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蔬菜滞销谈现代农业的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983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蔬菜滞销谈现代农业的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蔬菜滞销谈现代农业的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蔬菜滞销谈现代农业的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蔬菜滞销谈现代农业的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蔬菜滞销谈现代农业的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蔬菜滞销谈现代农业的发展.docx

《从蔬菜滞销谈现代农业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蔬菜滞销谈现代农业的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蔬菜滞销谈现代农业的发展.docx

从蔬菜滞销谈现代农业的发展

从蔬菜滞销谈现代农业的发展

田雨露

近日来,河南、上海等地的蔬菜大量滞销,蔬菜等农产品相对过剩,农民的利益再一次受到侵害。

出现这一问题是一个必然的现象,08年,我在重庆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工作研讨会上就提出过,自由农业,政府难以掌控和监管,政府和市场在农产品进入市场前对供需都不清楚的论题。

  

 一、当前农业的现状

  

   1、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是我们当前农业的主要现状。

  

   在这一现状下,我们的农业,完全成了市场摆布下的自由农业。

各级政府对农业的产前、产后都失去了控制和监管。

农民生产什么,出售什么都由农民自己决定,而农民的这个决定又是根据市场和习惯来决定他们的农产品。

比如蚕桑、生猪,价格高时,农民就种植和饲养,价格低时就砍树和杀种猪。

农业完全成了自由农业。

这样下去,政府可能还要遇到如粮、棉、油、林木、水产、蔬菜等再次亮红灯或滞销的问题,或者是生猪高产粮食又减产,蔬菜丰收、油菜又减产等问题。

这些现象都是一家一户的自由农业发展的结果。

  

   近日,我对重庆各农贸市场和超市的蔬菜零售价格和农民(如麻柳)的蔬菜批发价作了调查,超市和农贸市场的蔬菜市场零售价格,如蕃茄、茄子是每公斤4元,农民的批发价是每公斤1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一方面批发商压价,二方面是农民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无法保证农民的利益,价格的高低完全由批发商说了算。

三是农民的蔬菜不能直接进入农贸市场和超市,因为这些蔬菜零售商都有固定的商铺,而农民却没有地点进行直销。

  

   2、大量农民工成为了产业工人,耕地基本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的状态,又成为了当前农业的现状之一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农业出现了“农民荒”,大多数农村青年进城打工,并相继在城里购房定居。

农村耕地基本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的状态,在家务农的仅仅是老弱妇人员。

我对麻柳嘴镇赚宝村作了调查(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全村总人口为1971人,20岁以下的在校学生(包括大、中、小学生和幼儿)为551人、占总人口的28%,20-30岁在家青壮年为15人,占总人口的0.76%(其中、残疾人、弱智人口为8人),实际劳动力为7人。

30-60岁的主要劳动力人口为121人,占总人口的6.1%。

60岁以上的人口为283人,占总人口的14.35%。

外出务工的主要劳动力为1001人,占总人口的50.8%。

从这一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出,农业的产出远远低于改革之初的农业产出。

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已不在是靠农业生产,而是打工收入。

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我们今后的粮食生产如何保障,农产品如何供给,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主要的现象,在2000年以前,粮食基本上是种两季(分大小春)。

现在农民只种一季,地种玉米,田种水稻,已经看不到小麦和油菜了。

  

   3、农业劳动力人口的老龄化和低文化,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在家务农的只剩下了老弱妇残人员,在农业走入现代化的今天,这些人员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这一现状在西部地区尤其突出。

又随着西部的大开发,大量有知识的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产业工人,农业生产的形势越来越严重。

  

   4、小型农业企业发展艰难

  

   小型农业企业是带动农业发展的领头兵。

而小型农业企业发展十分艰难。

小型农业企业很难获得国家的贷款和投入。

在农民与农民签约的土地流转中,虽然部分农民的土地基本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的状态,但只要企业去租农民的土地,农民的要价就十分高。

以我镇为例,每亩每年流转经费为:

