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评估指标诠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983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评估指标诠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评估指标诠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评估指标诠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评估指标诠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评估指标诠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评估指标诠释.docx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评估指标诠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评估指标诠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评估指标诠释.docx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评估指标诠释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评估指标诠释

1.办学指导思想

一级指标:

办学指导思想。

二级指标:

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产学研结合。

1.1学校的定位与办学思路

主要观测点是学校定位与发展规划;教育思想观念;教学中心地位。

这个二级指标要从以下四方面考察:

一是看学校定位。

要观察学校及其全体师生员工对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信念是否坚定,在办学行为和各项教学活动中是否体现了就业导向这一定位,实际工作中所体现的是就业能力本位还是学科本位或升学本位甚至是学校升格本位,是否突出了校内外职业能力训练与考核(含职业资格鉴定),是否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作为学校安身立命之本。

二是看学校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及其实施状态是研究学校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之一。

要看有没有规划,规划对学校定位的表述,办学目标的确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各项措施的安排是否全面实际,更重要的是每年的工作计划是否和规划相衔接,每年的工作总结所反映的计划(规划)的实际执行情况所体现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否正确,有没有偏离高等职业院校“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业率”的办学宗旨。

三是看“教育思想观念”。

主要体现在:

学校领导是否重视发挥教育思想改革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先导作用,是否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了教育思想学习研究活动;

学习研究效果,即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是否树立了具有时代特征、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就业观;

从多方面的实际工作中研究高职教育思想在指导教学、管理、服务行为(活动)方面的表现和效果,或全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否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要求;

学校有没有专门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和专职的研究人员,是否有研究成果。

四是看教学中心地位。

主要体现在:

学校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党委书记和校长作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是怎样承担起来的,是否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和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教学工作;

学校能否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在出现矛盾时到底是谁服从谁;

教学经费支出在学校各方面工作支出中是否处于优先地位,有没有稳定来源;

非教学部门及其干部职工是否主动为教学育人服务;

教师在学校教职工群体中的地位,学校各项政策是否向教学、教师倾斜,教师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对教师的考核是否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

⑥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学校各部门、教职工、校园环境、教学生活设施、各项工作是否为学生学习成长成才服务,育人工作是否成为每个教职工的职责,关注学生就业、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是否成为学校的舆论中心。

1.2产学研结合

这个重要指标要从以下四方面考察:

学校党政领导、各专业负责人对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办学理念的认识程度;

学校和各专业都与哪些企业、行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关系,是否有组织、有协议、有工作计划,双方的主动性如何,合作到什么程度;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进展状态和成果:

学校为企业做了些什么,教师参与企业应用技术研究、职工培训的情况和效果,学生在企业接受职业训练的情况和效果;企业及其技术与管理人员参与学校从人才需求调研和预测、专业开发与培养目标设计,到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课与实践课教学、职业能力考核、就业服务与指导(接受学校毕业生或实行订单教育)、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状态和效果;

有多少专业形成了以“相互需要、互惠互利、相互参与、相互依存、组织落实、工作落实”为主要标志的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办学机制,尤其是企业的需求动力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包括对学校毕业生的需求、科研培训需求、开展“订单教育”需求和其他需求)。

办学指导思想不仅体现在上述2个二级指标和4个主要观测点上,它应体现在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的方方面面。

譬如师资队伍、基础设施、实践条件、专业设置与改革、培养方案、教学质量等都能反映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而且它也不是抽象的。

剖析专业要对其专业改革和建设方面的思想观念、人才定位、服务面向、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产学研结合等进行较深入的了解分析并作出判断。

2.师资队伍建设

一级指标:

师资队伍建设。

二级指标:

结构;质量与建设。

2.1结构主要观测点是:

学生与教师比例;专任教师结构;兼职教师数量与结构。

学生与教师比例

对学生数和教师数的计算。

计算学生数时,学生数按各类全日制学生的自然人数计算。

(学校采取“3+2”等培养模式的,已进入本校就读学习的学生必须计入学生总数,不在本校就读的可以不计入在校学生总数。

教师数计算范围除专任教师外,还包括校内“双肩挑”的教学行政人员和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及返聘教师。

兼职教师教学时数按每学期120学时进行折算。

生师比计算时间,按不含评估学期的前一个学年计算。

“50%的专任教师周学时≤12”按不含评估当学期的上一学年计算。

专任教师结构

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的计算。

参加高等学校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的教师(含结业或在读),学校在申请合格与良好等级的,可计入研究生学历人数;申请优秀等级的,则必须分别是取得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和取得广西地方性计划研究生班毕业证的教师。

高级职称一般指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

对高级讲师的认定问题。

优秀标准中高级讲师不计入高级职称。

合格标准及良好标准中,原中等专业学校批准改建高职6年内,高级讲师可计入高级职称。

④双师素质教师。

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

(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

(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区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放权给学校。

