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0403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1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以儒素称。

擢进士第,调为修武尉,累进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

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

天宝二年,判入等者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三科,以张爽为第一。

爽,御史中丞倚之子,倚新得幸于帝,晋卿欲附之,爽本无学,故议者嚣然不平。

安禄山因言之,帝为御花萼楼覆实,中裁十一二,爽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

帝大怒,贬倚淮阳太守,遥武当太守,晋卿安康太守。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晋卿曰:

“公门当下,况父母邦乎?

”郡太守迎犒,使所属令行酒,酒至,必立饮白酹,侍老有献,降西阶拜而饮,时美其恭。

安禄山反,窦廷芝弃陕郡不守,杨国忠本忌其有望,即奏“东道贼冲,非大臣不可镇遏”,授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家。

车驾入蜀,搢绅多陷贼,晋卿间道走金州。

   肃宗至扶风,召赴行在,拜左相。

平京师,封韩国公,食五百户,改侍中。

玄宗崩,肃宗疾甚,诏晋卿摄冢宰,因让曰:

“矢行遣诏,皇帝三日听政,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遣诏则宜听朝。

惟陛下顺变以幸万国。

”帝不听。

后数日,代宗立,复诏摄冢宰,固辞乃免。

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听入阁不趋,为御小延英召对。

宰相对小延英,自晋卿始。

永泰初薨,年八十一,赠太师,京兆少尹护丧,谥曰懿献,元载未显时,为晋卿所遇,载方相,故讽有司改谥文贞。

(《新唐书•苗晋卿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B.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C.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D.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薨:

古代只把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死去,称为薨。

B. “搢绅”:

“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意是插笏于带,文中借指官宦。

C. 行在:

亦称“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经之地。

D. 京师:

京城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京畿”则是京城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苗晋卿利用职务,攀附权贵。

苗晋卿主持吏部选官时,因张倚得到皇帝的宠幸,于是将张倚之子张奭评为第一,想借此攀附张倚。

B. 苗晋卿为人谦恭,深受称赞。

苗晋卿回乡,郡太守迎接犒劳他,他对劝酒的官员和老人都极尽礼数,受到当时人们的赞扬。

C. 苗晋卿颇有声望,受到排挤。

安禄山反叛时,杨国忠因忌恨苗晋卿有声望,违背皇帝的旨意,任命苗晋卿为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

D. 苗晋卿屡历要职,深受器重。

苗晋卿多次被朝廷授予高官,唐肃宗任命他为左相,唐代宗优待他,驾临小延英殿同他议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家。

②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遗诏则宜听朝。

【答案】

(1)B

(2)A

(3)C

(4)①苗晋卿拜见皇帝时。

用年迈来推辞,违背皇帝的旨意,皇帝听任他退休回家了。

②考查祖宗的旧例,就没有冢宰的条文,奉行遗诏就应当处理朝政。

【解析】【分析】

(1)“河北采访使”是固定官职名,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

“入计”“谒归”是两件事情,结合句意分析,排除C项。

句意:

第二年,苗晋卿调任魏郡太守,即任河北采访使。

他在任三年,政令教化广泛推行。

曾经入朝汇报有关工作。

请假回到壶关,望见县门就下马步行,属吏劝阻。

故选B。

(2)A项,“只把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死去,称为薨”错误,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故选A。

(3)C项,“杨国忠……违背皇帝的旨意,任命苗晋卿为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苗晋卿拜见皇帝时,用年迈来推辞,违背皇帝的旨意;另外,苗晋卿也并不是杨国忠任命的。

故选C。

(4)①“见”译为拜见;“以”,介词,用;“辞”译为推辞;“忤”译为违背;“听”译为听任、听凭;“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②“稽”译为考查;“故事”译为旧例(古今异义词);“则”,连词,就;“之”,助词,的;“则”,连词,就;“听朝”译为临朝听政。

故答案为:

⑴B;⑵A;⑶C;

