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四环节教学法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0192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四环节教学法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中四环节教学法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中四环节教学法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中四环节教学法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中四环节教学法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四环节教学法解读.docx

《初中四环节教学法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四环节教学法解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四环节教学法解读.docx

初中四环节教学法解读

“四环节教学法”操作流程解读

柘城县基础教育教研室路统禄

 

1张:

“四环节教学法”操作流程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了,这标志着开始于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要进入一个新时期。

如何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新理念、新要求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中,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新课程下课堂到底如何教?

又如何学?

新课堂如何转变教学方式,真正还课堂于学生?

这是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的主要问题,已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2张:

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十几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我国课堂教学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如:

1、有从“教”与“学”的关系着眼的: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少教多学”、“当堂训练”、“以学定教”,等等。

洋思中学坚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坚持从起始年级开始,从最后一名学困生开始,狠抓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勇于实践并不断丰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师面对众多“问题学生”几乎成为哑巴,“每节课都像考试一样紧张”,教学质量在当地一直雄居第一,80℅的学生升入重点高中,有“中国名校”之誉称。

2、有从改变一节课45分钟功能的分配着眼的:

“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引导点拨,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从1998年8月进行教学改革,2003年初见成效,改变了以往几十年来的学生厌学、辍学,升不上学的被动局面,全县综合考评由末几位升到全县第二位,到2005年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教育教学工作日臻完善,教学上形成了特色明显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杜郎口‘旋风’引起了全国各地教育同仁的高度关注。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

7:

1的比例划分,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多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节课的成果测评,等等;(山东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

3、有从改变课堂教学“环节”着眼的:

主张课堂由“预习、展示、调节、达标”四个环节组成;等等。

3张:

二、高效课堂核心理念

以上这些教学模式虽然名称不同,在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特征都体现了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生成、展示”,目的是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成。

点燃、激励、唤醒每个学生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渴望。

其实质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变“教中心”为“学中心”;变“师中心”为“生中心”;从而达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只有形成由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全员参与的教学结构,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4张:

三、高效课堂现实意义

“高效课堂”好比是一条高速公路,那么“教学得法”就是教师要把学生带到高速路口,在路标的指引下,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一个个到达目的地;从而达到“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这是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学校成名”、“教师幸福”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唯有幸福的教师才可培育出幸福的学生。

5张:

“四环节教学法”操作流程

课改!

需要的是能够大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技术。

县教研室在借鉴洋思、杜郎口、兴华等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与一线教师不断交流,共同探讨,总结出了符合我县当前中小学教学特点、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操作简便、易于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四环节教学法”。

6张:

(一)自学质疑

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要求教师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出示导学(告诉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1、编制“导学案”

新课程之所以提出三维目标的目的是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既不是三个目标,三种目标,也不是三类目标,就像长方体的长宽高,它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浑然一体,不能割裂。

“知识与技能”就是我们过去所说的“双基”目标,它是学习目标的基础。

在设计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在知识的传递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就是要求教师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环节,学习策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体验”,来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另外两维目标达成的中介和途径。

美国俄克中学校训:

让我看,我会忘记;让我听,我记不住;让我参与,我会明白。

(1)学习目标。

正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一节课的灵魂,起着导教、导学、导测、导评的作用。

有没有明确具体、科学合理的目标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方向性和学习质量。

确定学习目标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师生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

第二,使课堂教与学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不出现与目标无关的行为。

第三,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实现目标而积极行动,延缓注意力懈怠的到来。

第四,为评价提供标准,使所有行为进入可评价范围,成为评价对象。

有了评价的参与,可以促使目标完成。

第五,可以整合各种资源,避免浪费。

为此,我们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应做到以下四点:

①研读课标——该学

要做到“该学”,就要明白究竟什么是学生在课本中该学的,就要研究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

※教师应该依据课标并对照教科书,从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整体考虑每一节课。

※依据课程标准来研制本课的学习目标,就不会偏离学科方向,不会把“知道蜘蛛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等”科学课的学习目标当做语文课的核心目标了。

什么是语文课的目标呢?

以教说明文《蜘蛛》为例,应该让学生学习文章怎么抓住蜘蛛的特征以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说明。

又如教议论文,应该让学生明白文章用什么论据如何论证中心论点,而不是把主要精力花在让学生知道什么政治道理上。

※有位教师在教《愚公移山》拓展延伸环节时问:

你是怎样评价《愚公移山》寓言的现实意义?

