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语文必修二专题检测卷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769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语文必修二专题检测卷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语文必修二专题检测卷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语文必修二专题检测卷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语文必修二专题检测卷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语文必修二专题检测卷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语文必修二专题检测卷二.docx

《苏教语文必修二专题检测卷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语文必修二专题检测卷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语文必修二专题检测卷二.docx

苏教语文必修二专题检测卷二

专题检测卷

(二)

(满分:

150分 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共33分)

一、语言基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强求/牵强 纤夫/纤尘不染 来日方长/拔苗助长

B.宿仇/宿将落笔/失魂落魄差可告慰/差强人意

C.解嘲/押解蹊跷/另辟蹊径一脉相传/名不虚传

D.卡片/关卡度量/置之度外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答案 B

解析 A项依次读qiánɡ/qiǎnɡ,qiàn/xiān,chánɡ/zhǎnɡ。

B项依次读sù,luò,chā。

C项依次读jiě/jiè,qī/xī,chuán。

D项依次读kǎ/qiǎ,dù,ài/y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溃败  霎时  刹那间  振聋发聩

B.渲泄藏匿狙击手一泻千里

C.瞳孔绷紧创可帖灯影幢幢

D.引擎邂逅消防栓风弛电掣

答案 A

解析 B项渲—宣。

C项帖—贴。

D项弛—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

这一幕,简单、庄严、________,永志不忘。

②入口处那一小队水兵向美国军官敬礼后,即放下手立正。

乐队________。

③1945年,________的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的路上。

A.肃静   寂然   声名显赫

B.肃穆寂然臭名昭著

C.肃静戛然声名显赫

D.肃穆戛然臭名昭著

答案 B

解析 肃静:

严肃寂静。

肃穆:

严肃而恭敬。

戛然:

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寂然:

没有声音。

②句主语是“乐队”,应该用“寂然”。

③句“声名显赫”偏于褒义,应该用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臭名昭著”。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猛然一震,“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

B.我站在一座在20毫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签字桌约两、三丈远。

C.2013年10月4日,国内航空公司宣布将于明天(以出票日期为准)起,上调800公里(含)以下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

D.这套由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育厅推荐的历史教材名为《1931—1945亚太地区的人权:

社会责任与全球公民权责》。

答案 C

解析 A项感叹号应在引号外。

B项表示概数时中间不用顿号。

D项教材名应用引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证监会和深交所从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制定创业板相关规则,这是以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加转轨、散户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为根据的。

B.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有利于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增强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市和嘉兴市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C.目前多所高水平大学自发联合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自主招生“联考”,在考试内容形式如何突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查、如何突出不同高校学科特色、建立多元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D.要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通过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重大文化工程等多种手段,向全社会提供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答案 C

解析 A项句式杂糅,“从……利益出发”或“以……为根本出发点”任选其一即可。

B项搭配不当,应改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竞争力”。

D项应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前加上“建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

研究历史总离不开对历史人物的关注。

而人又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背后都有思想情感的动因。

因此,如何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进而对历史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是史家在历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对于如何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中外史家各有见解。

其中,通过移情的方法来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是许多学者比较倾向的一种方法。

移情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通常是指个体对他人内心情绪的认知、觉察并形成相应的情绪体验。

简单地说,移情就是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立场和情感,以求能够以己度人、感同身受。

虽然在历史研究中引入移情概念的时间不长,但古今中外的史家们在历史研究中,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过移情这一方法。

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鸿门宴的记叙,就有很多关于当时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心态的生动描述,并以此来分析他们的行为。

所以,著名学者钱钟书指出:

“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

”这里谈的就是移情方法。

不移情体验,机械地就事论事,就只能知道历史“是这样的”,却无法知道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

移情体验虽然可以深化历史研究,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一定的风险。

这对史家的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般而言,移情体验要准确真切,移情体验者与被体验者之间在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经验阅历等方面应该具有相似性,否则就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就历史研究而言,由于史家与自己所研究的历史人物大多在时代上相隔久远,在经验阅历上也是相去甚远,有的历史人物甚至是生活在完全相异的文化背景下,要达到这种相似性显然更难。

这对史家的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经验阅历等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史家惟有在这些方面苦心孤诣作出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在移情体验时更为准确真切。

