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0789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5 大小:76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1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育英学校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唐燕

小组教师

吕方静、陈晓燕

上课教师

科目

地理

班级

上课时间

课题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形成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兴趣,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开的地理之谜、地理问题,培养求知欲,从而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的地理知识。

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完成活动要求,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阅读材料理解社会生产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联系实际列举出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有关的现象。

通过仿照举例活动来进一步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生产的原因。

列举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由此而形成的不同风土人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

3.树立保护环境、热爱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明白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所知所想。

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

学法

阅读法、自学法、自主合作、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题导入]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

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

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共同走进地理,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阅读本节课的内容,并简要画出本课的知识点。

(三)推进新课:

一、解开地理之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用多媒体展示地理图片或录像导入新课。

(1)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

(2)世界的名胜古迹

(3)台风天气

(4)我国众多的民族

(5)火山、地震现象等。

激发学生关注地理的兴趣。

播放海尔兄弟动画片主题曲后:

板书:

一、解开地理之“谜”

2.设问:

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昔日的海洋如今为什么变成了高耸的山峰?

为什么日月星辰每天都绕地球东升西落?

为什么夏天热、冬天冷?

3.问;你对哪些地理问题疑惑不解?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关心的地理问题,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或课后继续找寻答案。

1.通过亲身感受,激发对地理的兴趣。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发言。

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积极发言,说出自己所知所想。

3.提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地理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过渡:

没有地理知识能否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

板书: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2.问:

如果没有天气预报行不行?

为什么?

举一个例子好吗?

3.鼓励学生列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与地理有关的例子。

1.思考地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举具体的例子说明。

2.讨论、自由发表对天气预报作用的看法。

3.列举事例,进一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认识。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问:

如果你是房地产开发商,在进行商品房建设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板书: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2.讲述:

应用地理GPS系统建立城市交通遥控指挥网,使用极少人力就可遥控车辆调度,市民可以通过屏幕清楚了解到车辆运行情况等。

1.分组讨论回答。

学生可能答案:

楼盘地点选择、楼层高度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朝向等。

2.了解地理发展的新动态,养成留心观察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过渡: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

板书: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2.问:

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

指导学生展示搜集的少数民族服装图片。

3.问:

这些分别是哪个国家盛行的体育运动?

(1)斗牛

(2)橄榄球(3)摔跤(4)篮球(5)乒乓球(6)足球

4.问:

谈谈你所了解的宗教?

5.小结:

风土人情包括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活动、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它们与地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明确学习任务。

 

2.各小组选派代表用幻灯机展示搜集的图片。

3.对应图片辨析。

 

4.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回答。

5.进一步加深对地理的认识。

本节总结:

地理知识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地理学科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常识性和知识性学科。

地理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修订、增减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育英学校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陈晓燕

小组教师

吕方静、唐燕

上课教师

科目

地理

班级

上课时间

课题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注记的含义,并能测绘学校的平面图。

3.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种途径,知道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

4.对获得的地理信息,通过对比,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其特征与成因,思考其相互关系。

5.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试筹划、组织一次地理野外旅行,实地学习地理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调动积极性,从身边的生活常识入手,了解学习地理的几种方法;在教师创设情景中采取小组合作式进行学习,在地图的绘制过程中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学习地理知识的手段与途径,了解学习地理并不难,只要学习方法对头,就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掌握一些实际的地理技能,进而发展自己的地理意识与创新精神;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地图三要素。

教学难点

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读方向、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教法

讲述法、谈话法,注意与前两个地区的比较、分析

学法

自学法、自主合作、练习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猜谜语:

“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

”(地图)地图是我们地理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要学会使用地图,必须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二)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阅读本节课的内容,并简要画出书中知识点。

(三)推进新课:

一、学会看地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军事、旅游等密切相关,那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

首先必须掌握“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

板书: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一、学会看地图

2.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地图。

课前布置同学们收集不同的地图,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

3.问:

通过展示,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生产建设乃至军事方面都离不开地图,那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

课前我们布置了绘图作业,下面请几位同学用他们的绘制的地图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点评:

这些同学课下都作了精心的准备,但是同样是教学楼、操场、花坛,同学们用了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另外学校的大门,看不出朝向,绘制同样一所学校,在纸上表示的图幅大小也不一样。

这是因为有的同学绘制的地图上缺少了地图上的一些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板书:

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

2.比例尺

3.图例和注记

1.倾听教师讲述,感受地图的重要作用。

 

2.阅读课本第6页“最古老的地图”

 

3.展示自己收集的地图,并简单介绍种类。

 

用自己绘制的地图介绍学校的概况

并与其他同学相互评价。

4.学法指导:

一般来讲,阅读地图时,应先看图名,知道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接下来是看图例,了解地图内容的表达方式怎样。

阅读地图时,应该是先整体,后局部,先综合,后要素。

尽量多地挖掘地图内容,达到“图”尽其用的目的。

5.学会辨别方向:

地图上的八个基本方向

(1)无特殊标志的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板书:

无特殊标志的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

箭头指向北。

(板书:

有指向标的地图:

箭头指向北。

 

指导订正

 

补充:

以后我们学习了经纬网,也可以用经纬线确定方向。

6.室外如何辨别方向?

(1)有地图:

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这样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

(2)问:

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在野外如何定向?

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太阳和手表定向。

4.倾听教师讲解,仔细体会。

 

A.B.

C.

5.学生在黑板商绘出地平面上的八个基本方向

(1)练习:

读图。

A

点位于B点的方向,B点位于A点的

方向,B点位于C

点的方向,C点位于B点的方向,A点位于C点的

方向。

(2)练习

(1)菜地在村庄的方向。

(2)耕地在村庄的方向。

(3)林地在村庄的方向。

(4)河流的流向是。

(5)中间一段公路的走向是。

6.阅读课本第8页“活动”内容,

学生判读。

小组讨论、发言

7、比例尺

如果你画一幅学校地图,用学校面积一样大的纸来画,显然是不可能的。

必须把地表的各种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才能画在纸上。

比例尺的简单计算在小学已经学过,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

(1)比例尺的公式。

强调单位的换算:

一千米=100000厘米

板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比例尺的表示方式

举例:

板书:

数字式:

1:

100000或1/100000

文字式:

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

线段式:

012345千米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板书:

(3)比例尺的大小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越大。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提示:

三种比例尺的表现形式应统一为数字式后,方能利用分式概念比较分母的大小,进而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板书:

(4)比例尺的选择

地图上所标示的地区,有的范围大,有的范围小;有的内容详细,有的内容简单。

因地绘制地图时,选用的比例尺的大小就不一样。

(5)利用比例尺,量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7.写出比例尺的公式

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际距离

 

(2)练习一:

写出下列比例尺的形式

数字式

文字式

线段式

1:

300000

图上1厘

米代表实

地距离

250千米

02040千米

(3)练习一:

比较下列比例尺的大小

A.1:

3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

C.030千米

练习二:

做课本第9页“活动”1、2,填出下表内容

中国地图

北京及其附近地区

表示范围大小

地理事物详略

比例尺大小

(4)练习四:

第9页“活动”

(5)练习五:

第9页“活动”

8.图例和注记

主要是训练学生使用图例和注记

利用课件进行抢答比赛

8.读课本第10页“地图上常见的图例”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比赛。

9.总结:

我们学习了地图的三要素后,就能看懂地图了,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10页的练习。

课后作业:

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继续完善学校平面图。

下节课展示。

9.做练习

本课总结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语言”,学好地理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学会看地图,为了能正确掌握读图的方法,就必须了解地图的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比如:

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注记的含义,并能测绘学校的平面图。

修订、增减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一.学会看地图

无特殊标志的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

箭头指向北。

室外辨别方向

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地图的要素表示方式: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比例尺大小

比例尺的选择

图例和注记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第二时教学设计

一、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上的三要素,要求同学们课下重新绘制一幅我们学校的平面图,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肯定学生的劳动和进步,课后在教室墙壁上展览同学们的作品。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引入新课

地理知识是不断发展的,只有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才会在终身的地理学习中获得主动权,才会获得常新的地理知识。

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分组讨论,看看各位同学收集的最新信息中有哪些是地理信息?

