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礼仪案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0110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礼仪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个人礼仪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个人礼仪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个人礼仪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个人礼仪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人礼仪案例.docx

《个人礼仪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礼仪案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人礼仪案例.docx

个人礼仪案例

个人礼仪案例

篇一:

个人礼仪案例

仪表礼仪案例1:

请另谋高位

一次某公司招聘文秘人员,由于待遇优厚,应者如云。

中文系毕业的小节同学前往面试,她的背景材料可能是最棒的:

大学四年中,在各类刊物上发表了3万字的作品,内容有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政论等,还为六家公司策划过周年庆典,一口英语表达也极为流利,书法也堪称佳作。

小节五官端正,身材高挑、匀称。

面试时,招聘者拿着她的材料等她进来。

小李穿着迷你裙,露出藕段似的大腿,上身是露脐装,涂着鲜红的唇膏,轻盈地走到一位考官面前,不请自坐,随后翘起了二郎腿,笑眯眯地等着问话,孰料,三位招聘者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主考官说:

“李小姐,请下去等通知吧。

”她喜形于色:

“好!

”挎起小包飞跑出门。

讨论题:

(1)李小姐的应聘为什么会失败?

(2)服装美的最高境界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你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

浓妆淡抹总相宜

王芳,某高校文秘专业高材生,毕业后就职于一家公司做文员。

为适应工作需要,上班时,她毅然放弃了“清纯少女妆”,化起了整洁、漂亮、端庄的“白领丽人妆”:

不脱色粉底液,修饰自然、稍带棱角的眉毛,与服装色系搭配的灰度高偏浅色的眼影,紧贴上睫毛根部描画的灰棕色眼线,黑色自然型睫毛,再加上自然的唇型和略显浓艳的唇色,虽化了妆,却好似没有化妆,整个妆容清爽自然,尽显自信、成熟、干练的气质。

但在公休日,她又给自己来了一个大变脸,化起了久违的“青春少女妆”:

粉蓝或粉绿、粉红、粉黄、粉白等颜色的

眼影,彩色系列的睫毛膏和眼线,粉红或粉橘的腮红,自然系的唇彩或唇油,看上去娇嫩欲滴,鲜亮淡雅,整个身心都倍感轻松。

心情好,自然工作效率就高。

一年来,王芳以自己得体的外在形象、勤奋的工作态度和骄人的业绩,赢得了公司同仁的好评。

【分析】俗话说:

穿衣打扮,各有所爱。

”意思是自己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那是个人的事情,与别人没有关系。

但是作为职场中的人来说,你的衣着却不仅仅是个人的事。

因为,你的衣着要和你的职业身份相符合,身上所穿的衣服,不仅代表了自己的品味,还代表着单位的形象,代表着对别人的尊重。

在社交场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你的衣着就是一封无言的介绍信,向你的交往对象传递着各种信息,别人可以从你的衣着上看出你的品位、看出你的个性、甚至可以看出你的职业状况。

著名影星索菲亚·罗兰就深有感触地说过:

“你的服装往往表明你是哪一类人物,它们代表着你的个性。

一个和你会面的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你的衣着来判断你的为人。

”莎士比亚也说过:

“服装往往可以表现人格。

总之,穿衣是“形象工程”的大事。

西方的服装设计大师认为:

“服装不能造出完人,但是第一印象的80%来自于着装。

”因此,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案例四·电话礼仪

铃声终于激怒了老总一、铃声终于激怒了老总

“开会了,开会了!

”大家都来到了会议室。

总经理召集各部门经理开会,布置下一个季度的营销任务。

老总刚清了清嗓子准备说话,一阵刺耳的

电话铃声响了起来,李经理忙不迭地站起来跑出去接电话。

老总脸上显出了愠色。

会议继续进行,可是不是这里在低头小声接电话,就是那里突然一声铃声。

老总突然一拍桌子,把大家吓得一哆嗦。

“把手机关了,我不相信关一会儿手机会死人!