田400公斤,土300公斤,并按当年的中等水稻价格结算。

这一地租比任何一个朝代和当代的农业税都高出数倍。

而我国在征收农业税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第十条规定,全国的平均税率规定为常年产量的百分之十五点五;第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委员会对所属地区规定的税率,最高不得超过常年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五。

当时的农业税,农民已不堪重负,每年种的粮食除了上交农业税和提留款外已所剩无几。

现在的农业企业更何况还要给如此高的地租。

这些小型农业企业,如果不是种植产出较高的农产品,他们是完全不能生存和发展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现状已严重阻碍了土地规模经营的进程。

也给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创新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又特别是粮食安全更为严重。

  

   5、农业的基础设施薄弱、现代化水平低

  

   在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格局下,国家也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每一户农民的土地有若干小块,因农民的种植时间的技术水平不一致,产品的成熟期也不一致,因而无法用机械化收获。

现在的农业仍然是牛耕锄禾的传统农业。

从灌溉、耕地、施肥、收获都是体力农动。

现代化水平十分低下。

  

   6、强权理论和瞎指挥伤农害农事件,依然成在

 

   2005年我镇建设万亩果园基地和十里水果长廊,当时我提出反对意见,但没有人采纳。

镇领导带领村社干部到陕西考查,在陕西采购了几十万株苹果和脆红李苗,在我镇山区的四个村种植,以每株3元的价格卖给群众。

当时因政府的宣传,群众种植热情很高。

三年后,苹果和脆红李开始挂果,所结的果子只有拇指大小,而且又涩又苦。

领导说是果树小,还不成熟的原因。

第四年,果树已长大,枝叶茂密,长势很好,挂果也多,但所结之果,依然一样。

愤怒的群众砍掉了果树,到政府找说法,政府领导说,你们村长书记都一到去看了的,一样的树苗别人结的又大又甜,谁知道在我们这儿就变了呢?

要找你们就去找你们的村长书记们,与我们无关。

此事给人民带来的直接损失超百万元。

四年来,农民没有种粮和对果树的管理所带来的损失不可计算。

2009年,我镇对水淹凼水库进行整治,我当时向区政府提出了整治方案,并发表在中国乡村发现上,也没有被采纳。

当时,西南交通大学的王习明教授正在那里考查,我们的看法基本一致。

结果,区农业局花了几百万元整治的水库,现在只装空气不装水。

今年初,王习明教授和罗兴左教授又来考查,已经看到了这种情况。

强权理论和瞎指挥伤农害农事件,是当前农业的又一现状。

   

 二、现代农业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怎样走出当前农业的困境,发展现代农业呢?

新闻评论员杨禹说,当前的农业生产和销售,是要让农民组团,解决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让农业生产走上规模经营之路。

他所说的这个组团也就是我们研究过的农民自治组织。

我在《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一文中提过,农民自治组织并不是农业发展的最佳方案。

我制了一个表,也请大家参考一下。

我认为现代农业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农业怎样发展,从这个表上可以一目了然。

从这个表分析的结果,我认为,当前农业要走出困境,还得走企业化、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解决一家一户自由农业的问题。

  

 三、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

  

   1、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生产

   这一形式就是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将一家一户的农民联合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生产单位。

如大型连锁超市,它们所需要的一切农产品,都由这一生产单位来供应,企业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

这种形式是由企业带动下的生产合作,它在形式上是一个生产组织,但在经济上又相对独立,各自进行生产,但又要按企业的要求来生产,不能自由生产。

这种形式就解决了一家一户自由农业的问题,它同时又解决了规模经营的问题。

它的局限性是范围不广,也只能是局部的生产,不能解决全社会的生产问题。

  

   2、农民自治联合体

  

   这种联合体就是农民的某种特有的产品,统一由农民自治联合体这个组织来收购,形成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再统一交到城市的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农贸市场销售,并由这个组织安排农民自行销售。

这种形式它的优点是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可以在一个镇或一个县进行联合,它的不足之处就是这种组织比较松散,联合比较困难。

这还需要当地政府来加强这种组织的联合性,提高为人民的服务综旨。

  

