骨料应实行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⒋不同混凝土原材料应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识,标明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进厂(场)日期。

原材料堆放时应有堆放分界标识,以免误用。

骨料堆场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措施。

编制

批准

日期

备注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续页

 

 

 

⒌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后,应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帐”。

台帐内容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试验检验报告”编号及检验结果等。

“原材料管理台帐”应填写明确、真实、项目齐全。

三、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

⒈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

配置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施工要求,配置成的混凝土应满足设计强度、耐久性等质量要求。

⒉选定混凝土配合比应遵循下列基本规定:

⑴不同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通过试验确定。

⑵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⑶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根据施工工艺要求确定。

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应尽量选用低坍落度的混凝土施工。

⑷C30及以下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00kg/m3。

⒊混凝土的配合比可按下列步骤计算、试配和调整:

⑴核对供应商提供的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混合材料种类和数量等资料,并根据设计要求,初步选定混凝土的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拌和水的品种以及水胶比、胶凝材料总用量、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的掺量。

⑵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和搅拌方法,通过适当调整混凝土外加剂用量或砂率,调配出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表观密度符合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试拌时,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应在15L以上。

该配合比作为基准配合比。

⑶适当改变基准配合比的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和料掺量、外加剂掺量或砂率等参数,调配出拌和物性能与要求值基本接近的配合比3~5个。

⑷按要求对上述不同配合比混凝土制作力学性能和抗裂性能对比试件,按规定养护至规定龄期时进行试验。

⑸根据上述不同配合比对应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抗压强度、抗裂性以及耐久性能试验结果,按照工作性能优良、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经济合理的原则,从不同配合比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配合比作为理论配合比。

⑹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拌和混凝土,测定混凝土的表面密度。

根据实测拌和物的表面密度,求出校正系数,对理论配合比进行校正。

校正系数按下式计算:

校正系数=实测拌和物表观密度/理论配合比拌和物表观密度

编制

批准

日期

备注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续页

 

 

 

⑺当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或耐久性试验结果不满足设计或施工要求时,需重新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并按上述步骤重新试拌和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⑻当混凝土的原材料品质、施工环境气温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整。

四、混凝土搅拌:

⒈混凝土的拌制设备及计量器具,应保持良好状态;计量器具应由检验部门定期检定。

⒉混凝土要严格按试验室所给配合比配料,混凝土原材料的最大允许偏差(按重量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和料等)、外加剂、拌和用水为±1%;骨料为±2%。

⒊混凝土必须使用机械搅拌。

⒋混凝土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

使用机械拌制,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机开始搅拌起,至开始卸料时止,延续搅拌时间,最终不得小于1.5分钟。

⒌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后,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并将其搅拌成砂浆,再向搅拌机投入粗骨料,充分搅拌后再投入外加剂并搅拌均匀。

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投放制度,并对投放时间、地点、数量的核准等做出具体的规定。

⒍搅拌机拌和的第一盘混凝土粗骨料数量宜用到标准数量的2/3。

在下盘材料装入前,搅拌机内的拌和料应全部卸清。

搅拌设备停用时间不宜超过30min,最长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否则,应将搅拌筒彻底清洗后才能重新拌和混凝土。

五、混凝土运输:

⒈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运至灌注地点的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时,应在灌注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

⒉运送混凝土工具的内壁应平整光滑,不吸水、漏水,粘附的混凝土结块应经常清除。

⒊手推车运输混凝土时,路面或车道板面的坡度不宜大于15%,路面应随时清扫,保持平整、通畅。

⒋混凝土在倒装、分配或倾注时,应采用漏斗、串筒或滑槽等器具,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完成灌注。

⒌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

⒍冬季施工时,应对输送管采取保温措施。

夏季施工时,应将输送管遮盖、洒水、垫高或涂成白色。

编制

批准

日期

备注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续页

 

 

 

⒎为了避免日晒、雨淋和寒冷气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需要时应将运输混凝土的容器加上遮盖物或保温隔热材料。

六、混凝土灌注:

⒈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做好清理和准备工作:

⑴清除表面杂物及积水。

⑵在旧混凝土的施工接缝面上,或在间歇时间超过规定的已硬化的前层混凝土表面上继续灌注新混凝土,应先凿除施工接缝面上的水泥砂浆膜和表面上松动的石子或松弱混凝土层,并以压力水冲洗干净,使之充分湿润,但不存积水。

⑶混凝土浇筑前应对下列项目详加检查,并做好记录。

①模板的高程、位置及截面尺寸、施工的预留拱度。

②模板接合及支架、支撑、支柱等结构可靠程度。

③钢筋骨架的安装位置、连接焊缝及水泥砂浆垫块等。

④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及高程。

⑷在灌注混凝土前,模板如有缝隙应嵌塞严密以防漏浆。

⑸混凝土灌注前,宜在施工缝表面上先铺一层厚约15mm,并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而水灰比略小的水泥砂浆(竖向结合面上可刷水灰比0.3左右的薄水泥浆一层,或铺一层30cm的混凝土)(按新灌混凝土配合比,减少10%粗骨料)后,再接灌新层混凝土;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⒉混凝土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灌注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插入式振捣器,厚度不大于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40cm~50cm),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灌与振捣完毕。

⒊灌注混凝土应使用振捣器捣实,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距离,不宜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45cm~60cm),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宜为5~10cm。

