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二施工方案修改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221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6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改二施工方案修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三改二施工方案修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三改二施工方案修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三改二施工方案修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三改二施工方案修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改二施工方案修改1.docx

《三改二施工方案修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改二施工方案修改1.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改二施工方案修改1.docx

三改二施工方案修改1

 

淄博高新区法院综合审判楼主体结构三层(标高11.05米)补板加固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济南东元改建加固工程有限公司

日期:

2013年9月30日

 

第一节综合说明、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一、综合说明

(一)、工程概况:

淄博高新区法院综合审判楼主体结构三层(标高11.05m)补楼板加固工程。

总建筑面积:

13185m2,位于淄博高新区法院。

(二)、编制依据:

1、《淄博高新区法院综合审判楼主体结构三层(标高11.05m)补楼板加固工程》施工图纸及现场踏勘情况。

2、现行国家及省市各种施工验收规范、规程和质量评定标准及有关规定;

3、现行国家和省市关于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文明施工及环保等有关规定;

4、有关工艺标准和工法;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房屋建筑抗震加固》(09SG619-1);

《砖混结构加固与恢复》(03SG611);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

5、进行社会、市场和技术经济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6、通过施工现场勘察获得的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及交通运输情况等资料,以及现场条件的“三通一平”情况;

7、预算文件提供的有关数据;

8、本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劳动力配备,原材料及半成品的来源和供应,主要施工机械、机具的储备。

三、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1、质量目标:

确保达到“合格”标准。

2、工期目标:

2013年10月01日至2013年11月30日60日历天。

3、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争创“安全文明优秀工地”。

第二节主要施工方法、降低工程造价的主要措施

一、主要施工方法

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空调风管、消防管道等应提前拆除。

高处作业中所有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

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

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因作业必须,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板洞口,必须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或其他防坠落的防护设施。

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除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还应设红灯示警,施工区域内应设置封闭警戒线。

进行人工拆除作业时,楼板上严禁人员聚集或堆放材料,作业人员应站在稳定的结构或脚手架上操作,被拆除的构件应有安全的放置场所。

人工拆除施工应从上至下、逐层拆除分段进行,不得垂直交叉作业。

作业面的孔洞应封闭。

(1)、支撑、拆除

1、拆除工程在开工前,要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需拆除部位放线,要求位置正确,尺寸偏差不超过5mm,放线后用切割机沿放线部位进行切割。

2、工程拆除前对梁、板做好有效支撑,支撑方法为满堂脚手架,脚手架搭设前地面要放置垫板,钢管顶部放置丝杠,丝杠顶部放方木后把丝杠顶紧,丝杠受力要均匀,支撑完成后再进行拆除,拆除完成后进行加固,等混凝土和灌浆料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拆除有效支撑。

3、经公司技术部门研究讨论商定如下拆除方案5-6/B轴原框梁与新增KL1、L1连接处拆除时保留原框梁下部1/3的高度,使其保证下部钢筋的受力状况不收破坏,如下见详图。

拆除时5-6/B-C轴原南北向小次梁的上部钢筋全部保留,禁止打断,见于B-C/6轴原梁上部钢筋为10Ф25的大于新增KL1支座处上部9Ф25,故此处不再植筋。

…………………………………………………….0

4、拆除工程的施工,必须在工程负责人的统一指挥和监督下进行。

工程负责人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规程向参加拆.除的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和组织学习、领会安全操作规程。

5、拆除:

本工程拆除工作量虽不大,但有一定的难度,拆除时要从上而下拆除,拆除的混凝土要破成小块,不允许大块拆除。

施工前要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做好防护,尽量使用小风镐,以免振动力太大对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原梁拆除支座钢筋保留36d且≥500mm。

6、工人从事拆除工作的时候,应该站在专门搭设的脚手架上或者其他稳固的结构部分上操作。

7、拆除区周围应设立围栏,挂警告牌,并派专人监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或逗留。

8、拆除时,楼板上不准有多人聚集和堆放材料,以免楼盖结构超载发生倒塌。

9、在高处进行拆除工程,禁止向下抛掷。

拆卸下来的各种材料要及时清理,分别堆放在一定位置。

10、切割下来的混凝土渣土应派专人及时清理,运至指定地点,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有序。

11、完成以后,首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请监理单位验收通过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做好隐蔽验收记录。

(二)、脚手架工程

1.基础处理

脚手架基础为混凝土楼板,因此需在楼板上增加垫板或底座。

2.搭设方案

2.1材料及规格选择

本工程采用钢管脚手架,钢管尺寸为Φ48×3.0mm,并使用铸铁扣件,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40至65N·m时,不发生破坏。

3、构造和设置要求:

梁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书

 

参数信息

3.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B(m):

0.35;梁截面高度D(m):

1.00;

混凝土板厚度(mm):

12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

0.8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

0.10;

立杆步距h(m):

1.5;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

0.8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

5.20;梁两侧立杆间距(m):

0.80;

承重架支撑形式:

梁底支撑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

1;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

双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

0.75;

3.2荷载参数

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

24.00;模板自重(kN/m2):

0.50;钢筋自重(kN/m3):

1.5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2.5;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

17.8;

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

2.0;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

4.0;

4.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

柏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

9000.0;

木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c(N/mm2):

16.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7.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

1.7;

面板材质:

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

12.00;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60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3.0;

5.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

6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

80.0;

梁底纵向支撑根数:

3;

6.梁侧模板参数

主楞间距(mm):

400;次楞根数:

6;

主楞竖向支撑点数量:

2;

固定支撑水平间距(mm):

500;

主楞材料:

圆钢管;

直径(mm):

48.00;壁厚(mm):

3.00;

主楞合并根数:

2;

次楞材料:

木方;

宽度(mm):

60.00;高度(mm):

80.00;

三、梁侧模板荷载计算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0.22γtβ1β2V1/2

F=γH

其中γ--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2.000h;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00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750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分别计算得17.848kN/m2、18.000kN/m2,取较小值17.848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四、梁侧模板支撑的计算

1.次楞的挠度验算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400/400=1mm;

次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046mm小于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1mm,满足要求!

2.主楞的挠度验算

根据连续梁计算得到主楞的最大挠度为0.712mm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300/400=0.75mm;

主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712m小于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0.75mm,满足要求!

五、梁底模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

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简支梁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400×20×20/6=2.67×104mm3;

I=400×20×20×20/12=2.67×105mm4;

1.抗弯强度验算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σ=M/W<[f]

钢筋混凝土梁和模板自重设计值(kN/m):

q1=1.2×[(24.00+1.50)×1.00+0.50]×0.40×0.90=11.232kN/m;

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kN/m):

q2=1.4×(2.00+2.50)×0.40×0.90=2.268kN/m;

q=11.232+2.268=13.500kN/m;

最大弯矩及支座反力计算公式如下:

Mmax=ql2/8=1/8×13.5×3502=2.07×105N·mm;

RA=RB=0.5ql=0.5×13.5×0.35=2.362kN

σ=Mmax/W=2.07×105/2.67×104=7.8N/mm2;

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σ=7.8N/mm小于梁底模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ν=5ql4/(384EI)≤[ν]=l/250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

q=q1/1.2=9.360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350.00mm;

E--面板的弹性模量:

E=6000.0N/mm2;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ν]=350.00/250=1.400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5×11.232×3504/(384×6000×2.67×105)=1.372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1.372mm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ν]=1.4mm,满足要求!

六、梁底支撑的计算

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方木。

强度及抗剪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六、梁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工程经验]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2.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c.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

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

c.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4.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5.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0-65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6.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4、板模板(扣件钢管高架)计算书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

0.80;纵距(m):

0.80;步距(m):

1.5;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

0.1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

10.75;

采用的钢管(mm):

Φ48×3.0;板底支撑连接方式:

方木支撑;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

双扣件,考虑扣件的保养情况,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

0.75;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

0.50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

25.5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1.000;

3.材料参数

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2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95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13;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

250.000;

木方弹性模量E(N/mm2):

90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13.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

5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

100.00;

4.楼板参数

楼板的计算厚度(mm):

120.00;

二、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b×h2/6=5×10×10/6=83.33cm3;

I=b×h3/12=5×10×10×10/12=416.67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面板的自重(kN/m):

q1=25.5×0.25×0.12+0.5.89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

q2=1×0.25=0.25kN/m;

2.强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均布荷载q=1.2×q1+1.4×q2=1.2×0.89+1.4×0.25=1.418kN/m;

最大弯矩M=0.1ql2=

1×1.418×0.82=0.091kN·m;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σ=M/W=0.091×106/833.33=1.089N/mm2;

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000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1.089N/mm2小于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13N/mm2,满足要求!

