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710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ocx

《论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ocx

论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

论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

张振、陈香兰

  【内容提要】 民族主义是俄罗斯在历史嬗变中形成的独特思想文化。

西化改革失败后,俄罗斯国力和国际地位日趋衰弱,以追求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国家民族主义迅速兴起,它压倒包括自由主义在内的各种意识形态,成为当代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思潮。

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论述了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罗斯外交政策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俄罗斯 普京 外交政策 国家民族主义

  【作者简介】 张振,1974年生,河北经贸大学科研处讲师、法学硕士;陈香兰,1974年生,河北经贸大学马列部讲师、法学硕士。

(石家庄 050061)

  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是在俄罗斯立国后社会转型过程中兴起的。

在世界第三次民族主义思潮到来之际,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的兴起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政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俄罗斯传统观念、新俄罗斯外交思想等角度深层次地分析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

一 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概念界定 

  国家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在国内学术界已有使用[1]。

针对俄罗斯而言,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则是一个新概念。

因此,只有对其进行科学论证和分析,才有助于从一个新角度来研究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对俄外交的影响。

对俄罗斯而言,本文认为民族主义在当代不仅仅是通过民族形式而且还经常通过国家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一种与国家利益相吻合的民族主义——国家民族主义。

俄罗斯民族主义在当代主要表现为国家民族主义。

对俄外交产生影响的民族主义也主要表现为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它是相对于俄罗斯国内民族主义——俄罗斯种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而言的。

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主要指苏联解体、俄罗斯立国后,在俄社会转型过程中,围绕对俄罗斯民族国家的忠诚所形成的政治思潮和实践活动。

它既是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摒弃、排斥,对传统俄罗斯思想、价值观等文化的再认同;又是为了摆脱西方国家抑制俄罗斯的困境,以国家权力为诉求、以重现俄罗斯大国为目标、以民族国家的构建为己任而进行的政治运动。

它与俄罗斯国家利益相一致,是为了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而在国际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和行为,是试图通过国家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

它实际上是一种体现国家意志以俄罗斯国家为效忠对象、以维护和扩大本民族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权益作为出发点的意识形态,强调民族认同、民族优越感,旨在努力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竭力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改变其处处被西方歧视、打压的不利国际处境,以促进自身的生存、独立和发展。

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是一种激进的聚合型民族主义。

本文所论述的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主要指上升为国家指导思想(或对国家指导思想有重要影响),对俄罗斯外交有重要影响的俄罗斯民族主义,不包括俄罗斯种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

二 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   

  俄罗斯前外长伊万诺夫指出:

“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不是由哪个人命令确定的,而是在其地缘政治环境、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自立国之日起,俄罗斯外交走过了一段曲折路程,先后经历了“一边倒”、“双头鹰”、“全方位”和普京新时期外交等几个阶段。

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俄罗斯外交一再发生战略性调整。

  其原因除了俄政治结构、经济地位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外,文化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作为文化因素之一的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以其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潜藏在决策者的思想中,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固有的价值体系影响着决策者对国际关系中具体问题的判断,并进而影响其战略决策。

  为此,李兴教授指出,“现代民族主义从本质上来讲与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是一致的”[3]。

  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与俄罗斯外交的总体目标——“维护民族利益,突出大国作用,发展全方位伙伴关系,不容许任何一个国家对世界发号施令”[4]是一致的,国家民族主义被政治家和俄当局利用时就会对俄外交产生重要影响。

  

(一)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中的俄罗斯传统观念促使普京推行独立的大国外交战略及政策

  “‘莫斯科即第三罗马’的思想是由普斯科夫叶利扎罗夫修道院院长菲落费伊于1510~1511年年间在给瓦西里三世的奏折中提出的。

”[5]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的重要思想渊源是“第三罗马”传统观念,即俄罗斯人特有的救世思想,弥赛亚观念。

该观念认为,东正教拜占廷帝国(第二罗马)消亡后,俄罗斯人成为上帝的选民,是真正上帝意志的体现者和捍卫者,俄应该成为基督教的中心和世界性的国家(第三罗马),担负着统一和拯救基督教世界的使命。

