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0090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鲜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朝鲜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朝鲜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朝鲜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朝鲜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朝鲜族.docx

《朝鲜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鲜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朝鲜族.docx

朝鲜族

朝鲜族

朝鲜族(조선족)又称高丽族(Korean)、韩族,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的朝鲜、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其余散居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目录

民族概况

人口分布

民族历史

1.早期迁徙

2.保家卫国

社会经济

民族国家及民族地区

文化教育

1.民族舞蹈

2.民族歌曲

3.民族乐器

4.民族文学

5.民族教育

风俗习惯

1.婚俗

2.丧葬

3.食俗

4.岁酒

5.用餐礼仪

6.节庆

7.千人针

8.禁忌

宗教信仰

民族名人

1.中国地区朝鲜族名人

2.朝鲜半岛地区朝鲜族名人

民族概况

人口分布

民族历史

1.早期迁徙

2.保家卫国

社会经济

民族国家及民族地区

文化教育

1.民族舞蹈

2.民族歌曲

3.民族乐器

4.民族文学

5.民族教育

风俗习惯

1.婚俗

2.丧葬

3.食俗

4.岁酒

5.用餐礼仪

6.节庆

7.千人针

8.禁忌

宗教信仰

∙民族名人

1.中国地区朝鲜族名人

2.朝鲜半岛地区朝鲜族名人

  朝鲜族(theKoreanethnicgroup),东亚重要民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是朝鲜和韩国(韩国称为韩民族)的主体民族,其他主要居住在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

朝鲜族妇女

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其余则散居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居民使用朝鲜语及其文字(现在绝大多数朝鲜族人都会使用朝汉双语)。

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朝鲜语和汉语双语。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朝鲜族总人口为1,923,842人。

吉林省的朝鲜族人口最多,人口超过100万,黑龙江和辽宁地区的朝鲜族人口在10~100万,内蒙古、河北、北京、广东等地区的朝鲜族在1万~10万,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区的朝鲜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而西藏、青海地区的朝鲜族人口不足1000人。

  2008年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州户籍总人口为218.88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80.6万人,占总人口的36.8%。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语系尚未确定。

朝鲜语属音位文字类型,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

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

延边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

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

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

  朝鲜族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纸币贰角的正面图案就是土家族和朝鲜族。

人口分布

  朝鲜族人口在世界各地的分布为:

  韩国:

48,970,96965.6%

朝鲜:

21,687,55029.1%

美国:

2,057,5462.8%

  中国:

2,043,5782.7%

  日本:

660,2140.9%

  俄罗斯及其他前苏联共和国:

486,8570.6%(其中中亚地区共约有35万人,乌兹别克斯坦:

23万人,哈萨克斯坦:

10万人,吉尔吉斯斯坦:

2万人,土库曼斯坦:

0.5万人,塔吉克斯坦:

1000——2000人)

  加拿大:

110,000

  拉丁美洲(主要在巴西):

100,000

  总计:

74,616,714

朝鲜族少女—狄少英国画作品

朝鲜族木屋—谭翃晶国画作品

民族历史

早期迁徙

  朝鲜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在中国东北或是聚居或是与其他民族杂居。

1677年,清朝为保护其民族发祥地,将包括长白山区在内的中国东北地区实施了封禁令,持续近200多年。

不过,公元1700年之后一些不堪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自然灾害的朝鲜人仍然携家眷、牵牛马而潜居中国东北谋生。

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难,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在两江沿岸一带开垦。

