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8976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育学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育学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育学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育学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习题.docx

《教育学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习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习题.docx

教育学习题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C)。

A.教育事实B.教育价值C.教育问题D.教育规律

2、教育学就是研究(C),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

3、狭义的教育是指(B)。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个人教育D.社会教育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各种教育现象。

答:

此观点是错误的。

教育研究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

但并非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被作为教育研究对象的教育现象必须具备潜在的探索研究价值。

而有些教育现象是偶然的、个别发生的现象,不具有研究价值,因而不能作为教育研究的价值。

三、简答题

1、教育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简述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

3、简述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之间的关系。

4、简述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四、材料分析题

1、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

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2、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任校长的帕夫雷什学校,发生了一件事,一年级新生格里沙,由于母亲工作忙,开学第一天来上课时,耳朵没有洗干净。

在第一节课上,女老师发现格里沙的耳朵很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爱清洁讲卫生。

老师的这种粗心大意的做法,给格里沙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位女老师的课时,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的耳朵,让他抬不起头来。

这种反常的心理妨碍了他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女老师所教的算术和阅读课,格里沙都学得很差,女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后果却丝毫没有察觉。

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他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肯用功,并多次进行指责。

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

结果,格里沙的数学和阅读只得了“2分”。

格里沙终于忍受不住了,他流着泪向母亲倾诉了自己全部的痛苦。

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

学校领导在了解事实真相后,同意将格里沙调到其他班级。

后来,就是这个被女老师认为学习不好的格里沙,到五、六年级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才能。

问题:

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第二章教育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活动中最直接的教育者是(A)。

A.学校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材编写者

2、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B)。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3、著名生态学家、生物学家洛伦茨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

这一观点支持了(B)。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4、孟禄认为“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论中的(C)。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都否定了(C)。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6、教育具有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这些是教育的(D)。

A.社会遗传功能 B.人的培养功能 C.本体功能 D.社会功能

7、欧洲中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军国主义教育等,不仅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且也阻碍了社会发展。

这体现了教育的(D)。

A.个体发展功能 B.社会发展功能 C.正向功能 D.负向功能

8、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C)。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力托尔诺 D.孟禄

9、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论上坚持(D)。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0、教育是(A)。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11、教育起源于(B)。

A.人类早期的心理模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年长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文字的出现

12、教育产生最根本的条件是(B)。

A.社会的需要 B.人类劳动的进行 C.语言的产生 D.文字的出现

13、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D)。

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学记》

14、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

A.孔子B.孟子 C.许慎D.朱熹

1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D)。

A.模仿性 B.个体性C.群体性D.目的性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凡是能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答:

这种说法不准确。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答:

此观点是错误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培养的过程。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具备社会性,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3、教育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需要。

答:

这种说法不准确。

劳动起源论者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运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阐述人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观点。

从恩格斯的“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基本命题出发,推断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即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在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4、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语言的出现。

答:

此观点是错误的。

劳动起源论者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运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阐述人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观点。

从恩格斯的“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基本命题出发,推断出教育起源于劳动,因此教育起源的条件是人类劳动的进行。

三、简答题

1、《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中,“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2、简述教育起源问题上几种有影响的看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3、简述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四、材料分析题

1、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说明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人类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

关于教育本质属性问题的探讨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建国后到“文革”前;“文革”十年;文革后至今。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争论,大致有四种主要观点:

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多重属性说、特殊范畴说。

目前,关于教育的本质属性问题的争论,仍在继续,也未得出广泛认同的结论。

请谈谈你对教育本质属性的看法。

 

第三章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

A.四书五经B.六艺

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3.原始社会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是(A)。

A.没有阶级性B.有等级性

C.没有性别区分D.有专门机构

 4.古代雅典教育在人的培养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B)。

A.身心发展B.和谐发展

C.全面发展D.均衡发展

5.古代斯巴达教育的基本内容被称为“竞技五项”,包括(C)。

A.赛跑、跳跃、角力、掷铁球、投标枪

B.游泳、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C.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D.赛跑、跳跃、摔跤、掷铁球、投标枪

 6.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开始了人才选拔的一项重要制度,即(B)。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D.选举制

7.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的《四书》包括(D)。

A.《大学》、《论语》、《学记》、《孟子》

B.《礼记》、《论语》、《中庸》、《孟子》

C.《大学》、《礼记》、《学记》、《孟子》

D.《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8.清代末年,清政府最终废除了长达千年的科举制,这一年是(B)。

A.1903B.1905

C.1907D.1915

 9.古代学校教育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A)。

A.非生产性B.实用性

C.非等级性D.平等性

10.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D)。

A.专制性B.生产性

C.阶级性D.普及性

11.二战以后,世界教育制度的发展呈现出的共同趋势之一是(D)。

A.大学与中学的衔接B.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融合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12.20世纪教育呈现出的新特点之一是(A)。

A.民主化B.多样化

C.学历化D.平民化

 

第四章教育学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C)。

A.燃烧的蜡烛B.心灵的建筑师

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D.辛勤的园丁

 2.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

C.杜威D.赞可夫

3.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家倡导的三中心是(C)。

A.儿童、教材、活动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D.教师、经验、教材

 4.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D)。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