“在俄罗斯人心目中,俄罗斯不仅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大国,而且还肩负着某种神圣使命而注定要成为一个精神意义上的大国”[6]。

无论俄国还是苏联时期,俄罗斯都是作为大国身份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大国意识深深扎入俄罗斯人民心中。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民族陷入了思想的洪荒时期,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俄失去了市场。

俄罗斯先哲们的大国意识重又占据了俄罗斯领导人和知识精英们的思维空间。

普京上任后,俄罗斯灵活利用了九一一事件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坚持相对平衡的原则,左右逢源,他“效法彼得大帝”,以融入西方、复兴俄罗斯为目标,但又不忽视亚洲。

然而,这一态度,所展现出的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倾向——推行独立的大国外交,不能不认为是根植于“莫斯科即第三罗马”思想的。

  普京总统执政以来,西方强大的意识形态压力(民主、人权)以及不断渗透的政治动作更是有增无减。

从独联体2003年开始的“颜色革命”到2006年3月19日的白俄罗斯大选,再加上北约东扩的咄咄逼人之势,使得俄与西方之间的争夺日趋激烈,俄政府受到了巨大冲击。

在国家民族主义政党——“统一俄罗斯”、“俄共”和自由民主党的影响下,普京执行一条务实的国家民族主义路线,“民族主义更多体现在对外关系方面”[7],仍推行一条独立的大国外交:

坚守和巩固原独联体国家阵地。

以反恐名义恢复在个别独联体国家军事力量的存在,坚决抵制西方策划的“颜色革命”,通过插手中东来体现其大国作用和地位。

在伊朗问题上,俄的介入一定意义上在强硬的欧美和伊朗之间充当了第三方,使得西方再次重视俄罗斯。

而邀请刚刚掌权的哈马斯访俄,则直接向美国出击,通过与美的反对力量接触来凸现俄大国外交的自主性。

在东亚地区,积极发展同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来可以振兴俄远东地区,为欧洲战略巩固后方,二来可以通过和中国加强关系以此抗衡西方。

在全球反恐问题上,针对美国“邪恶轴心”思想和“先发制人”战略,俄一直在寻找多重的安全机制,表现出对美单边主义的不满。

俄对美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则提出了强烈反对,充分说明了在反恐问题上俄的大国倾向。

尽管普京总统从战略高度出发,将其国际定位降为区域性地区大国,实行韬光养晦政策,但他并未放弃振兴俄罗斯的雄心壮志。

无论是近年的回答电视观众提问还是发表的国情咨文,普京处处表现出维护国家利益的大国外交倾向,以此来激发俄罗斯人民的斗志。

因此,从本质上讲,普京奉行的是以退为进的外交策略,最终目标还是要恢复俄的大国地位。

德国学者曾撰文指出:

“普京正在把心中的理想变成现实,使俄罗斯重新成为伟大强国”,为此他提醒说:

“邻居可能成为好朋友,也可能成为最恶毒的敌人”[8]。

随着国力的增强,资源优势的凸现,俄将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在军事上将发挥仅次于美国的重大作用,在外交上也更加活跃。

“从普京执政开始,俄经济连续6年较快增长,增速保持在5%至7%左右。

2005年GDP已经达到7500亿美元,总体经济水平已经恢复到苏联解体前的70%”[9]。

以2006年为例,3月21日的北京之行对于普京来说是当年俄外交的重头戏,从新年伊始的俄乌天然气纠纷,到2月其主持的G8财长会议,再到僵持数月的伊朗核问题以及引人注目地邀请哈马斯访问莫斯科,俄在2006年的第一季度就频频抛头露面、远交近攻,可谓气势不凡,处处表现出独立的大国外交倾向。

  

