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 2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0619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 2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 2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 2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 2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 2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 2doc.docx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 2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 2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 2doc.docx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2doc

第3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4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A.40B.42C.38D.2

2.一城市准备选购一千株高度大约为2米的某种风景树来进行街道绿化,有四个苗圃基地投标(单株树的价相同),采购小组从四个苗圃中任意抽查了20株树苗的高度,得到下表中的数据.你认为应选()

A.甲苗圃的树苗B.乙苗圃的树苗C.丙苗圃的树苗D.丁苗圃的树苗

3.衡量样本和总体的波动大小的特征数是()

A.平均数B.方差C.众数D.中位数

4.一个射手连续射靶22次,其中3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9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则射中环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8,9B.8,8C.8.5,8D.8.5,9

5.对于数据3,3,2,3,6,3,10,3,6,3,2.①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②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6.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速度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经统计计算后结果如表:

班级

参加人数

中位数

方差

平均数

55

149

191

135

55

151

110

135

某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下列结论:

(1)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

(2)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

(3)甲班成绩的波动情况比乙班成绩的波动小.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

(1)

(2)(3)B.

(1)

(2)C.

(1)(3)D.

(2)(3)

7.某校把学生的纸笔测试,实践能力,成长纪录三项成绩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甲,乙,丙三人的各项成绩如下表(单位:

分),学期总评成绩优秀的是()

纸笔测试

实践能力

成长记录

90

83

95

88

90

95

90

88

90

A.甲B.乙丙C.甲乙D.甲丙

8.人数相同的八年级甲、乙两班学生在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

甲=

乙=80,s甲2=240,s乙2=180,则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

A.甲班B.乙班

C.两班成绩一样稳定D.无法确定

9.期中考试后,学习小组长算出该组5位同学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M,如果把M当成另一个同学的分数,与原来的5个分数一起,算出这6个分数的平均值为N,那么M:

N为()

A.

B.1C.

D.2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是同一个数

B.一组数据中中位数可能不唯一确定

C.一组数据中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是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D.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有多个

 

二.填空题

11.下图是根据某地相邻两年6月上旬日平均气温情况绘制的折线统计图,通过观察图形,可以判断这两年6月上旬气温比较稳定的年份是__________年.

12.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为:

3,5,7,8,8,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众数是__________.

13.有一组数据如下:

2,3,a,5,6,它们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__.

14.某公司欲招聘工人,对候选人进行三项测试:

语言,创新,综合知识,并把测试得分按1:

4:

3比例确定测试总分,已知某候选人三项得分分别为88,72,50,则这位候选人的招聘得分为__________.

15.如果样本方差S2=

[(x1﹣2)2+(x2﹣2)2+(x3﹣2)2+(x4﹣2)2],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__________,样本容量为__________.

16.已知x1,x2,x3的平均数

=10,方差S2=3,则2x1,2x2,2x3的平均数为__________,方差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某乡镇企业生产部有技术工人15人,生产部为了合理制定产品的每月生产定额,统计了15人某月的加工零件个数:

加工件数

540

450

300

240

210

120

人数

1

1

2

6

3

2

(1)写出这15人该月加工零件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假如生产部负责人把每位工人的月加工零件数定为260(件),你认为这个定额是否合理,为什么?

18.在某旅游景区上山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些断断续续的台阶.如图是其中的甲、乙段台阶路的示意图.请你用所学过的有关统计知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和极差)回答下列问题:

(1)两段台阶路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哪段台阶路走起来更舒服,为什么?

(3)为方便游客行走,需要重新整修上山的小路.对于这两段台阶路,在台阶数不变的情况下,请你提出合理的整修建议.

(图中的数字表示每一级台阶的高度(单位:

cm).并且数据15,16,16,14,14,15的方差S甲2=

,数据11,15,18,17,10,19的方差S乙2=

).

19.为了了解学校开展“尊敬父母,从家务事做起”活动的实施情况,该校抽取初二年级50名学生,调查他们一周(按七天计算)的家务所用时间(单位:

小时),得到一组数据,并绘制成下表,请根据该表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频率分布表中未完成的部分;

(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落在什么范围内;

(3)由以上信息判断,每周做家务的时间不超过1.5小时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

频数分布表

分组

频数累计

频数

频率

0.55~1.05

正正

14

0.28

1.05~1.55

正正正

15

0.30

1.55~2.05

7

__________

2.05~2.55

4

0.08

2.55~3.05

5

0.10

3.05~3.55

3

__________

3.55~4.05

__________

0.04

合计

50

1.00

 

第3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4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A.40B.42C.38D.2

【考点】算术平均数.

