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294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含答案.docx

《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含答案.docx

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5月教学质量检测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下面的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黄公望寄情尚湖,一幅幅画作描绘的是风景,也是心境,在这个居住和文化理想构成的双重空间里,所有的气息都通向古典的家园。

它把喧嚣和烦燥挡在墙外。

俯仰湖光山色,我们感到一种进润肺腑的美感灵动,越是和时代同步跃进,它内在的悠静和空灵就越让人感到振撼。

2.默写名家名句,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家、作品名。

①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____。

         (常建《______________》)

②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

           (杜甫《登岳阳楼》)

③待到山花烂漫时,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④              ,鸣噪自纷纷。

         (杜甫《孤雁》)

⑤相呼相应湘江阔,               。

     (      《鹧鸪》)

⑥               ,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

⑦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

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周敦颐《爱莲说》)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形势,决策人一定要有见异思迁的灵活性.

B.刘姥姥的一番话,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C.大坝决口了,武警官全部跳下水去,手拉手地组成人墙力挽狂澜.

D.华灯初上,瘦西湖绚丽多彩的夜景令所有游客叹为观止.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殷     (qín)          (liáo)草     晶(yíng)    剔透   (xuān)    然大波

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5.名著阅读。

下面的一段文字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他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掮一扇,行者巍然不动。

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

“这番不比那番!

任你怎么搧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

 

(1)选文中的“他”是谁?

孙悟空不怕搧是因为拿到了灵吉菩萨给他的哪样宝物?

  

(2)请说说原著中火焰山的火因何而起。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6.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的“藉”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但其实是以蝉自况,在写作者的形象。

请问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形象?

请说出诗歌后两句所揭示的道理。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7.【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明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①其扉,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巡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欲食之。

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百次。

众咸谓猫怯,以为无能为者也。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启扉急视,见鼠首已嚼碎矣。

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注释】①阖:

关闭。

②逡巡:

因顾忌而行动迟缓的样子。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线词。

(1)虎大骇,远遁

(2)驴不胜怒,蹄之(3)适异国来贡狮猫  (4)启扉急视 

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填空。

【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

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

(用文段中的原句填空)

【乙】文中“        ,        ”这句话可见鼠害之重。

(用文段中的原句填空)

从驴或猫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8. ①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媒体的关注,以PM2.5为代表的“超细灰尘”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那么,PM2.5是什么?

它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面对雾霾天气,我们应如何抵御PM2.5污染呢?

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PM2.5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③PM2.5“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它是雾霾有害细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⑤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

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分布到全身,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

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

⑥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⑦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

目前普遍认为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很多人已经把雾霾天气比喻成为大自然的“吸烟室”。

不但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时而有雾时而多云的天气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

⑧人体每天需要呼吸大约10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

面对雾霾天气,我们应该如何抵御PM2.5污染呢?

1.少开车,堵车就熄火。

汽车尾气不仅危害长时间在道路周边的人,也危害司机本身,特别是长时间堵车、汽油得不到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尾气危害更大。

所以长时间堵车时最好熄火,尽量少开窗。

2.严禁近郊私自焚烧垃圾和枯草败叶。

私自焚烧所产生的二恶英、烟尘颗粒等有毒物质,会使周边的城市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毒雾”。

3.减少外出。

专家认为,对于雾霾天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外出。

戴口罩可以防止一些灰尘进入鼻腔,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但对于最近引发热议的PM2.5,专家认为即便是专业的医用口罩,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于PM2.5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抵御能力不强。

4.室内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灰霾天气少开窗,可以养点花花草草;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阅读④⑤⑥三个段落,分点概括PM2.5对人体的危害。

第⑦段中加线的“可能”“一定”能否删去?

为什么?