⑷①苗晋卿拜见皇帝时。

用年迈来推辞,违背皇帝的旨意,皇帝听任他退休回家了。

②考查祖宗的旧例,就没有冢宰的条文,奉行遗诏就应当处理朝政。

【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参考译文】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代以儒学著称,考中进士,调任修武县尉,多次升官后任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

当时天下太平。

参加选官的常有一万人,李林甫任吏部尚书,专掌国家大政,将选官的事委托给苗晋卿和宋遥,但每年命令其他官员共同考定,审核官员的实际才能。

天宝二年,考判入等者共六十四人,分甲、乙、两三科,以张奭为第一。

张奭,是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倚新近得到皇帝的宠幸,苗晋卿想要攀附他,张奭本来没有学识,因此舆论喧器不平,安禄山趁机奏告皇帝,皇帝为此在花萼楼复考核实,考中者才十分之一二,张奭一整天都拿着试卷,不能下笔应答,人们称之为“曳白”。

皇帝大怒,贬张倚为淮阳太守,宋遥为武当太守,苗晋卿为安康太守。

   第二年,苗晋卿调任魏郡太守,即任河北采访使。

他在任三年,政令教化广泛推行。

曾经入朝汇报有关工作。

请假回到壶关,望见县门就下马步行,属吏劝阻,苗晋卿说:

“过官府应当下马,更何况是父母之邦呢?

”郡太守迎接犒劳他,让属下县令巡行劝酒,酒一送上,苗晋卿必然一口喝完,侍奉的老人有献酒的,苗晋卿走下西阶拜谢后才饮酒,当时人们赞扬他的恭敬。

安禄山反叛了,窦廷芝放弃陕郡不去防守,杨国忠本来就忌恨苗晋卿有声望,便上奏说:

“东道是叛军进军的要害,非大臣不能守住。

”朝廷任命苗晋卿为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苗晋卿拜见皇帝时。

用年迈来推辞,违背皇帝的旨意,皇帝听任他退休回家了。

皇帝入蜀,士大夫官员大多陷入叛军之手,苗晋卿抄小路透到金州。

   唐肃宗到达扶风。

把他召到驻地,任命为左相。

平定京城,封苗晋卿为韩国公,享用封邑五百户,改任侍中。

唐玄宗去世了。

唐肃宗病重。

下诏苗晋卿代理冢宰,他坚决推辞说:

“先帝有遗诏,叫皇帝三天后听政,考察祖宗的旧例,就没有冢宰的条文,奉行遗诏就应当处理朝政。

希望皇上顺应变化,而使天下幸运。

”皇帝不听从他的意见。

几天后,唐代宗即位,又下诏苗晋卿代理冢宰。

他坚决推辞才得以免除。

这时苗晋卿年老行动迟缓。

请求隔日来一次政事堂。

皇帝优待他,听任他入阁不快步行走,皇帝专门为他在小延英殿召见对话。

宰相在小延英殿召见对话,从苗晋卿开始。

永泰初年苗晋卿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为太师,命京兆少尹办理丧事,谥号叫懿献。

元载未显贵时,为苗晋卿所知遇,元载这时任宰相,因此婉言劝说有关部门改谥号为文贞。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

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土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仨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

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

“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

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

”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

“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

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

”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怂恿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

宸濠果疑。

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

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

或请救安庆,守仁曰:

“不然。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不如直捣南昌。

贼精锐悉出,守备虛。

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

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

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

守仁不赴,请归省。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簿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梄守仁/

(2)下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

B. 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 归省,文中指回家省亲(探望父母),不同于鲁迅《社戏》中“归省”:

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

D. 乞骸骨,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与“致仕”的意思不太一致。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

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B. 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

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C. 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

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抓住战机,攻破了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 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

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②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怂恿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

【答案】

(1)B

(2)C

(3)B

(4)①王华天性孝顺,母亲岑氏年纪超过百岁去世。

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评论此事时都赞美他。

②(王守仁)又写了一封用蜡密封的信送给伪相李士实、刘养正,讲述他们归顺朝廷的诚意,让他们怂恿(宁王)早点发兵向东攻打(南都),然后放纵间谍泄露这件事。

【解析】【分析】

(1)正确断法:

第一处“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苗僚”少数民族名称,作主语,“杂居”为谓语,应在“苗僚”前断开;第二处“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夷人喜”,是完整的主谓,应在其前后都断开;“伐木为屋”,结构对称,语意连动,应在其后断开。

整句译为:

守仁向皇帝上书相救,刘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

龙场群山万重,树木丛生,少数民族杂居一处。

王守仁依循着他们的风俗教化引导,少数民族的人们十分高兴,一个接一个地砍伐树木建造房屋,来让王守仁居住。

故选B。

(2)C项说法错误。

文中的“归省”,结合语境“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

守仁不赴,请归省”可知,指回家省亲(探望父母)。

和鲁迅《社戏》中的“归省”意思是相同的。

故选C。

(3)B项“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说法有误。

原文中说“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怂恿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可见朝廷并没有派遣边疆守兵、京城驻军和王守仁等人所率领的军队进攻叛军驻地南昌,这是王守仁派间谍故意散布的迷惑叛军的虚假消息。

故选B。

(4)本题关键词有:

①逾:

超过;卒:

去世;寝苫:

睡在草席上;蔬食:

吃粗食;多:

称赞。

②遗:

送给;国:

朝廷;东下:

向东进攻;纵:

放纵、任凭;补充省略的主语。

故答案为:

⑴B;⑵C;⑶B;

⑷①王华天性孝顺,母亲岑氏年纪超过百岁去世。

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评论此事时都赞美他。

②(王守仁)又写了一封用蜡密封的信送给伪相李士实、刘养正,讲述他们归顺朝廷的诚意,让他们怂恿(宁王)早点发兵向东攻打(南都),然后放纵间谍泄露这件事。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被授予修撰的官职,多次升任为学士。

王华天性孝顺,母亲岑氏年纪超过百岁去世。

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评论此事时都赞美他。

正德元年冬夭,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

守仁向皇帝上奏章相救,刘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

龙场群山万重,树木丛生,少数民族杂居一处;王守仁依循着他们的风俗教化引导,少数民族的人们十分高兴,一个接一个地砍伐树木建造房屋,来让王守仁居住。

刘瑾被诛杀,衡量其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

屡次升迁为考功郎中,擢升为南京太仆少卿,又升迁为鸿胪卿。

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造反,知县顾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守仁紧急赶到吉安,于是召集众人商量说:

“贼人如果从长江出来,顺流向东而下,那么南京就不能够保住。

我想要用计策阻挠他,至少十天没有忧患了。

”于是多派遣间谍,张贴府县榜文说:

“都督许泰、郤永率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率领京兵,各四万人,从水陆两路齐头并进。

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统领的军队一共十六万,直捣南昌,所到之处有关官员缺乏供给的,以军法论罪。

”王守仁又写了一封用蜡密封的信送给伪相李士实、刘养正,讲述他们归顺朝廷的诚意,让他们怂恿宁王早点发兵向东攻打南都,然后放纵间谍泄露这件事。

朱宸濠果然怀疑,与士实、养正商量,两人都劝朱宸濠快点袭取南京登上帝位,宸濠更加怀疑他们。

十几天才知道中外兵都没有到,才知道王守仁骗了他。

七月壬辰初一,留下宜春王守城,而劫掠他的军队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从长江而出,靠近安庆。

有的人请求援救安庆,王守仁说:

“不能这样。

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如果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的后路,那我们就腹背受敌了。

不如直接攻打南昌。

叛军的精锐都派出去了,守城力量空虛。

我们军队刚刚召集,士气锐利,攻打南京一定能攻破。

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

我们在湖中迎战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

”众人说“好”。

朱宸濠果然从安庆回兵,乙卯日在黄家渡两军遭遇。

所有军队殊死作战,叛军大败,撤退到樵舍,把船连接起来形成方阵,拿出所有的金玉珠宝犒赏士兵。

第二天,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

官军用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

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换了条船逃跑,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

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

世宗刚即位,任命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省亲。

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竟然就回家了。

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

   其于兵械尤所重,故云“望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百王不易之道也。

   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

自含齿戴角之兽见犯则校,而况于人怀好恶喜怒之气?