都是从什么途径获得的,把它记录下来,比一比,看哪一组收集得最多?

肯定同学们的努力和成果,将这些地理材料课下补充、整理,然后出一期墙报。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总课前收集的各种地理信息及收集途径,记录下来。

筛选最典型的进行全班汇报。

总结收集资料的主要途径:

电视新闻、报纸、网络、杂志、图书馆、网络等。

二、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将学生收集的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后,有选择的提问。

如:

为什么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连续发生地震?

为什么新疆的哈密瓜那么甜?

为什么每年我国南方、北方的部分地区常有水旱灾?

为什么南方能大面积种植柑橘,北方却不行?

这些信息大家有没有仔细思考过呢?

板书:

二、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总结:

观察和了解地理现象,发现地理问题,探究其成因和规律,进一步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有许多种,对比、分析、综合、观察、联想等方法都进有助于地理学习。

1.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问题。

畅所欲言,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假设。

三、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仅靠在教室学习地理是远远不够的,要利用周边的环境,走进大自然,通过野外旅行,进行日月星辰、地质、天气、河流、土壤、植物、动物等方面的观察,学会欣赏大自然,丰富课余生活。

板书:

三、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问题:

你曾经外出到过哪些地方旅行?

旅行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采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旅行路线如何?

做了哪些物品准备,谈谈你这次旅行的见闻。

2.模拟旅游:

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精神。

某旅行社在暑假期间将组织几个旅行团分别到峨眉山、海南岛、北京、新疆等地旅游观光,旅行的地点、时间、内容、路线已定,请你在考察了旅游地环境的基础上为团队成员写出一份详细的物品准备,补充说明。

3.总结:

同学们都喜欢外出旅行,实际上旅行者也越来越多。

地理学习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生活性。

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正在不知不觉地应用它;我们身边就有地理知识,稍作留意,我们就会学到很多相应的地理知识。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有关经历,然后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进行分工合作。

 

3.学生谈自己曾经的旅行见闻和感受。

本课总结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是学习地理之本,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地理应该注意通过电视节目、报刊杂志、图书馆的藏书、互联网站等途径收集身边的地理信息。

学会思考地理问题是学习地理的关键。

要用地理的空间思维、综合想象力去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能自己提出地理问题。

野外旅行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修订、增减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接第一课时)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二、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三、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四、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教学反思:

 

育英学校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唐燕

小组教师

陈晓燕、吕方静

上课教师

科目

地理

班级

上课时间

课题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加深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能够指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

3.掌握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并能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4.认识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地球形状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

采取合作探究、讨论、动手画示意图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使其科学态度的形成,同时注意强调科学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

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演示能力。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的使用、地球的运动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教学难点

地球仪和经纬网的使用、地球的运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法

自学法、自主合作、练习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修订、增减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

地球是什么样的?

地球有多大?

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

今天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二)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阅读本节课的内容,并勾画出书中知识点。

(三)推进新课:

一、地球的形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小幽默导入新课。

两支军队正在激战,一名士兵突然转头就跑,长官大声质问:

为什么撤退?

士兵回答:

报告长官,地球是球形的,我从地球的另外一面绕到敌人后面去偷袭!

问:

地球真的是球形吗?

如何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1)首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宣读自己的资料。

(2)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必要的正面评价,并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必要的“追问”,促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

 

板书第一节课题:

第一节认识地球

1.学生在领会这一幽默后,讨论回答教师提问。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宣读资料。

(2)小组讨论如何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并绘制草图加以说明问题。

 

2.时空隧道。

提出设想:

假如你是2000多年前的一位学者,面对大地和天空,对其形状会做哪些思考或猜测?

