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232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docx

《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docx

药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

1、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从显微镜开始的,其发展经历的三个时期是经验时期________、____实验时期____、现代时期和__________。

2、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_______。

二、判断是非

1、巴斯德是一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他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因为显微镜稀少,列文虎克逝世后微生物学未能迅速发展。

()

3、病原菌学说最初是由科学家柯赫提出来的。

()

三、名词解释

1、微生物:

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2、微生物学:

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四、选择题

1、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以哪两位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

C

A、巴斯德、列文虎克B、柯赫、列文虎克

C、巴斯德、柯赫D、巴斯德、弗莱明

2、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是A。

A、列文虎克B、柯赫C、巴斯德D、斯坦利

3、菌种的分离、培养、接种、染色等研究微生物的技术的发明者是C。

A、巴斯德B、柯赫C、吕文虎克D、别依林克

4、自然发生说的理论认为。

A、微生物来自无生命的物质B、大动物中发现有系统发育

C、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的D、病毒是从细菌退化的。

5、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A。

A、驳斥自然发生说B、证明微生物致病

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

五、问答题

1、什么是微生物?

它包括那些种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2、微生物的一般特性是什么?

1.微生物多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或细胞群体形式存在

3、微生物学发展的各个时期有哪些主要成就?

第一章细菌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名词解释

l、细菌2、中介体3、质粒4、异染颗粒5、荚膜6、鞭毛7、芽胞8、L型细菌

二、填空题

1.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作为测量单位。

2.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和——三种。

3.菌体有一个弯曲的叫——、有多个弯曲叫——。

4.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和——。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

5.细菌细胞壁共有的成分是——,G+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G—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和——多层结构组成,其——是G—菌的内毒素的毒性基团。

6.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和——。

7.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和——。

8.细胞质含有——、——和——等有形成分。

9.mRNA与核糖体结合成多聚核糖体时,就成为——合成场所。

10.异染颗粒可用来进行——。

11.革兰氏染色的意义有——、——和——。

12.荚膜是构成——的重要因素,鞭毛是细菌的——器官。

13.菌毛有——和——两种,与致病有关的是——,可传递遗传物质的菌毛是———。

14.临床上常以杀灭——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15.细胞壁的功能有——、——、——和——。

16.G+菌肽聚糖的结构由——、——和——组成三维网状结构。

17.革兰染色的步骤分——、——、——、——四步。

18.革兰染色阳性菌呈——色,阴性菌呈——色。

19.细菌蛋白质合成场所位于胞浆内的——,某些细菌胞浆内的——可用于鉴别细菌。

20.细菌荚膜最重要的功能为——,此外还有——、——、——等作用。

三、最佳选择题

1.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什么为测量单位()

A.μmB.nmC.cmD.pm E.mm

2.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芽胞E.核质

3.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A.肽聚糖B.磷壁酸C.脂蛋白D.外膜E.脂多糖

4.内毒素的毒性基团是()

A.类脂AB.核心多糖C.特异性多糖D.磷壁酸E.粘肽

5.维持细菌故有外形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浆D.核质E.芽胞

6.溶菌酶的杀菌机制是()

A.竞争肽聚糖合成所需的转肽酶B.与核糖体的小亚基结合

C.裂解肽聚糖的β1.4糖苷键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

E.破坏细胞膜

7.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的机制是()

A.破坏磷壁酸B.裂解肽聚糖骨架C.损伤细胞膜

D.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E.抑制短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联接

8.对细菌细胞核描述错误的是()

A.由裸露的双股DNA堆积而成B.无核膜

C.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D.无核仁E.具有完整的核结构

9.抵御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结构是()

A.细胞壁B.荚膜C.芽胞D.鞭毛E.菌毛

10.与细菌粘附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A.细胞壁B.荚膜C.芽胞D.鞭毛E.菌毛

11.对细胞壁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A.维持细菌故有形态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C.具有抗吞噬作用

D.有抗原性E.与细胞膜一起维持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12.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

A.荚膜B.芽胞C.鞭毛D.菌毛E.核质

13.缺乏哪一种结构,细菌仍可生长繁殖()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核质E.核糖体

14.对鞭毛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B.是细菌的运动器官C.某些鞭毛与细菌致病有关