做不到这一点,简单地以己度人,史家往往容易以个人的思想情感来替代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其结果很可能风马牛不相及。

同时移情体验通常包含着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一种了解之后的同情,一种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心理。

在长期移情体验的过程中,史家与历史人物在思想情感上相互交流、渗透、融合,就容易为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所感染甚至同化,逐步喜欢上自己所研究的历史人物。

这种倾向不断发展下去,对历史研究无疑是危险的。

倘若这一历史人物属于正面的,史家将不惜溢美之词将其拔高;倘若这一历史人物属于反面的,史家可能会找出各种理由为其辩解,希望翻案。

在历史研究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史家着力粉饰历史上的反面人物,个中原因虽然复杂,但史家在移情体验时思想情感被感染甚至被同化应是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史家在移情体验时必须保持一份清醒,坚持正确的历史观。

6.从原文看,下列对“移情”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移情是用来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是许多学者比较倾向的一种方法。

B.移情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通常是指个体对他人内心情绪的认知、觉察同时形成相应的情绪体验。

C.移情体验要准确真切,体验者与被体验者之间在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它又存在—定的风险。

D.移情要准确真切,移情者必须是有思想、有情感的,还能做到体察人情,了解社会背景,潜心揣摩。

答案 B

解析 A项指的是移情方法而不是移情定义的本身。

C项说的是运用移情体验时的要求和利弊。

D项指的是移情的要求。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移情体验”范畴的一项是(  )

A.史家同研究对象在完全相异的文化背景下,运用移情体验方法作深化研究时,必须具备很高的修养。

B.移情体验通常包含着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一种了解之后的同情,一种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心理。

C.研究历史就是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立场和情感,以求能够以己度人、感同身受。

D.历史学家需要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对历史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当然有时难免就事论事。

答案 D

解析 D项的表述不是“移情体验”,而是涉及到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要求。

8.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学家要想在研究历史时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进而对历史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那么着力粉饰历史人物是不太恰当的。

B.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们在研究历史时,一般都还没有接触过移情这个概念,但是他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移情这一方法。

C.史家惟有在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经验阅历等方面苦心孤诣作出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在移情体验时更为准确真切。

D.移情体验通常包含着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一种了解之后的同情和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喜欢上历史人物。

答案 C

解析 A项不是“不太恰当”,而是“无疑是危险”的。

B项原文中“在历史研究中引入移情概念的时间不长”,并不能表示“一般都还没有接触过这个概念”。

D项“只有这样才”的说法是错误的,原文中作者并不表示赞成“喜欢上历史人物”。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宫之奇谏假道

晋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公许之。

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

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

“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①。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

“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

“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②。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且虞能亲于桓、庄③乎,其爱之也?

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④乎?

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

“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对曰: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

‘民不易物,惟德馨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⑤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

“虞不腊⑥矣。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①启:

启发晋的贪心。

晋、虞、虢都是姬姓诸侯国,属同一祖先。

玩:

忽视。

②大伯:

周太王的长子。

虞仲:

周太王的次子。

昭:

古代宗庙神主排列分昭、穆两行,昭左穆右。

始祖后第一代为昭,第二代为穆,依此而推。

③桓、庄:

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

庄伯是桓叔之子,桓叔是晋献公曾祖,庄伯是晋献公祖父。

晋献公曾尽杀桓叔、庄伯的后代。

④逼:

威胁。

⑤冯:

同“凭”。

⑥腊:

岁终的祭祀。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假道于虞以伐虢    假:

B.虢亡,虞必从之从:

听从

C.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再:

第二次

D.弗听,许晋使许:

同意,允许

答案 B

解析 从:

跟从,紧随其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D项均为介词,因为。

A项介词,在,表地点;介词,对,引进说话对象。

B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代词,这。

C项表反问语气副词,难道;表婉商语气副词,还是。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国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说明晋侯心狠手毒,六亲不认,不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

B.晋国第一次借道攻打虢国,虞公同意了,并且会合晋国军队一道去讨伐虢国。

C.晋国第二次借道攻打虢国,宫之奇力谏虞公,虞公也有所犹豫,但是最终答应了晋国的要求。

D.虞公第二次同意借道之后,宫之奇率领家族的人离开了虞国,并断言虞国将会灭亡。

答案 C

解析 虞公没有犹豫。

第Ⅱ卷(共117分)

四、(24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晋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公许之。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曰:

“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虞公答应了。

(2)虞公说:

“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

(3)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

参考译文

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虞公答应了。

宫之奇劝阻虞君,虞君不听,于是起兵伐虢。

这年夏天,晋国大夫里克、荀息领兵会同虞军攻打虢国,灭掉了下阳。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

“虢国,是虞国的外围。

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

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忽视。

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

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虞公说:

“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

”宫之奇回答说:

“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

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

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藏在盟府中。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亲近什么呢?

