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系统复习 第六单元 圆 第24讲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8年真题训练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1459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系统复习 第六单元 圆 第24讲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8年真题训练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数学系统复习 第六单元 圆 第24讲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8年真题训练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数学系统复习 第六单元 圆 第24讲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8年真题训练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数学系统复习 第六单元 圆 第24讲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8年真题训练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数学系统复习 第六单元 圆 第24讲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8年真题训练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系统复习 第六单元 圆 第24讲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8年真题训练练习.docx

《中考数学系统复习 第六单元 圆 第24讲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8年真题训练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系统复习 第六单元 圆 第24讲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8年真题训练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数学系统复习 第六单元 圆 第24讲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8年真题训练练习.docx

中考数学系统复习第六单元圆第24讲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8年真题训练练习

教学资料范本

【2020】中考数学系统复习第六单元圆第24讲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8年真题训练)练习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第24讲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命题点

近8年的命题形式

考查方向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0xx(T23(3)解)

作为圆的核心知识点的补充,在中考范围内仅出现一次(20xx年),并巧妙结合外心与扇形相关内容进行考查,估计这种形式将偶尔出现.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20xx(T25解),20xx(T23解),20xx(T25解),20xx(T26解),20xx(T25解),20xx(T24解),20xx(T25解),20xx(T25解)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是河北省中考必考考点,呈现方式稳定,多以部分圆为背景(半圆或扇形,弓形等),以旋转或折叠等方式,在变化过程中,对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形成相切时,对对应的某一量进行求解,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思维过程.

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

20xx(T15选,T23(3)解),20xx(T23(3)解),20xx(T9选),20xx(T6选)

作为圆的核心知识点的补充,近四年出现在中考试题中,既体现考查知识的连续性,又体现考查知识的全面性,估计这种全局设计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将一直存在.

命题点1 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

1.(20xx·河北T6·3分)如图,AC,BE是⊙O的直径,弦AD与BE相交于点F,下列三角形中,外心不是点O的是(B)

A.△ABEB.△ACFC.△ABDD.△ADE

2.(20xx·河北T9·3分)如图为4×4的网格图,A,B,C,D,O均在格点上,点O是(B)

A.△ACD的外心B.△ABC的外心

C.△ACD的内心D.△ABC的内心

3.(20xx·河北T15·2分)如图,点I为△ABC的内心,AB=4,AC=3,BC=2,将∠ACB平移使其顶点与I重合,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B)

A.4.5B.4C.3D.2

命题点2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4.(20xx·河北T24·11分)如图,在△OAB中,OA=OB=10,∠AOB=80°,以点O为圆心,6为半径的优弧

分别交OA,OB于点M,N.

(1)点P在右半弧上(∠BOP是锐角),将OP绕点O逆时针旋转80°得OP′.求证:

AP=BP′;

(2)点T在左半弧上,若AT与

相切,求点T到OA的距离;

(3)设点Q在优弧

上,当△AOQ的面积最大时,直接写出∠BOQ的度数.

解:

(1)证明:

∵∠AOP=∠AOB+∠BOP=80°+∠BOP,∠BOP′=∠POP′+∠BOP=80°+∠BOP,

∴∠AOP=∠BOP′.

又∵OA=OB,OP=OP′,

∴△AOP≌△BOP′(SAS).

∴AP=BP′.

(2)连接OT,过点T作TH⊥OA于点H.

∵AT与

相切,∴∠ATO=90°.

∴AT=

=8.

OA·TH=

AT·OT,

∴TH=

.

∴点T到OA的距离为

.

(3)10°或170°.

(注:

当OQ⊥OA时,△AOQ的面积最大,且左右两半弧上各存在一点)

重难点1 切线的性质

 如图,AB是⊙O的直径,且长为10,点P是AB下方的半圆上不与点A,B重合的一个动点,点C为AP的中点,延长CO交⊙O于点D,连接AD,过点D作⊙O的切线交PB的延长线于点E,连CE.

(1)若∠ADC=30°,求

的长;

(2)求证:

△DAC≌△ECP;

(3)在点P运动过程中,若tan∠DCE=

,求AD的长.

【思路点拨】 

(1)利用同弧所对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可求得∠DOB=60°,利用弧长公式求

的长;

(2)先证得四边形DCPE是矩形,从而证明△DAC≌△ECP;(3)可以利用tan∠DCE在Rt△DAC中获得三边的数量关系,在Rt△AOC中建立方程求解.

【自主解答】 解:

(1)∵∠ADC=30°,OA=OD,∴∠OAD=30°.