但此时迁入人数还不很多,大多数春来秋去,居住尚不稳定。

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对入境的朝鲜农民尚采取封禁政策。

后来改行招民开垦政策。

1881年在吉林设置荒务局,在南岗(珲春)、延吉、东沟等地设置招垦局,招募移民,凡应募移入者,均为中国臣民。

日俄对东北的争夺战争使摇摇欲坠的清廷意识到人烟稀少对东北边疆防卫的巨大不利影响,于是正式彻底废除了延续200多年的封禁令。

1885年清政府将图们江北岸长约700里、宽约50里的地区划为朝鲜族农民专垦区,使更多朝鲜人进入东北。

  随着日本在朝鲜侵略的加剧,大批居民为寻找生路,不顾朝鲜政府禁令,纷纷徙入中国东北边疆地区定居。

据统计,1870年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28个朝鲜族聚居乡。

清光绪七年(1881)延边地区朝鲜族已达1万多人。

1883年在集安、临江、新宾等县的朝鲜族居民已有3.7万多人。

同一时期,乌苏里江沿岸一带也移入为数不少的朝鲜族农户。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不堪忍受日本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抗日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

保家卫国

  朝鲜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1906年,日本侵入朝鲜族聚居区以后,朝鲜族人民开始了抗日活动,从自发到有组织抗日活动层出不穷。

抗日知识分子在各地普遍建立了朝鲜族私立学校作为据点,不断宣传抗日思想。

  1919年3月13日,在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朝鲜“三一运动”的影响下,朝鲜族人民大规模的抗日斗争在延吉县龙井(今龙井县)爆发。

此后,各地普遍建立抗日武装组织,并于1920年开始联合。

与此同时,延吉道立中学、吉林省立一中、吉林毓文中学等学校的朝鲜族学生,同汉族和其他各族学生一起,积极响应五四运动的号召,举行罢课游行示威。

  20世纪20年代初期,马列主义部分经典著作和介绍社会主义的书刊陆续从上海、北京和苏联、朝鲜传入朝鲜族聚居地区,先进的知识分子秘密组织了“读书会”等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在朝鲜族中产生了早期的共产主义者。

在他们的领导下,出现了“延吉运输组合”、“龙井建设者同盟”等工人团体和“农民会”、“青年会”等农村群众组织。

  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满洲省临时委员会成立时,在朝鲜族地区也先后建立朝鲜共产党的组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联合抗日游击队在各地建立起来。

  1930年5月1日,延吉县龙井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接着数千名小学师生也罢课罢教。

同年5月26日,和龙县药水洞人民经过斗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同年8月,举行了规模和影响更大的以敦化、额穆两县为中心的“八一吉敦暴动”。

1931年秋至1932年春,东满朝鲜族人民掀起了秋收、春荒斗争。

  1932~1933年,汪清、延吉、和龙、珲春、饶河,珠河(现尚志)、密山等地先后建立抗日游击队。

1932年4月,在中共盘石中心县委领导下,由李红光(朝鲜族)等人组织朝、汉等族人民举行了蛤蚂河子暴动,并建立了“东北工农义勇军”。

  1935年春,东北各抗日武装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后,至1937年先后建立11个军,第二军中朝鲜族战士占绝大多数,第一、七军中朝鲜族战士约占半数,其他各军也有朝鲜族战士。

“八女投江”纪念雕塑

  在抗日战争中,朝鲜族人民不仅以物资支援抗日联军,而且先后有10多万人参加了战斗。

数以万计的朝鲜族战士在抗日战场上捐躯,谱写了一篇篇悲壮的抗日诗篇。

  1938年秋,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

冷云(原名郑香芝)、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在强大敌人面前,射完最后一颗子弹,砸碎武器,纵身跳入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光荣牺牲,谱写了著名的“八女投江”的悲壮抗日诗篇。

1945年11月,中共延边地委成立。

劳动同盟、农民同盟、青年同盟、妇女同盟等群众团体分别合并为“民主大同盟”(延边地区)、“民主同盟”(牡丹江地区)、“民主联盟”(辽宁、哈尔滨、通化等地区)。

1946年,朝鲜族人民又积极参加和支援解放战争,仅延边参军的朝鲜族就达5万人。

朝鲜战争爆发后,大批朝鲜族青壮年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普遍开展爱国捐献运动和拥军优属工作,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2年9月3日,成立吉林省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第一任主席为朱德海。

