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柱墩盖梁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0437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柱墩盖梁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独柱墩盖梁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独柱墩盖梁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独柱墩盖梁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独柱墩盖梁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独柱墩盖梁施工方案.docx

《独柱墩盖梁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柱墩盖梁施工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独柱墩盖梁施工方案.docx

独柱墩盖梁施工方案

湖北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

独柱墩盖梁施工技术交底

中国中铁

编制:

复核:

审核:

湖北恩来恩黔高速公路中铁二局项目经理部

2012年8月

1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1

2.1工程简介1

2.2主要工程数量2

2.3工程地质情况2

3施工组织安排2

3.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2

3.2施工人员配置3

3.3施工设备配置4

3.4施工用电、用水及材料计划4

3.5施工进度计划5

4施工工艺及步骤5

4.1施工工艺5

4.2施工步骤及方法6

5质量保证措施14

6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职业健康16

6.1安全保证措施16

6.2文明施工17

6.3环境保护措施18

6.4职业健康19

附一:

《独柱墩盖梁支架系统布置图》20

独柱墩盖梁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恩施至来凤高速公路工程TJ-04标施工设计图纸、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业主对本项目的工期要求;

3)、我公司多年从事类似工程所积累的施工经验和成熟的施工工艺;

4)、我公司现有的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技术力量;

5)、高速公路现行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①《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②《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041-2000)

③《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

④《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⑤《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本标段位于恩施宣恩县境和来凤县境,起止里程K68+700~K86+033.346,线路向南经白岩脚、茅坝、老院子,设桥跨黑龙江、李家河后设李家河服务区,线路于岩巷子设分离跨G209后线路向南进入来凤县境内,设来凤互通及主线收费站后设来凤大桥至本项目终点鄂湘界(酉水河),路线长度17.33km。

线路设变坡点21个,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1.213次,最大纵坡4%,最短坡长520m,设平曲线最小曲线半径1100m,直线最大长度1001.5323m。

本标段全线设大桥7座、中桥3座及1座互通立交,上部结构采用30米、40米预制T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下部墩柱主要采用双柱墩、独柱墩、矩形薄壁墩结构。

干田坳大桥左幅3#墩、左幅4#墩、右幅1#墩、右幅2#墩;老院子中桥右1#墩;岩板铺大桥左幅1#墩、左幅2#墩、右幅1#墩~3#墩共计10个墩柱为独柱圆形墩,墩径2.0m,墩高5.2m~16.4m;其上部盖梁上口长10.9m,下口长2.1m,宽2.4m,高2.8m,盖梁横坡有0.128%、2%、3%三种。

来凤互通1号桥左右幅2#墩共计2个墩柱为独柱圆形墩,墩径2.2m,墩高7.2m;其上部盖梁上口长11m,下口长2.2m,宽2.4m,高3.0m,盖梁横坡3%。

2.2主要工程数量

本标段内独柱墩盖梁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

表1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单位工程

施工部位

个数(个)

钢筋量(t)

砼工程量(m3)

备注

1

干田坳大桥

盖梁

4

20.5

114.5

左3#~4#、右1#~2#

2

老院子中桥

盖梁

1

5.2

28.6

右1#

3

岩板铺大桥

盖梁

5

25.6

143.1

左1#~2#、右1#~3#

4

来凤互通1号桥

盖梁

2

22.4

134.6

左右幅2#

共计12个独柱墩盖梁,合计钢筋量73.7t,砼量420.8m3。

2.3工程地质情况

1)干田坳大桥

桥址区属构造剥蚀侵蚀中低山地貌区。

根据勘察资料,桥梁地基覆盖层为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岩性为粉质粘土、碎石;基岩为中三叠系统下段强风化粉砂岩、中风化粉砂岩、微风化粉砂岩。

桥址区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下段粉砂岩。

2)老院子中桥

桥址区属构造溶蚀中低山地貌区。

根据勘察资料,桥梁地基覆盖层主要由耕植土,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组成,岩性主要是粉质粘土;岩层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风化灰岩、灰岩。

桥址区基岩出露,主要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灰岩。

3)岩板铺大桥

桥址区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区。

根据勘察资料,桥梁地基覆盖层为第四系残积层,岩性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中白垩系统正阳组中部中风化细砂岩、微风化细砂岩、微风化砾岩。