   3、是让农民进城,将农民转为产业工人,农民的地土全部交给某一企业来统一经营,实现土地的规模化和企业化经营。

重庆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就是从这个方面进行尝试,它是将自愿转为城镇户口农民的耕地,交给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再将转户农民的耕地交给农业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来经营,以达到土地的规模经营,另一方面是用农民空出的宅基地复耕后,增加了耕地面积,再用这一耕地面积置换出来用于城市建设用地,从而实现了土地利用的最优化。

  

   4、利用城市资本和社会资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这个问题重庆市在户籍制度改革中已提出了“积极引入城市资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充分发挥耕地效益”,另处,现代农业的投入还离不开社会资本的作用。

现阶段有许多社会资本在向农业进行大量的投入,他们主要从事与现代农业相关的产业,如花卉业、园艺业、城市绿化林木和苗圃、农庄、渔业、度假、娱乐业、老龄服务中心等产业。

这本生也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因此充分利用城市资本和社会资金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作十分重要的作用。

  

   5、转变观念,改变农民的结构,培育一大批新型农民

  

   当前在农村中的农民,主要是老弱病残妇人员,他们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只能算是一个农业劳动者,不能算作现代农民。

现代农民必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培育一大批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现代农民,这些人主要来至于通过专业培养的大中专学生,以及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专业管理人才组成。

改变农民的结构,全面提高农民的耕作水平,把现在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进行换代,充分发挥现代农民的作用。

各地在选用村官的过程中,要多选农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更要让他们立足于农村,而不是过渡。

  

   6、国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农业新技术的广泛运用

  

   农业的基础设施包括低产田的改造、现代水利建设、优良品种的培育、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农村交通道路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对土壤肥力的检测检验信息资料的建设等等,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还要根据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有好型的两型社会去建设。

从这一点来讲,一方面在农村要充分利用清洁能源,改变农村环境,另一方面,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还不要破坏农村的自然环境。

把农业、农村建设成为可耕可观赏的现代农业。

而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农业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普及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技术。

   

   7、培育一大批小型农业企业

  

   小型农业企业是现代农业的前哨,但现在的小型农业企业发展艰难,一方面,小型农业企业没有国家的无偿投入,另一方面,小型农业企业无法获得信贷资金。

在耕地方面,小型农业企业都是自己向农民承包耕地,没有得到政府部分的支持,他们无法获得进城农民荒芜的无偿土地,土地的转包费用太高,使这些小型农业企业无法承受。

国家要将这些小型农业企业纳入发展规划,对们进行无偿投入和一定资金的补助,特别是要有序的、无偿的流转无主土地给他们去经营,加大对农机的无偿投入。

  

   8、建设农业保险机制

  

   在这一方面,几呼是所有的保险公司都不愿对农民的农作物进行保险,对农民农作物的保险不能给他们带来利润。

因此这就要求由政府出面,由农民自治组织来解决这个问题,农民自治组织自行成立农业保险公司,但国家要进行一定比例的投入,以确保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

  

   9、加强基层干部、特别是农技干部的三农理论知识培训,已成当务之急。

  

   基层干部不懂三农,又特别是领导干部。

他们用行政权力,按个人的意志办事,已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基层干部不懂三农不行,各级地方政府要把农技干部的培训工作,当着一个重要的事情来抓,以减少害农伤农事件的再次发生。

并建立责任追究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的,无论多久都要追究他们的责任。

   现代农业的发展,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必须要有现代的农民,没有现代的农民,谈现代农业都是空谈。

   我对我镇赚宝村的农业人口作了调查(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全村总人口为1971人,20岁以下的在校学生(包括大、中、小学生和幼儿)为551人、占总人口的28%,20-30岁在家青壮年为15人,占总人口的0.76%(其中、残疾人、弱智人口为8人),实际劳动力为7人。

30-60岁的主要农业劳动力人口为121人,占总人口的6.1%。

60岁以上的农业人口为283人,占总人口的14.35%。

外出务工的主要劳动力为1001人,占总人口的50.8%。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现在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老弱病残少妇人员。

这些人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不要说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传统农业也很难维系。

农业劳动力人口的年龄化和低文化,已成为了农业劳动力的主力军。

可以想像,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后,我们的农村谁来种地、农业谁来发展、谁来当农民?