哪些自然现象会促使我们去思考大地的形状?

2.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并绘制草图来说明自己的看法。

3.中国古代有哪些传说与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有关?

讨论后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

盖天说、浑天说

4.问:

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破除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5.讲述: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漫长的历史过程。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的认识水平的历史局限性。

3.学生讨论后发言(夸夫追日、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等)。

4.学生可能的回答:

如望远镜、交通工具、自然条件、宗教迷信等。

5.听教师讲述。

6.从什么时候起,人们真正认识到了地球是个球体?

教师重点介绍航行的艰辛,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探险精神教育。

讨论后板书:

麦哲伦环球航行。

1519年9月-1522年9月

7.问:

麦哲伦这一次环球航行就一定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吗?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

6.学生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

可以阅读书本,也可以说出自己所知。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发言说明自己的观点。

也可以利用简图说明自己的观点。

8.讨论:

如果环球航行还不能使你相信地球是一个球体,今天的科技水平条件下,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讨论总结后板书:

宇宙观测: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9.展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强调:

虽然不规则,但这种差别相对于地球庞大的体积显得微不足道,所以看上去像个正圆球。

8.学生提出在现在科技水平下各种可能的方法。

并鼓励学生相互质疑,使讨论更深入。

 

9.观察照片.并在练习本上比较夸张的画出地球的真实形状。

教师加以点评,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地球形状这一重点。

 

二、地球有多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问:

天有多高?

地有多厚?

通过问题导入地球大小的教学。

板书:

二、地球的大小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课本16页2-5示意图,组织学生讨论,关于地球的大小,你想知道哪些信息?

3.教师简单介绍南北极、极半径、赤道、赤道半径,指导学生读课本2-5示意图。

板书:

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道周长:

4万千米。

 

4.问:

你能解释一下“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寓意吗?

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都如此吗?

1.思考问题。

学生发言说明自己所知。

 

2.学生发言,说出关于地球的大小方面想知道的信息。

3.学生发言后,看课本插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的图中填写地球的基本数据。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积极发言。

本课总结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科学与迷信的较量,也有方法与技术的进步,更有人类对真理不畏艰辛的追求。

从“盖天说”到“浑天说”,再到麦哲伦环球航行,最终到人类太空遨游,才真正认识到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并精确的制作出地球的模型,这是人类进取精神的充分体现。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1.地球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

3.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三、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轴和南北两极

2.赤道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修订、增减

一、纬线和纬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创设疑问,导入新课:

谁能告诉老师,足球的气门芯位于足球表面的什么位置?

2.以教室中座位的横排和竖列为例,说明参照坐标建立的重要性,承转到经纬网的教学。

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制作地球仪回答下列问题,教师则随着学生的回答,完成一幅包含主要纬线的示意图。

纬线圈的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

最大的纬线圈是哪一条纬线?

相同度数的两条纬线是如何区分的?

高中低纬度是如何划分的?

哪一条纬线可以将地球分为南北相等的两个半球?

板书:

纬线和纬度:

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南北半球分界线

1.学生会有五花八门的回答,但因为足球表面没有相应的参照,无法恰当的描述气门芯的位置。

教师可以由此导入经纬网的教学。

2.引导学生查看地球仪上纬线的特点及纬度的变化规律。

3.通过读地球仪,在自己的乒乓球上描绘出赤道、300N、300S、600N、600S、900N、900S纬线。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并总结出纬线和纬度的基本特点。

最大的纬线圈是赤道

越向南北两极纬度数越大,纬线圈越小

到南北极点缩小成点

二、经线和经度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展示大地球仪中教师用醒目线绳标示的经线,由学生说出经线的基本特点

板书:

经线和经度

2.教师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00经线。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

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