D.根据鞭毛的位置、多少,可进行细菌鉴别E.以上均是

15.对细菌芽胞描述错误的是()

A.均为G+菌产生B.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C.不能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物质D.对外界抵抗力强

E.一个芽胞发芽只生成一个菌体

16.G—菌对青霉素、溶菌酶不敏感是因为()

A.细胞壁含粘肽少,其外侧有外膜覆盖B.细胞壁含有类脂A

C.细胞壁缺乏磷壁酸D.细胞壁含脂多糖E.以上均可

17.对荚膜叙述正确的是()

A.菌体分泌到体外的一层粘液状物质B.化学成分是多糖或多肽

C.可抗吞噬D.具有抗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E.以上均是

18.对菌毛叙述错误的是()

A.菌毛比鞭毛细短而直B.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种

C.是细菌的运动器官D.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

E.细菌的耐药性可通过性菌毛传递

19.细菌芽胞与高度耐热性有关的特有化学组分是()

A.核酸B.肽聚糖C.磷脂D.多糖E.吡啶二羧酸

20.关于脂多糖错误的是()

A.类脂A是内毒素毒性基团B.核心多糖具有属和组的特异性

C.特异多糖构成重要菌体抗原D.特异多糖决定细菌种和型的特异性

E.类脂A有种属特异性

21.革兰氏染色法在临床上可用于()

A.解释发病机理B.鉴别细菌菌型C选择用药D.确定诊断E.以上都不是

22.革兰氏染色使用染液的顺序是()

A.稀释复红一碘液一乙醇一结晶紫B.结晶紫一乙醇一碘液一稀释复红

C.结晶紫一碘液一乙醇一稀释复红D.稀释复红一乙醇一结晶紫一碘液

E.稀释复红一结晶紫一碘液-乙醇

四、问答题

1.简述肽聚糖的主要结构及青霉素、溶菌酶对其抑制的作用机制。

2.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有那些?

3.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

4.简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意义。

5.简述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

6.细菌芽胞的强抵抗力与那些因素有关?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细菌:

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

2.中介体:

是指某些细菌的细胞膜反复折叠并内陷于细胞质内,形成的囊状小体,一个细胞内可有一个或数个。

中介体类似于线粒体,参与细菌的呼吸、生物合成及细菌的分裂。

3.质粒:

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一种双股闭合环状DNA。

4.异染颗粒:

是细菌胞质颗粒中的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具有嗜碱性,所以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光镜下明显不同于菌体的其他部位,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5.荚膜:

某些细菌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一层粘液性多聚物,其成分为多糖或多肽。

6.鞭毛:

是指菌体上附着的由细胞膜伸出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所有弧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和少数的球菌附有鞭毛。

7.芽胞: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菌体内的细胞质脱水浓缩,形成由多层膜包裹着的、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

8.L型细菌:

是指细胞壁受损或其合成受到抑制,仍可存活的细胞壁缺陷细菌。

二、填空题

1.微米(μm)2.球菌,杆菌,螺菌3.弧菌,螺菌4.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荚膜,鞭毛,芽胞,菌毛5.肽聚糖,磷壁酸,脂蛋白,外膜,脂多糖,脂多糖中的类脂A6.物质转运交换,分泌胞外酶,呼吸作用,生物合成,形成中介体7.染色体,质粒8.核糖体,质粒,胞质颗粒9.蛋白质10.细菌鉴别11.鉴别细菌,指导选择药物,了解细菌的致病性12.细菌致病性,运动13.普通菌毛,性菌毛,普通菌毛,性菌毛14.芽胞15.维持细菌外形,支持保护细菌,物质交换,具有抗原性16.聚糖骨架,短肽侧链,五肽交联桥17.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18.紫色,红色19.核糖体上,异染颗粒20.抗原性,抗吞噬,抗补体,使细菌具有毒力

三、选择题

1.A2.D3.B4.A5.A6.C7.E8.E9.B10.E11.C12.E13.A14.E15.C16.A17.E18.C19.E20.E21.C22.C

四、问答题

1.肽聚糖的结构和青霉素与溶菌酶的作用机制:

肽聚糖又称粘肽,是原核生物细胞的特有成分,由三部分组成:

(1)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排列,籍β一1,4糖苷键连接组成;