二、来电吵醒邻床病友来电吵醒邻床病友

刘先生到医院探访病人,公司的同事来电话,铃声让另一床正闭目养神的病人睁开了眼。

刘先生接起电话就谈上了工作。

尽管电话时间不长,但那位被吵着了的病人一直脸色不悦。

三、铃声搅乱音乐会铃声搅乱音乐会

邱女士在北京音乐厅听一场由著名大师指挥的交响乐。

音乐演奏到高潮处,全场鸦雀无声,凝神谛听,突然手机铃声响起,在宁静的大厅中显得格外刺耳。

演奏者、观众的情绪都被打断。

大家纷纷回头用眼神责备这位不知礼者。

四、是个男的是个男的

“喂,王姐,你的电话,是个男的”。

小赵接了一个电话,大声地招呼王姐过去接电话。

整个办公室的人都听到了有个男的找王姐,大家都抬起头来看着王姐。

王姐非常不好意思地过去接电话。

五、小道消息小道消息

10

小丽接到一个电话,“帮我叫一下小飞。

”小丽听出是局长的声音,她赶紧把小飞叫来,自己就在不远处竖起耳朵听电话,她听到小飞说“好,我马上去您办公室。

”小飞匆匆走了。

小丽立即跑到张大姐那里:

“张大姐,局长叫小飞去一趟,一定是他那天喝醉酒打人的事被局长知道

了,这还不得严厉处分,弄不好开除呢。

”过了几天,单位里都在传小飞喝醉酒打人被局长狠狠批评了。

【分析】这五则案例分别是使用手机和转接电话。

分析在现在几乎人人都有一部手机,手机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管你人在何方,身处何地,随时随地都能找得到你。

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一些问题,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在办公场所或需要安静的公共场合肆无忌惮的使用手机,招致别人的反感。

所以特殊场合打电话要体会他人感受。

谁都知道开会不能交头接耳,不能说话,其实开会打电话比说话还招人烦。

但是很多人认为说话不应该,接电话却特别理直气壮,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有一定身份的人对社会有示范作用,如果他们在会议中打电话,就会带来更不好的后果。

在特殊场合,拨打、接听电话者要学会体会其他人的感受:

如果我这么做,别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修正自己的行为,今后进入任何一种场合,就会有自然得体的举动。

转接电话也要特别注意礼仪。

转接电话不仅是帮忙叫人和记录来电者姓名和电话号码,它实际是一个如何处理好自己与来电者、自己与要接电话者之间关系的重要表现。

因此转接电话需要一个职业性处理。

一方面要清楚有效地把电话转接出去,另一方面不能给来电者留下不良印象,也不能给要接电话者带来麻烦。

该你说的不该你说的应把握好分寸。

如果对方要找的人不在,要尽量做好电话记录工作。

记录内容包括什么人、什么时间打的电话、大概是要说什么事(如果对方不愿意不必强问)、对方有什么要求(一看到字条马上回电话,还是晚上再打电话等)。

通常很多

人在转接电话时不予记录或者记录得非常简单,只有一个姓和一个电话号码,这样对方要找的人工作繁忙的话,这种电话可能得不到及时回复。

确认对方姓名身份尽量用褒义词语。

替人转接电话,确认对方姓名时,尽量要用褒义词语。

不要脱口而出,用习惯用语去确认对方的姓名。

比如“您姓孙,是孙子的孙吗?

”“您姓冷,是冷淡的冷吗?

”诸如此类,让对方听了感到不快。

其实可以改成“是孙子兵法的孙吗?

”“是冷热的冷吗?