桥址区地层主要为中白垩系统正阳组中部细砂岩、砾岩。

4)来凤互通1号桥

桥址区属构造剥蚀侵蚀丘陵-河谷软弱碎屑岩类工程地质区,地貌类型为构造剥蚀侵蚀丘陵-河谷地貌区。

出露地层为白垩系粉砂岩、细砂岩、砾岩,基中砾岩为较硬岩,其余为软岩、极软岩。

地表岩溶不甚发育,仅见少量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

3施工组织安排

3.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根据本项目施工实际情况,成立桥梁施工作业队。

项目经理部负责整个项目的施工技术、安全、质量、进度、成本、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的策划和实施工作,以及对外的联系与协调工作。

同时,按施工进度的需要配备足够的机具、设备。

施工作业队按照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技术标准,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按时、保质、保量、安全地完成合同范围内的所有工作。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框图见下图1。

图1TJ-04标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框图

3.2施工人员配置

根据本段施工特点、施工进度情况及各施工工序情况配置项目部管理人员82人及施工作业队作业人员。

独柱墩盖梁施工成立管理小组,负责盖梁工程的施工。

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先春淋(副经理)

副组长:

贺雨佳(总工程师)孙茂胜(安全总监)

组员:

李宣、檀真义、邓波、邓伯龙、邓兴东、张赢、代全、杨敏、代明勇、祝有富、宋战平。

施工作业队伍作业人员配置见下表2。

表2作业队伍人员配置一览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备注

1

钢筋工

24

2

机电工

12

3

木工

24

4

架子工

24

5

砼工

20

6

普工

20

7

电焊工

16

合计

140

3.3施工设备配置

主要施工设备配置见下表3。

表3施工设备配置一览表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性能指标

数量(台)

备注

1

汽车起重机

QY-25

25t

2

2

交流弧焊机

BX-300

23KVA

16

3

气割设备

氧-乙炔

4

4

精密水准仪

WILFD

0.01mm

4

5

全站仪

DTM-352

2

3.4施工用电、用水及材料计划

施工用水、用电及材料供应计划本着“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为首,合理利用资金,充分利用资源,节约用电、用水、减少浪费”的原则。

依据施工进度安排,制定相应的施工用水、用电及材料供应计划,提前购置,统筹安排,统一调配,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和充分的利用。

1)施工用水计划

标段内盖梁用水主要使用于成品养护,用水量较小,拟采用水罐车进行运水养护。

2)施工用电计划

标段内电力资源较丰富,施工时架设专用电线到达施工现场,不易到达段采用柴油发电机发电施工。

3)材料供应计划

属自购的材料由供货商根据要求的材料名称、规定及计划用量直接供货至施工现场或材料储地,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用于施工。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自拌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前一天向拌合站提出浇注计划。

3.5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施工需求,计划4座桥独柱墩盖梁施工划分为4个作业班组:

桥梁1班:

负责干田坳大桥左3#~4#、右1#~2#独柱墩盖梁施工。

桥梁2班:

负责老院子中桥1#独柱墩盖梁施工。

桥梁3班:

负责岩板铺大桥左1#~2#、右1#~3#独柱墩盖梁施工。

桥梁4班:

负责来凤互通1号桥左右幅2#独柱墩盖梁施工。

各班组施工进度计划见下表4。

表4施工进度计划表

单位工程

作业班组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天数

备注

干田坳大桥

桥梁1班

2012.02.27

2012.04.01

35d

老院子中桥

桥梁2班

2012.04.02

2012.04.21

20d

岩板铺大桥

桥梁3班

2012.02.27

2012.04.11

45d

来凤互通1号桥

桥梁4班

2012.02.16

2012.03.16

30d

4施工工艺及步骤

4.1施工工艺

墩柱顿盖梁施工采用搭设钢管碗扣支架进行现浇。

独柱墩盖梁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2。

图2独柱墩盖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4.2施工步骤及方法

1)施工准备

(1)熟悉和会审施工图纸,全面掌握施工图纸的内容。

熟悉和研究工程地质报告,全面熟悉掌握工程地质情况。

(2)确定搭设支架使用的钢管及枋木是否满足施工要求,钢管表面不得有锈蚀、凹陷、裂纹,碗扣表面不得有砂眼、缺口等。

枋木表面不得有裂纹,截面尺寸应满足施工要求。

(3)水泥、钢筋等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质检报告。

(4)施工现场所有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工具配件及个人劳保用品应经常检查,确保完整和使用安全。