“人体每天需要呼吸大约10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

”请分析此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9.去鼓浪屿旅游,给母亲挑了一串珍珠项链。

淡粉色的,光泽很柔和,珠子大小也均匀,虽然比不上名贵的珍珠,但已经花去我一个月的工资。

母亲生日那天,很恭敬地送给了她。

   母亲很高兴,那天父亲在森林公园附近的一家酒店里订了房间,想让母亲高高兴兴地度过一个休闲周末,母亲虽然嘴里说太浪费了但还是很高兴。

她戴上了那淡粉色的珍珠项链,穿了一件墨蓝色的领口和袖子上有镂空花纹的长裙。

然后一家人出去拍照,六十岁的母亲那天依然十分美丽。

   中午,我们在酒店的餐厅吃饭,母亲说要去一趟洗手间,谁知一去半天都没回来。

我和姐姐纳闷了,赶紧去找。

在洗手间门口,看见母亲在跟一个年轻的女孩说话,很客气的样子。

见我们来了,母亲对那女孩子说:

我女儿来了,那么我们再见了!

女孩微微地向母亲弯了弯腰,匆匆走了。

我和姐姐都以为那女孩是母亲的学生。

一直到晚上回到家里我们才知道整件事的过程。

   母亲从洗手间出来,在镜前想梳洗一下。

酒店的洗手间分两间,外面梳妆,里面是女厕。

她怕肥皂水弄脏了珍珠,就摘下项链放在梳妆台的一个专门用来放小饰物的白色小瓷盘里。

等到母亲洗完脸再看,小瓷盘空着,珍珠项链不见了!

台面上下都没有。

母亲想了想,洗手间里只有她和那个女孩,母亲梳洗的时候她就站在母亲身边,现在那女孩正抓住洗手间玻璃门的铜把手,而且神色慌张要出去,母亲叫住了她。

   母亲说,我知道我不能着急,哪怕是一点儿急躁的样子,也会把这个女孩吓跑,就算我判断正确也没用。

“姑娘。

“干什么?

”那女孩一惊。

“请你帮我个忙好吗?

“什么事?

   “我有一条珍珠项链,是我的小女儿送给我的礼物。

不是很昂贵,但那是她用自己的工资为我买的。

刚才我洗脸怕弄脏了,随手一放就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人老了,记性真不好。

今天是我第一次戴呢。

要是找不到了,那我女儿可要伤心死了。

因为今天是我生日。

我今天整六十岁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地非要到这儿来给我过生日。

其实,像我这样的年龄,我倒希望她们不记得我的生日才好。

免得老是提醒我一天比一天老。

女孩长久地看着母亲,紧张的神情开始缓解,慢慢地脸上现出一丝微笑;“您一点儿都不老,您看上去比我妈妈还要年轻,她才四十多岁。

”她停了一下又说,“我帮您找找

看吧。

   “那就麻烦你了,我到里边去找找看。

”母亲推开了里边那扇门。

   过了一会儿,母亲出来。

女孩用餐巾纸托着那串珍珠项链说:

“您看,是这条吗?

母亲接过来:

“就是它。

还是年轻人眼睛好,真谢谢你了。

女孩连忙说:

“不用,真不用。

”停了一下,她又说,“我也祝您生日快乐!

就在这时,我和姐姐找来了。

 母亲抚摸着脖子上的珍珠项链,说:

“那女孩,真不错。

”   

“她偷了您的东西,您还谢她。

您应该去叫保安。

”我和姐姐叫道。

  “我觉得她也许不是有意要偷我的东西,”母亲说,“要是我叫保安,那我们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会丢掉珍珠的。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作者以“珍珠项链”为题的用意。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下面两处细节描写的作用。

①她怕肥皂水弄脏了珍珠,就摘下项链放在梳妆台的一个专门用来放小饰物的白色小瓷盘里。

②女孩用餐巾纸托着那串珍珠项链……

文章结尾母亲说:

“要是我叫保安,那我们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会丢掉珍珠的。

”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10.手,或完美,或残缺,或纤细灵巧,或粗壮有力。

手能传递真情,为你撑起一片天空,手能托起生命,给你生活的勇气和重生的力量。

有人用这双手慰藉心灵的伤痛,有人用这双手营造幸福的生活……请以“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初一语文参考答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燥--躁 进--浸  悠--幽 振--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书写。

对字音、字形基础知识的考查,题型较为灵活,学生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把字音、字形的难点攻克。

特别是形似字的辨析掌握。

文段中的四个错别字及改正:

 燥--躁; 进--浸; 悠--幽;振--震。

2.【答案】①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凭轩涕泗流

③她在丛中笑

④野鸦无意绪

⑤苦竹丛深日向西 郑谷

⑥荷叶罗裙一色裁

⑦原驰蜡象

⑧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识记能力。

这类题的要求非常严格,每句中错、漏、添字,该句就不给分。

因此,同学们必须正确理解诗文中每一个字词的意思,平时加强练习,规范书写,落实到笔头。

要注意“磬”“轩”“鸦”“蜡”“濯”“涟”等字的写法。

3.【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运用的的能力。

学生在平时应该掌握一些常见常用的成语意义外,分析题目时需要结合语境对成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A项中“见异思迁”的意思是“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是贬义词,用在此句中不合语境;B项中“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要发笑”,用在此句中和“大笑”语义重复;C项中“力挽狂澜”的意思是“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用在此句中不合语境;D项中“叹为观止”的意思是“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在此句中符合语境。

故选D。

4.【答案】勤潦  莹  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的能力。

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

对常见的字音、字形进行针对性的认知,尤其对教材中重点字词要加以辨别识记。

注意:

殷勤、潦草、晶莹剔透、轩然大波的写法。

5.【答案】

(1)铁扇公主;定风丹。

(2)孙悟空大闹天宫被擒,太上老君将其扔在炼丹炉煅烧了七七四十九天,孙悟空炼就火眼金睛,蹬倒炼丹炉,炉中余火落入人间,化为火焰山。

(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整体把握能力。

对于“课标”推荐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外,还要对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根据“扇子”“行者”,可知此语段讲述的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一事,“他”即铁扇公主,孙悟空不怕搧是因为拿到了灵吉菩萨给他的定风丹。

火焰山的来历与孙悟空大闹天宫有关,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被擒,太上老君将其扔在炼丹炉烧了七七四十九天,孙悟空炼就火眼金睛,蹬倒炼丹炉,炉中余火落入人间,化为火焰山。

6.【答案】【小题1】

凭借

【小题2】

清高尊贵

【小题3】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明远播。

(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解答此类题目要贯彻“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也就是说先疏通诗句意思,然后根据语境来确定词语意思。

藉:

凭借。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手法技巧及诗歌形象的分析。

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

本诗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写出了诗人清高尊贵的形象。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把握。

解答此类题目要“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阅读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抓住诗歌所写意象,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用语言描绘诗歌画面。

然后分析诗歌意象营造的氛围特点。

最后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进而把握诗歌主旨。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

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7.【答案】【小题1】

(1)逃跑

(2)用蹄子踢(3)恰好、恰巧(4)打开

【小题2】

(1)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将驴运到黔这个地方。

(2)这样以后,才明白猫躲避老鼠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疲惫。

【小题3】

甲文:

以为神 技止此耳   

乙文:

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小题4】

从驴的身上我得到了:

示例1:

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

示例2:

人有真才实学,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困境。

从猫的身上我得到了:

示例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示例2:

面对强敌,我们应该要讲究策略,智取对手。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积累。

实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本题注意“蹄”字是名词用做动词,用蹄子踢的意思。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句子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翻译时必须注意重点字词:

“好”“船”“知”“向”“待”等,特别注意省略句翻译时一定要将成分补充完整。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该题让学生在通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

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本题要求用原文中的语句填空,降低了答题难度。

【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

从“以为神”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技止此耳”;【乙】文中“大与猫等,为害甚剧”体现了鼠害之重。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题的理解。