”在记录对方电话号码时,则一定要重复,以免记错。

未经要接电话者同意不要轻易将手机号码告诉对方。

转接电话时,如果来电者要找的人不在,对方询问手机号码时,转接者一定要经过要接电话者同意才能把手机号码告诉对方,否则可能严重干扰到要接电话者的工作或生活。

讲究口德不乱传闲话。

如果转接到了一个敏感人物的电话,比如大家怀疑某某跟某某有特殊关系,恰好某某打电话找某某时被你接到了,这种时候千万不要捕风捉影,不要去转告第三人“谁给谁来电话了”,更不能在旁边偷听对方的电话内容。

不论是绯闻还是面对关系过于紧密的上下级,接电话者都不能妄自猜测,随意传播。

就像案例中所说的小飞的例子,随意猜测传播严重破坏了正常的人际关系。

很多人在拿着话筒时,通常会比较注意自己的语言,会说“您找哪位?

请您稍等。

”放下电话找人时,往往忘了对方也能听见,变得随心所欲,就像前面案例中所说的,变成了“是个男的”,或者说“一个有外地口音的人”,“一个声音挺嗲的小姑娘”。

当对方在电话里听到这些形容或转述方式时,会感到不愉快。

因此转接时,要同样用客气的方式叫人,或者应该用手捂上话筒,注意隔音

篇二:

礼仪案例分析

礼仪案例分析

经管学院12市营2班徐木坚12140813

【案例一】小李刚参加工作不久,学校举办了一次全国高校校长联席会议,要求国内很多高校校长参加。

小李被安排在接待工作岗位上。

接待当天,小李早早来到机场,当等到来参加会议的人时,他便开口说:

“您好!

是来参加全国高校校长联席会议的吗?

您的单位及姓名,以便我们安排好就餐与住宿问题。

”小李有条不紊地做好了记录。

后来在会场,小李帮客人引路,小李一直小心翼翼,虽然自己一向走路很快,但是他放慢步伐,很注意与客人的距离不能太远,一路带着客人,电梯上下,小李也是走在前面,做好带路工作。

原本心想很简单的事情,却几次被上级批评。

【分析】在迎接礼仪中,小李与客人职位和身份并不相当,他应主动向客人做出礼貌的解释。

而小李没有做出任何解释,容易引起客人误会。

接到客人后要主动打招呼,握手表示欢迎,同时说些寒暄辞令、礼貌用语等,而小李没有要事先了解要接待客人的相关信息,张口就问,十分不礼貌。

在引导客人时,应主动配合客人步伐,保持一定距离。

在出电梯时,应改为客人先走出电梯,自己在后面,以保证客人安全,而小李出电梯时,自己走在前面也是不恰当的。

小李既破坏了客人的心情,也被上级批评了,因此是失败的社交事件。

【案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许多商店人手奇缺,为减少

送货任务,有的商店就将问话顺序进行了调整,将“是您自己拿回去呢,还是给您送回去”改为“是给您送回去呢,还是您自己带回去”,结果大奏奇效,顾客听到后一种问法,大都说:

“我自己拿回去吧。

”又如,有一家咖啡店卖的可可饮料中可以加鸡蛋。

售货员就常问顾客:

“要加鸡蛋吗?

”后来在一位人际关系专家的建议下改为:

“要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

”销售额大增。

【分析】在商务活动中所进行的语言沟通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在服务性强的领域要使用易于服务对象所接受和适合服务情景的语言,同时在沟通中要有一定的语言技巧,通过语言指令影响他人行为。

在上述两个事例中商家通过把握顾客心理,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让顾客能够接受,取得了好的业绩,这是成功的商务沟通事件。