再说晋献公亲近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

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

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虞公说:

“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

”宫之奇回答说:

“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所以《周书》里说:

‘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

’又说:

‘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

’又说:

‘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

’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

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

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同意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

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

他说:

“虞国的灭亡,不会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

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囯。

晋军回师途中在虞国安营驻扎,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上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西北边境的秋季风光和内地大不相同,大雁向南飞去,边境各处的马嘶、风号等声音随着军号响起。

丛山里,落日余晖中,烟雾茫茫。

边远的孤立城寨紧紧关闭。

上阕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2)对于这首词,瞿佑说:

“以总帅出此语,宜乎士气不振而无成功。

”夏承焘先生则盛赞这首词“情感浑厚,气概阔大”。

你是怎样认识的?

试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绝不是令人斗志消沉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十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__________,__________。

(《左传》)

(2)博学之,审问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笃行之。

(《中庸》)

(3)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______________;与恶人居,______________,久而不闻其臭。

(《孔子家语》)

(4)以铜为镜,____________;以古为镜,____________;以人为镜,______________。

(《旧唐书》)

(5)阳春之曲,____________;盛名之下,____________。

(《后汉书》)

(6)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答案 

(1)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2)慎思之 明辨之

(3)久而不闻其香 如入鲍鱼之肆 (4)可以正衣冠 可以知兴替 可以明得失 (5)和者必寡 其实难副 (6)粉骨碎身浑不怕

五、语言表达(13分)

15.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10字)(4分)

[劳动报] 美国地理学会上周四宣布,他们一个七人登山队在今年5月5日登上珠峰山巅后,以两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作了五十分钟的测量,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就测量所得,计算出更准确的新高度:

珠穆朗玛峰离海平面的实际高度是8850米。

目前通用的世界地图上关于珠峰8848米的高度是1954年由印度地质学家测量出来的。

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珠峰“长高”两米

16.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4分)

(1)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

“随地吐痰不卫生。

”他貌似有理地说:

“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

别人批评他:

“不要挤嘛,讲一点社会公德。

”他嬉皮笑脸地回答:

“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

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一:

是的,有痰不吐不卫生。

但那只是你个人的卫生,你不能为了个人卫生而影响公共卫生。

示例二:

痰当然应该吐,但不要吐在影响公共卫生的地方。

(2)示例一:

人家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业务。

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

示例二:

请你把挤劲和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它们来损人利己。

17.阅读华君武先生的一幅漫画,简述画面内容,并针对画面所讽刺的现象提出你的建议。

(5分)

(1)画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车站里一个插有“母子上车处”标牌的栅栏内,站着四个分别为干部、军人、商人、医生的大男人,他们都对标牌视而不见;栏杆外站着一位柔弱的农村妇女,手里抱着一个孩子。

(2)劝君别做“假文盲”,学习雷锋好榜样。

文明礼貌乐助人,和谐社会喜洋洋。

六、阅读理解(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周海亮

红色的铁伏在砧上,任一把大钳夹持,任两把铁锤反复锻打。

老铁匠的小锤轻敲上去,如蜻蜓点水,小铁匠的大锤紧跟上来,似巨雷轰顶。

柔软的铁像面团般变着形状,灼烫的火星在大锤落下的瞬间如烟花般迸散绽放。

几点火光飞溅老铁匠腰间的牛皮围裙,又在霎时熄灭。

围裙就像黄褐色的天幕,黑色的星光点点。

炉火熊熊,红和蓝的火焰缠绕交织。

小铁匠气喘吁吁,挥锤的胳膊渐渐变得沉重,表情也开始痛苦。

老铁匠看看他,停下手里的小锤。

歇一歇喝口水,他说,你好像心不在焉。

小铁匠没有搭话。

因为这把刀?