∴∠DOB=60°.

∴l

.

(2)证明:

连接OP.

∵AO=OP,点C是AP的中点,∴∠DCP=90°.

∵DE是⊙O的切线,∴∠CDE=90°.

∵AB是⊙O的直径,∴∠APB=90°.∴四边形DCPE是矩形.∴DC=EP.

又∵AC=CP,∠ACD=∠CPE=90°,∴△DAC≌△ECP(SAS).

(3)由

(2)知,四边形DCPE是矩形,△DAC≌△ECP,

∴∠ADC=∠CEP=∠DCE.

∵tan∠DCE=

,∴tan∠ADC=

.

∴设AC=x,则DC=2x,AD=

x.

在Rt△AOC中,OC=2x-5,AO2=AC2+OC2,

∴52=x2+(2x-5)2,解得x1=0(舍去),x2=4.

∴AD=4

.

【变式训练1】 如图,AB是⊙O的直径,∠BAC=60°,P是OB上一点,过点P作AB的垂线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Q,过点C的切线CD交PQ于点D,连接OC.

(1)求证:

△CDQ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CDQ≌△COB,求BP∶PO的值.

解:

(1)证明:

∵AB是⊙O的直径,

∴∠ACB=90°.

∵PQ⊥AB,∴∠APQ=90°.

又∵∠BAC=60°,OA=OC,

∴△OAC是等边三角形,∠ABC=∠Q=30°.

∴∠ACO=60°.∴∠DCQ=180°-90°-60°=30°.

∴∠DCQ=∠Q.

∴△CDQ是等腰三角形.

(2)设⊙O的半径为x,则AB=2x,AC=x,BC=

x.

∵△CDQ≌△COB,∴CQ=BC=

x.

∴AQ=AC+CQ=(1+

)x.∴AP=

AQ=

x.

∴BP=AB-AP=

x,PO=AP-AO=

x.

∴BP∶PO=

.

1.遇切线,通常的方法是连接过切点的半径,利用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构建直角三角形,进而利用直角三角形进行求解或证明.

2.在圆中还可以获得直角的方法有: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3.以圆为背景的求解题,往往转化成解双直角三角形或者相似三角形.K

 

重难点2 切线的判定

 (20xx·聊城)如图,在Rt△ABC中,∠C=90°,BE平分∠ABC交AC于点E,作ED⊥EB交AB于点D,⊙O是△BED的外接圆.

(1)求证:

AC是⊙O的切线;

(2)已知⊙O的半径为2.5,BE=4,求BC,AD的长.

【思路点拨】 

(1)证AC是⊙O的切线,可转化为证OE⊥AC;

(2)求BC,AD的长可通过证明△BDE∽△BEC和△AOE∽△ABC.

【自主解答】 解:

(1)证明:

连接OE.

∵OB=OE,∴∠OBE=∠OEB.

∵BE平分∠ABC,∴∠OBE=∠CBE.

∴∠OEB=∠CBE.∴OE∥BC.

又∵∠C=90°,∴∠AEO=90°,即OE⊥AC.

又∵OE是⊙O的半径,∴AC为⊙O的切线.

(2)∵ED⊥BE,∴∠BED=∠C=90°.

又∵∠DBE=∠EBC,∴△BDE∽△BEC.

,即

.∴BC=

.

∵∠AEO=∠C=90°,∠A=∠A,∴△AOE∽△ABC.

,即

.∴AD=

.

【变式训练2】 (20xx·安顺)如图,在△ABC中,AB=AC,点O为BC的中点,AC与半圆O相切于点D.

(1)求证:

AB是半圆O所在圆的切线;

(2)若cos∠ABC=

,AB=12,求半圆O所在圆的半径.

解:

(1)证明:

作OE⊥AB于点E,连接OD,OA.

∵AB=AC,点O是BC的中点,∴∠CAO=∠BAO.

∵AC与半圆O相切于点D,∴OD⊥AC.

又∵OE⊥AB,∴OD=OE,即OE是半圆O所在圆的半径.

∴AB是半圆O所在圆的切线.

(2)∵AB=AC,点O是BC的中点,∴AO⊥BC.

在Rt△AOB中,OB=AB·cos∠ABC=12×

=8.

根据勾股定理,得OA=

=4

.

∵S△AOB=

AB·OE=

OB·OA,

∴OE=

,即半圆O所在圆的半径为

.