(2)四肽侧链连接于聚糖骨架上的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3)四肽侧链之间由肽链(如五肽交链桥)或肽键交连构成交连桥,由此构成完整的肽聚糖分子结构。

青霉素可抑制交连桥的连接,溶菌酶能水解聚糖骨架中的β—l,4糖苷键,均能破坏胞内的抗高渗屏障,导致菌体膨胀、崩解。

2.G+菌与G—细胞壁的主要区别如下表:

表10一1G+菌与G—细胞壁的主要区别

细胞壁结构G+菌G—菌

肽聚糖组成、含量聚糖、侧连、交联桥聚糖、侧链含量少

交连方式肽桥交连肽键交连

结构类型三二维片层

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

机械强度高差

磷壁酸特有无

脂蛋白、脂多糖、外膜无有

胞质周围间隙无有

3.细菌的基本结构:

是指所有细菌都有的结构,从外向内分别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

(1)细胞壁:

是紧贴膜外的一层坚韧富有弹性的结构,具有维持细菌故有形态、保护细菌、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决定细菌的免疫原性等功能。

G+菌细胞壁由粘肽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G—菌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肽、脂蛋白、外膜、脂多糖等多种成分组成。

(2)细胞膜:

有物质交换、分泌胞外酶、生物合成、呼吸、形成中介体等作用。

(3)细胞质:

为原生质,无色透明胶状物。

其内含有质粒、核糖体和胞浆颗粒等有形成分。

(4)核质:

由双股DNA链高度盘绕形成,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遗传物质。

细菌仅有核质,无核膜和核仁,不存在核的形态。

4.细菌的特殊结构及意义?

⑴荚膜:

是某些细菌分泌到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主要成分是多糖或多肽。

它具有抗吞噬、抗溶菌酶、抗补体等作用,是细菌毒力的因素之一,同时它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分型。

⑵鞭毛:

是某些细菌从胞质内伸出到胞外的细长而弯曲的蛋白丝状物。

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某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

有鞭毛的细菌又可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

⑶菌毛:

是某些细菌表面比鞭毛更细、短而直的蛋白丝状物。

它又分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数量多,可达数百根,与细菌的粘附性、致病性有关;后者比前者数量少(1—4根)、稍长而粗,为中空管状物,可传递细菌遗传物质。

⑷芽胞:

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在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强、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它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它的结构复杂,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等有很强的抵抗力。

临床以消灭芽胞为灭菌的标准。

芽胞的形状、大小、位置可用于细菌的鉴别。

芽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形成一个新菌体(繁殖体)。

5.革兰氏染色、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如下:

(1)革兰氏染色的基本步骤是:

①涂片制备:

涂片、干燥、固定;②染色:

a.初染:

结晶紫初染1分钟;b.媒染:

卢戈碘液媒染1分钟;c.脱色:

95%酒精脱色半分钟;d.复染:

稀释石炭酸复红复染半分钟。

该过程可简述为紫、碘、酒、红,一一半半。

(2)染色结果是:

G+菌呈紫色,G—菌呈红色。

(3)革兰染色的意义:

有助于鉴定细菌、指导用药、研究和了解细菌的染色性、致病性等。

6.与芽胞抵抗力强的有关因素如下:

(1)芽胞内由多层致密膜状结构构成,化学药物和紫外线不易渗入。

(2)芽胞含水少,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

(3)芽胞形成时能合成一些具有抗热性的酶类。

(4)芽胞核心和皮质中含独有的吡啶二羧酸,与耐热性密切相关;芽胞发芽时,该物质从芽胞内渗出,耐热性随之丧失。

第二节细菌的生理

一、名词解释

1.热原质2.细菌素3.菌落4.培养基5.专性厌氧菌6.纯培养7.外毒素

二、填空题

1.G+菌的等电点为PH——,G—菌的等电点为PH——。

2.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

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必需的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是——。

3.按细菌对氧气环境的需求可分为——、——、——和——。

4.细菌以——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一般细菌繁殖一代只需——min,结核杆菌繁殖一代需——小时。