三、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75,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00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R=4.026kN;

R<12.00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四、模板支架立杆荷载设计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和活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0.158×5.2=0.822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2)模板的自重(kN):

NG2=0.5×0.8×0.8=0.32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25.5×0.12×0.8×0.8=1.958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NG=NG1+NG2+NG3=3.101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Q=(1+0.45)×0.8×0.8=0.928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N=1.2NG+1.4NQ=5.02kN;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N/(φA)≤[f]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5.02kN;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o/i查表得到;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1.59cm;

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

A=4.24cm2;

W----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

W=4.49cm3;

σ--------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N/mm2);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N/mm2;

L0----计算长度(m);

按下式计算:

l0=h+2a=0.8+0.1×2=1m;

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1m;

l0/i=1000/15.9=63;

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806;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5019.824/(0.806×424)=14.689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14.689N/mm2小于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建议按下式计算

l0=k1k2(h+2a)=1.243×1.008×(0.8+0.1×2)=1.253m;

k1--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243;

k2--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1按照表2取值1.008;

Lo/i=1252.944/15.9=79;

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728;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5019.824/(0.728×424)=16.263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16.263N/mm2小于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三)、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1、板的底部钢筋为单层单向,板的底部钢筋、扣筋与原梁箍筋焊接,板的底部钢筋与原梁连接处做90度弯钩,单面焊10d,双面焊5d。

2、现浇板的底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于下排,长跨钢筋置于上排;上皮钢筋:

短跨钢筋布置在上,长跨钢筋布置在下;当板底与梁底平齐时,现浇板的下皮钢筋要求置于梁底筋之上。

3、为减轻楼面混凝土收缩对楼板的不利影响,应在楼板上部未配置上部钢筋的位置设钢筋网。

钢筋网规格为三级钢8@200X200。

(四)、钢筋混凝土梁

1、梁内箍筋均采用封闭形式,并作成135度弯钩。

梁内第一根箍筋距柱边或梁边50mm起。

2、楼面梁纵向钢筋需设置接头时,底部钢筋应在支座处接头,上部钢筋应在跨中三分之一跨度范围内接头。

同一接头范围内的接头数量不应超过总钢筋数量的50%。

(五)、梁加大截面法施工要求(Ⅳ水泥基灌浆料)

1、首先将原构件框梁剔凿至混凝土基层,水泥基灌浆材料接触的混凝土表面应充分凿毛,将结合面处的混凝土按要求进行凿毛;被包的混凝土棱角要打掉;

2、灌浆前应清除所有的碎石、粉尘或其他杂物,并湿润基层混凝土表面;

3、将拌和均匀的灌浆材料灌入模板中并适当敲击模板;

4、灌浆材料拌制和浇筑按产品说明施工。

浇筑前应对混凝土基面充分洒水浸润。

拌制灌浆料时水的掺入量按产品说明要求。

(六)、植筋施工要求

1、根据施工图要求定位,对原结构植筋部位凿除粉饰面层及抹灰层至结构面,并用水清洗干净,钻孔、清孔、注胶、植筋。

2、钻孔严禁将原结构受力筋切断,遇筋时应调整位置;钻孔注胶应饱满,植筋达到要求后,应抽检做拉拔试验。

3、植筋前应先将混凝土表面凿毛,并用水清洗干净,洒水湿润4-5小时,刷界面剂一道,以保证新旧构件间的粘结力。

4、施工中若发现异常或原结构存在裂缝、破损现象,应通知设计人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后方可施工。

5、未经有资质的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后锚固连接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6、承重结构植筋的锚固深度必须经设计计算确定;严禁按短期拉拔试验值或厂商技术手册的推荐值采用。

7、当按构造要求植筋时,其最小锚固长度lŽmin?

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其他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参照11G-101图集。

(1)受拉钢筋锚固:

max(0.3ls;10d;100mm);

(2)受压钢筋锚固:

max(0.6ls;10d;100mm)。

注:

对悬挑结构、构件尚应乘以1.5的修正系数。

七、梁顶外粘钢板

1、外粘钢板加固的施工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1首先用磨光机将原构件框梁打磨至混凝土基层→加工钢板→界面处理→粘贴钢板→固定、加压、养护→施工质量检验→防护面层施工

2、外粘钢板的施工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2.1现场的环境温度应符合胶粘剂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若未作具体规定,应按不低于15℃进行控制。

2.2作业场地应无粉尘,且不受日晒、雨淋和化学介质污染。

2.3加固用钢板的加工(包括切割、展平、矫正、制孔和边缘加固等),其施工过程控制和施工质量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50的规定。

3、界面处理

3.1原构件混凝土及加固钢板的界面(粘合面)经修整后,要求进行打毛和糙化处理。

3.2外粘钢板处的混凝土,其表层含水率不宜大于4%,且不应大于6%。

3.3钢板粘贴施工

3.3.1粘贴钢板的结构胶粘剂,其配置和使用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

拌合胶粘剂时,应采用低速搅拌机充分搅拌。

拌好的胶液色泽应均匀,无气泡。

并应采取措施防止水、油、灰尘等杂质混入。

严禁在室外和尘土飞扬的室内拌合胶液。

胶液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完毕。

严禁使用超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