1.证明某条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方法:

(1)若这条直线经过圆上一点,需证明这条直线和经过这一点的半径垂直;

(2)若没有明确直线经过圆上一点,需证明圆心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2.不能或不易直接求解的边长可转化成易求两条边长的差或和.

重难点3 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

 如图,点O为锐角△ABC的外心,四边形OCDE为正方形,其中E点在△ABC的外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点O是△AEB的外心,点O是△AED的外心

B.点O是△AEB的外心,点O不是△AED的外心

C.点O不是△AEB的外心,点O是△AED的外心

D.点O不是△AEB的外心,点O不是△AED的外心

【变式训练3】 如图,若点O是AB的中点,且点O不是一个三角形的外心,则这个三角形可以是(B)

A.△ABCB.△ABEC.△ABFD.△ABD

【变式训练4】 如图,⊙O截△ABC的三条边所得的弦长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点O是△ABC的内心B.点O是△ABC的外心

C.△ABC是正三角形D.△ABC是等腰三角形

【变式训练5】 如图,△ABC的外心坐标是(B)

A.(-1,-2)B.(-2,-1)C.(-2,-2)D.(-1,-1)

1.判断点是某个三角形的外心,只需说明点到此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即可;判断点是某个三角形的内心,只需说明点到此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即可.

2.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又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又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它是串联圆与三角形之间的关键点,可以利用它从一个图形过渡到另一个图形.

重难点4 切线长定理

 如图,△ABC是一张周长为17cm的三角形纸片,BC=5cm,⊙O是它的内切圆,小明准备用剪刀在⊙O的右侧沿着与⊙O相切的任意一条直线MN剪下△AMN,则剪下的三角形的周长为(B)

A.12cmB.7cmC.6cmD.随直线MN的变化而变化

【思路点拨】 由切线长定理,可将△AMN的周长转化成求AD+AE的和,而BD+CE的和等于BC.

【变式训练6】 如图,EB,EC是⊙O的两条切线,B,C是切点,A,D是⊙O上两点.若∠E=46°,∠DCF=32°,则∠A的度数是99°.

1.由切线长定理及三角形周长可得:

①AD=

C△ABC-BC;

②BD=

C△ABC-AC;

③CE=

C△ABC-AB.

2.若已知三角形的内切圆及切点,求线段的长或周长时,往往用到切线长定理.

1.已知⊙O的半径为6,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10,则反映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的图形是(D)

2.已知⊙O的半径是3,点P在圆内,则线段OP的长可能是(A)

A.2B.3C.4D.5

3.(20xx·宜昌)如图,直线AB是⊙O的切线,C为切点,OD∥AB交⊙O于点D,点E在⊙O上,连接OC,EC,ED,则∠CED的度数为(D)

A.30°B.35°C.40°D.45°

4.(20xx·河北模拟)九个相同的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点O是一个三角形的外心,则这个三角形是(C)

A.△ABCB.△ABEC.△ABDD.△ACE

5.(20xx·保定模拟)如图,在△ABC中,AB=3,AC=4,BC=5,点D,E分别是AC,AB的中点,则以DE为直径的圆与BC的位置关系是(B)

A.相切B.相交C.相离D.无法确定

6.(20xx·烟台)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点I是△ABC的内心,∠AIC=124°,点E在AD的延长线上,则∠CDE的度数为(C)

A.56°B.62°C.68°D.78°

  

7.(20xx·石家庄××区模拟)如图,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点M,N,O均为格点,点N在⊙O上.若过点M作⊙O的一条切线MK,切点为K,则MK=(B)

A.3

B.2

C.5D.

8.(20xx·烟台)如图,方格纸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点O,A,B,C在格点(两条网格线的交点叫格点)上,以点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坐标为(-1,-2).

  

9.(20xx·安徽)如图,菱形ABOC的边AB,AC分别与⊙O相切于点D,E.若点D是AB的中点,则∠DOE=60°.

10.(20xx·邵阳)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点C为⊙O上一点,过点B作BD⊥CD,垂足为D,连接BC,BC平分∠ABD.求证:

CD为⊙O的切线.

证明:

∵BC平分∠ABD,

∴∠OBC=∠DBC.

∵OB=OC,∴∠OBC=∠OCB.

∴∠OCB=∠DBC.∴OC∥BD.

∵BD⊥CD,∴OC⊥CD.

又∵OC为⊙O的半径,

∴CD为⊙O的切线.

11.(20xx·黄冈)如图,AD是⊙O的直径,AB为⊙O的弦,OP⊥AD,OP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P,过B点的切线交OP于点C.

