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建省级品牌专业工作汇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488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建省级品牌专业工作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建省级品牌专业工作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建省级品牌专业工作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建省级品牌专业工作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建省级品牌专业工作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建省级品牌专业工作汇报.docx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建省级品牌专业工作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建省级品牌专业工作汇报.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建省级品牌专业工作汇报.docx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建省级品牌专业工作汇报

提升内涵创品牌服务经济促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建省级品牌专业工作汇报

江苏省武进中等专业学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省品牌专业视导专家组的各位专家,对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建工作进行视导,这对我校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多年来,在省、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我们以创建省级品牌专业为契机,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狠抓内涵建设,促进专业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下面就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建省级品牌专业工作向各位领导、专家作一汇报。

一、学校基本概况

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由常州市人民政府于2008年7月批准成立,学校由五所学校整合组建,2009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认定为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同时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并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近50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5亿元人民币。

学校目前开设9个专业大类、7个主干专业,学校实行校部两级管理体系,设有建筑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汽车工程、信息工程和经贸管理等六个专业部,现有教职工578名,在校学生9909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建情况

信息类专业创办于1994年,其中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是“十一五”省级示范专业,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点。

目前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广告制作、计算机应用等多个专业方向。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学校“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专业。

该专业已连续办学5年,近三年累计毕业生总数146名。

现有在校生208名,设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网络管理和维护两个专门化方向。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目前有专任专业教师8名,与在籍学生数之比1:

25.8;专任专业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100%,其中硕士学位2名,占比25%;高级职称教师数5名,占比62.5%;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比例100%,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数7名,占比87.5%。

外聘专业教师2名,占专业教师比例25%,均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其中1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占外聘专业教师比例50%。

(一)加强专业调研,科学设置专业方向

立足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纲要,策应常武地区,主动调整专业结构,着力解决五大对接,即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我们积极开展专业调研,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由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本专业领域的专家、本校教学水平高的骨干教师共22人构成,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6名。

主任委员组织和联络各委员召开工作会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深入市场调研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充分研讨、论证;二是深入进行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安排教学进程,构建“技能+素质”能力教学体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三是改革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公共课按照“够用、实用、适度拓展”的原则,保证基础,增加选修;四是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根据审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生实际,流动修改,不断完善。

通过调研分析,确定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网络管理与维护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两个专门化方向,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专门化方向主要培养具有组网施工,工程监理和网络维护的技能型人才,并逐步整合楼宇智能化方向的核心能力。

网络管理与维护专门化方向主要培养具有网络工程设计、安装调试、网站建设的技能型人才,并逐步整合物联网方向的核心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构成了专业群,能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职业教育的特征,形成独特的专业文化,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生存能力、就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够用、适用为尺度,突出厚德和精技这两个重点,注重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形成和完善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积极探索并推行“四种模式”。

1.推行“厚基础、强素质、重能力”的课程设置模式

专业部制定并完善了以“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专业课(实践课)课时数占总课时比例73.6%,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率84.2%,自主开发2门校本专业技能课程。

学生进校的第一期开始就安排专业实践课,强化操作技能,每学年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大赛,提高技能大赛参与率,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改。

2.推行“三大体系”,培养“四大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

专业部提出了“以德育教育为先导、理论教育为基础、技能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岗位工作能力、生活成长能力、发展潜在能力,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必要的空间”的育人思路,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构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审美教育、创业与就业指导教育、职业生涯设计等为基本内容的教育体系,构建以基础文化课程为基础、专业理论知识为重点、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以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的技能培养体系。

三大体系的构建,为培养学生“四大能力”,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3.推行“三化”评价考核体系模式。

按照“职业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在教学中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大力推进“技能项目化”、“训练模块化”、“考核社会化”的评价体系和以平时考核、作业评定、期中期末考试等三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的“学分制”。

4.推行“以研促教,以研强技”的教研模式。

以教研促进教学,以教研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为培养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搭建平台。

2009年姚强老师在江苏省课程改革推进现场会上开设了《自启动现象》研究课。

(三)实施三项工程,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硬件要实,软件要优,人才资源是办学的第一要素。

专业部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实施“三项工程”。

1.实施名师工程,引领专业发展

专业建设实行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全面负责专业建设工作,拟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负责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教学团队,拉动整个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专业建设水平。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负责人姚强,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电子信息专业高级工程师,常州市计算机专业带头人,从事本专业教学12年,具有10年企业工作经历,现被聘为江苏银晶光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顾问,熟悉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姚强老师近几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篇,主编专业技能课程《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实训》,主持《网络综合布线模拟交换系统》研发,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常州市教师专业技术成果一等奖,参加江苏省计算机技能大赛获教师组网络综合布线技术项目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技能大赛一等奖。

2009年建立了常州市职教信息工程姚强名教师工作室,在产学研、技能与创新大赛、校企合作研发等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与指导作用,带动了教学团队素质的整体提高。

2.实施培训工程,提升教师素养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教师培养力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市、省、国家培训及下企业锻炼,每年参加市级以上培训、进修专任专业教师比例20%以上,年均师资培训经费占教师工资总额比例12%。

先后选派了吴仁玉、徐英、沈荷英、黄斌等4位专任专业教师先后赴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培训。

专业部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规划,自主进修与专项培训,形成了一批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专兼职教师团队。