一开始,学生纷纷举起手说:

要学习愚公坚持正视现实、正视困难的态度;要学习愚公坚持不懈的韧性。

这完全符合文本内容及编者意图的答案,但教师对这个答案显然不甚满意,认为没有创意。

于是,进一步启发:

没有其他可能了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又进行了思索,不一会,便小手如林:

与其移山,不如搬家,愚公的劳动是无效劳动。

原因是,愚公仅靠自己及其子孙,以土筐为工具要搬走“方七百里,高万仞”的王屋、太行二山,简直是白费力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苦干。

有的说:

与其移山,不如因地制宜,开发旅游……

有的说:

愚公移山,破坏生态平衡……

学生的思维确实被激活了,答案极具创意。

但细想一下,这些独特的想法,创造性的思考,符合作者蕴含在课文中的寓意吗?

符合编者的意图吗?

在这则寓言中,作者通过“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要告诉大家的是:

面对困难,要有不畏艰难险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而学生这些有创意的答案却抹杀掉了课文原有的教育意义,使得这个寓言故事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真可谓得不偿失!

(2)调查学情——能学

要做到“能学”,这就要求我们研究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他们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能够解决什么?

),哪些学生可能会在哪个学习目标上有困难,他们的学习潜能在哪里,学习目标该确定到怎样的程度。

如果在目标设计时没有了解每个班级、每类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那么教、学、测、评就会无的放矢。

※怎样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果是学期的第一堂课或者接触的是一门新课程,要全面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基础和学习风格。

小学一年级教师要了解学生入学前在幼儿园是不是学会了拼音,已学会了多少生字,注意一年级教学与幼儿园衔接,这样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有效地应用“四环节教学法”。

也可以利用谈话法——直接找不同层次的几个学生谈话了解学情,也可用“知识链接”或者“旧知重现”的方式在导学案中呈现。

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时,先与学生做了一个凑十法游戏,为下面学习“两数相加,得数超十”奠定了基础。

(2分钟)

(3)把握教材——可教

要做到“可教”,这就要求我们研究教材(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学具等教学资料)中用以达成学习目标的资源有哪些,教师的自身条件怎样支持教学的可能性,如何合理开发课外资源等,这些都是合理设计学习目标的依据。

※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都不能把握,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也很有限,就像一个对道路不熟悉的人给别人引路,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效率很低。

(1分钟)

(4)叙写目标——利评

要做到“利评”,这就要求我们表述的目标是“可评价的”,我们叙写学习目标时,应多使用“说出”、“写出”、“掌握”、“运用”;“分类”、“比较”、“归纳”、“总结”等可评可测的外在行为动词,而少用“理解”、“感悟”、“体会”等描述学生内部心理状态的难以观测的词语。

※如:

“平方差公式”的学习目标

1、说出公式的几种推导方法;

2、熟练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

3、灵活运用公式简化运算。

上课开始学生心里就有了数,这节课如果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那就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7张:

划分学习层次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

有了预设,教师就能整体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

1、知识问题化:

学习目标是教师设置问题的依据。

因此,教师能否将学习目标恰当地转化成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把学习目标转化成问题一定要遵循“可思考、能探究”的原则,简而言之就是要把握好“度”,既不能过于简单直率,也不能不切学生实际,过于深奥。

过于简单直率有可能造成知识点搬家,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过于深奥有可能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使探究无法进行。

※为此,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问题不宜太多、太碎,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应能引导学生阅读并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

③、问题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法,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应多采取列举题、演示题、实验题、分析题、讨论题、探究题、写作题等;

有的教师在学生自学之后,不是让学生模仿例题做习题,而是提问“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其结果,就是把看书变成了背概念,学生就不动脑筋,从理论到理论。

名为自学,实为死学。

④、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

“你以为是怎样的”“你判定的根据”“你的理由”等等。

问题情境化:

知识需要情境来体现,情境需要知识来依托。

缺少了情境的知识往往变得枯燥、乏味、无趣,知识有了情境才显得更加丰满并充满活力和美感。

比如:

“2+3=5”这个算式,最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强化记忆掌握,这是没有情境可言的,所以效果注定最差;但是如果拿两个文具盒和三只铅笔来演示一下,情况就有所不同;如果换成让学生搬两个凳子和三把椅子过来,情况又不一样;假如老师说“2+3=6”,引起了学生的质疑,学生开始七嘴八舌争论,这是又一种情境。

※创设情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如果偏离了这一宗旨,情境创设只会成为我们教学的绊脚石。

2、情境创设要“反映学生熟悉和可以理解的事物”。

要结合教学内容与情境的内在联系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情境。

(教学时,教者应多考虑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特征,成人所关注的东西,学生并不一定认同。

3、不是将所有的问题都放到情境中去学习,这也是不现实的。

如应对训练、考试。

问题层次化: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一般从认知层面、学生层次、内容难易度等方面将问题分为A、B、C、D四个层次。

A层:

识记水平层次,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一般在课前解决。

B层:

理解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

通常由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C层:

应用水平层次,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

通常由学生展示探讨完成。

D层:

拓展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通常由教师点拨学生完成。

例子:

在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时,针对本节课的三个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比较大的现实,这样设计问题:

(1)说一说

直线AB,CD与EF相交,也可以说成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共形成几个角?