5.细菌生长繁殖的曲线可分为——、——、——、——。

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最好选用——。

6.根据性质和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五种。

7.根据物理形状,可将培养基分为——、——、——三大类。

8.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呈——、——、——生长现象。

9.细菌的营养类型有——和——两类,病原微生物多属于——菌中的——菌。

10.细菌摄人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和——。

11.细菌合成的色素分为——、——两种。

12.抗生素用于——和——的治疗。

13.细菌素的产生受——控制,其控制机理主要是——,具有——和——的特异性,临床上主要用于——。

14.细菌的核酸包括——和——两种;DNA碱基配对中的——和——在四种碱基的总量中所占百分比,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大,故——的测定可作为细菌分类的主要依据。

三、最佳选择题

1.下列那种代谢产物与细菌的致病性无关()

A.内毒素B.硫化氢C.热原质D.透明质酸酶E.外毒素

2.下列那些代谢产物可用于细菌的鉴别()

A.热原质B.毒素C.维生素D.抗生素E.吲哚

3.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

A.硫化氢B.色素C.细菌素D.维生素E.热原质

4.对人类致病的细菌大多数是()

A.自养菌B.专性厌氧菌C.异养菌D.专性需氧菌E.微需氧菌

5.细菌繁殖的方式一般为()

A.有性二分裂B.无性二分裂C.复制方式D.菌丝分枝E.菌丝断裂

6.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可能原因是()

A.氧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合成B.缺乏细胞色素,使细菌不能合成色素

C.缺乏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

D.氧能阻碍细菌细胞壁与细胞膜的半渗透作用

E.有氧环境中专性厌氧菌糖酵解不完全

7.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A.营养物质B.酸碱度C.温度D.气体E.以上都不是

8.研究细菌性状的最好时期为()

A.迟缓期B.稳定期C.衰退期D.对数增殖期E.A+C

9.人工培养细菌可用于()

A.细菌性疾病的诊断B.细菌性疾病的治疗C.细菌的制备

D.基因工程E.都对

10.下列错误的是()

A.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增菌B.平板培养基主要用于分离培养

C.斜面培养基主要用于纯培养D.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观察动力

E.以上都不对

11.关于热原质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多由G一菌产生B.是G一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和G+菌的多糖

C.注人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D.可被高压蒸气灭菌破坏

E.吸附剂和特殊石棉滤板可除去液体中大部分热原质

12.不属于细菌代谢产物的是()

A.色素B.毒素C.热原质D.抗毒素E.维生素

13.不符合菌落的描述是()

A.一个菌落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成B.是一个细菌细胞

C.一个菌落包含成千上万个细菌D.肉眼可见E.可分为S、R菌落

14.具有抗原性、毒性、特异性强等特点的物质为()

A.内毒素B.外毒素C.热原质D.侵袭性酶E.以上都对

四、问答题

1.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2.简述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3.简述细菌的培养方法及其条件。

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那些?

5.人工培养细菌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热原质:

即菌体中的脂多糖,大多由G—菌产生。

热原质注人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质。

热原质耐高温,高压灭菌不能破坏。

除去热原质的最好办法是蒸馏。

2.细菌素:

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类物质,可抑制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细菌的生长,故名细菌素。

其抗菌谱较窄,其产生受质粒控制。

3.菌落:

单个细菌经分离培养(约18—24h)后,在平皿上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

多个菌落连在一起称菌台。

4.培养基:

人工配制的供给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营养的基质称为培养基。

培养基本身必须澄清无菌,并有一定的酸碱度。

5.专性厌氧菌:

由于缺乏呼吸酶系统,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存,故称其为专性厌氧菌。

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中99.9%为专性厌氧菌。

6.纯培养:

多用于菌种的传代和细菌的扩增。

取一个菌落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如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可获得大量的纯种细菌。

7.外毒素:

一些细菌(大多为G+菌,少数为G—菌)在生活过程中产生并释放到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二、填空题

1.2—3,4—52.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生长因子3.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4.二分裂,20—30,18—205.迟缓期,对数增殖期,稳定期,衰退期,对数增殖期6.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7.液体,固体,半固体8.均匀浑浊,沉淀,菌膜9.自养菌,异养菌,异养菌,寄生菌10.被动吸收,主动吸收,基团转位11.水溶性,脂溶性12.感染性疾病,肿瘤13.质粒,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种,型,细菌的分型14.DNA,RNA,鸟嘌呤(G),胞嘧啶(C),(G+C)mol%