1955年改称自治州。

1958年成立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杂居在各地的朝鲜族也先后建立了几十个民族乡。

文革时期,毛远新到延边挑拨民族争端,迫害了数千名无辜的朝鲜族干部与人民。

  朝鲜族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族为抗击日寇和解放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社会经济

  朝鲜族聚居的地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中国主要林区之一。

在长白山下,朝鲜族人民开拓了这块富饶的疆土。

朝鲜族在东北边疆开发荒地初期,粮食缺乏,以野果、野菜充饥;住的是极简陋的茅草屋;用的是木犁,没有耕畜便靠人力垦拓。

到1881年在延边地区先后垦拓的土地达5300多公顷。

1884年在朝鲜族专垦地区开垦的土地已达12000多公顷。

长期以来,他们大多从事农业生产,部分人从事林、副业。

  19世纪70年代,他们在吉林省通化县江甸子等地,试种水稻获得成功,后相继在临江、怀仁、兴京、柳河、海龙等地和延边部分地区扩种。

1906年朝鲜族农民在和龙县勇智乡大教洞开掘渠道,引水灌溉,使稻谷产量提高,从此延边地区的稻田面积逐年增加,成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水稻产区。

用此地水稻加工的米白而油性大,营养丰富,与京津的“小站稻”齐名于世。

  但少数持有特殊权势的满族、汉族“占山户”用各种手段强占农民用血汗开拓的大片土地,使农民变成自己的佃户或雇工。

同时,在朝鲜族中也分化出极少数地主。

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朝鲜族地区处在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并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租佃关系有“活租”和“定租”两种。

“活租”租率达50%。

此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超经济剥削。

民国时期,仅延边地区地方官府征收的税目就有30种以上。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朝鲜族聚居地区先后解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1946年进行了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朝鲜族人民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为了充分利用朝鲜族聚居区的地上地下资源,发展民族经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事业蓬勃发展起来。

  延边州已拥有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纺织、橡胶、化肥、造纸、印刷、食品、陶瓷、制药等工矿企业,工业体系初具规模,成为中国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基地之一。

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

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全面发展,延边是中国北方的水稻之乡,其品种优良,气候条件好,他们积极引进科学技术.使水稻连年增产。

水果品种齐全,以闻名全国的苹果梨为大宗。

烤烟产量也很可观,是中国的主要烤烟产区之一,长白山牌香烟是代表。

人参、鹿茸也是该地区传统产品,久负盛名。

  延边自治州内有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县县通火车。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延边在对外开放方面得地势之利。

珲春经济特区已经国务院批准。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经济增长具有强劲之势。

民族国家及民族地区

  目前,世界上的朝鲜族国家有分别位于朝鲜半岛北方和南方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DPRK)和大韩民国(KOR)。

  根据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立了朝鲜族自治州、县、乡、镇。

比较著名的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吉林省)。

文化教育

民族舞蹈

《朝鲜族舞蹈》陈玉先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家庭中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

伽倻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

  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袅娜,如仙鹤展翅,如柳枝拂水;或刚劲跌岩,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

  农乐舞:

朝鲜族表现农耕生活内容历史最长的舞蹈,它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后发展成为农事劳动中的自娱性舞蹈形式。

农乐舞分情节表演与技巧表演两种。

其表演队伍,均由持小锣的舞者指挥,一般队伍由29人组成,先导者持“令旗”或“农旗”,后面是乐队及扮演的各种人物,其中有唢呐、太平釜、上剑、副剑、从剑、首长鼓、无杖鼓、首鼓、副鼓、首法鼓、副法鼓及官吏、猎人、执事、农妪、假女、舞童等。

舞蹈中“象帽”(戴一种斗笠)的表演别具一格,舞者头戴系有长短两根飘带的特制斗笠,边击小鼓边转动飘带起舞,同时将舞蹈表演引向高潮。

农乐舞的伴奏音乐,由12段曲调组成,音乐欢快热烈,舞蹈风趣活泼。

  巫舞:

对整个朝鲜民族舞蹈的产生和发展,曾起过重要促进作用。

在巫舞中,有“神游舞”、“请神舞”、“送神舞”、“娱神舞”、“逐鬼舞”等种类。

巫舞又分“降神舞”、“世袭舞”两大类,有多种表演形式,如,纸钱舞、神剑舞、花舞、扇舞、铃舞等。

  长鼓舞:

朝鲜族民间舞蹈。

流传于朝鲜族,历史悠久,在敦煌的北魏(公元386~534年)壁画中,已有类似长鼓的击鼓舞乐图。

长鼓舞源于农乐舞中的个人表演,最早以男性独舞为主,后来,舞台上的即兴对唱表演对长鼓舞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使长鼓舞有了男、女长鼓舞、双人长鼓舞及长鼓群舞等多种形式。

长鼓舞在朝鲜族广泛流传。

朝鲜族长鼓为两面鼓,两端鼓面分别为高、低不同,舞者两手同时击打出各种不同节奏的鼓点。

现代长鼓舞有两种击打法:

一为女舞者用鼓鞭(一尺许细长的竹鞭)兼用鼓槌(一端圆粗,长约尺许的木槌);一为只用鼓鞭不用鼓槌。

前者开头只用鼓鞭按慢鞭拍子边击边舞,鼓插在长鼓上,舞至高潮时,方抽出鼓槌进行技巧表演。

后者春持鼓鞭随乐起舞。

  扇舞:

持花扇表演的女性舞蹈。

源于古代巫女活动及民俗活动中的扇子表演,后发展成为单扇舞、双扇舞两种形式。

扇舞有持一把或两把扇具的不同形式,它具有朝鲜族特有的节奏、含而不露的内在情绪、曲线性的律动和自由自在的表演,随着队形的不断变化,舞者将手中的扇具可组合成丰富多样的图案和造型。

  扁鼓舞:

持扁形鼓表演的舞蹈。

扁鼓原为朝鲜族古老的打击乐器,后发展成为男女舞者胸前系鼓而舞的舞蹈。

扁鼓舞伴随着激动人心的鼓声,给人以欢快、热烈而跃动的情绪感受。

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快乐,以及现代人的欢快情绪等,都是扁鼓表现的内容。

扁鼓舞不仅能表现朝鲜族妇女细腻的内在感情,还可以表现男性爽朗乐观的性格特征。

  剑舞:

又称剑器舞,是手持短剑表演的女性舞蹈。

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

舞蹈节奏为“打令”。

剑舞原为男性舞蹈,经长期流传,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缓慢、典雅的女性舞蹈。

其种类较多,一般为4人舞。

还有一种由流浪艺人流传下来的少年剑舞,其风格似武术,具有战斗性。

剑舞的音乐基本上以“打铃”节奏的曲调贯串始终,并与剑声相谐。

民族歌曲

  朝鲜族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欢快明朗,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常常是一人放歌,众人随合。

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朝鲜族民间盛行歌舞,群众能歌善舞,音乐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歌词朴实淳厚,曲调优美丰富,情绪热烈欢快,结构完整匀称。

以《桔梗谣》、《嘱嘿呀》等民歌最为著名。

著名的歌曲有大合唱《长白之歌》、独唱《闺女之歌》。

民族乐器

  朝鲜族民间乐器原有40多种,流传至今的只有伽倻琴、唢呐、洞箫、长鼓、片鼓、横笛、短箫、筚篥等十余种。

  长鼓:

打击乐器,亦称“扙鼓”。

流行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朝鲜族地区。

长约70厘米,鼓身木质呈圆筒形,鼓的两端粗空,鼓面蒙皮,鼓腰细小而中实。

以铁圈为框,系皮条或绳索,可以调整鼓的音高。

演奏时,右手执细竹条敲击,左手敲击鼓的另一面。

两手节奏交错,技法丰富。

在乐队中,将鼓放在演奏者前面的鼓架上,在歌舞中一般将鼓挂在身前。

常用于声乐和舞蹈的演奏。

长鼓

  细筚篥(xìbìlì):