(二)新俄罗斯外交思想使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外交产生影响

  一国的外交无一例外是在该国政治、外交家的外交思想(潮)指导下展开的,外交思想在外交活动中发挥指导作用。

一国的外交一般是先有外交思想,然后进一步上升为当权者的外交理论和对外意识形态,形成外交战略,再进一步具体化为外交政策。

具体到俄罗斯外交,只有在新俄罗斯外交思想(潮)——现代斯拉夫主义、新欧亚主义、新“俄罗斯思想”中挖掘出当代俄国家民族主义产生的渊源,才能更准确地阐明当代俄国家民族主义对俄外交产生影响的深层次原因。

当代俄罗斯外交在地区层面上主要表现为独联体、欧洲、中东和东亚外交。

独联体系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欧洲、中东和东亚地区是原苏联的传统势力范围。

  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俄在这些地区的外交战略及其政策受到了挑战。

当代俄国家民族主义政党都提出了竭力维护俄在这些地区利益的主张,俄政府迫于形势不得不接受这些意见,对俄地区外交战略及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1.现代斯拉夫主义使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地区外交产生影响。

  现代斯拉夫主义是对传统斯拉夫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系1993~1995年俄罗斯外交主流思想。

其代表人物是苏联时期持不同政见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亚·索尔仁尼琴,所以也被称作索尔仁尼琴现代斯拉夫主义。

这一流派的基本观点是:

首先,俄罗斯的文化和历史传统(东正教、农村公社和劳动组合制)与西方截然相反,俄拥有自己独特的文明,应当维护反映俄民族主义和大国意识的“俄罗斯思想”,保持和发扬俄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特点,并以农业文明来抵制和抗拒工业文明。

其次,俄罗斯的土壤不适合西方文明的生长,俄的发展不应该走“完全西方化”的道路。

最后,俄罗斯应该恢复历史上的强国地位和地缘战略空间,实现斯拉夫民族的统一,恢复帝国,并承担起拯救人类,特别是拯救西方社会的历史使命。

可见,现代斯拉夫主义是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

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统一俄罗斯”党等政权党的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都包含有此思想,并以该思想为基础发展而来。

由于作为当代俄外交思想之一的现代斯拉夫主义对俄外交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以现代斯拉夫主义为思想渊源的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必然对俄外交产生深远影响。

现代斯拉夫主义促使俄实行地区外交战略及政策——控制独联体、融入欧洲、重返中东、重视东亚。

  

(1)实施对独联体控制的外交战略及政策。

  独联体国家是原苏联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1年12月苏联1分为15,俄罗斯国力严重衰退,俄国际影响力大大降低,在某些方面失去了影响力,甚至不能通过独联体来有效地抑制离心的倾向[10]。

  为此,普京政府制定了“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明确规定“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优先方面是保证与独联体国家进行的多边和双边合作,符合国家安全的利益”[11]。

随着2003年11月格鲁吉亚“玫瑰革命”和2004年11月乌克兰“橙色革命”的爆发,俄领导人对独联体内的这种局势十分担忧。

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普京在2004年5月26日发表的《国情咨文》和在同年7月召开的俄罗斯国家安全会议上的讲话都向外界传达了俄对独联体政策的思路,其核心是“改革独联体的合作模式”和“加快独联体国家一体化进程”。

俄试图通过平等发展与独联体国家双边和多边关系,进而通过推动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的途径来保证独联体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提升对独联体地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2)实行“融入欧洲”的战略及政策。

  俄国家民族主义政党都认为,立国后的俄罗斯不应甘心退到欧洲东边一隅,沦为一个无足轻重的二流国家,不能失去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

  俄毕竟是欧亚国家,而且唯有保持其欧亚国家特性,才能在当今世界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展现大国雄风;若委身欧盟及北约,必将受制于人,最终会使俄国家利益受损。

因此,融入欧洲、争夺欧洲事务的主导权是俄一贯奉行的地区外交主张。

受“统一俄罗斯”党外交主张的影响,普京积极实施了“融入欧洲”外交战略,其主要内容:

政治上巩固和发展与欧盟的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提升俄的政治文明水准;经济上加快市场经济建设步伐,借搭“欧盟车”增强俄罗斯经济实力;安全上加强安全合作,与欧洲共建安全空间和安全体系;文化上促进俄欧文化价值的接近,竭力融入欧洲共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外交上拓展合作渠道,增进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上的对话与协调。

