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中考历史模拟卷带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0256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中考历史模拟卷带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中考历史模拟卷带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中考历史模拟卷带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中考历史模拟卷带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中考历史模拟卷带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中考历史模拟卷带答案和解析.docx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中考历史模拟卷带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中考历史模拟卷带答案和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中考历史模拟卷带答案和解析.docx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中考历史模拟卷带答案和解析

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阳光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部分(10分)

1.(1分)春秋时期有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开创了儒家学派,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

这位大思想家是(  )

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

【解答】依据所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因此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

故选:

B。

【点评】本题以孔子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1分)太平天国运动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B.西征胜利C.定都天京D.永安封王

【分析】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

【解答】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

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北伐和西征,全盛时拥有中国半壁江山。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的相关史实。

3.(1分)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

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

【分析】本题以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切入点,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化企业,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但其主张中体西用,只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学制度,所以说其只是“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两百多年的清朝统治,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以说“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指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挖掉“树墩”,也可以说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1915年,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批判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盘否定,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4.(1分)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  )

A.瑞金B.遵义C.会宁D.吴起镇

【分析】本题以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选项C符合题意;瑞金是长征开始的地方;遵义是遵义会议的地点;吴起镇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的地方;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

5.(1分)“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赞扬中共下列哪一选项的歌谣?

(  )

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上述材料就是农民拥护这种政策的体现。

故选:

D。

【点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从根本上体现了农民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的关系,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6.(1分)14世纪意大利的先进知识分子对待实际问题不是从神出发,而是从人出发,这种思潮叫做(  )

A.唯物主义B.人文主义C.启蒙主义D.现实主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思想,被认为是发现人的时代,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表现人性的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个性解放.

【解答】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这种对待实际问题不是从神出发,而是从人出发的思潮叫做人文主义。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的相关史实.

7.(1分)世界近代史上解放“手”的最早发明是(  )

A.珍妮机B.蒸汽机C.内燃机D.飞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珍妮机成为近代意义上的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解答】哈格里夫斯在1765年成功的制造出能同时纺出多根棉纱的纺纱车,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

他用自己女儿的名字把这种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

使人类直接参与劳动的“手”被解放出来,珍妮机成为近代意义上的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8.(1分)列宁曾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这两个大国是指(  )

A.美国与日本B.德国与法国C.英国与日本D.中国与美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华盛顿会议影响的认识。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列宁之所以会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主要是因为位于太平洋东岸的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打破了位于太平洋西岸的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激化了美日矛盾,由此埋下了战争的火种。

因此,这两大国是指美国和日本。

故选:

A。

【点评】本题略有难度,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紧扣教材内容作答。

9.(1分)“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  )

A.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法西斯专政D.杜鲁门主义

【分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1929年”“美国”“医治感冒”判断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

应重点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解答】材料“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反映的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历史。

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故选:

B。

【点评】重点识记新政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10.(1分)法里德•扎卡里亚的《后美国时代》一书认为:

“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群雄竞起”指的是(  )

A.两极格局形成B.经济全球化趋势

C.美国成为全球霸主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分析】本题考查了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格局趋势发展,并非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解答】法里德•扎卡里亚的《后美国时代》一书认为:

“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群雄竞起”指的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当今“一超多强”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1.(8分)【古代中国的盛世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府库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1)“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盛世局面的出现与汉文帝、汉景帝推行的哪些治国措施有关?

(答两点)

材料二: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声名显赫。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在位时期开创了哪一盛世局面?

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体现出来?

(答两点)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3)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盛世局面给你的启示。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盛世局面的相关史实。

应重点把握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推行的治国措施、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解答】

(1)“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

据所学知识可知,盛世局面的出现与汉文帝、汉景帝推行的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等治国措施有关。

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2)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

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和决策程序;在法律上,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在选官上,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3)据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可知,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足,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的情景。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

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如: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基础;统治者重视吏治,发展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广纳贤才,知人善任等。

故答案为: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答出两点即可)

(2)贞观之治;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和决策程序;法律上,制定法律,减轻刑罚;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选官上,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答出两个方面即可)

(3)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足,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基础;统治者重视吏治,发展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广纳贤才,知人善任等。

(答出一点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推行的治国措施、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12.(6分)【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指出马克思所说的“新鲜空气”指的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开始。

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巨祸”的含义。

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展开了什么活动?

材料三: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

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

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教材解读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的哪一项内容最能体现帝国主义列强“以华制华”的意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影响、八国联军侵华影响相关知识的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答】

(1)据材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所说的“新鲜空气”指的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据材料二“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开始。

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结合所学可知,“巨祸”的含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展开了瓜分中国狂潮。

(3)据材料三“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

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

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该条约清中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体现帝国主义列强“以华制华”的意图。

故答案为:

(1)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瓜分中国狂潮。

(3)《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影响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3.(7分)【国共关系的演变】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材料三: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

亲爱的同胞们!

本党这种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与委曲求全的态度,早已向全国同胞在言论行动上明白表示出来,并且已获得同胞们的赞许。

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入侵。

﹣﹣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教材解读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是如何应对的?

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把握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西安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的相关知识点,依据课本内容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

(1)据材料一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有:

1924年黄埔军校的成立、1926﹣﹣1927年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由材料“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阀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对红军的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可趁之机”可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是,中国的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在短短四个月内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的关系由内战到联合抗日。

(4)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在这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如:

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可知,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故答案为:

(1)创立黄埔军校;领导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3)由内战到联合抗日。

(4)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

14.(6分)【民主与法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议员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

﹣﹣部编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是近代英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产物?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逐渐形成了哪一政治体制?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以及联邦政府内部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通过“分权”,来构建﹣﹣全新政府权力机构的?

材料三: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贡献?

(4)上述三则材料所体现的共同法治精神是什么?

【分析】本题考查《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握《权利法案》制定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美国1787年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相关知识点,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

(1)据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是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标志着君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

(2)据材料“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以及联邦政府内部的分权,未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

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内部的分权:

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大权(或三权分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倡导主权在民的原则,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公民享自由、平等权利,体现新生政权对人权的尊重;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力图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与要求。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统治;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制。

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使美国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共同法治精神是法治取代人治。

故答案为: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

(2)①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

实行联邦制;②联邦政府内部的分权:

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大权。

(3)倡导主权在民的原则,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公民享自由、平等权利,体现新生政权对人权的尊重;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力图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与要求。

(4)法治取代人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

15.(7分)【革命与改革:

为统治而变的强国之策】

19世纪中期的日本、美国和俄国都出现了社会危机,各国采取不同的方式顺利渡过了危机,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改革是国内外形势挑战的结果。

当时的俄国,危险和机遇并存,沙皇政府的当权者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实行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分配……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气象。

﹣﹣部编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材解读(有删改)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危险”指的是什么?

沙俄政府是怎样满足农民阶级利益的?

(答一点)

材料二:

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看不惯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