(小于平角的角)请你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来。

E

AB

 

D

C

F

图例: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77页

(2)学一学

同位角

(1)如图,∠1和∠5,这两个角分别在直线的同一方(上方),并且都在直线的同侧(右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E

1

A2

3

4

B

5

6

8

7

CD

(2)∠2和∠6也是同位角,因为这两个角分别在直线AB,CD的________并且都在直线EF的________。

(3)除此之外,图中还有其他同位角吗?

你能结合上面的例子解释一下为什么它们是同位角吗?

问题探究化:

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是否到位。

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做到精心谋划:

一要谋划好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做到科学准确;二要谋划好课堂结构,包括:

问题怎样提出,学生怎样活动(是独学、对学、群学、组际间交流,还是展示、评价),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如果提出新的问题,该怎样应对,等等。

教师谋划的越详细、准备的越充分,课堂就会越流畅,效果就会越好。

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教学模式化,知识单元化、学习课时化,人手一份;

“教学模式化”:

教学有两条共识——教无定法和教学有法。

但中小学教改常常背离这一共识:

或者是奉某一种模式为“圣旨”,以为只有某个具体教学模式是唯(wei)一正确的,放之四海而皆准,其他教学尝(chang)试都是扯淡;或者认为教师的教学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模式,因此拒绝任何教学模式的学习和模仿,在课堂中可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前者是可怕的教改“原教旨主义“,它将扼(e)杀教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千千万万的课堂穿上毫无个性的“制服”;后者则是可怜的教改“虚无主义”,结果是让教学原地踏步,难以进行有价值的改革积累(lei)。

对于当前一些学校探索出来的各种模式,我们应摈(bin)弃门户之见,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学习和借鉴对方的优点,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在此基础上可以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模式,同时依然知道模式的局限,依然不断地突破自己,不断自我反思,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如此将更能接近教育的理想和目标。

设置开放的问题,目的就是转变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定式,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开放的问题能造成一种使人困惑的感觉,通常不会只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它一般要求学生提出多个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且每个方案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设计成开放性问题,也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要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一般来讲,除了对那些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比如术语、原理、结论、公式等得考查不宜设计为开放的问题以外,其他内容应尽可能多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题目,比如列举题、演示题、实验题、分析题、讨论题、探究题、写作题等等。

例如:

1.妈妈去商店买杯子,杯子的价格有2元一只与3元一只两种.她付出售货员20元钱,找回2元。

请指出妈妈买杯子的所有可能。

2.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两个分数比大小,常规的方法是“先通分”,但是在设计时就要打破这一常规来进行变式设计。

你能用哪些方法来比较2/5和3/8的大小?

方法

(1):

把2/5和3/8化成同分母分数来比较。

方法

(2):

把2/5和3/8化成同分子分数来比较。

方法(3):

和1进行比较。

方法(4):

把分数扩大整数后进行比较。

方法(5):

用倒数进行比较。

方法(6):

化成小数再比较。

3.把封闭性的问题转化为开放性的问题,如一位小学二年级的教师进行“加减乘除法的应用”教学时,问:

“现在图上有6只鸭,6只羊。

请同学们算一下一共有多少条腿?

”这是个典型的封闭式题目。

如果把问题改一下,问:

“在图中有羊和鸭两种动物,知道一共有10条腿,可能会有几只羊和几只鸭?

这样的设计自然成了开放性的题目,增强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4.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教师在导学案上设计了一个问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该怎样进行口算?

下面以12×4为例加以研究,你们能自己想办法算出得数吗?

有困难的话可以在小组里商量一下。

(出示12×4苹果图,小组讨论后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把上述方法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生1:

(12+12)+(12+12)=48(个)

生2:

10×4=40(个),2×4=8(个),40+8=48(个)

生3:

8×4=32(个),4×4=16(个),32+16=48(个)

生4:

8×4=32(个),4×4=16(个),32+16=48(个

生5:

6×4=24(个),6×4=24(个),24+24=48(个

生6:

我是把每行1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6个,一共有这样的8份,所以是:

6×8=24(个)

师: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为什么?