【案例三】李刚忽然接到同学张鑫磊的电话,问他什么时候来参加自己的生日聚会,这时李刚才想起自己答应下今晚参加他的生日聚会。

于是匆匆忙忙赶到聚会地点,发现来的人很多,有一些相识的同学,但也有很多不认识的人。

李刚一整天在外奔波,衣服穿得很随便,加之连日来事情很多,脸上也满是疲惫之色。

当李刚随随便便,拖着有些疲惫的步子走进聚会厅时,看到别人都衣着光鲜,神采飞扬,不觉心里有点不快,后悔自己勉强过来参加聚会,所以脸色更是难看,没有一点笑容。

张鑫磊过来招呼李刚,李刚勉强表达了祝福,便坐在一旁喝了几杯啤酒,也不想与人寒暄,坐了一会便又借故离开了。

【分析】在面对赴宴时,要注重赴宴礼仪。

在接受他人邀请后,如因故不能出席,应深致歉意,或登门致歉。

作为宾客,应略早到达为好,且应在参加前做好仪容准备工作。

席间交谈应与主人和同桌亲切交谈。

告辞时间不宜过早。

而李刚在劳累时不应该勉强出席。

而后,他匆忙赶到聚会厅,且衣着随意,显示出他对宴会的不重视。

在宴会中,面无笑容,且提前离开都显示出他的不礼貌。

既影响自己的心情,让自己过于疲惫,又影响他人心情。

是失败的社交事件。

篇三:

礼仪案例分析

礼仪案例分析

徐国苓

案例一·礼仪修养

一、修养是第一课

有一批应届毕业生22个人,实习时被导师带到北京的国家某部委实验室里参观。

全体学生坐在会议室里等待部长的到来,这时有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还问了句:

“有绿茶吗?

天太热了。

”秘书回答说:

“抱歉,刚刚用完了。

”林然看着有点别扭,心里嘀咕:

“人家给你水还挑三拣四。

”轮到他时,他轻声说:

“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

”秘书抬头看了他一眼,满含着惊奇,虽然这是很普通的客气话,却是她今天唯一听到的一句。

门开了,部长走进来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回应。

林然左右看了看,犹犹豫豫地鼓了几下掌,同学们这才稀稀落落地跟着拍手,由于不齐,越发显得零乱起来。

部长挥了挥手:

“欢迎同学们到这里来参观。

平时这些事一般都是由办公室负责接待,因为我和你们的导师是老同学,非常要好,所以这次我亲自来给大家讲一些有关情况。

我看同学们好象都没有带笔记本,这样吧,王秘书,请你去拿一些我们部里印的纪念手册,送给同学们作纪念。

”接下来,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大家都坐在那里,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部长双手递过来的手册。

部长脸色越来越难看,来到林然面前时,已经快要没有耐心了。

就在这时,林然礼貌地站起来,身体微倾,双手握住手册,恭敬地说了一声:

“谢谢您!

”部长闻听此言,不觉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林然的肩膀:

“你叫什么名字?

”林然照实作答,部长微笑点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早已汗颜的导师看到此景,才微微松了一口气。

两个月后,同学们各奔东西,林然的去向栏里赫然写着国家某部委实验室。

有几位颇感不满的同学找到导师:

“林然的学习成绩最多算是中等,凭什么推荐他而没有推荐我们?

”导师看了看这几张尚属稚嫩的脸,笑道:

“是人家点名来要的。

其实你们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你们的成绩甚至比林然还要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

二、迟来的尊敬

(某货运公司财务刘女士)

我们公司的场地构造有点特殊,进门的玄关旁边有一个座位,因为我是财务,不用和他们项目组的同事坐在一起,所以玄关旁边的位子就是我的座位。

我们公司前几个月新来了一个大学毕业生,每次进门首先看见我,招呼不打一声,头也不点一下不说,还直瞪瞪看我一眼就走进去了。

我怀疑她可能以为我只是一个前台的阿姨,所以如此不屑一顾。

后来过了几天,大概她终于搞清楚我并非是什么接接电话、收收快递的阿姨,而是掌管她每个月工资的“财政大臣”,猛地就开始殷勤了起来,一进门“刘老师”叫得山响。

可是,我心里的感受却不一样了,即使她现在对我再怎么尊敬,毕竟是有原因的,我对她也生不出什么好感来。

我就很纳闷,怎么一个堂堂大学生,刚进社会就学会了势利?