3.实施“双师”工程,强化实践锻炼

专业部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到西太湖国际智慧园、江苏银晶光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常州万能达办公设备有限公司、常州市中盈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常州市远望计算机有限公司、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挂职锻炼,每位专任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每两年不少于两个月。

有效的企业实践工作加快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不仅增强了自身的职业意识,而且可以检验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工作过程中了解到了行业中最新的发展动态及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胜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

3年来,该专业教师参与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项,3位教师在省级技能竞赛中获二等奖以上,学生有9人次在省级技能竞赛中获二等奖以上,均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或获奖,共计19篇。

(四)增加资金投入,合理建设实训基地

1.合理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学校近年投入257.8余万元,生均专业实验实训设备值达6361.3元,建立了网络布线实训室、网络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室、软件实训室、电子电工实训室、多媒体制作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楼宇实训室等8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面积1000平米左右。

目前,我校实训设备能够承担校内外的相关技能培训,可进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维修工、计算机系统操作工等多个中高级技能考证项目。

同时构建数字化校园,学校图书馆规模宏大,藏书量达60万册(含电子图书),采用“春晖”软件进行管理,师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直接访问图书馆获取图书信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图书近1980册,生均9.5册,专业期刊14种。

学校还有计划地逐年新购图书,近年年均生均购置0.6册。

确保师生掌握新信息、新技术,为构建数字型、书香型校园打下了基础。

2.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

充分利用专业设备,强化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专业课(实践课)课时数:

2494课时,实验实训开出率100%。

专业部通过制订技能目标、布置课余实践作业、开展技能竞赛等措施,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积极地走进实训基地,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实训基地平均利用率72%,专业部呈现出学技能、比技能、赛技能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3.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作用

学校先后与西太湖国际智慧园、江苏银晶光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常州万能达办公设备有限公司、常州市中盈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常州市远望计算机有限公司、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进行合作,签订实习、就业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企业参与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和教学过程指导,学生毕业后企业择优录用或推荐就业。

(五)立足教学常规,严格教学过程管理

学校坚持走教学管理创新之路,建立了校部二级管理机制,健全了与二级管理相适应的的教学管理组织和制度。

为了落实教学常规,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信息工程专业部根据学校总体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拟定了《信息部课堂教学调研评价表》,组建课堂教学质量调研小组,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强化教学常规的执行力,提高教学效益,浓厚教风学风。

专业部高度重视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举办就业、创业教育讲座,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氛围。

以社团活动和课堂教学为载体,将职业素质养成融合在教学过程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文化意识、职业道德和技能、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就业、创业的能力。

聚焦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模式,形成模块化的专业课程。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和方法。

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结合教学规律的要求,形成了“专业课程项目化、项目课程模块化、模块课程课题化”的专业模块课程体系。

在顶岗实习管理上,严格执行学校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均处于可控状态,100%的实习学生参加责任保险。

近三年专业对口实习率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近94%。

(六)抓产学研结合,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通过不断开拓创新、内涵发展,专业建设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本专业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24%。

学生获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1人次,省技能大赛二等奖8人次,三等奖1人次,目前有三位学生正在省集训队集训,将参加全国电子商务项目技能大赛。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对口就业率为78%,劳动合同签订率7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达93.3%。

学校利用专业资源,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利用学校设立的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进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维修工、计算机系统操作工中、高级职业资格鉴定,近年来年均鉴定人数572人次。

学校承担了武进区计算机类“三类”人员培训,近三年平均培训219人次。

校企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扎实的推进。

主持参与行业企业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9年研发《常信大厦线路查询与模拟系统设计》,获常州市职业学校教师技术成果二等奖(2009年12月),主持江南银行总部大楼的网络综合布线,安防系统工程设计与调试;2010年主持徐州市铜山新区华山路交通信号控制与高清电子警察系统工程项目设计与调试;2011年与广州VOM公司合作研发《网络综合布线模拟交换系统》,该项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获常州市职业学校教师技术成果一等奖(2011年6月)。

充分利用常州市信息工程职业教育姚强名教师工作室,实现专业资源共享,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工作室主要从事课程开发、创新大赛、技能大赛、校企合作、产学研工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基地,是教科研部门有关职能的延伸和补充,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企业网搭建及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等专业资源对本区域其它学校开放。

(七)该专业存在主要差距与不足

1.课程改革尽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需巩固、推进、深化,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全面实施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改革。

2.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培养。

3.需进一步进行市场调研,明晰市场需求,掌握人才需求的结构和种类,科学设置专门化方向,形成更具特色的专业群,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

4.在设施设备的建设方面还需不断了解、掌握目前新技术、新工艺,充分论证,加大投入,提升设备的先进性,跟上社会最新的需求。

(八)今后加强专业建设方面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按照“知能兼备,德技双馨”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创建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措施:

1.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落实“多证书”制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后续发展能力。

2.建设先进的实训基地。

按照“校企联手,双向互动”的基本思路,在现有的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合理规划建设符合人才培养标准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3.进一步培养优秀教师团队,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通过有计划的派出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有目标地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作“项目指导”等措施,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支柱,以行业专家、能手兼职任教为辅助,使专业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更高,从而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应用能力强、社会影响大,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兼结合的适应中职教育发展需要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和优秀教师团队。

4.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确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广泛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扩展教学空间,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全面带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