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351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docx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docx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临沂市连续举办了九届书圣文化节,建设了一批书法主题文化设施,挂牌了一批书法学校,拥有各类书法团体和书法艺术教育机构千余家,在全国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临沂书法文化现象。

下列关于书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书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多姿多彩的书法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④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被誉为五千年“国史”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第四次修纂工作预计2015年全部完成。

国家重视史书典籍的修纂工作是因为(  )

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②史书典籍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史书典籍记载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论语》主要讲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

旨趣大异的两部经典,却成了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

这说明中华文化(  )

A.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

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就是儒道文化

4.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

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由此可见(  )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我国各民族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有一种精神,它表现为自尊自信的品德、不卑不亢的人格;表现为坚韧不拔、奋发图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悲观、不丧气,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表现为志存高远,不安于小成,不诱于小利,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着追求等。

这种精神是________精神。

(  )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

7.英国近代哲学家罗素说过:

“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

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谊,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

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强大的国家。

但他们希望的是自由而不是支配。

”罗素的这段话主要表明(  )

①中华民族以热爱和平、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

②中华民族宽容豁达的精神受到世界的尊崇

③中国的强大有利于世界和平,而不是威胁世界和平

④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爱国主义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懈奋斗,并有许多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和平与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乃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充分说明(  )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在当代中国,爱祖国就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③热爱祖国已成为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自觉行为 ④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在历次抗震救灾行动中,我们提炼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也给予我们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巨大力量。

回答9~10题。

9.中华民族能够愈挫愈勇、愈摧愈坚的原因在于(  )

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B.中华民族精神比其他民族精神更优越

C.民族精神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

10.抗震救灾精神的力量主要表现在(  )

①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②能够抵制所有思想文化的影响 ③成为经济建设的核心 ④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11.2013年6月底,搭乘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这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锐意创新所取得的成就,它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使我国的深空探测能力进一步提升。

这说明(  )

A.自强不息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

B.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民族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力量

D.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12.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弘扬,民族精神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

材料主要是告诉我们(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②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 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广大幅面和十几亿民众、传承至今而顺势长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

得益于自身的独特形式与丰富内容,戏曲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戏曲对中古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全面覆盖。

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川剧、粤剧、越剧、黄梅戏,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对多样审美风格的覆盖,也形成对不同流行地域的覆盖。

材料二 20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一一拥抱。

在吸收了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后,中国戏剧也走出了国门。

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

西方观众看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时,注意更多的是极富表现力的中国式演绎方法。

中国戏曲程式化动作传达出的中国美学精髓,吸引更多的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

14.某同学搜集了一份名为“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突出体现”的小资料,并上传至自己的博客中。

类别

内涵

女排精神

团结拼搏、勇攀高峰、为国争光

抗洪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抗击“非典”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伟大劳模精神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汶川抗震救灾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中华体育精神

遵纪守法、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

北京奥运精神

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1)上述这些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

(2)请谈谈你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特征的认识。

参考答案

1.【解析】 ①错,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错,书法不是中国特有的。

【答案】 C

2.【解析】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传统文化典籍是重要载体,②不选;史书典籍记载的不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③说法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①正确;史书典籍文化既是一种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它是以书籍的外在形式来表现,④正确。

【答案】 D

3.【解析】 《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异彩纷呈。

这两部经典著作,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就是由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故选A。

【答案】 A

4.【解析】 题干涉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①④表述错误,②③符合题意,故B应选。

【答案】 B

5.【解析】 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错误,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答案】 C

6.【解析】 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自尊自信”“坚韧不拔”“志存高远”等可知,这种精神是自强不息精神,故选D。

【答案】 D

7.【解析】 罗素的话充分说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尤其强调了爱好和平的特点。

①②③符合材料意思;④的表述与事实不符。

【答案】 A

8.【解析】 “优秀儿女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懈奋斗”、“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和平与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都是爱国的具体表现,说明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懈奋斗”反映了中华民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①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②不合材料中“几千年来”的要求,③说法与客观实际不符,均应排除。

【答案】 B

9.【解析】 中华民族能够愈挫愈勇、愈摧愈坚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因此A符合题意。

B说法错误,C、D说法正确但与题目不构成因果关系,均应排除。

【答案】 A

10.【解析】 民族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①④符合题意入选。

民族精神属于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经济建设的核心,因此③说法错误,②说法绝对,应排除。

【答案】 C

11.【解析】 A错误,爱国主义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

C夸大了民族精神的作用。

D与题意不符合,题中强调的是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等对我国综合国力的作用。

【答案】 B

12.【解析】 ①④符合题干的主旨,②与题意无关,③颠倒了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答案】 C

13.【解析】 本题为体现类试题。

回答第

(1)题,我们要先通过审读设问,联系教材知识即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具体表现,然后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到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相契合的内容。

回答第

(2)题,考生要熟知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方面各自的内涵,然后结合材料予以解读。

【答案】  

(1)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生生繁衍至今而顺势长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另一基本特征。

戏曲以自身的独特与丰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戏曲不同的剧种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皆有戏曲,表明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①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中国戏剧一一拥抱西方戏剧体现了这一点。

③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中国戏剧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说明了这一点。

④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体现了这一点。

14.【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时代性特征。

(1)题比较简单,直接写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即可。

(2)题属于“认识类”设问,具有较高的综合性,有一定难度。

解答时,首先要指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特征的内涵及具体体现,其次指出我们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最后指出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答案】 

(1)上述各种精神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2)①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过程,并随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

②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③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人民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④今天,如何继往开来,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⑤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