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情性之理也。

   昔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成汤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乱。

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于天也。

   自是之后,名士迭兴,晋用咎犯,而齐用王子,吴用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虽不及三代之诰誓,然身宠君尊,当世显扬,可不谓荣焉?

岂与世儒暗于大较,不权轻重,猥云德化,不当用兵,大至君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遂执不移等哉!

故教笞不可废于家,刑罚不可捐于国,诛罚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巧拙,行之有逆顺耳。

   夏桀、殷纣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百战克胜,诸侯慑服,权非轻也。

秦二世宿军无用之地,连兵于边陲,力非弱也;结怨匈奴,絓祸于越,势非寡也。

及其威尽势极,闾巷之人为敌国,咎生穷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

   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大国之王虽称蕃辅,臣节未尽。

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

   历至孝文即位,将军陈武等议曰:

“南越、朝鲜自全秦时内属为臣子,后且拥兵阻阨,选蠕观望。

高祖时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

今陛下仁惠抚百姓,恩泽加海内,宜及士民乐用,征讨逆党,以一封疆。

”孝文曰:

“朕能任衣冠,念不到此。

会吕氏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误居正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

且兵凶器,虽克所愿,动亦秏病,谓百姓远方何?

又先帝知劳民不可烦,故不以为意。

朕岂自谓能?

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

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

且无议军。

”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太史公曰:

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

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

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律书》)

(1)对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卒伯诸侯,兼列邦土        伯:

称霸                    

B. 遂执不移等哉              等:

同样

C. 刑罚不可捐於国            捐:

捐献                       

D. 朕常为动心伤痛            动心:

不安

(2)下列各组词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螯加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 大至君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         乃有所不得已也

C. 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王制定事则,建立法度,确定万物的度数和准则,一切都遵照六律,六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

B. 不可挽救的世儒不明大势,不权轻重,强调不用武力,结果国家削弱,甚至君亲受辱,国土失守。

C. 夏桀、殷纣、秦二世灭亡原因是贪婪之心不知停息;汉文帝因固守高祖“知劳民不可烦”的经验,贻误战机,未能统一疆土。

D. 司马迁认为文帝能顺应民意,使百姓安心生产,百姓安不思乱,汉文帝堪称孔子赞美的那种有德君子。

(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

②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

【答案】

(1)C

(2)A

(3)C

(4)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5)①军队,是圣人用来讨伐强暴,平定乱世,夷除险阻,挽救危险局面的。

②正赶上高祖(已经)为军事行动感到厌倦苦恼,也是(由于)有萧何、张良的计谋,所以决定停止武力征伐,专心休养生息,(采取笼络政策)对他们稍加约束,(使他们没有异心)而不加防备。

【解析】【分析】

(1)C项,“捐”解释为“捐献”有误,应解释为“舍弃、抛弃”,句子翻译为:

国家不可抛弃刑罚。

C错误。

故选C。

(2)A项,两个“则”都是表对举,可译为“就……就”。

B项,第一个“乃”副词,表“就”;第二个“乃”,判断动词,“就是”。

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

C项,第一个“因”介词,依照、顺着;第二个“因”,介词,通过、经由。

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

D项,第一个“所”,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第二个“所”,助词,与“为”连用,表被动。

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

故选A。

(3)C项,“汉文帝因固守高祖‘知劳民不可烦’的经验,贻误战机,未能统一疆土”分析有误,由原文“又先帝知劳民不可烦,故不以为意。

朕岂自谓能?

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

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

且无议军”可知,汉文帝因固守高祖‘知劳民不可烦’的经验,他希望能坚守边防,派遣使者,缔盟结好,使北部边陲得到休息安宁而不是派兵去征讨南越和朝鲜。

他这样做使得天下和平安乐了很长时间。

C错误。

故选C。

(4)“百姓无内外之徭”意思是百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