学校认定双师素质时,对于条件

(2)至(4)应制定学校的有关认定条例,对条件

(2)应有企业鉴定或评语,并经学校有关学术组织审定。

⑤附注:

除符合本《评估方案》对专任教师的规定外,尚应达到教发〔2000〕41号文《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要求,即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少于200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不少于100人;原则上聘请校外教师数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

兼职教师数量与结构

①兼职教师不是指学校内兼课的干部、返聘教师以及外校的兼课教师,而是专指“学校正式聘任的,已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的校外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

②在计算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时,兼职教师数按1个算1个。

2.2质量与建设主要观测点:

质量;建设与发展。

教师质量包括:

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学生满意率等;

师德师风,责任心,为人师表,从严治教状况;

参与教改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及成果;

参与科研的状况。

可观察教师科技工作的参与率,科技经费,纵横向课题数,获奖水平与数量,专利,科技成果转化,教材采纳,学生参与等。

对二个剖析专业要单独分析其教师结构、质量、建设。

3.教学条件与利用

一级指标:

教学条件与利用。

二级指标:

教学基础设施;实践教学条件;教学经费。

3.1教学基础设施主要观测点是:

教学行政用房;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及校园网;体育运动设施。

教学行政用房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指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

教学行政用房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风雨操场)和行政办公用房。

行政办公用房指校行政用房及系、教研室办公用房。

学生人数按全日制各类学生自然人数计算。

本次评估,对风雨操场、教室、图书馆面积按表列面积乘以0.9即认为达到合格标准。

此外,尚应符合教发〔2000〕41号文要求,即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6万平方米。

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包括实习工厂、农场、林场(生产性不计入),若计入上述场地面积,必须按相应类别院校的面积指标进行对比。

优秀标准中“生均建筑面积和校舍面积与学校的发展规模相适应”指的是“生均校舍规划建筑面积”,包括13项建筑面积,除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风雨操场、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已含在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中)外,尚有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食堂、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教工住宅、教工宿舍。

可参考(建标〔1992〕245号)《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本次评估暂按“高职(专科)监测办学条件指标:

合格”规定增加生均占地面积及生均宿舍面积。

计算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时,应分别列出生均教室;生均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生均图书馆;生均风雨操场的面积,以便分类观察。

教学仪器设备值指原值。

教学仪器设备是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合格可含订有一年以上合同期的租赁的仪器设备)。

在统计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值和教学用房面积时,学校与企业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或学校主管部门认可并有长期共建协议的,可适当折算计入,由专家组视具体情况确认。

对教学设备利用率不作定量分析。

如何确认教学设备利用率高,由专家组根据实际情况定性分析确定。

如,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某学期应利用某教学设备若干次,若基本上按教学计划执行了,则认为该教学设备的利用率高。

图书馆馆藏册数指总册数。

藏书量以印本图书的“册”为当量,这些图书必须是被分类、编目并入藏为读者可以利用的。

其它载体类型文献的折算办法为:

期刊、报纸每一合订本算为1册;缩微胶卷1卷为1册;缩微平片10片为1册;幻灯片每50片为1册;视听资料(含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影碟等)每盘为1册;光盘未注明册数的每片按1册计;软盘每个软件包为1册;电子图书按所订购的种(册)相应为1册;电子期刊以每种的一个年度为1册;未注明册数的数据库按1GB为200册计。

图书馆馆藏不仅看册数,还要看新旧图书的比例、各专业图书的分布、每年购置图书的数量等。

体育运动设施指运动场地、体育设施满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要求状况。

这一观测点的合格标准和优秀标准并不对应,只有达到C级才能考虑A级。

以下均如此。

3.2实践教学条件主要观测点是:

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

校内实训条件

要对分专业配置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一览表(标明实训项目和利用率)和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分析。

还要观察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的实训基地建设及使用状况。

优秀标准“多数专业都建立了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的实训基地”中,“多数”起码是一半以上。

后面要求的“大多数”也是同理,只是比例更高而已。

校外实训基地

要对分专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标明实训项目、实训时间及效果)和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分析,还要观察校企协议在满足实训要求方面的描述。

以上两项还要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仪器设备的数量、先进程度、完好率、学生上手率及管理状况。

职业技能鉴定主要反映学校具备职业技能培训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资格。

3.3教学经费主要观测点是经费保证情况;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

经费保证情况是反映学校举办者拨付经费的数量和及时程度;是否达到本省制定的生均培养标准;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如改革试点专业的专项经费);学校自筹经费的能力。

学校举办者不能足额拨付者,要观察学校能否自筹补充。

计算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时,教学经费指近三年年度事业费决算表中列支的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馆资料购置费、教学业务费、教学改革经费、课时补贴费。