【分析】根据所有数据均减去40后平均数也减去40,从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

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40后的平均数是2,则原数据的平均数是4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算术平均数,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牢记“一组数据减去同一个数后,平均数也减去这个数”.

2.一城市准备选购一千株高度大约为2米的某种风景树来进行街道绿化,有四个苗圃基地投标(单株树的价相同),采购小组从四个苗圃中任意抽查了20株树苗的高度,得到下表中的数据.你认为应选()

A.甲苗圃的树苗B.乙苗圃的树苗C.丙苗圃的树苗D.丁苗圃的树苗

【考点】标准差.

【专题】图表型.

【分析】根据标准差和平均数的意义进行选择.

【解答】解:

由于标准差和方差可以反映数据的波动大小,所以甲苗圃与丁苗圃比较合适;

又因为丁苗圃树苗平均高度大于甲苗圃,所以应选丁苗圃的树苗.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意义:

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

,则方差S2=

[(x1﹣

)2+(x2﹣

)2+…+(xn﹣

)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标准差即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3.衡量样本和总体的波动大小的特征数是()

A.平均数B.方差C.众数D.中位数

【考点】方差.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以选出合适的选项.

【解答】解:

根据方差的概念知,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与意义:

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

,则方差S2=

[(x1﹣

)2+(x2﹣

)2+…+(xn﹣

)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4.一个射手连续射靶22次,其中3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9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则射中环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8,9B.8,8C.8.5,8D.8.5,9

【考点】众数;中位数.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解答】解:

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是8,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8环;22是偶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中间两个数是8和8,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众数和中位数.注意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关键.

5.对于数据3,3,2,3,6,3,10,3,6,3,2.①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②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考点】众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

【分析】先把数据按大小排列,然后根据定义分别求出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最后逐一判断.

【解答】解:

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

2,2,3,3,3,3,3,3,6,6,10.

数据3出现了6次,最多,为众数;

第6位是3,3是中位数;

平均数为(2+2+3+3+3+3+3+3+6+6+10)÷11=4.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要明确定义.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

6.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速度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经统计计算后结果如表:

班级

参加人数

中位数

方差

平均数

55

149

191

135

55

151

110

135

某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下列结论:

(1)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

(2)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

(3)甲班成绩的波动情况比乙班成绩的波动小.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

(1)

(2)(3)B.

(1)

(2)C.

(1)(3)D.

(2)(3)

【考点】方差;算术平均数;中位数.

【分析】平均水平的判断主要分析平均数;优秀人数的判断从中位数不同可以得到;波动大小比较方差的大小.

【解答】解:

从表中可知,平均字数都是135,

(1)正确;

甲班的中位数是149,乙班的中位数是151,比甲的多,而平均数都要为135,说明乙的优秀人数多于甲班的,

(2)正确;

甲班的方差大于乙班的,又说明甲班的波动情况小,所以(3)错误.

(1)

(2)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意义.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

7.某校把学生的纸笔测试,实践能力,成长纪录三项成绩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甲,乙,丙三人的各项成绩如下表(单位:

分),学期总评成绩优秀的是()

纸笔测试

实践能力

成长记录

90

83

95

88

90

95

90

88

90

A.甲B.乙丙C.甲乙D.甲丙

【考点】加权平均数.

【专题】图表型.

【分析】利用平均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计算成绩,然后判断谁优秀.

【解答】解:

由题意知,甲的总评成绩=90×50%+83×20%+95×30%=90.1,

乙的总评成绩=88×50%+90×20%+95×30%=90.5,

丙的总评成绩=90×50%+88×20%+90×30%=89.6,

∴甲乙的学期总评成绩是优秀.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8.人数相同的八年级甲、乙两班学生在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

甲=

乙=80,s甲2=240,s乙2=180,则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

A.甲班B.乙班

C.两班成绩一样稳定D.无法确定

【考点】方差.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判断.方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

【解答】解:

∵s甲2>s乙2,

∴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乙班.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

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

,则方差S2=

[(x1﹣

)2+(x2﹣

)2+…+(xn﹣

)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9.期中考试后,学习小组长算出该组5位同学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M,如果把M当成另一个同学的分数,与原来的5个分数一起,算出这6个分数的平均值为N,那么M:

N为()

A.