老铁匠问他。

小铁匠只好点点头。

他用一条黑色的毛巾擦着彤红的脸膛,村里人都说你是汉奸。

还说你是小汉奸?

老铁匠面无表情。

那是肯定,小铁匠瞪着老铁匠,干脆我们逃了吧!

夜里咱们爷俩……

你觉得能逃出去吗?

老铁匠仍然面无表情。

那也不打了!

小铁匠把毛巾狠狠地扔到地上,不打能怎样呢?

大不了是一死。

不打?

老铁匠苦笑,不打铁,我们还是铁匠吗?

他站起身,从熊熊炉火中钳出再一次变得柔软的铁,用力按到砧上。

儿啊,开锤!

军刀在两个月以后打造完毕。

青蓝的刀锋,弧形的刀柄,雕了简洁图案的刀鞘。

刀似乎可以斩断目光和阳光,那是一把令人胆寒的好刀。

小野小队长按时过来取刀,身边跟着四个持枪的日本兵。

他盯着刀,嘴角不停抖动。

他问老铁匠,全是铁的?

老铁匠说,当然。

小野再问,如何?

老铁匠说,可试。

小野就抽出腰间的军刀,哇哇怪叫着冲上来,一道寒光自上而下,直逼老铁匠。

老铁匠微微一笑,手中刀轻轻一迎,“噗”一声响,小野的军刀,便折为两截。

小野向老铁匠翘起拇指,好快的刀!

又摆摆手,示意身边的日本兵接过刀。

想不到老铁匠却退后一步,说,刀暂时不能拿走。

不能拿走?

小野愣住。

不能拿走。

老铁匠说,刀柄上还没有刻字。

刻字?

这是规矩。

老铁匠说,只有刀柄上刻了字,才算一把刀打造完毕,刀才算有了主人。

如果你信得过我,后天过来取刀。

小野想想,再看看老铁匠,再想想,再看看老铁匠,然后点点头。

他在一张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递给老铁匠。

要刻得和这个一模一样,小野说,能办到吧?

老铁匠笑笑,没问题。

别耍花样啊!

放心!

后天我来取刀!

请!

可是第二天老铁匠就不见了,连同那把削铁如泥的军刀。

小野暴跳如雷,他把全村人驱赶到一起,逼他们说出老铁匠的下落。

当然没有人说。

也许连他们也不知道。

也许连小铁匠也不知道。

——日本人早在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路口设下重重关卡,老铁匠的突然失踪,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愤怒的小野几次想毙掉小铁匠,可是他终未下手。

他们正在村后的山上修筑工事,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一位强壮的铁匠。

一个月后的一个夜里,山上的壮丁们突然组织了一次暴动。

他们用石块打死四个看守,然后四散而逃。

尽管日本人的机关枪哒哒扫个不停,可是最终,还是有三十多人逃了出去。

小铁匠在突围中中弹身亡。

据说他是这次暴动的组织者。

据说他在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

他说,爹告诉我,能屈能伸才是铁。

再后来,日本人就投降了。

多年后他们那栋老房子突然倒塌。

在一个雨夜,伴着一道划破天空的闪电。

人们在听到一声闷响后爬起来看,就惊呆了。

那房子,只剩下一面伫立的墙。

那面墙里,镶着一位伫立的老人。

只剩白色骨架的老人。

风雨中,白色骨架岿然不动,似乎他的每块骨头,都闪烁出红和蓝的光泽。

红色像铁锈或者红的炉火。

蓝色像刀锋或者蓝的炉火。

白色骨架的手里,紧握着一把刀。

军刀。

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

中国铁。

1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小说情节曲折、极富戏剧性,但老铁匠的失踪、小铁匠的组织暴动,来得太突然了,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B.小说一开始写老铁匠得知自己被村人说成是汉奸后仍面无表情地打铁,说明老铁匠一开始并没有想要反抗,而是逆来顺受想要忍气吞声躲过这一劫。

C.“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

中国铁。

”文字简练,系点睛之笔,对主题进行了阐释与深化,使标题的匠心得以彰显。

D.小说以饱含深情的笔调,用爱国主义者的鲜血和骨气让一块普通的铁拥有了震撼心灵的内涵,老铁匠与小铁匠互相映衬,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美。

E.作者运用悬念,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