(5)项目部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组织学习技术操作规程、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文明施工、施工规范等。

(6)做好施工场地的“三通一平”。

2)测量放线

在盖梁施工前,对墩柱进行施工测量,作为安装盖梁底模的依据。

墩柱施工测量与控制的内容包括:

墩柱中心位置测量、立柱顶高程测量。

墩柱中心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高程测量是根据施工中设立的临时水准点,用水准仪直接进行。

3)施工场地硬化

在支架搭设前,以独柱墩墩柱为中心,对施工场地软基处理后进行砼硬化施工。

砼采用C20标号,硬化地面长14.6m,宽5.6m,砼厚度10cm。

硬化后地面平整度应满足施工要求。

4)支架搭设

(1)待施工场地硬化地面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支架搭设。

墩柱墩盖梁支架搭设采用满堂碗扣式钢管脚手架,钢管规格为φ48×3.5mm。

脚手架按照纵距60cm、横距60cm、步距120cm的间距布置。

支架顶部采用采用可调式支撑体系调节模板的大面平整度及垂直度,以保证结构的位置正确和外观质量。

支撑背楞分别选择5cm×10cm、10cm×15cm规格。

模板背楞布置形式为:

模板背楞(纵向)为5cm×10cm方木,中心间距20cm、净距15cm;主楞(横向)为10cm×15cm方木,中心间距为0.6m(立杆纵距),净距45cm。

(2)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地面砼面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3)可调托撑螺栓位置下方必须增设纵、横向加强水平杆。

纵向加强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螺栓下方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加强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加强杆下方的立杆上。

(4)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大于1m。

(5)脚手架四边与中间纵向及横向每隔6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剪刀撑需接地,由底到顶连续设置。

(6)脚手架两端与中间每隔6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7)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宜按下表确定。

表5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α

45°

50°

60°

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n

7

6

5

(8)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小于6跨,且不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要求同侧墙横向水平杆搭接要求。

(9)剪刀撑斜杆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杆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10)用于侧墙模板水平对撑杆件连接的扣件螺栓均采用专用力矩扳手分两次拧紧,使其扭力矩达到45~60N.m。

经拧紧后有劈裂的扣件必须及时更换,并作废品标示处理。

(11)可调底座及可调托撑丝杆与调节螺母啮合长度不得少于6扣,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12)支架搭设除应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外,其杆件应横平竖直,纵、横向对齐,托撑、底座支垫平稳,横杆入碗扣,碗扣锁紧,确保支架整体稳固。

5)盖梁底模安装

独柱墩盖梁底模模板采用6mm厚定型钢模。

模板安装时,严格按照测量进行标高控制,下部木楞严格按计算确定的间距进行组装,确保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及强度。

模板拼缝应严密、不漏浆。

两块相邻模板间高低差应满足规范要求。

6)支架预压

(1)支架搭设完成,在砼施工前,对支架进行相当于1.1倍盖梁砼自重的荷载预压,以检验支架及地基的强度及稳定性,消除整个支架的塑性变形,消除地基的沉降变形,测量出支架的弹性变形。

支架压重材料采用相应重量的砂袋,并按盖梁结构形式合理布置砂袋数量。

待消除支架非弹性变形量及压缩稳定后测出弹性变形量,即完成支架压重施工。

撤除压重砂袋后,设置支架施工预留预拱度,调整支架底模高程,并开始盖梁施工。

(2)在支架预压过程中测量组应加强预压观测,在盖梁横向左、右、中布3个点进行观测,在预压前对底模的标高观测一次,在预压的过程中平均每2小时观测一次,观测至沉降稳定为止,将预压荷载卸载后再对底模标高观测一次,从以上的观测资料中计算出支架的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及地基的下沉变形量。

将此弹性变形值、非弹性变形及地基下沉值与施工控制中提出的因其它因素需要设置的预拱度叠加,即可算出施工时应当采用的预拱度,按算出的预拱度调整底模标高。

同时要注意在支架外侧2米处设置临时防护设施,防止流水和雨水流入支架区,引起支架下沉。

(3)在支架上浇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和卸架后,都要产生一定的挠度。

因此,为使盖梁在卸架后能满意地获得设计规定的外形,须在施工时设置一定数值的预拱度。

在确定预拱度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卸架后盖梁本身及活载一半所产生的竖向挠度;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支架基底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沉陷;由温度变化及砼徐变引起的徐变挠度。