朝鲜族吹奏乐器。

流行于朝鲜族聚居地区。

用细竹管制成,长约25厘米,开有8个按音孔(前7后1),哨长4厘米,双簧。

用于独奏和民间歌舞的伴奏。

它的装饰性颤音很具有朝鲜族音乐的特色。

  伽倻琴:

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拔乐器。

它的形状近似于汉族民乐器古筝。

伽倻琴由共鸣箱、琴弦、琴码三部分组成。

共鸣箱长150厘米,宽25厘米、中间厚5厘米。

质料分别用梧桐树板和桦木板制作。

琴线用蚕丝制作。

共13根弦,琴弦的两头各固定在琴头和琴尾,在琴头有弦枕。

13根琴弦用码子支柱,琴头可以左右移动,调节音阶。

伽倻琴富有表演力,是善于表达民族柔和情感的民间乐器。

因此,伽倻琴弹唱是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

  短萧:

朝鲜族吹奏乐器。

朝鲜语称“单扫”。

流行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形制如汉族洞箫,短细,长约35厘米,传统短萧,上端开一吹孔,管身开五个按音孔,可吹奏五声音阶的曲调。

解放后改革的短萧,开七个按音孔,有的加键,并在吹孔与按音孔间加镶铜插口,可演奏七声音阶的乐曲。

音色柔和高亮。

民族文学

  朝鲜民族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

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

朝鲜族神话有《檀君神话》、《高朱蒙神话》、《朴赫居世神话》、《金首露王神话》、《昔脱解王神话》、《金阏智神话》、《创世记》、《史妹结婚》、《木道令与岛女成婚》、《巴里公主》、《成造本歌》、《先门后门》、《帝释歌》等。

  民间文学还有民谣、传说、民谭(故事)、民间剧等多种形式。

朝鲜族民间传说有历史传说、人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和动植物传说等。

风物传说和动植物传说的代表作品有《金达莱》、《百日红》、和《三胎星》等。

民谭多是生活故事和幻想故事,主要的作品有《年轻的大力士》、《红松与人参》和《母子情深》等。

这些故事在人物关系上,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十分鲜明。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小说、诗歌等开始发展,诗歌和小说有《闻安重根报国雠事》、《感中国义兵事五首》、《晨星》、短篇小说《梦天》等。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抗日武装斗争的展开,朝鲜族文学得到蓬勃发展,流传于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歌谣和戏剧,揭开了现代朝鲜族新文学的序幕,其中如《反日歌》、《民族解放歌》、《统一战线歌》、话剧《血海之唱》等,为朝鲜族文学增加了抗日救亡斗争的新内容。

这一时期短篇小说和诗歌的代表作有《暗夜》、《名落孙山》、《北斗星》、《五月的红心》等。

另外,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现代文学有金学铁、郑判龙等大家。

  民族体育 

朝鲜族妇女在荡秋千

  朝鲜族人民热爱体育运动。

摔跤是他们的古老的体育和娱乐活动,荡秋千和跳板是妇女最喜爱的娱乐和体育活动,踢足球更是男子普遍爱好的体育活动。

从乡到村一般都有自己的足球队,一般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即组织踢足球。

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女子足球队。

每逢节、假日,常举办以足球为中心的多种体育比赛。

由于足球运动普及,延边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足球之乡”。

  跳板:

朝鲜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流行于吉林、黑龙江、辽宁朝鲜族聚居区。

多在元宵、端午和中秋节举行。

参加者多为女子,比赛进行时以2~4人为一组,分别站在一块长约5米的跷跷板两端,它有“抽线”和“表演”两种。

“抽线”在跷跷板两端各置一团线,抽出线头系于比赛者的脚踝上,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比赛者弹跳时所抽出的线的长度、高度,来判定胜负。

