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0316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世界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世界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世界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世界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docx

《世界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经济.docx

世界经济

第一章绪论

☐了解中国世界经济地理研究发展现状;

☐掌握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

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

世界范围内不同层次的经济地域及其系统

世界经济地理就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地域形成发展的条件、结构、类型及其地域运动规律的科学。

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内容

第一,分析和研究世界不同层次的经济地域的经济发展条件和要素。

第二,分析和研究世界及各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及其与条件要素的组合关系。

第三,分析和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地域、类型特征以及经济地域系统。

第四,重点国家和地区的重大区域问题研究和分析。

☐掌握世界经济地理的学科特点和性质;

学科特点:

全球性区域性综合性预测性

学科性质:

有的学者认为:

应该属于自然科学。

有的学者认为:

是一门“边缘学科”。

我们认为:

属于社会经济学科

☐了解学习世界经济地理的方法;

第二章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演变

☐掌握经济全球化含义、动因和主要表现形式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力发展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融合过程,是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按市场经济原则流动和配置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科技进步带动的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动力

2.运输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工具

3.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是有力的推动者

4.冷战结束与实行市场经济制度扫除了障碍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全球化

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得到增强,商品的生产过程已经不在一国完成,而是通过跨国公司组织生产在多个国家、甚至几十个国家完成。

传统的国际分工是垂直型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则是高层次的生产专业化形式。

2.贸易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基础——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

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迅猛发展,贸易自由度程度更高,范围更广泛。

贸易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市场的全球化或跨国化,各国的市场都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3.资本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是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经营性投资的大范围、大数额跨国界流动。

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资本全球化、国际投资一体化

4.金融活动全球化

就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的金融活动趋于一体化,突出表现为国际资本大规模的自由流动、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跨国界运作和金融市场的大发展。

它是随着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投资全球化而发展起来的。

5.人力资源全球化——即劳动力在世界范围内跨国界的自由流动。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负面效应

☐掌握当代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特征

1.地域经济的形成发展条件发生了重要的新变化

①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地域经济作用的新变化

②位置、交通、信息条件作用明显增强

3社会经济条件作用将日益重要

2.世界经济总量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①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传统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新科技革命的代表性产业如电子、宇航、原子能、合成材料等工业部门的发展迅猛;

旅游业等是第三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

②知识经济开始取代工业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

3.世界产业布局仍然呈现不断集中和相对分散的特点

4.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差异显著

5.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

☐地域经济的形成发展条件的变化

☐世界产业集中分布趋势

☐世界产业分散分布趋势

☐了解知识经济含义、特征

☐掌握世界经济地域的基本格局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南北二元对立构成了世界经济地域总体格局。

2.美国、欧盟、东亚构成了世界三大经济中心。

3.东亚、东南亚等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迅速崛起。

☐掌握国家的基本组成要素和不同类型的国家划分

国家的基本组成要素:

人口(居民)、领土(土地)、政府(组织)

目前,全世界共229个独立行政单位。

其中:

194个独立国家,35个地区,

国家类型划分:

世界银行人均GNP划分法——低收入国家:

755美元及以下下中等收入国家:

756美元—2995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

2996美元—9265美元高收入国家:

9266美元及以上

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按民族构成划分国家划分法的国家类型

按民族构成划分——民族国家:

共民族国家和单一民族国家;非民族国家:

双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

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国家类型

综合国力概念、构成

综合国力——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

即国家的总体力量。

构成——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

其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经济力、科技力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掌握世界人口增长模式;

1.原始型——“三极型”

极高出生率、极高死亡率和极低自然增长率

2.传统型——“高高低型”

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和较低自然增长率

3.过渡型——“高低高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4.现代型——“三低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主要分布区域;

全球尺度的人口分布

1.中低纬度指向2.近海岸指向3.平原指向4.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大洲尺度的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旧大陆”

2.世界人口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其中以亚洲的人口密度最大。

地区尺度的人口分布

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几大人口密集分布区:

1.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

2.欧洲地区

3.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

4.其他人口密集区

☐掌握种族定义,世界种族的名称及其分布;

种族定义——种族(也称为人种),是指在生理上和体态、外貌上具有共同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的人的群体。

①蒙古人种

②欧罗巴人种

③尼格罗人种

④澳大利亚人种

☐掌握民族定义、特征,掌握按民族划分国家类型

民族定义——是民族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四个特征: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按照民族来划分国家类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种:

民族国家和非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

是指国家人口中60%以上来自于一个民族及其集团的国家。

非民族国家:

是指一个国家中没有一个民族集团的人口超过该国人口的60%,没有居于支配地位的民族。

民族国家又分为:

共民族国家:

单一民族国家:

非民族国家又分为:

双民族国家:

多民族国家:

☐了解民族和种族的区别

☐了解世界的语言及其分区;

☐了解文化的构成,主要的文化分区

☐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状况及其分布;

☐了解世界人力资源的流动

第四章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地理

☐掌握跨国公司的定义

跨国公司——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由母公司进行有效控制和统筹决策,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

☐掌握跨国公司的类型划分

三分法

1.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的跨国公司2.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的跨国公司3.跨越国境提供各类服务的公司

两分法——工业跨国公司和服务业跨国公司。

☐了解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一体化、跨国公司R&D的全球化

☐掌握国际直接投资含义,

国际直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FDI),指一国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企业并相应获得对该企业的管理控制权的一种跨国投资活动。

☐了解世界FDI的地区格局

☐掌握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课本上有)

第五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地理

☐掌握比较利益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

比较成本的差异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一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占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占比较成本劣势的商品,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结果可以使双方受益。

比较成本:

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绝对成本的比率;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政策主张;取消政府干预,实行自由贸易

 

☐掌握国际分工发展趋势

(一)分工内容逐渐服务化、知识化

(二)分工对象由产品向要素转变

(三)部门间分工向部门内分工深化

(四)垂直型国际分工与水平型国际分工交叉

(五)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分工继续加强

(六)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逐渐形成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

☐掌握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

(一)世界贸易从三“极点”向三“极区”格局发展

(二)东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三)“南南贸易”成为全球贸易的新亮点

第六章世界农业生产与贸易格局

☐了解世界农业生产及其特点和;

☐世界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共同规律

(一)市场成为推动农业结构变迁的基本力量

(二)比较优势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

(三)现代畜牧业和园艺业的地位日渐上升

(四)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农工商呈一体化趋势

(五)遵循“绿色农业”和“环境友好”原则

☐掌握第一产业主要生产部门的生产分布状况

第一,世界粮食生产发展较快,但不稳定。

第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不平衡。

(1)各大洲间产量不平衡;

(2)国家间产量不平衡;

(3)按人均产量计算地区差异悬殊,粮食出口集中在少数国家;

(4)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粮食生产水平的差异悬殊。

第三,以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作物生产为主。

☐小麦的生产与分布状况(五大地带)

(1)小麦是世界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和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

(2)小麦的生产分布:

主要分布在25°N~55°N和25°S~40°S的温带地区。

集中在五个大地带:

北半球有四个带(二个东西带、二个南北带)南半球一个不连续带。

(3)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

中国、美国、印度、法国等国家

(4)世界主要商品小麦产区:

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

☐世界玉米主要生产三大地带

世界玉米主要生产三大地带:

一是美国中部的玉米带;二是中国的平原和盆地;三是欧洲南部平原;

玉米主要生产国:

美国、中国、巴西等。

主要玉米输出国:

美国、法国、阿根廷等。

☐咖啡和茶叶的生产分布状况

咖啡生产

咖啡的主要产区集中在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

其中,拉丁美洲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

主要咖啡生产国:

巴西产量最多(世界“咖啡王国”)、哥伦比亚(优质软咖啡全球驰名),越南等国家;非洲的科特迪瓦等国较为重要。

☐了解世界粮食供销类型

☐了解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及分区;

☐了解世界粮食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办法;

第七章世界能源生产及消费格局

☐了解能源的分类

☐掌握煤炭资源分布格局、生产格局

煤炭资源的分布格局

1.世界煤炭资源地区分布广泛,储量丰富。

全世界拥有煤炭资源的约有80个国家,共有大小煤田2371个。

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

2009年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8260.01亿吨,按目前的煤炭消费水平计算,足以可供开采200多年。

其中烟煤和无烟煤为4113.21亿吨,亚烟煤和褐煤为4146.80亿吨。

2.煤炭资源的区域分布且具有不平衡性

集中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7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有世界煤炭资源量的70%以上。

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的中纬度地带。

3.煤炭资源的国家分布格局

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德国、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10国,约占世界储量的90%。

煤炭工业的生产布局

1.煤炭工业是较古老的工业部门,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大发展时期(1860~1913年)稳定增长时期(1914~1950年)萧条时期(1951~1974年)缓慢增长时期(1974~1990年)

2.世界煤炭生产分布特点和格局:

战后世界煤炭煤炭生产地域不断扩大。

煤炭生产分布与储量分布基本一致,生产分布不均衡。

生产区域分布格局:

集中在亚太(44.9%)、北美地区(28.2%)

生产国家分布格局:

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南非、俄罗斯、波兰、印尼、德国、乌克兰

生产规模的大型化、集中化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以采煤业为中心进行工业成组布局,形成大型综合性工业基地。