(1)求证:

∠CBP=∠D;

(2)若OA=2,AB=1,求线段BP的长.

解:

(1)证明:

连接OB.

∵AD是⊙O的直径,

∴∠ABD=90°.

∴∠A+∠D=90°.

∵BC为切线,

∴OB⊥BC,即∠OBC=90°.

∴∠OBA+∠CBP=90°.

∵OA=OB,

∴∠A=∠OBA.∴∠CBP=∠D.

(2)∵OP⊥AD,

∴∠POA=90°.

∴∠P+∠A=90°.∴∠P=∠D.

又∵∠A=∠A,

∴△AOP∽△ABD.

,即

.

∴BP=7.

 

12.(20xx·荆门)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4,0),B(0,3),C(4,3),I是△ABC的内心,将△ABC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90°后,I的对应点I′的坐标为(A)

A.(-2,3)B.(-3,2)C.(3,-2)D.(2,-3)

提示:

I(3,2).

13.(20xx·台州)如图,等边三角形ABC边长是定值,点O是它的外心,过点O任意作一条直线分别交AB,BC于点D,E.将△BDE沿直线DE折叠,得到△B′DE,若B′D,B′E分别交AC于点F,G,连接OF,OG,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D)

A.△ADF≌△CGE

B.△B′FG的周长是一个定值

C.四边形FOEC的面积是一个定值

D.四边形OGB′F的面积是一个定值

提示:

连接OA,OC,易证△DOF≌△GOF≌△GOE,△OAD≌△OCG,△OAF≌△OCE,△ADF≌△CGE,故选项A正确;∵△DOF≌△GOF≌△GOE,∴DF=GF=GE.∴△ADF≌△B′GF≌△CGE.∴B′F=AF,B′G=CG.∴C△B′FG=FG+B′F+B′G=FG+AF+CG=AC(定值),故选项B正确;S四边形FOEC=S△OCF+S△OCE=S△OCF+S△OAF=S△AOC=

S△ABC(定值),故选项C正确;S四边形OGB′F=S△OFG+S△B′GF=S△OFD+S△ADF=S四边形OFAD=S△OAD+S△OAF=S△OCG+S△OAF=S△OAC-S△OFG,过点O作OH⊥AC于点H,∴S△OFG=

FG·OH,由于OH是定值,FG变化,故△OFG的面积变化,从而四边形OGB′F的面积也变化,故选项D错误.

14.(20xx·南京)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BC=4,以CD为直径作⊙O.将矩形ABCD绕点C旋转,使所得矩形A′B′CD′的边A′B′与⊙O相切,切点为E,边CD′与⊙O相交于点F,则CF的长为4.

提示:

连接OE,延长EO交CD′于点G,则OE=OC=2.5.∴OG=EG-OE=1.5.∴CG=

=2.∴CF=2CG=4.

15.【分类讨论思想】(20xx·宁波)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是AB的中点,P是BC边上的动点,连接PM,以点P为圆心,PM长为半径作⊙P.当⊙P与正方形ABCD的边相切时,BP的长为3或4

  

提示:

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P与直线CD相切时,BP=3;②当⊙P与直线AD相切时,PB=4

.

16.(20xx·扬州)如图,在△ABC中,AB=AC,AO⊥BC于点O,OE⊥AB于点E,以点O为圆心,OE为半径作半圆,交AO于点F.

(1)求证:

AC是⊙O的切线;

(2)若点F是OA的中点,OE=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在

(2)的条件下,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当PE+PF取最小值时,直接写出BP的长.

解:

(1)证明:

作OH⊥AC于点H.

∵AB=AC,AO⊥BC,

∴AO平分∠BAC.

又∵OE⊥AB,OH⊥AC,

∴OH=OE,即OH为⊙O的半径.

∴AC是⊙O的切线.

(2)∵点F是OA的中点,

∴OA=2OF=2OE=6.

又∵OE=3,

∴∠OAE=30°,∠AOE=60°.

∴AE=3

.

∴S阴影=S△AOE-S扇形EOF

×3×3

.

(3)作F点关于BC的对称点F′,连接EF′交BC于点P,此时PE+PF最小.

∵OF′=OF=OE,∴∠F′=∠OEF′.

∵∠AOE=∠F′+∠OEF′=60°,

∴∠F′=30°.∴∠F′=∠EAF′.

∴EF′=EA=3

,即PE+PF最小值为3

.

在Rt△OPF′中,OP=tan30°·OF′=

在Rt△ABO中,OB=tan30°·OA=2

∴BP=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