“表演”则有自选动作和规定动作两种,主要根据比赛者的跳动动作难度和姿势进行评分。

  荡秋千:

也叫“打秋千”,是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尤其受到妇女们的喜爱,并经常进行该项目的比赛。

比赛时评定优胜者有几种方法:

一种是以秋千架前方高树上的树叶或花朵为目标,用脚碰着或咬掉树叶(花朵)者为胜;一种是在踏板底下挂一根长绳,测量秋千荡起的高度,高者为胜;还有一种是在秋千架前方竖两根树杆,杆上横拉一根系有铃铛的绳子,荡秋千者以碰铃次数多少决定胜负。

  摔跤:

素有“摔跤之乡”之称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具有悠久的摔跤历史。

每逢端午节或中秋节,四方摔跤手云集,争夺锦标,人们常选一头肥壮的黄牛作为奖品给优胜者。

比赛时,双方穿上特制的服装,右腿上扎一束白色的带子,各自将左手套进对方的带里,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裁判一声令下,双方同时立起,比高低,经过多局较量,获胜者牵着黄牛在锣鼓声中绕场一周。

跆拳道

  铁连极:

朝鲜族武术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武术套路以器械为主,其中“铁连极”为著名器械。

在一根齐肩高的棍端,有一圆环,环上套连着三根并列成放射状的短节,长度尺余,舞动起来双手握棍,风格勇猛,控制范围大,有砸、抡、扫、缠、盖、架、格等技法,配合多种身形,异常精彩。

  顶瓮竞走:

朝鲜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常在劳动之余举行,参加者均为女子。

比赛开始前,参加者先头顶一盛有10斤水的瓦瓮,站在出发线上,裁判员发令后,即快步疾走,每次赛程为一百米或二百米。

走时,以瓦瓮不倒,水不溅出和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民族教育

  朝鲜族人民特别重视教育,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兴办了不少学校。

有“宁肯啃树皮,也要让儿女上学”的好传统。

解放后,各地纷纷建立“家长会”、“董事会”等民间办学组织,自筹资金、材料,办起了几百所中小学。

  早在1949年在延吉就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少数民族综合大学——延边大学(国家重点,211工程院校)。

后来陆续创办了延边医学院、延边工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教育学校等高等院校(后合并成为新的延边大学)和延边艺术学校等十几所中等专业学校和1000多所中小学校。

  延边一中是国家重点高中。

各级教育网已经形成。

各类院校已造就出的一代代朝鲜族的高、中级知识分子,遍布中央、省和朝鲜族地区的各条战线。

在延边地区还建立了各种成人教育学校。

农业、林业、文、史、教育等各种科研团体,为延边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族建筑 朝鲜族村落多半坐落在依山的平地上,房屋别具一格。

屋顶四面斜坡,屋里用木板隔成单间,各屋之间有门道相通。

屋内设平地炕,炕底有火道,即使是严冬,室内也温暖如春。

  朝鲜族的文化受汉族影响较深,房屋建筑与汉族多有相似之处,不过为适应民族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朝鲜族民居多为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农村通常不建院墙而和左邻右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住房的平面多数为矩形,也有L形的,有的设外廊。

内部布局,主房间为居室,牛棚和储存柴草杂物的“草房”在房屋的一端,以灶间与居室隔开。

居室多少、大小可视需要,由推拉门分隔,比较灵活方便。

居室内靠墙设推拉门壁橱,供存放衣物、被褥之用,使室内显得宽敞雅致。

家人和来客进门就上炕,鞋要脱在门口,以保持室内清洁。

朝鲜族民居

  朝鲜族住房的构造,主要是木构架承重。

地基用土垫起30厘米高的台基,周边再砌上石块。

外墙也是先立起木框架,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外抹泥浆,白灰罩面,中间充填沙土;也有不填沙土,做成空心墙的。

内隔墙多用双面抹灰的板条墙。

门窗为推拉式,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