根据梁的挠度和支架的变形所计算出来的预拱度之和,作为预拱度的最高值,设置在梁的跨径中点。

其他各点的预拱度以中点为最高值,以梁的两端部为支点的弹性变形量,按二次抛物线进行分配。

根据计算出来的盖梁底标高对预压后的盖梁底模标高重新进行调整。

盖梁支架预拱度理论计算与设置见表6。

表6盖梁支架预拱度理论计算与设置

序号

项目

计算及取值

备注

1

支架卸载后由上部构造自重及活载一半产生的竖向挠度

f1

由设计院提供

2

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

f2

通过计算立柱压缩值及预压观测可得出

3

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压缩

f3

支架预压可消除

4

支架基底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沉陷

f4

5

由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挠度

f5

由设计院提供

6

预拱度

f=f1+f2+f3+f4+f5

7

预拱度值设置

fx=4f*x*(L-x)/L2

按二次抛物线法分配,L为该孔梁的跨径,x为预拱度设置点距该孔梁左侧支点的距离

在盖梁施工过程中,由于对支架进行了预压,预拱度f=f1+f2+f5

7)结构尺寸测量放线

独柱墩盖梁底模模板安装完毕后,测量组在底模上进行施工测量,作为盖梁钢筋安装依据。

施工测量与控制的内容包括:

盖梁中心位置测量、盖梁结构尺寸线控制、盖梁标高控制。

盖梁中心测量及盖梁结构尺寸线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高程测量是根据施工中设立的临时水准点,用水准仪直接进行。

8)盖梁钢筋制安

(1)钢筋原材

①工程主要采用HPB235和HRB335钢筋,进场钢筋材料必须首先进行材质试验和可焊性试验,保证用于结构的钢筋为合格产品。

②进场钢筋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按炉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同批次钢筋不大于60T检验一次,并通知监理见证取样。

检验内容包括外观检查及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弯曲处裂缝、焊接性能不良或有力学性能显着不正常(例如屈服点过高)等现象时,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

④进场钢筋平直、无损伤,并且其表面无裂缝、油污、结疤、折叠、颗粒状或鳞片状老化锈。

⑤进场钢筋分类、分批堆放,并挂牌标识,严禁混乱堆放。

⑥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小于1.25;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小于1.3。

(2)钢筋加工

①钢筋加工制作前需对在运输过程中有弯折现象的原材钢筋进行调直。

②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表面洁净、无损伤、油渍和锈蚀。

③钢筋级别、型号和直径符合设计要求。

④钢筋的切割按下列步骤进行:

a根据工程需要和钢筋长度做好配料,统筹安排,降低损耗;

b操作前调整好定尺板位置,经试切1~2根,核对好尺寸后方可成批生产;

c断料后,根据料牌上所写的钢筋种类、直径、尺寸和根数分别堆放;

d钢筋切断的质量要求:

钢筋切断过程中,如发现有劈裂、缩头、以及严重的弯头时,将该部分切除;如发现该钢筋的硬度过硬或过软,与级别不相称时,则对该批钢筋进一步检验;钢筋切断长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各种配筋的允许偏差范围。

⑤螺纹钢筋作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⑥钢筋加工允许偏差见下表7。

表7钢筋加工容许偏差表

项目

允许偏差(mm)

调直后局部弯曲

d/4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尺寸

±10

弯起钢筋各部分尺寸

弯起点位置

±10

弯起高度

0

-10

弯起角度

钢筋宽度

±10

箍筋宽和高

+5

-10

(3)墩顶处理

在盖梁钢筋进行安装前,对墩顶砼进行砼凿毛处理,并对墩柱锚入盖梁内钢筋进行调直、除锈。

(4)钢筋绑扎、安装

①钢筋绑扎前认真学习结构图纸,明确钢筋的形状及各个细部的尺寸,确定各类结构的绑扎程序。

②核对钢筋配料单和料牌,再根据料单和料牌核对钢筋半成品的钢号、形状、直径和规格数量是否正确,有无错配、漏配及变形,如有此情况,及时整修、增补。

③准备好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垫块的厚度不小于保护层的厚度。

④钢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绑扎、安装,采用双面搭接焊,焊缝的长度不小于5d,单面搭接焊焊缝长度不小于10d。