这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民工外出打工,农村土地基本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的状态。

承包到户时农业精耕细作的时代已经结束,转而来的就是农民占有土地而不耕地,而耕地的人却没有土地耕种的局面。

部分建成的新农村也成为了进城农民工在农村的别墅,这些农民,他们早已成为了城市的居民,只是拥有农村户口而已,他们已不在属于农民,而是城市市民。

   现代农民从哪里来

   现代农民从哪里来呢?

前面提到了当代农民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要,更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胡泽国先生在《取消户籍隔离制度》一文中说:

“要解放生产力,首要是解放人,要解放人就必须解放中国户籍制度;必须改革户籍,解放中国公民隔离和等级制度”。

同时他还提出农村土地必须国有化,我很支持他的观点。

如果能实现他所提出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中国就不再存在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全国一盘棋,统一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所有的公民都可以承包国有土地。

同时对原有农民的土地一次性进行补助。

这里,重庆市户籍改革规定:

农民进城转户后,就要退出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权地,同时规定转户后的农民,必须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的问题。

即进城农民的生存和生计的问题。

重庆市户籍改革规定:

农民退出的承包地、宅基地、林权地,都归国有。

但是重庆市的户籍制度只是改革,而胡泽国先生提出的确是取消农业户口,我认为胡先生提出的户籍改革更为彻底,也是户籍制度的必然结果。

但这里就要涉及一系列的新问题,一是大量的农民走向哪里,安置何方?

二是如果按重庆市户籍制度的改革方案,农民逐年退出的零星土地,在土地没有大量集中前,又没有农民耕种土地的时期,这些土地由谁来耕种的新问题。

另外,97年的第二轮土地承包,还有十六年就到期了,那时政府是不是可以考虑全国土地国有化的问题。

土地国有化后,将国有土地承包给愿意经营土地的个人和企业。

承包期限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由当地政府自订。

在实行土地国有化以前,各级政府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抓紧时间大力发展小城镇和公租房廉租房的建设问题。

另一方面,全国实行统一的户口后,人口就会自由流动,城市人就会大量的流向农村,并会在农村安家落户,农房就会同城市商口房一样能够买卖和抵押,让进入农村的公民成为新时代的农民,尚能如此,现代农民就可以来至城市,也可来至原住在农村的知识农民,还可来到各大中学校,也就是说可以来至全社会的有识劳动力人口,现代农民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现代农业的思考

   什么是现代农业?

陈文胜院长在《建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思考》一文中提到,建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到2020年基本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

中央提出的“资源结约型,环境有好型”的两型农业,这可能就是现代农业的一个蓝图,但这只是一个理论和筐架。

在现实中的现代农业要怎样来发展呢?

就是农业必须实现生产现代化,农村居民生活城市化,农业管理企业化,农业发展科学化,科学决策民主化,全民教育基本免费、住房基本免费、医疗基本免费、部分衣食用品基本免费的分配制度和体制。

所以,我认为:

一是改变当前农民占地不种地的现状。

对农民进行户籍改革,把农民解脱出来。

二是土地国有化,让现代农民(这里所指的农民已是职业农业工人了)来承包国有土地。

三是土地经营必顺规模化,大力扶持农业企业,农业走企业化的道路,大力引进城市资本,在各市区(县)级单位成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解决农业企业不能在银行贷款的困境。

在这个问题上,各位领导、学者们,你们可以了解一下孙大午先生的大午集团的发展经验,我认为大午集团就是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但是,还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走如华西、刘庄、南街等新型集体化农村的道路,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探索,各地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发展。

对于我国的现代农业的讨论,我认为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中国的国情地大物博,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没有一个理论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因此,我认为,各位专家学者们,都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很价值的理论来讨论,让大家分享。

 

    作者:

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嘴镇人民政府干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