2003年5月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明确宣布:

“外交的重要方面是与欧洲广泛接近和切实融入欧洲。

”[12]5月27日俄罗斯举办彼得堡建市300年庆典活动,同时召开与欧盟领导人峰会,确认了融入欧洲的选择。

  (3)执行重返中东的外交战略及政策。

  原苏联在中东事务中曾有很大的发言权。

但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日渐衰微。

为恢复大国地位,俄努力重返中东。

对俄来说,只有利用中东这个世界政治和外交的重要舞台,才能更好地维护俄的国家利益。

近几年,美国将俄南部边界地区——中东列为对美安全利益至关重要的地区,不断向其渗透,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妄图对俄南翼形成战略包围。

这是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政党——“统一俄罗斯”党所不愿看到的。

在其影响下,国力日益恢复的俄罗斯重返中东地区的决心也日趋坚定。

主要表现:

把伊朗视为俄罗斯的重要伙伴。

俄媒体称,伊朗对俄的重要性就体现在防止美国由高加索到整个中东紧逼俄罗斯[13]。

为防止俄南部近邻变成北约前沿地带,俄在伊朗核问题上积极斡旋,提出了允许伊朗在本国从事相对不太敏感的铀转化活动,而将铀浓缩活动移到俄罗斯,由俄伊合资公司操作,以确保伊朗的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新方案。

这样俄罗斯可趁机抓住伊朗核问题的主导权,增强其在中东的影响,且多了一张与西方做交易的牌。

  2005年4月26日,普京先后访问了埃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普京此行表面上是与上述领导人讨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但实际上真正目的在于为俄重新找回苏联时代在中东的巨大影响铺路,是俄“大中东政策”的一个延续。

因为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力日益恢复的俄决不甘心在中东地区充当一个看客,力争有更大的发言权是俄未来在中东地区的外交走向。

  (4)采取重视东亚的外交战略及政策。

  东亚外交是俄罗斯地区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俄“全方位”外交最关键性的一环。

“这个地区不仅对俄经济发展的未来,而且对俄联邦的未来都极为重要”[14],“并将会创造出具有鲜明特性的地区主义”[15]。

自立国以来,俄由于内外政策的失误,导致政局动荡,经济严重滑坡,其实力没法与西方相抗衡。

俄的民族主义、中左派势力以及包括军方在内的一些强力部门都呼吁实行“强硬外交”和“尊严外交”[16]。

为维护俄大国尊严,实现更大的国家利益,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俄为建立稳定的战略后方而逐渐重视东亚外交。

  因为俄明白,一味追求西方并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相反会更加损害俄的国家利益,只有在东方继续发挥影响力,俄才能在西方获得相应的“尊重”。

俄“统一俄罗斯”党认为,俄在外交中必须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在全球范围内实行多边务实政策,积极维护国家安全。

受其影响,普京从实际出发,进行了在东方寻找伙伴的灵活外交。

俄东亚外交的主要内容:

一是打东方牌,加重俄在西方面前说话的份量,开展政治外交;二是在经济上,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开展经济外交;三是在安全上,参与亚太合作机制,开展国家安全外交。

俄“不加强与亚太地区邻国,特别是东北亚地区邻国的经济合作,是无法预想的”[17]。

  2.新欧亚主义使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全方位外交产生影响。

  新欧亚主义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系1996~1999年俄外交的主流思想,是在苏联解体和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对古典欧亚主义思想的复兴和发展,系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产生的渊源之一。

其代表人物是俄著名哲学家和地缘政治学家亚历山大·杜金。

在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统一俄罗斯”党的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倾向里都不同程度地包含新欧亚主义的主张。

主要表现为:

一是强调俄罗斯文明的特殊性,反对西方化的现代化道路。

认为俄是一个独立、完备的文明体系,具有欧亚文明的特殊性,主张“非西方化的现代化”。

杜金认为叶利钦以自由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改革是对俄独特文明的摧残。

二是提出地缘政治策略。

杜金认为,“沿海国家和内陆国家之间存在着无法消弭的矛盾,在当今世界版图上体现为大西洋文明和它的某个对立体,即位于欧亚大陆的所谓地球中心文明”。

在战略方面特别强调联合的作用,主张“组成一个统一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集团,但它首先是个战略集团,不但只是俄罗斯,还包括独联体国家以及独联体以外的许多邻国”[18]。

“一个国家的地缘特征虽然由于人类活动推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在影响外交传统的各个因素中它仍旧是最稳固的因素”[19]。

从新欧亚主义的主张中得知,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中包含着新欧亚主义外交思想的某些核心观点,新欧亚主义成为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的思想渊源,必然对俄外交产生重要影响。

普京执政后,在“统一俄罗斯”党等国家民族主义政党关于维护国家利益的主张影响下,延续了普里马科夫任外长以来的对外政策思想,进一步完善了“全方位”外交战略,突出了务实的国家民族主义思想倾向。

2002年6月4日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普京说:

“我们一贯推行平衡的对外政策”;“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既同东方,也同西方发展我们的关系”。

俄“必须采取在地理关系上保持平衡的多方位政策,与世界各主要地区的关系在俄罗斯都应有相应的地位”。

俄“战略方针是与国际社会一体化,广泛开展政治对话,同一切愿意并准备与俄进行合作者发展互利合作。

”[20]普京“全方位”外交战略的主要内容有:

大力推行以国家利益为基础,以恢复世界大国地位和全球战略稳定为目标,积极推动多极化和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欧亚并重、东西坚固、平衡的全方位外交。

具体表现如2002年5月与美签署“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同西方改善关系后,为加固东方战线,6月俄与中国一起,促进上海合作组织签署了“宪章”。

12月普京又专程访问中国和印度,分别加强并深化与中印的“战略伙伴关系”。

  3.新“俄罗斯思想”使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国家安全外交产生影响。

  1999年年底俄罗斯总统选举前夕,普京通过互联网发表了一篇纲领性文章《千年之交的俄罗斯》,提出包括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等内容在内的“俄罗斯思想”[21]。

为了与传统“俄罗斯思想”相区别,我们称之为新“俄罗斯思想”。

新“俄罗斯思想”是对传统“俄罗斯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是对传统“俄罗斯思想”中的“第三罗马”观念、现代斯拉夫主义、新欧亚主义的扬弃。

  它实质上是带有浓厚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色彩的爱国主义,是一种实用——现实主义。

其核心是“国家”的概念,即突出国家的地位与作用,恢复俄的大国和强国地位。

关于这一点,普京说:

“俄罗斯唯一的选择是选择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做一个不反对国际社会,不反对别的强国,而是与其共存的强国。

”[22]普京指出,在20世纪俄分别在1917年和90年代两次处于这样的境地。

当代俄罗斯的改革艰难而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民意见不一,社会不团结,把大量精力都消耗在了政治内讧上,而不是用于解决俄改革的具体问题上。

可见,普京希望用一种务实的民族主义——“俄罗斯思想”来整合俄罗斯社会的意识形态,为俄的振兴创造思想条件。

几年的实践证明,普京的新“俄罗斯思想”逐渐被社会所接受。

西方媒体甚至认为,“俄罗斯的意识形态空白已经被填满,自从普京上台以来,新俄罗斯已驶向欧亚主义。

欧亚主义取代了西方主导模式,同时恢复了俄罗斯历史的延续性。

继‘第三罗马’、俄罗斯帝国和苏联之后,出现了一个新的欧亚帝国……这也是日里诺夫斯基长期以来所主张的”[23]。

“统一俄罗斯”党自成立以来,非常支持普京务实的国家民族主义外交路线。

普京和“统一俄罗斯”党互相支持,实行了既处理好同其他国家的关系,又维护国家利益的国家安全——军事、能源、反恐外交战略及政策。

  