⑵振捣器工作时,不得将其倚靠在钢筋上,也不得碰撞钢筋及埋设部件,以防位置发生移动。

⑶振捣器每一位置上的振动持续时间,应保证混凝土获得足够的密实度(以混凝土不再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开始泛浆为度),但也应防止振动过量。

⒋凝土浇筑宜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间歇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否则应待前层混凝土获得不少于1.2Mpa的抗压强度后,按照施工缝处理,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编制

批准

日期

备注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续页

 

 

 

⒌在隧道、明洞、路堑等挖方作业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满足如下要求:

⑴浇筑前,应清除坍塌的土石方和支撑材料。

当坍塌地段的支撑不易清除时,位于浇筑断面以外的支撑,经检查并做记录后,可留于坍塌体内,但浇注断面以内不得留有支撑。

⑵浇筑隧道拱圈等长筒形混凝土拱时,应视具体情况按其长度方向分节浇筑,且分节界面应与拱的纵向轴线垂直。

⑶当连续浇筑拱肋或拱圈时,应自两拱脚向拱顶对称浇筑。

当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拱肋或拱圈的跨度在16m及以内时,应一次连续浇完。

⑷当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拱肋跨度大于16m时,应沿拱的跨度方向分段浇筑。

各分段的界面应与拱肋中心线垂直。

⑸各分段内的混凝土应一次浇完。

当因故中断再持续浇筑时,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面应垂直于拱的中心线。

⑹预留间隔槽中的混凝土,应待各段混凝土浇完,且两相邻段混凝土至少硬化7d后,方可由拱脚向拱顶依次对称浇筑。

浇筑时尽量采用坍落度小的混凝土。

⑺封顶时,应待两侧其他间隔槽浇完,且已浇筑混凝土温度接近拱的设计浇筑温度时,方可浇筑拱顶间隔槽中的混凝土。

封顶时的气温和混凝土的温度应做好记录。

⑻当浇筑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拱肋时,已安装的纵向钢筋不应由于拱架沉陷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变形现象。

钢筋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使用沿拱肋全长的通长钢筋。

⑼当浇筑大跨度拱肋或拱圈混凝土时,可在征得设计部门同意后,采用分层浇筑法浇筑。

⑽当浇筑与墙或柱(墩)整体连接(不设施工缝)的梁或板时,应待墙或柱(墩)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初步沉实1~1.5h后,再持续浇筑梁或板的混凝土。

七、混凝土振捣:

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

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点振,也可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附着式振捣器联合振捣。

混凝土较粘稠时,应加密振点分布。

⒉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

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

⒊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

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

编制

批准

日期

备注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续页

 

 

 

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质量。

八、混凝土养护:

⒈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措施对混凝土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致失水干燥。

⒉混凝土除去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

⒊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剧烈变化。

⒋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

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温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⒌对已浇灌和捣实的混凝土,在浇捣后12小时内用草帘、麻袋等覆盖其表面。

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浇水次数根据气温而定,气温高多浇,气温低少浇,以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为准。

但日平均气温低于5度时,不得浇水,应采取冬期施工方法。

已浇捣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以上时,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

九、混凝土拆模:

⒈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

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

⒉拆除临时埋设于混凝土中的木塞和其他预埋构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

⒊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⒋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再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荷载。

十、混凝土缺陷处理:

混凝土的表面缺陷有蜂窝、露石、露筋等,拆模后如发现有缺陷应及时修整。

⒈混凝土拆模后,如表面由粗糙、不平整、蜂窝、疏松麻面和缺棱断角等缺陷或不良外观时,应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时报告监理和业主,不得自行处理。

⒉当混凝土表面缺陷经分析不危及结构或构件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能时,可采用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技术方案进行修补处理。

⒊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后,修补或补充的混凝土应与本体混凝土表面紧密结合,在填充、养护和干燥后,所有填充的混凝土应坚固、无收缩开裂或产生鼓形去,表面平整且与相邻表面平齐,达到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应等级及标准要求。

补后的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应不低于本体混凝土。

编制

批准

日期

备注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续页

 

 

 

⒋对于面积较小且数量不多的蜂窝、露石和露筋,可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再抹上1:

2~1:

2.5的水泥砂浆,表面抹平。

⒌对于面积较大的蜂窝、露石、露筋,先用凿子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的砂石颗粒,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

⒍影响混凝土结构性能的缺陷,必须处理。

十一、混凝土成品防护:

混凝土成品应及时进行防护,防止人为踩踏并及时覆盖,派专人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十二、质量检验:

⒈混凝土原材料进厂(场)后,应按要求对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水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量证明书等进行验收核查,向水泥供应商索要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矿物掺和料种类和数量等资料,并对水泥供应商提供的上述资料进行确认,按规定取样复验。

⒉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按规范要求对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拌和水等主要原材料的品质以及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进行日常批量抽检,检验结果需满足设计要求。

⒊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按规范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抽检。

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更换水泥、外加剂、矿物掺和料等主要原材料,应重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并对新选定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分别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⒌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后,可采用目测或用放大镜对接头进行外观检验。

接茬面周边应看见挤出修补材料,不得留有缝隙。

当对修补质量有怀疑时,可采用钻芯取样、金属敲击法等进行检验。

 

编制

批准

日期

备注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续页

 

 

 

 

编制

批准

日期

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