“近三年”或后面的“近二、三年”的时限,评估时间所在学期不计入。

在剖析二个专业时,要补充考察他们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了解仪器设备及利用状况。

要观察与二个专业有关的图书状况。

若是试点专业,要了解专项经费的到位及使用情况。

4.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级指标:

教学建设与改革。

二级指标:

专业、课程、职业能力训练、素质教育。

4.1专业主要观测点:

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专业设置,尤其是新专业的设置及改革试点专业要有社会调研和论证,掌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和企业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

能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专业结构。

提倡订单式培养。

教学计划要体现:

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程度:

前面谈到的是学校大定位,这里指的是专业人才定位;

毕业生质量标准明确程度,包括双证书获取;

人才培养模式在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实践、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上岗即能胜任工作等方面的思路、措施和成效;

整体优化,有特色。

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要观察有无校级、省级、教育部级试点专业及改革建设进展状况与成果。

4.2课程主要观测点: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这一观测点应体现在:

针对培养目标、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尤其是岗位能力、技能要求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有思路、有措施;

与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考试接轨状况;

有否创新特色并有成效;

教学文件是否齐全。

教材建设主要观察高职高专教材的选用率、水平较高的获奖高职高专教材的选用率、近三年高职高专教材的选用率,以及对自编有特色、较高水平教材的重视程度及成效。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主要观察在因材施教(尤其是当前学生入学成绩相差悬殊)、实施启发式、讨论式、仿真式等教学方法手段;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采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方法、措施。

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包括自行设计软件或外购)等。

4.3职业能力训练主要观测点:

实践训练体系;职业能力考核。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实践)、毕业实践等。

社会实践如支农、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等。

军训、支农等可列入实践教学体系。

但考虑到各文件对实践的有关规定(如不少于总学时40%的规定等)是指专业实践,故这次评估对军训、支农(农学类专业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计入实践学时。

指导人员也不计入兼职教师。

“实践训练体系”中指出:

“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全部由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上课”。

“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是指不仅有必需的理论水平,更要有必需的实践能力。

有些职业技能的培训应由双师型教师或兼职教师承担。

职业能力考核

与培养目标匹配。

“职业能力考核”指出:

“各专业均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

这一条是要求学生考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与高职高专教育的层次相适应。

但是,对有些专业还要有一个争取和等待的过程。

因为还要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

暂时可以考取中级技能证书,但必须争取尽早匹配。

通过率不是取证率。

有的学生取得2个以上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但只能算作1人通过,不能算作2个以上通过率。

通过率应在毕业班统计。

尚未毕业的班级还有参加考试的机会,若各年级都参加统计,其平均通过率将下降。

职业能力考核的通过率应与我区的最高、最低及平均通过率进行对比。

4.4素质教育主要观测点: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状态和效果。

素质教育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与身体心理素质。

由于业务素质已体现在其他的一、二级指标中,故这里指的是其他三种素质。

职业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

“两课”教改及成效;

课内外进行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教育状况,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课程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文五个学科的定位状况;

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状况;

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状况。

对于剖析专业,要对他们的社会调研、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教材使用、实践教学体系、职业能力考核的匹配程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状况等进行分析,还要通过听课等方式了解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状况。

5.教学管理

一级指标:

教学管理。

二级指标:

管理队伍;质量控制。

5.1管理队伍主要观测点:

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情况。

管理机构应尊重学校意见,但学生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的专门机构不能少。

5.2质量控制主要观测点:

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与学生质量调查。

教学规章制度应该覆盖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

因此要观察规章制度是否健全、严谨,执行是否认真、严格,是否体现现代化教育思想,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

“5.2质量控制”说明中指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目标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教学信息的收集(统计与测量)以及评估、反馈和调控等环节”。

目标确定即监控什么教学环节,如“教学常规工作”目标、“毕业设计(论文)”目标等。

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等)、实践教学(如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践)、考试、教学督导等环节。

学校要制定这些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或管理标准)。

例如有的专业若进行毕业设计,则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准备(包括选题、填写任务书、提供有关资料等)、管理(包括审批程序、指导教师聘请、过程管理、答辩、成绩评定)要制定质量标准(或管理标准)。

再如教学常规工作,各校要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表、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过程(含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成绩考核)等质量标准(或管理标准)。

在此基础上,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进行教学信息收集、评估、反馈和调控。

如“课堂教学”,组织领导听课、督导员听课、教师听课,产生听课意见表并收集学生的各种反馈意见。

然后进行统计分析(有的环节还可能要测量),最后通过什么渠道、什么方式反馈给教师,进行必要的奖惩和调整,等等。

教学评估与检查是学校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

重点是课程评估、教师授课(理论课和实践课)评估、学生学习评估、管理部门保证教学正常秩序的评估、院系教学工作评估等。

评估或检查工作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

有易于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有实施办法和相应的奖惩制度。

社会需求调研是专业设置、调整、改造的依据。

毕业生跟踪调查可以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是优化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依据。