教师现场预设另两道题目:

继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23×3和11×3,在不断比较中让学生自己发现上述方法中生2的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适用于所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像这样的探究性问题,设计有宽度,有一定深度,并且有梯度,所以比较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一起讨论探究。

“知识单元化”

“学习课时化”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线,创新主旨。

“学生主体”是从学生的“学”的角度来讲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学生如何学、学什么的关系);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教学的表现形式上,把“教学”变为“学教”,“教”从“学”出发,以学定教,以学促教)。

“教师主导”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讲的,教师是教学行为的实施者,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

如果没有教师关键性的指点、引导,学生要走向知识海洋的深处,攀登科学的高峰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

“问题主线”:

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不是力求“讲”透,而是通过设计问题“问”透,能通过层层设问,将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没能想到、理解到的深层内容挖掘出来,使学生能在教师的设问下对教材内容进行思考,达到理解知识、拓展知识的目的。

“创新主旨”:

学生自主解决一个小问题就是一个小创新;自主解决一个大问题就是一个大创新;

基本要素:

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问题预设、学法指导、达标测评、二次备课、教与学的反思等。

 

8张:

3、独学—自学指导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学前,一般要通过投影形式或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低年级以教师口述为宜。

)同时,还要让学生达到四明确:

(1)明确自学内容。

每次自学前教师都必须讲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从教材第几页看到第几页)。

(2)明确自学方法。

在自学时要运用什么方法:

是默写还是小声读或者朗读;是边看书边操作(培养学生动笔圈、点、批、画、注的良好习惯,帮助思考),还是边看书边查资料或记录。

※在自学方法上,教师要在要求、步骤、方法、格式上给学生以细致的指导,然后再放手让学生独立自学,这样学生有法可循,才不会产生畏难情绪,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任务落实预习法较适合学生初学预习时使用。

因为学生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课本标记预习法是指学生用几分钟时间阅读课本内容,对自己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地方做些简单的圈点标注,也可以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细细地研读课本内容。

在圈点批注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

例如,在教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给学生提出以下预习建议:

1、仔细阅读课本,在你认为最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如画“波浪线”、“三角形”作标记);

2、没有读懂的地方,可画“?

”号作标记。

(3)明确自学时间。

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拖拉拉;又不能时间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

中学生看书时间可长一些,小学生尤其小学低年级,看书时间要短些,因为小学低年级教材内容少、小学生注意力持久性不强。

(4)、明确自学要求。

在自学时要重点看哪些内容,思考哪些问题,准备教师检查。

※比如教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就应该要求学生重点看例题中去分母的一步,并思考为什么去分母要用最小公倍数去乘、为什么不能漏乘一项、为什么分子是多项式乘时要添括号。

这3个问题自学好了,学生就会做题了。

9张:

独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对照问题,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认真查阅教科书或其他文本资料(字典、词典是每一个想学习的人的终生之师),自主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最典型的主动求知),不能敷衍对待,更不能抄袭他人的导学案。

l. 语文学科:

(l )了解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2 )默读课文手脑并用,圈点字词,查工具书或看文下注释,并粗知课文大意。

(3 )朗读课文,口脑并用,理清作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4 )精读课文,掌握课文要点,并推敲文章结构概括主旨,了解写法。

(5 )做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不会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带入小组合作解决。

2. 数学学科:

(l )了解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2 )通读教材,边读边思。

(3)反复读教材中的思考、探究和应注意的问题,边读边思边动手。

(4 )读教材中的定义、定理、结论、法则等,边读边理解。

(5 )做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不会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带入小组合作解决

3。

 英语学科:

(1 )根据学习目标自学单词。

利用磁带、同伴与老师的提示读读单词,确定单词的发音,然后通过各种方式记忆单词(通过听、说、读、写、造句等)。

(2 )根据学习重难点,阅读感知课文的内容或重点句型。

分析关键词汇或句型,比较和思考该内容的意思、结构、词性、用法、规律等,试着归纳发现的问题。

(3 )根据导学案做一做相应的练习,完成自学任务,并把新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习惯培养:

1坐姿要直,头要正,切忌伏桌书写。

②翻动书本、学案要轻,凳子尽量不要响动。

③遇到与己无关的情况不要分神,更不要抬头张望。

④导学案的书写要字迹清晰、工整规范、行平列直,切忌潦草应付。

⑤独学过程不要提问或交头接耳,独立完成导学案。

(3分钟)

(2)双色笔标注不会问题:

对于经过独学未能自主解决的问题(预设中的问题和自己新发现的问题),用双色笔记录下自己的观点或疑问。

以便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对学、群学来解决。

(课上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最大问题)(3分钟)

(3)向组长汇报学习情况:

当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由组长向老师报告独学进展情况,便于教师掌握时间。

独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关注学习状态。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完整地、独立地、安静地自学完规定的时间,教师不要随便打断学生的自学,不要做干扰学生自学的事情,要减少教学的随意性。

还应尽量避免讨论,如果不经过认真的看书和思考就相互讨论,很容易浪费时间。

(2)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每个学生独学的时间有快有慢,独学所完成的内容也有多有少,这一点是不能回避的客观事实,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搞好分层学习,分层达标,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适度调整自学时间:

要给学生适度的自学时间,并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灵活地增加或减少自学时间。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