☐两大煤炭蕴藏带

世界著名的两大蕴藏带:

一是亚欧大陆煤田带;二是北美洲的中部煤田带;

☐掌握石油资源分布格局、生产基本格局、消费基本格局、主要石油运输线路

一、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格局

1.世界石油资源分布集中性特征明显

北半球多于南半球(96%:

4%),特别是北纬24~42°之间占世界石油资源的56%。

世界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两大弧形地带

东半球的北非中东波斯湾-里海-俄罗斯中北部;

西半球的委内瑞拉—墨西哥湾西部-美国中部-加拿大西部-阿拉斯加北部。

2.世界石油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衡

石油资源的区域分布格局:

中东地区(约2/3)、中南美、非洲

石油资源的国家分布格局:

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委内瑞拉、俄罗斯、利比亚、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

3.世界石油开发重点由大陆转向海洋。

世界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30°N至10°S之间的区域。

现有40多个国家在海洋生产油或气,其探明储量已占全球总储量的42%

二、石油工业生产格局

1.石油生产的区域格局

中东(1/3)、北美、前苏联、亚太、非洲、中南美和欧洲

2.石油生产的国家格局

沙特阿拉伯、美国、俄罗斯、伊朗、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家

3.基本结论:

世界石油生产地域分布与储量地域分布基本一致。

世界石油生产高度集中,地域分布不均衡。

三、世界石油的消费格局

1.消费区域格局

北美、亚太和欧洲是主要消费区

2.主要消费国家

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德国、韩国、加拿大等

3.基本结论:

世界石油的生产和消费格局严重错位;

世界石油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新兴的发展中大国消费增长迅速;

☐了解世界天然气资源分布格局

第八章汽车工业及其全球生产网路

☐了解汽车制造业的配套模式

☐了解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特点

☐掌握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1.产品发展趋势

环保节能观念促使世界汽车小型化、节能化

汽车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发展引人注目

2.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是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

日本丰田公司的“同时同步开发系统”

3.大力开发和采用通用底盘

汽车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

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汽车底盘开发的费用约占整个车辆开发成本的80%。

4.汽车零部件向标准化、模块化、共享化方向发展

车辆制造成本中,零部件成本约占60-70%。

5.广泛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产品竞争力

动力性和燃油效率性技术、行驶安全技术、乘坐舒适性技术、环保节能型技术

6.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方向发展

柔性生产的概念,是1965年英国的Molins公司首次提出的。

它是在柔性制造的基础上,为适应市场需求多变和市场竞争激烈而产生的市场导向型的按需生产的先进生产方式。

其优点是增强制造企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员工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因此,是一种具有旺盛需求和强大生命力的生产模式

 

☐掌握世界汽车生产的区域格局

生产布局显著不均衡

全球汽车生产的区域格局

集中在东亚、西欧、北美地区三大板块,并呈现“三大板块平分秋色”的格局。

世界汽车生产的国家格局

中国、日本、美国、德国、韩国、法国等是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家

全球汽车厂商生产局

通用系、福特系、克莱斯勒系、丰田系、大众系、雷诺系6大汽车集团

本田、宝马、标致-雪铁龙

全球汽车生产“6+3”模式占世界总销量的92%。

第九章世界大工业地带

☐掌握西欧工业地带

1.位置范围

位于欧洲西部。

主要包括英国、法国的东部和北部、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和意大利的北部,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的南部。

2.发展条件

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熟练的高科技人才、丰富的铁、煤等资源、交通运输方便、经济基础雄厚

3.主要产业部门

世界工业化最早地区,现代化工业最发达地区之一,目前居世界第二位。

以重工业、化学工业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区,其中以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核能、航空、汽车、化工等部门最为重要。

钢铁、机床、汽车、船舶、电力等产量居世界前列。

工业地域结构特征与趋势,从内陆指向型布局逐渐向沿海地区发展,战后法、意、荷等国利用进口资源在沿海发展工业;英国北海油田的开发,直接带动东北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

☐了解北美工业地带

☐了解东欧工业地带

☐掌握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1.位置范围

分布在表日本,从东京湾东侧的鹿岛开始,经千叶、东京、横滨、骏河湾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直达九州北部,长达1000公里,包括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和北九州五大工业地带及其连结地带,共16个县。

2.主要部门结构

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全地带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5,约占全国人口、工厂数的6%,工业产值和国民收入的75%和65%;汽车、钢铁、炼油、造船工业发达。

近年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迅速。

属依靠进口原、燃料的加工贸易型,多布局在海运发达的港口,是世界著名的临海工业地带。

☐了解亚太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第十一章世界交通运输网络

☐了解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构成要素

☐掌握海洋运输网络要素、海洋运输优缺点

海洋运输网络要素

港口、航道、船舶

优点:

第一,运输量大第二,通过能力大第三,运费低廉第四,对货物的适应性强

缺点:

第一,运输的速度慢第二,风险较大

☐了解国际运输意义的铁路干线

☐掌握集装箱运输含义、特点

集装箱运输(containertransport)

集装箱运输,是以集装箱作为运输单位进行自动化货物运输的一种现代化运输方式。

集装箱运输是指以集装箱这种大型容器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以便在现代流通领域内运用大型装卸机械和大型载运车辆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和完成运输任务,从而更好地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的一种新型、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运输方式。

集装箱运输的特点

高效益②高效率③高投资④高协作⑤多式联运

☐掌握国际多式联运含义、组织形式

国际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国际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货地点。

国际多式联运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

A海陆联运、B海空联运、C陆桥运输

☐掌握大陆桥运输、世界主要的大陆桥运输线

大陆桥运输——是指使用横贯大陆的铁路、公路运输系统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的运输方式,即海——陆——海的连续运输。

世界主要的大陆桥运输线:

1北美大陆桥运输路线、

北美大陆桥运输指从日本向东,利用海路运输到北美西海岸,再经由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陆运到北美东海岸,再经海路运箱到欧洲的“海—陆—海”运输结构。

2、欧亚大陆桥运输路线、

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

是利用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作为陆地桥梁,把太平洋远东地区与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以及西欧大西洋口岸连起来,然后再采用铁路、公路或海运运到欧洲各地的国际多式联运的运输线路。

3新欧亚大陆桥运输线。

东起我国连云港,途经陇海、兰新、北疆铁路进入独联体国家,西至荷兰鹿特丹,全长约10800公里。

跨越欧亚两大洲,联结太平洋和大西洋,通向中国、中亚、西亚、东欧和西欧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所经路线很大一部分是经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又称作现代“丝绸之路”。

是目前亚欧大陆东西最为便捷的通道。

第十二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

☐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是指地理位置相邻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掌握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理论(theoryofcustomsunion)主要从关税同盟组建之后将产生的经济利益这个角度论述一体化对全球福利的影响。

关税同盟的效应

•“贸易创造”指在关税同盟内部取消关税壁垒后,同盟建立前由国内生产转变为同盟建立后从成员国进口,这意味着新的贸易被创造出来了;

•“贸易转移”(又称贸易转向)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来自成员国的进口取代了原先来自同盟外的成本较低的进口,成员国的贸易发生了转向。

☐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类型

(一)按照一体化程度划分——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

☐了解世界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第十三章全球及东亚经济中的日本

☐掌握日本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与条件评价;

A、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日照少,台风常见,夏季有梅雨;

B、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多发区;温泉多;

C、位于日本暖流(黑潮)与千岛寒流(亲潮)的交汇地,渔业发达。

1.地形地貌影响

山地丘陵占71%,平原约28%;最大平原关东平原(1.68万KM2)

①山地多,耕地少,对日本发展现代农业造成阻碍,只能发展小型农机。

②山地多,森林资源丰富;可开发旅游资源。

③平原成为日本生产密度最大的地区。

人口、工业、交通集中。

④水平轮廓破碎,多优良港湾,渔港、商港。

2.矿产资源影响

矿产资源贫乏。

矿产主要靠进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巨大。

3.气候影响

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性气候为主,梅雨期与播种期相一致,雨热同季,有利于水稻等粮食作物和温带水果的生长。

夏秋台风,北部地区多雪易冻害。

4、河流影响

数量多,河流短小。

最长河流信浓川(367km)

①从岛屿中部向四周流入海洋,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②多瀑布峡谷不利于内陆航运,但可开发成旅游胜地。

③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

5、国土面积及评价

面积:

37.78万平方公里。

组成:

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等四大岛及其附近6,848个岛屿组成,通称日本列岛。

四大岛屿面积占95.4%,以本州岛最大。

评价:

面积狭小,不利于开展工、农业生产;

与邻国有领土争议;

☐掌握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①国际上有利条件:

A、和平稳定的国际大环境。

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时期,世界市场的燃料、原料及其粮食供给充足稳定,且价格便宜,为日本“资源小国”发展工业创造有利的条件。

B、世界贸易大发展与广阔的海外市场

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迫切需求大量的工业设备发展本国的工业,为日本创造了一个广大的工业品世界市场。

C、战争的滋养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滋养”,使日本大发战争横财,这是日本工业起死回生的转折点。

②国内条件:

A、紧缩军事开支,有得集中人、物力、财力发展重工业。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