B.1C.

D.2

【考点】算术平均数.

【专题】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根据5位同学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M,求得5位同学的总分;再把M当成另一个同学的分数,与原来的5个分数一起,求得总分,再求这6个分数的平均值即为N;这样即可求得M与N的比值.

【解答】解:

∵5位同学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M,

∴5位同学的总分为5M,

把M当成另一个同学的分数,与原来的5个分数一起,总分就为5M+M.

这6个分数的平均值=

(5M+M)=M=N,

∴M:

N=1.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样本平均数的求法.所有数据的和除以这些数据的个数叫这些数据的平均数.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是同一个数

B.一组数据中中位数可能不唯一确定

C.一组数据中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是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D.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有多个

【考点】统计量的选择.

【分析】根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分析各个选项.

【解答】解:

A、在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有可能相同如全部相等的数据,正确;

B、中位数是将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最中间的那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所以只有一个,故错误;

C、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符合意义,正确;

D、根据众数的概念即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可能有多个,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了解各个统计量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1.下图是根据某地相邻两年6月上旬日平均气温情况绘制的折线统计图,通过观察图形,可以判断这两年6月上旬气温比较稳定的年份是2005年.

【考点】折线统计图.

【专题】图表型.

【分析】折线统计图中折线越起伏的表示数据越不稳定,相反,折线越平稳的表示数据越稳定;从两幅图中可以看出:

2004年6月上旬折线起伏较大,所以2004年6月上旬气温比较不稳定,则2005年6月上旬折线较平稳,则2005年6月上旬气温比较稳定.

【解答】解:

从两幅图中可以看出:

2004年6月上旬折线起伏较大,所以2004年6月上旬气温比较不稳定,则2005年6月上旬折线较平稳,则2005年6月上旬气温比较稳定.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的综合运用.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据的多少,还能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12.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为:

3,5,7,8,8,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7;众数是8.

【考点】中位数;众数.

【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解答.

【解答】解:

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

3,5,7,8,8,所以中位数是7;

数据8出现2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8.

故填7;8.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13.有一组数据如下:

2,3,a,5,6,它们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2.

【考点】方差;算术平均数.

【专题】压轴题.

【分析】先由平均数计算出a的值,再计算方差.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

=

(x1+x2+…+xn),则方差S2=

[(x1﹣

)2+(x2﹣

)2+…+(xn﹣

)2].

【解答】解:

a=4×5﹣2﹣3﹣5﹣6=4,

s2=

[(2﹣4)2+(3﹣4)2+(4﹣4)2+(5﹣4)2+(6﹣4)2]=2.

故填2.

【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与意义:

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

,则方差S2=

[(x1﹣

)2+(x2﹣

)2+…+(xn﹣

)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14.某公司欲招聘工人,对候选人进行三项测试:

语言,创新,综合知识,并把测试得分按1:

4:

3比例确定测试总分,已知某候选人三项得分分别为88,72,50,则这位候选人的招聘得分为65.75.

【考点】加权平均数.

【专题】计算题.

【分析】运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解.

【解答】解:

这位候选人的招聘得分=(88+72×4+50×3)÷8=65.75(分).

故答案为:

65.75.

【点评】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平均数等于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此题难度不大.

15.如果样本方差S2=

[(x1﹣2)2+(x2﹣2)2+(x3﹣2)2+(x4﹣2)2],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2,样本容量为4.

【考点】方差.

【分析】先根据方差公式S2=

[(x1﹣

)2+(x2﹣

)2+…+(xn﹣

)2]中所以字母所代表的意义,n是样本容量,

是样本中的平均数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

∵在公式S2=

[(x1﹣

)2+(x2﹣

)2+…+(xn﹣

)2]中,

平均数是

,样本容量是n,

∴在S2=

[(x1﹣2)2+(x2﹣2)2+(x3﹣2)2+(x4﹣2)2]中,

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2,样本容量为4;

故答案为:

2,4.