三、最佳选择题

1.B2.E3.A4.C5.B6.C7.E8.D9.E10.E11.D12.D13.B14.B

四、问答题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⑴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生长因子、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类。

⑵适宜的酸碱度,大多数致病菌所需的最适PH为7.2一7.6。

⑶适宜的温度,大多数致病菌的最适温度为37℃。

⑷必要的气体环境:

细菌的生长繁殖所需的环境气体主要是O2和CO2。

根据对O2的需要情况,可将细菌分为:

(1)专性需氧菌一在有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

(2)微需氧菌一在较低的氧气分压下才能生长繁殖。

(3)专性厌氧菌一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

(4)兼性厌氧菌一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

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有:

细菌在合成菌体成分的同时,还能合成许多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产物。

(1)热原质:

细菌菌体中的脂多糖,注人人体或动物体内后,可引起发热反应,故称其为热原质;脂多糖大多由G—菌产生。

热原质耐高温,可通过一般滤菌器,没有挥发性,因此除去热原质的最好方法是蒸馏。

制备生物斜品和注射用水必须用无热原质的水。

(2)内毒素与酶:

细菌可产生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的内、外毒素及侵袭性酶。

①内毒素即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毒性成分为类脂A,在菌体死亡崩解后才释放出来。

②外毒素是由G+菌及少数G—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出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的突出特点。

③某些细菌可产生侵袭性酶。

侵袭性酶可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的侵袭、扩散,是细菌的重要致病因素,如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

(3)色素:

有些细菌能产生色素,对细菌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细菌色素有两类:

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

(4)抗生素:

有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它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称抗生素。

抗生素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

细菌仅产生少数几种抗生素。

(5)细菌素:

某些细菌产生的仅作用与有近缘关系的细菌的抗生素类物质,称细菌素。

细菌素的产生受质粒控制,抗菌谱较窄。

3.细菌的培养方法及条件:

(1)细菌培养:

可分为分离培养和纯培养两种方法。

细菌的分离培养,多用于从临床标本(混杂细菌)中分离某种特定的细菌(致病菌)。

一般利用固体培养基(如选择培养基)通过划线法接种,使标本中的细菌分散为单个生长,形成菌落而获得纯种细菌。

纯培养多用于菌种传代和扩增。

取一个菌落,接种于适当的液体培养基或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后可获得大量纯种细菌。

(2)培养条件: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提供必需的气体环境;一般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在空气中培养即可;专性厌氧菌则必须在严格无氧条件下培养。

温度一般为37℃。

培养时间一般为18—24h,应根据菌种及培养目的酌情处理。

为获得大量细菌或其代谢产物,可采用连续培养法,在培养过程中不断通人适当气体、更换培养液并校正PH值,可维持细菌较长的对数生长状态。

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

(1)在固体培养基中细菌生成菌落,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分为三型光滑型(s型)菌落,其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新分离的细菌大多如此。

粗糙型(R型)菌落,表面粗糙、干燥、有皱纹,有时呈颗粒状,边缘大多不整齐。

粘液型(M型)菌落,菌落表现粘稠、有光泽、似水珠样,多见于有肥厚荚膜或粘液层的细菌。

(2)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有鞭毛的细菌可由穿刺线向四周运动,培养后刺线模糊不清,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无鞭毛的细菌不能运动,仅沿穿刺线生长,穿刺线清晰,穿刺线以外的培养基仍透明澄清。

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查细菌的动力和保存菌种。

(3)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呈三种状态。

浑浊生长,菌液呈均匀浑浊状态,可见于大多数细菌的培养。

沉淀生长,细菌在试管低部形成沉淀,上部形成上清液,如链球菌的培养。

菌膜生长,即在培养液表面生长,形成菌膜。

菌膜生长多为专性需氧菌的培养,如霍乱弧菌。

5.人工培养细菌的实际意义有:

(1)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分离培养致病菌并做药敏试验,可指导临床用药。

(2)细菌的鉴定与研究,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等都要进行细菌的人工培养。

(3)生物制品的制备和基因工程。

(4)做细菌的毒力分析和卫生检测。

第三节细菌的致病性

一、名词解释

1、菌群失调症2、条件致病菌3、细菌的致病性4、细菌毒力5、感染6、侵袭力7、菌血症8、败血症9、隐性感染10、带菌者11、非特异性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