新生素质调研可以提供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的依据。

所有调研都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特色的发挥,最终保证学生的就业。

对剖析专业要抽查部分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并了解学校对他们信息收集、检查、评估等情况。

要分析上列三种调查材料。

6.教学效果

一级指标:

教学效果。

二级指标:

知识能力素质;就业与社会声誉。

教学效果可以从下列十一个方面进行分析:

(1)对学生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作业、考试的试卷、成绩统计进行分析;

(2)对学生毕业实践环节的有关规定、毕业实践题目、质量进行分析;

(3)对学生分年度素质教育工作总结、相关资料和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遵纪守法、考风考纪等)进行分析;

(4)对《大学生健康标准》执行与成效(包括参加省市运动会获奖状况)进行分析;

(5)学生参加英语能力考试累积通过率水平(尚有计算机考试等),在计算英语等级考试合格率时,按评估方案6.1中“职业能力”之等级标准3来衡量,即看“近三届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累积通过率”,或者“有证据说明多数学生外语应用能力”达到一定要求。

(6)学生参加科技文化考试(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制作、服装设计等)水平;

(7)学生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在4.3中已谈到)水平与获取情况;

(8)企事业单位评价:

学校应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对企业干部、技术人员的个别访谈(评语表、录音、录像)等获取资料备查;

(9)报到率、就业率及排序;

(10)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报表排序;

(11)社会认可度:

各种表彰、奖励;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报导。

专家组还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职业技能测试并通过专题研讨等进行分析。

基本技能测试:

一般可选“计算机基础”方面的测试题,由专家组按自治区教育厅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来命题,从非计算机专业2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若干人参加,测试方式按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的机试要求进行。

基本技能测试内容与要求:

(1)对象:

非计算机类专业二年级学生40人,由专家组和学校各指定20人;

(2)测试时间:

50分钟;

(3)由组织测试专家填写“基本技能测试分析表”。

职业技能测试:

测试题目原则上从学校建立的职业技能库中随机抽取,由专家组成员会同学校教师监考和评定成绩,一般可选重点剖析主体专业3年级的若干名学生参加测试。

将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报告分发专家组全体成员。

职业技能测试内容与要求:

(1)对象:

被剖析主体专业三年级学生16人,由专家和学校各指定一半,专家指定的一组要单独编组;

(2)测试时间:

根据具体情况商定,一般不超过2小时;

(3)由组织测试专家填写“职业技能测试分析表”。

学生专题研讨会:

由专家组确定专题研讨的题目,随机抽取两个专业共两个班级24名学生参加研讨,提前一天将研讨题目及要求通知与会学生作准备。

研讨会中可现场随机提问。

通过专题研讨,考察学生采集与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表达交流、探索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要求:

(1)分组:

由专家和学校各指定一半,专家先进行抽取,专家指定的一组要单独分组。

每3人一组,其中主发言一人,另两位补充发言。

学校将主发言人和分组情况提前半天交给专家组秘书。

(2)研讨时间:

控制在120分钟,每组发言10分钟,共80分钟。

专家提问和与学生讨论40分钟。

(3)每人至少收集与主题有关的材料两篇。

(4)每人撰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材料,并用英文写摘要,撰写的材料文体不限。

“科技文化作品”是指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服装设计等。

录取新生报到率的计算看两项指标:

①报到人数÷招生计划数;②报到人数÷发出的录取通知书数。

剖析专业要对上列11个方面进行评检,通过资料分析、个别访谈、座谈会、实地考察、听课、问卷调查、专业技能测试等方法进行。

7.特色或创新项目

优秀标准必须有特色或创新项目。

特色或创新项目的确认。

专家组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经过民主讨论,最后用投票方式,按赞成票是否过半数决定确认与否。

特色项目的内涵和标准:

①形成背景——长期办学积淀而成;

②系统性——有先进的理念指导,有理论依据及深度,有实践的背景及效果;

③独特性——是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优质风貌,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④地位和作用——是否在优化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产生明显作用,取得明显效果;

⑤影响与认同——在师生中的影响度,在社会上的影响度,在用人单位的认同度,能否在同类院校起示范作用。

创新项目的内涵和标准:

创新是指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和趋势所作的前瞻性的研究和实践,并得到应用、产生明显效果。

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思想、新的思路、新的模式、新的实践方式等,一般属于人无我有。

 

评估指标体系名词解释

1.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世纪国家教育方针中,对“办学为谁服务,办什么样的高职高专院校,怎样办好这样的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深层次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办学治校、改革建设管理等发展过程中的指引办学方向和办学行为的系统化(或一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