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333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A.选项AB.选项BC.选项CD.选项D

2.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D.酚酞溶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3.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  )

A.大理石B.双氧水C.浓盐酸D.烧碱

4.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去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②用稀硫酸除铁锈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A.①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A.苹果汁:

2.9~3.3B.葡萄汁:

3.5~4.5

C.牛奶:

6.3~6.6D.鸡蛋清:

7.6~8.0

6.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  )

A.大理石B.双氧水C.浓盐酸D.烧碱

7.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服用某种胃药[主要成分为Al(OH)3]治疗胃酸过多

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C.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8.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10.部分食物和体液的近似pH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血浆和牛奶显碱性B.胃液和苹果汁显酸性

C.胃液比苹果汁酸性弱D.胃酸过多的人应多饮苹果汁

11.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像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

C.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D.滴入溶液体积为15mL时,再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1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无现象,则溶液一定呈中性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3.下列区别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B.用酚酞溶液区分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D.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O2和CO2

1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  )

A.柠檬汁B.苹果汁C.纯净水D.石灰水

二、填空题

15.“硝酸”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物质,浓硝酸见光会发生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为4HNO3

4NO2↑+2H2O+X↑

(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请在硝酸的化学式中标出氮元素的化合价:

HNO3

(3)硝酸具有酸的一些共同性质,是因为它在水溶液中也能解离出_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16.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是因为它在空气中不仅遇________而潮解,而且还能跟________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是否变质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填下列序号)。

A.酚酞溶液B.稀盐酸

C.澄清石灰水D.pH试纸

17.实验室中现有一种固体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Cu(OH)2、CuO、Cu、NaOH、Na2CO3、CaCl2六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

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判断:

(1)产生的气体D是(写化学式,下同)________。

(2)混合物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3)滤液F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

(4)写出过程③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正常雨水的pH<7,显酸性,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通常把pH<______的雨水称为酸雨。

土壤的pH范围在pH________或pH________时,农作物难以生长。

19.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初中化学中许多实验都用到了盐酸。

(1)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产生________。

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

(2)用盐酸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Cu片,产生气泡

三、实验与探究

20.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

镁;猜想二:

氯化镁;猜想三:

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21.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

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一:

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

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22.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现象:

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____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3.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

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100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

实验数据如下表:

(资料:

FeCl3+3NaOH===Fe(OH)3↓+3NaCl)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现象是看到的,明显的现象,通过感官器官所获取的信息,氢氧化钠易吸水潮解,所以会出现固体受潮,逐渐溶解,故A合理;氢氧化钠属于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B合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现象是无明显现象,有氯化钠生成不是现象,故C不合理;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D合理。

2.【答案】B

【解析】A项,人体的唾液pH为6.6至7.1,可能为碱性,错误;B项,人体的胆汁的pH大于7,一定呈碱性,正确;C项,胰液pH大于7,为碱性,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错误;D项,酚酞溶液为酸碱指示剂,只能测量溶液的酸碱性,不能精确测量出溶液的pH,错误。

所以应选B项。

3.【答案】D

【解析】大理石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会变化,故A错;双氧水在空气中会分解出氧气,质量减小,故B错;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质量减小,故C错;烧碱固体在空气中会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质量会增加,故D对。

4.【答案】A

【解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要抓住反应的物质为酸和碱。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判断物质酸碱性的能力。

A项苹果汁显酸性;B项,葡萄汁显酸性;C项,牛奶显酸性;D项,鸡蛋清显碱性。

故选D。

6.【答案】D

【解析】大理石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会变化,故A错;双氧水在空气中会分解出氧气,质量减小,故B错;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质量减小,故C错;烧碱固体在空气中会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质量会增加,故D对。

7.【答案】B

【解析】A项,稀盐酸显酸性,服用某种胃药[主要成分为Al(OH)3]治疗胃酸过多时,酸性变弱,pH变大,错误;B项,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稀硫酸反应,不生成沉淀,然后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沉淀,正确;C项,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锌的反应速率快,铁最终产生的氢气质量大,错误;D项,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达到饱和之前,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达到饱和之后,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错误。

8.【答案】D

【解析】A项,本题考查中和反应的应用。

酸碱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氢氧化镁显碱性,盐酸显酸性,二者反应为酸碱中和反应,正确;B项,熟石灰显碱性与酸性土壤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正确;C项,蚊虫分泌物显酸性,肥皂水显碱性,二者为中和反应,正确;D项,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中反应物没有酸和碱,错误。

9.【答案】B

【解析】A项,因为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是错误的叙述,可能是混合物;B项,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是正确的叙述;C项,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是错误的叙述,灭火时断绝燃烧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就行;D项,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是错误的叙述,有些盐溶液也显碱性如碳酸钠溶液。

故选择B。

10.【答案】B

【解析】A项,牛奶的pH小于7,呈酸性,错误;B项,胃酸和苹果汁的pH都小于7,呈酸性,正确;C项,胃液的pH比苹果汁的pH小,故胃液的酸性强,错误;D项,苹果汁成酸性,故胃酸过多的人不能多饮用苹果汁,错误。