如果我真的是前台阿姨,是不是她这辈子都不打算跟我打招呼?

新人刚进职场,礼貌很关键,人际关系一定要妥善处理,不能以貌取人或者想当然,要记得地位低下的员工同样也是前辈或者长辈。

哪怕是打扫卫生的阿姨,如果正好清理到自己的纸篓什么的,不忘记说一声'谢谢”,就会平添自己很多的亲和力和人缘。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真的是要好好树立自己在公司的第一印象,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分析】礼仪是礼节、礼貌和仪式的统称。

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

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敬、祝颂、问候、致意、哀悼、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和照料的惯用形式。

如:

握手、鞠躬、拥抱、接吻、致意、微笑等都属于礼节。

不同民族、国家有不同礼节,礼节也随时代发展面发展。

仪式是一种正式的礼节形式,是指为表示礼貌和尊重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孔夫子曾说过:

”不学礼,无以立。

”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

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

因为,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

从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

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

可见,礼仪学习对形成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礼仪行为就是人们在一定的礼仪意识的支配下,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被看做是人类行为的一个独立层次。

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成员一起共建,文明的成员则必须要用文明的思想来武装,要靠文明的观念来教化。

礼仪修养的加强,可以使每位社会成员进一步强化文明意识,端正自身行为,从而促进整个国家和全民族总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的发展。

加强个人礼仪修养,处处注重礼仪,恰能使你在社会交往中左右逢源,无往不利;使你在尊敬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对你的尊敬,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趋融洽,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更为宽松,交往气氛更加愉快。

上面两则案例都与大学生礼仪素养不高,行为失范有关。

认真剖析其产生的根源,我以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当代大学生尤其是80后、9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

其父辈母辈不少人都有过一段蹉跎岁月,由此他们把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教育方式上,缺乏理性和正确的导向,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百般呵护,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性。

在教育内容上,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盲目性,急功近利。

家长们主要想的是如何使孩子进重点小学、升重点中学、考入重点大学,放松乃至放弃了孩子家庭教育中礼仪这个重要内容。

其次,学校教育的欠缺。

在我国片面追求升学率尚未得到彻底改造的大背景下,中小学领导与教师们主要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不断提高升学率。

由于学生课余时间基本都用在学习书本知识上,与他人、社会缺乏必要的、充分的交往与接触,所以礼仪修养的不足难以暴露于世,自然也就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他们步入开放的大学生活阶段,其缺乏礼仪教养而留下的隐患,在某些不

良社会风气的诱导下,就可能转化成为现实的失礼行为。

再次,就是社会的负面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色色“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战,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的、不文明、有失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大学生们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普遍降低,表现出反社会规范行为,如违纪行为的泛化,酗酒打架屡见不鲜,对顺手牵羊的偷盗行为不以为然,等等。

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交叉并存,使大学生群体感到无所适从。

更重要的是青年人还缺乏对新旧观念整合的能力和经验,不能有效地运用自我防卫机制,这样必然会导致他们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

最后,也不能否认大学生也存在自身修养的不足的问题。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重视形象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形象非常关注,他们强化各种能力的培养,追求时髦得体的着装,但却没有认识到用符合礼仪要求的方式表达自己更为重要,因而放松了对礼仪的修养。

有的大学生虽然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或对礼仪知识有一定的甚至较高的认识,但缺乏在实践中的规范训练和持之以恒的培养,使之成为个人的礼仪习惯,因此也时常出现失礼的言行,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

案例二中的那位新毕业的大学生对一位自以为是“看门的”显出不屑一顾,当得知是“财神”的时候又显得过分亲热。

其实,就是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案例一中的林然在一群冷漠、“无礼”的同学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礼仪修养,最根本的就在于他懂得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正是礼仪的核心价值。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急需补上这人生的第一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