5.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C)。

A.克鲁普斯卡娅B.加里宁

C.马卡连柯D.凯洛夫

 6.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C)。

A.《论语》B.《大学》

C.《学记》D.《孟子》

7.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C)。

A.《大学》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学记》D.《理想国》

 8.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证的教育家是(D)。

A.福禄贝尔B.奥苏泊尔

C.蒙台梭利D.夸美纽斯

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C)。

A.《学记》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D.《教育论》

 10.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

A.夸美纽斯B.赞可夫

C.苏霍姆林斯基D.杜威

1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A)。

A.裴斯泰洛齐B.昆体良

C.夸美纽斯D.卢梭

 12.教育史上,“产婆术”的提出者是(A)。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夸美纽斯

13.20世纪20年代,抱着教育救国思想,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实践生活教育理论,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的教育家是(C)。

A.鲁迅B.徐特立

C.陶行知D.梁启超

 14.认为人出生后心灵是一块白板,一切知识是建立在由外部而来的感官经验上的教育家是(A)。

A.洛克B.卢梭

C.斯宾塞D.夸美纽斯

1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B)。

A.《教育学》B.《新教育大纲》

C.《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D.《教育概论》

 16.以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为主要教学原则的教育学理论被称为(D)。

A.全面和谐教育理论B.掌握学习理论

C.发现法D.发展性教学理论

17.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A)。

A.孔子B.孟子

C.荀子D.墨子

 18.最早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教学法的教育家是(D)。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D.昆体良

19.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是(C)。

A.传统教育B.进步教育

C.生活教育D.社会教育

 20.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A)。

A.瓦根舍因B.布鲁纳

C.巴班斯基D.赞可夫

第五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具有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这些是教育的(D)。

A.社会遗传功能B.人的培养功能

C.本体功能D.社会功能

 2.欧洲中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军国主义教育等,不仅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且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这体现了教育的(D)。

A.个体发展功能B.社会发展功能

C.正向功能D.负向功能

3.教育与社会诸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其中,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是(A)。

A.政治与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

C.科技水平D.文化传统

 4.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的是(D)。

A.社会文化  B.人的身心发展水平

C.社会意识形态  D.生产力水平

5.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C)。

A.布鲁纳 B.赞可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

 6.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7.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C)。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8.学校文化的核心是(B)。

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9.办学宗旨、教育理论、校风校训等属于(C)。

A.校园物质文化B.校园制度文化

C.校园精神文化D.学生文化

10.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B)。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教师文化  D.学生文化

辨析题:

1.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其他因素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

正确。

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关系密切,而且教育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2.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答;错误。

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部分教育内容。

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但不能够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3.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所以教育只能完全依附于政治经济制度。

答:

错误。

教育虽然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但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4.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答:

错误。

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在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是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5.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答:

错误。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

6.政治制度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答:

正确。

正义的政治制度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民主政治对教育权利的保障。

非正义的政治制度则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专制政治对教育权利的践踏。

7.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答:

错误。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

一方面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者及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如思想观念、价值倾向和行为方式,这时它就成为文化本体。

由此可见,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

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活动得以传递和深化;另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发展得以丰富。

材料分析:

1.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

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

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四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

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答: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育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但是,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也有积极的反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通过教育,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

(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加速改变旧的政治关系。

2.然而,虽然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因此“教育救国”的理论是错误的。

第六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在个体发展的动因上,持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

A.孟子  B.荀子  C.洛克  D.华生

 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C)。

A.杜威  B.格赛尔  C.华生  D.霍尔

3.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了(B)。

A.遗传的重要性

B.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D.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4.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C)。

A.决定作用B.动力作用

C.主导作用D.基础作用

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反映了(B)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学校教育  D.个体因素

6.“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一思想体现的是哪种儿童发展观?

(A)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发生认识论

7.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B)。

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育

8.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直观教具。

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B)特点。

A.稳定性B.阶段性

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9.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C)规律的反映。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0.个体身心发展的(A)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A.顺序性B.不平衡性

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11.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D)。

A.顺序性B.不平衡性

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12.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B)规律。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3.青少年身心发展中的哪一条规律的存在,使得有缺陷的儿童接受教育具有可能?

(C)

A.个别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14.“关键期”的存在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C)的特征。

A.差异性B.连续性C.不平衡性D.顺序性

15.“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D)。

A.孔子B.柏拉图C.夸美纽斯D.维果斯基

16.“跳一跳,摘个桃”是因为学生存在(C)。

A.关键期B.高峰期

C.最近发展区D.平衡期

17.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B)。

A.幼儿阶段B.青少年阶段

C.成年阶段D.老年阶段

18.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充满矛盾。

被称为“危机期”的时期是(B)。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辨析题: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答:

错误。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因为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2.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答:

错误。

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价值但不具有延时价值。

答:

错误。

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属该领域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

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所以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既具有即时价值也具有延时价值。

4.《伤仲永》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答:

正确。

仲永在很小年龄就表现出超出他人的能力,这是其遗传素质所导致的。

但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人的主观努力,加之家教环境不佳等因素,最终泯然众人。

说明遗传物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会在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内外因素作用下,发生改变,即具有可塑性。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答: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 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材料分析:

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他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

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

问:

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答:

这一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高尔顿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在人的智力发展中的影响。

遗传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或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尔顿的结论是正确的。

但是,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遗传,还包括成熟、环境、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

人的智力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模式、大众传媒和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影响。

其中教育的影响最为重要。

不同的自然物理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

另外,个体的主观能力性也对智力的发展有影响作用。

在同样的环境、教育条件下,拥有类似遗传条件的人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