焊缝高度等于或大于0.3d,并不得小于4mm,焊缝宽度等于或大于0.7d,并不得小于8mm。

相邻钢筋接头同一断面的焊接接头数量不超过50%,两焊接断面的间距等于或大于35d且不小于50cm。

⑤按照结构要求,钢筋分层、分批进行绑扎。

对于多层钢筋,应在层间设置足够的撑筋,以保证骨架的整体刚度,防止灌注混凝土时钢筋骨架错位和变形。

⑥盖梁钢筋与墩柱、挡块钢筋发生干扰时,可适当挪动其中一种。

⑦预埋支座垫石钢筋时,若支座垫石钢筋与盖梁钢筋发生干扰时,可移动支座垫石钢筋。

⑧钢筋安装允许偏差见下表8。

表8钢筋安装允许偏差表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钢筋骨架

±10

钢尺检查

宽、高

±5

钢尺检查

受力钢筋

间距

±10

钢尺检查

排距

±5

钢尺检查

保护层厚度

±5

钢尺检查

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10

钢尺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钢筋起弯点位置

±10

钢尺检查

预埋件

中心位置

5

钢尺检查

水平高差

+3、0

钢尺和塞尺检查

9)盖梁侧模安装

独柱墩盖梁侧模模板采用具有足够强度及刚度的6mm厚定型钢模,横肋采用100×8mm扁钢,间距40cm;竖肋采用[10号槽钢,间距40cm;拉杆采用φ22对拉杆连接,间距1m×1m矩形布置。

背杠采用[16槽钢。

盖梁侧模安装前将模板清理干净,并涂刷具有防锈作用的脱模剂;安装时要根据测量组放样进行定位,必须确保砼保护层满足设计要求;相邻模板间同一条接缝上的U形卡不向同一方向卡紧。

模板支立好后,表面平整、拼缝严密、不漏浆,两块相邻模板间高低差满足规范要求;两侧模板上对拉螺栓孔平直相对,穿插螺栓时不能斜拉硬顶。

独柱墩盖梁底模及侧模安装允许偏差见下表9。

表9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处

2

高程

±5

测量

3

两模板内侧宽度

+10,-5

尺量不少于3处

4

相临两板表面高低差

2

尺量

10)砼浇注

(1)砼浇注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2)砼浇注前,对支撑系统进行检查,并检查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是否留置准确,安设牢固。

(3)混凝土集中拌制,用混凝土运输车运送至灌注地点,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输送至灌注面,若混凝土灌注落差≥2m时,则使用串筒把混凝土输送至工作面。

(4)拌制混凝土时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拌制,保证砼质量。

(5)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振捣浇注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以使两层接缝处砼均匀融合。

振捣器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6)混凝土振捣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冒气泡、泛浆、表面平坦。

(7)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8)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11)盖梁成品养生

(1)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

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

混凝土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

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7d。

(2)当气温低于5℃时,应覆盖保温,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

(3)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

12)模板拆卸

(1)模板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

常温时,砼强度不少于1.2MPa。

拆除模板时不准猛烈敲击。

(2)拆除模板时应注意保护已浇筑砼结构棱角。

5质量保证措施

为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和工程创优目标的顺利实现,增加履约能力,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按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规范严格进行质量管理,把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程质量一次成优,制订本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为确保隐蔽工程、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质量符合验收标准,保证一次验收合格,杜绝和消灭质量缺陷,必须落实隐蔽工程、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质量管理措施,对有关人员定岗定责,并设一名专业工程师及一名施工员专职负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建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技术员、质检员组成,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全面负责工程的质量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使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班组。

2)建立良好的质量保证体系,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技术员、质检员、施工员、作业队长组成系统的保证体系,并落实到人。

(1)加强对施工人员“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质量意识教育,强化岗位责任制,定期组织技能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开展QC小组活动,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工序质量缺陷。

(2)对机械设备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配置先进、适用、性能良好、配套的机械设备,消除机械设备因素而造成的工序质量缺陷。

(3)加强物资采购各环节的控制工作,实行定点、定量采购,严格按照《检验与试验程序》进行控制,消除材料因素而造成的工序质量缺陷。

(4)坚持持证上岗,严格施工纪律,按规范组织施工,严格操作规程,消除施工方法不当而造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