(1)促使普京推行军事外交战略及政策。

  普京总统在九一一事件前,基本继承了叶利钦简单直接的军事外交作风,强烈反对北约进一步东扩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发动的科索沃战争。

九一一事件后,特别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俄国防和外交政策委员会对战争对俄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论是:

“普京政府必须抛弃那种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依然是超级军事大国的盲目自大的想法,并把重新组建和设计国家军队作为重中之重”[24]。

因此,保持强大的武装力量是俄推行有效外交的基础,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俄罗斯推行军事外交战略及政策的主要表现:

一是强调俄军事安全外交战略的防御性。

以追求和平、捍卫国家利益以及保证俄联邦及盟国的军事安全为主要任务;把加强对外交往、改善国际环境和加强军事建设、提高战斗力和战争准备作为实现国家军事安全的基本途径。

二是把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军事合作作为俄安全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先领域。

通过各种形式的军事合作,把独联体国家团结在以俄为中心的周围,确保俄周边地区的安全稳定以及俄在后苏联空间利益的实现。

三是加强军事实力,积极推动俄美军事关系向前发展。

2003年总统国情咨文中说,俄将制造一种超级战略武器用来对付美国反导系统。

同年5月,俄军举行了近年来最大一次战略演习,其目标也是针对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通过这些行动以维持对美的战略平衡。

四是加强与欧盟各国的双边和多边军事合作。

支持欧盟建立独立防务体系,借此牵制和削弱北约,以此巩固俄西部安全。

五是加强与包括中、印、日等国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军事交流,促进俄远东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2)对普京能源外交战略及政策的影响。

  能源外交是俄在外交中以能源为王牌竭力保护俄国家利益、恢复其经济大国地位的最有效手段。

俄罗斯已经是世界上的首要能源大国,已探明的能源储量比沙特阿拉伯大约多15%[25]。

俄的能源状况为其实施能源外交夯实了基础。

2005年11月26日,“统一俄罗斯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俄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举行。

这是该党第一次在莫斯科以外地区召开的代表大会。

统一俄罗斯党最高委员会委员、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领导人赫洛波宁在报告中认为,东部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科技潜力。

西伯利亚地区尤其应当在国家的复兴中发挥突出作用[26]。

俄罗斯能源外交在国家复兴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

正如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俄罗斯能源问题专家菲奥纳·希尔女士评价说,“石油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它同核武器一道构成了俄罗斯谋取国际政治和经济影响的‘两个拳头’。

”[27]在“统一俄罗斯”党的大力支持下,2001年11月,俄政府出台《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对外大力推行了能源外交,重塑苏联时期世界第一能源大国形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苏联解体后俄国际地位的损失,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利益。

  俄能源外交主要表现为:

在欧洲,伊拉克战争后,俄把欧洲国家对本国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作为抵制北约进一步东扩的筹码;在里海地区,极力将该地区输油管道纳入俄倡导的“北线”方案,以保持在里海地区的传统影响,掌握西方能源供应的生命线,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在周边独联体国家,俄试图通过能源供应来控制独联体国家。

  2006年元旦俄与乌克兰天然气争端可略见一斑。

在亚洲,俄罗斯利用中、日等大国对能源的迫切需求,大打能源牌,试图靠能源出口来达到其融入亚洲,并重新整合亚洲的目的。

  (3)推动普京实行反恐外交战略及政策。

  “俄罗斯国际反恐合作战略是俄国家对外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8]。

九一一事件发生前,俄周边国家就遭到恐怖主义威胁,在俄南部形成了一条从阿富汗到中亚、高加索的恐怖主义活动弧线圈。

恐怖主义已成为俄周边安全的严重隐患;从国内方面看,车臣闹独立,其恐怖主义活动也非常嚣张。

这是带有国家民族主义倾向的俄罗斯政党不愿看到的。

九一一事件发生后,俄迅速做出积极反应,给美军提供军事基地,全力支持美国的反恐活动。

此举不仅缓解了自己的恐怖主义压力,也使美国感受到了双方的共同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