做这类题时,要感知本文的内容,在对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主题,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来谈启示。

从驴的身上我得到了:

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的启示等;从猫的身上我得到了:

面对强敌,我们应该要讲究策略,智取对手的启示等。

8.【答案】【小题1】

(1)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

(2)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3)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小题2】

不能删去,“可能”表推测、估计,“一定”起限制作用,说明并不完全肯定肺癌患病率上升与雾霾天增加有关系,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小题3】

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人每天大量呼吸并过滤空气的特点,易于读者理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文本信息的梳理提炼概括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提取文本信息,加以梳理,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概括,注意题目要求,分条来写。

本文④⑤⑥段分别从三个方面概括PM2.5对人体的危害:

(1)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

(2)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3)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

说明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要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重点在于了解遣词造句是怎样说明事物的特点的,从而理解其作用。

一般答题模式是:

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带入词语解句或去掉词语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本文语句中两个词语不能删去,“可能”表推测、估计,“一定”起限制作用,说明并不完全肯定肺癌患病率上升与雾霾天增加有关系,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

学生在分析说明方法作用时,要紧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要根据不同说明方法运用不同词语归纳表述,切忌泛泛而谈。

本题语句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人每天大量呼吸并过滤空气的特点,易于读者理解。

9.【答案】【小题1】

母亲用爱心感动女孩,珍珠项链失而复得。

【小题2】

①珍珠项链是行文的线索。

②借“珍珠“比喻人物具有的美好品德。

【小题3】

①表现了母亲对珍珠项链的喜爱,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②女孩被母亲的真诚所感动,表现了女孩对母亲的感激和敬意。

【小题4】

对母亲而言,失去的是孩子们送的生日礼物——珍珠,也放弃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做人的真诚;对女孩而言,失去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和美好的前程。

【小题5】

待人真诚,为人和善,尊重别人人格等。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对记叙文进行内容概括时,按照“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哪个地方,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结局怎样”这样的结构去概括。

本文作者讲述了一位母亲用爱心感动女孩,珍珠项链失而复得的故事。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把握能力。

做这类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内容,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然后再分析题目的作用。

分析时可以从题目在文中作用以及所用的修辞手法角度去理解。

题目“珍珠项链”是行文的线索,借“珍珠“比喻人物具有的美好品德。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句在文中含义及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弄清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句子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结合语境来分析。

本题两句话都属于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她怕肥皂水弄脏了珍珠,就摘下项链放在梳妆台的一个专门用来放小饰物的白色小瓷盘里”表现了母亲对珍珠项链的喜爱,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女孩用餐巾纸托着那串珍珠项链……”写出女孩被母亲的真诚所感动,表现了女孩对母亲的感激和敬意。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语句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这类问题时,需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主题去分析。

此题可抓住“珍珠”对母亲和那个女孩而言,分别指什么去思考。

本题中,文章结尾母亲说:

“要是我叫保安,那我们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会丢掉珍珠的”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

对母亲而言,失去的是孩子们送的生日礼物——珍珠,也放弃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做人的真诚;对女孩而言,失去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和美好的前程。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把握的能力。

答这类题时,要理解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这要在文章中能找出对应的地方,并通过他们的动作、语言、心理来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全文,从母亲的“没有叫保安”这一行动和母亲的语言“我觉得她也许不是有意要偷我的东西”可以看出母亲待人真诚,为人和善,尊重别人人格。

10.【答案】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次作文采用了“提示语+命题”的形式,通过提示语,为学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指引。

本文的话题是“手”,那么,“手”就是文章的写作主体,是文章自始至终应紧紧抓住的叙述、描写、议论或抒情的对象。

行文过程中,不管如何立意,均应从“手”的角度,通过对“手”的特征、功能作用、意义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抒情等来阐释中心。

切忌只把“手”当做议论、叙述、描写过程中涉及的一个因素,或者是故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被作为主体来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