【点评】此题考查了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方差的定义以及公式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意义进行解答.

16.已知x1,x2,x3的平均数

=10,方差S2=3,则2x1,2x2,2x3的平均数为20,方差为12.

【考点】方差;算术平均数.

【分析】设2x1,2x2,2x3的平均数为

,把数据代入平均数计算公式计算即可,再利用方差公式即可计算出新数据的方差.

【解答】解:

=10,

=10,

设2x1,2x2,2x3的方差为

=

=2×10=20;

∵S2=

[(x1﹣10)2+(x2﹣10)2+(x3﹣10)],

∴S′2=

'[(2x1﹣

)2+(2x2﹣

)+(2x3﹣

],

=

[4(x1﹣10)2+4(x2﹣10)2+4(x2﹣10)],

=4×3=12.

故答案为:

20;12.

【点评】本题考查了当数据都加上一个数(或减去一个数)时,方差不变,即数据的波动情况不变,平均数也加或减这个数;当乘以一个数时,方差变成这个数的平方倍,平均数也乘以这个数.

三.解答题

17.某乡镇企业生产部有技术工人15人,生产部为了合理制定产品的每月生产定额,统计了15人某月的加工零件个数:

加工件数

540

450

300

240

210

120

人数

1

1

2

6

3

2

(1)写出这15人该月加工零件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假如生产部负责人把每位工人的月加工零件数定为260(件),你认为这个定额是否合理,为什么?

【考点】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专题】应用题.

【分析】

(1)平均数=加工零件总数÷总人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本题中应是第7个数.众数又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240出现6次.

(2)应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综合考虑.

【解答】解:

(1)平均数:

=260(件);

中位数:

240(件);

众数:

240(件);

(2)不合理,因为表中数据显示,每月能完成260件的人数一共是4人,还有11人不能达到此定额,尽管260是平均数,但不利于调动多数员工的积极性,因为240既是中位数,又是众数,是大多数人能达到的定额,故定额为240较为合理.

【点评】在做本题的平均数时,应注意先算出15个人加工的零件总数.为了大多数人能达到的定额,制定标准零件总数时一般应采用中位数或众数.

18.在某旅游景区上山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些断断续续的台阶.如图是其中的甲、乙段台阶路的示意图.请你用所学过的有关统计知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和极差)回答下列问题:

(1)两段台阶路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哪段台阶路走起来更舒服,为什么?

(3)为方便游客行走,需要重新整修上山的小路.对于这两段台阶路,在台阶数不变的情况下,请你提出合理的整修建议.

(图中的数字表示每一级台阶的高度(单位:

cm).并且数据15,16,16,14,14,15的方差S甲2=

,数据11,15,18,17,10,19的方差S乙2=

).

【考点】方差;算术平均数;中位数;极差.

【专题】应用题.

【分析】

(1)分别求出甲、乙的中位数、方差和极差进而分析得出即可;

(2)根据方差的性质得出即可;

(3)根据方差的稳定性得出即可.

【解答】解:

(1)∵从小到大排列出台阶的高度值:

甲的,14,14,15,15,16,16,乙的,10,11,15,17,18,19,

甲的中位数、方差和极差分别为,15cm;

;16﹣14=2(cm),

乙的中位数、方差和极差分别为,(15+17)÷2=16(cm),

,19﹣10=9(cm)

平均数:

(15+16+16+14+14+15)=15(cm);

(11+15+18+17+10+19)=15(cm).

∴相同点:

两段台阶路高度的平均数相同.

不同点:

两段台阶路高度的中位数、方差和极差均不相同.

(2)甲路段走起来更舒服一些,因为它的台阶高度的方差小.

(3)每个台阶高度均为15cm(原平均数),使得方差为0.

【点评】本题考查了样本中的平均数,方差,极差,中位数在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

19.为了了解学校开展“尊敬父母,从家务事做起”活动的实施情况,该校抽取初二年级50名学生,调查他们一周(按七天计算)的家务所用时间(单位:

小时),得到一组数据,并绘制成下表,请根据该表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频率分布表中未完成的部分;

(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落在什么范围内;

(3)由以上信息判断,每周做家务的时间不超过1.5小时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

频数分布表

分组

频数累计

频数

频率

0.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