11.【答案】C

【解析】A项,根据图像,在反应未进行时,溶液的pH=1,为强酸性溶液,所以该曲线反应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正确;B项,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溶液pH=7,正确;C项,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小于7,盐酸还有剩余,此刻溶液中的溶质是HCl、NaCl,错误;D项,滴入溶液体积为15mL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色,正确。

12.【答案】B

【解析】A项,酚酞溶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错误;B项,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正确;C项,在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显正价或负价,例如硫酸铜中,硫元素显+6价,错误;D项,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作用,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A项,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正确;B项,酚酞溶液区分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钠,无变化的是盐酸,正确;C项,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起硬球的是涤纶,正确;D项,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可以用燃烧的木条区分,错误。

14.【答案】C

【解析】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纯净水是中性的,所以石蕊仍然呈现紫色。

15.【答案】

(1)O2 

(2)

 (3)H+

【解析】本题的知识点是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相同,所以答案是O2。

本题的知识点是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因为氢元素是+1价,氧元素是—2价,所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电离出H+,所以答案是H+

16.【答案】水(或H2O) 二氧化碳(或CO2) CO2+2NaOH===Na2CO3+H2O BC

【解析】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生成的杂质是碳酸钠,检验是否变质即检验是否存在碳酸根离子。

A项,氢氧化钠、碳酸钠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不能用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B项,稀盐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故根据是否产生气泡能用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C项,澄清的石灰水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根据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能用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D项,氢氧化钠、碳酸钠都呈碱性,用pH测定pH均大于7,故不能用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17.【答案】

(1)向滤液B中加入稀硫酸产生了气体D,分析所给的物质,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是可溶性的碳酸盐,所以产生的气体是CO2;

(2)沉淀C中加入稀盐酸后,最后还有不溶物存在,说明有不与稀盐酸反应的物质,分析所给的几种物质,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所以一定含铜,根据

(1)的分析可知一定含碳酸钠,那么混合物中就不可能含有氯化钙,因为如果有氯化钙,这两种物质会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就不会出现滤液中含可溶性碳酸盐的情况,所以本题的答案为:

Na2CO3、Cu;CaCl2;CaCl2和Na2CO3会发生反应。

(3)分析可知,得到的滤液F为蓝色,沉淀C中可能含有氧化铜或氢氧化铜,无论是哪种物质与盐酸反应,都是生成氯化铜,另外加入的稀盐酸过量,所以本题答案为:

HCl、CuCl2;

(4)分析可知,沉淀C中可能含有氧化铜或氢氧化铜,所以本题答案为:

CuO+2HCl===CuCl2+H2O或Cu(OH)2+2HCl===CuCl2+2H2O。

【解析】碳酸盐遇酸化气,酸可以与金属氧化物氧化铜反应生成盐和水,还可以与碱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盐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

18.【答案】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的缘故 5.6 <4 >8

【解析】根据雨水因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而略显酸性;人们通常把pH小于5.6的降水成为酸雨;农作物适合生长土壤的pH范围是4~8分析解答。

19.【答案】

(1)白雾 A

(2)HCl+NaOH===NaCl+H2O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

【解析】

(1)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及盐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书写方程式;根据指示剂的变色反应分析;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20.【答案】气泡 Mg+H2SO4===MgSO4+H2↑

[得出结论]镁条长度

[做出猜想]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2]没有气泡产生 消失 不消失 Ag+

【解析】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H2SO4===MgSO4+H2↑。

[做出猜想]由小林同学的实验,镁条长度越长,产生白色沉淀越多,则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镁条长度有关。

由题意,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即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猜想三为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2]A项,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由实验结论,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则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消失。

B项,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g,易溶于水,由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则加入足量水,白色沉淀不消失。

C项,加入适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白色沉淀能与酸反应;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大量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次沉淀应为氯化银沉淀,则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

Mg2+、Ag+。

21.【答案】酸 中 红 酸性或中性

(1)OH- CuCl2(答案合理即可) 2NaOH+CuCl2===Cu(OH)2↓+2NaCl(答案合理即可)

(2)产生气泡 Zn+2HCl===ZnCl2+H2↑

【解析】酸、碱中和反应时有三种可能:

①酸和碱恰好中和,pH=7,②酸有剩余,pH<7,③碱有剩余,pH>7;使溶液呈酸性的离子是H+,使溶液呈碱性的离子是OH-;呈酸性的溶液加入活泼金属,可产生氢气或加入Na2CO3溶液可产生CO2进行检验。

22.【答案】实验一:

(2)溶液不变色 (3)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NaOH溶液中是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二:

CO2和NaOH溶液(合理均可) 盐酸 Na2CO3+2HCl===2NaCl+CO2↑+H2O 不能,因上述实验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

【解析】实验一:

(1)蒸馏水中只含有水分子,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用试管取约2mL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会观察到溶液不变色,说明钠离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用试管取约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会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NaOH溶液中是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二:

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造成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

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塑料瓶重新鼓起来。

上述实验完成后,由于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故不能验证猜想说法正确。

23.【答案】设与生成2.14g-1.07g氢氧化铁所消耗的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