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西省霍州市煤电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8897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山西省霍州市煤电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山西省霍州市煤电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山西省霍州市煤电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山西省霍州市煤电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山西省霍州市煤电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山西省霍州市煤电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山西省霍州市煤电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山西省霍州市煤电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山西省霍州市煤电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山西省霍州市煤电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煤电一中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文化创造是原有的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创新,绝不是凭空的臆想和猎奇。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牛顿在给胡克的信中写道,“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

我们增强文化创造活力,不是站在哪一个巨人的肩上,而是站在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肩上。

文学上任何有价值的创造都是在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是中国文学最深厚宽广的思想、情感、文化、语言和艺术基础。

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更应当清醒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坚守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要像十八大提出的那样,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广大作家应当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深入挖掘和提炼有益的思想精神价值,借鉴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将其融汇在文学创造之中。

要怀着自豪、礼敬和虔诚的态度,汲取有益的文化因素,做到厚积薄发,为增强文化创造活力不断提供滋养。

要坚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气息,创作更多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文化是由人创造的。

人在文化发展中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

文学创作是一项需要创造热情、创造冲动、创造精神的特殊脑力劳动。

作家是否具有足够的创造力,在其作品中是否含有新的文化创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作家素质决定的。

要增强文化创造活力,必须不断提高个人的学识,增加生活的阅历,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这样创造活力才有“底气”。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作家要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强化自我修养、砥砺意志品质、提升道德情操、积聚人格力量。

作家应当成为思想的智者。

要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世间万象看到事物本质,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总结提炼,把独到的感悟融入自己的作品,使作品有新的内涵、新的创造、新的提升、新的境界。

文学创造活力的激发,还要求作家具备“勇开风气之先”的胆量和气魄。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作家很需要这种“闯”的精神和“冒”的精神,不能人云亦云,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当然,在创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全社会都要允许和宽容在创造过程中的失误,给予更多的包容、更多的体谅、更多的帮助,形成尊重创造、包容差异的氛围。

要真正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贯彻到创作中去,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精神,让作家在潜心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时候,更加地心无旁骛,更少后顾之忧,使作家的聪明才智尽情发挥。

(出自2013年1月9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于“文学创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价值的文学创造是在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

列夫·托尔斯泰就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B.文学创造需要作家不断提高个人的学识,增强生活的阅历,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还要求作家具备“勇开风气之先”的胆量和勇气。

C.我国作家的文学创造应融汇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益的思想价值、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所以,广大作家应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

D.在文学创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全社会都要允许和宽容在创造过程中的失误,给予更多的包容、体谅和帮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富有文化创造力的文化人都像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上”,即站在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肩上。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文学思想、情感、文化、语言和艺术最深厚宽广的土壤。

C.只有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气息,才能创作出更多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D.人是文化发展的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

作家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家创造力的高低和其作品中是否含有新的文化创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作家应当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融汇在文学创造之中。

B.作家应该不断地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强化自我修养,砥砺意志品质,提升道德情操,积聚人格力量。

C.作家要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从实践创造中总结提炼,把独到的感悟融入作品,使作品富有创造性:

有新的内涵、新的提升、新的境界。

D.文章论述了作家应扎根在实践中,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文学创造力,创作出更多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为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答案】1.B2.D3.D

【解析】

1.试题分析:

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类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类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

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文学创造”是文中论述的重要概念,也是文章的中心词语、关键词。

B项,“文学创造需要作家不断提高个人的学识,增强生活的阅历,提高对生活的认识”理解育误。

“文学创造”应为“文学创造力的激发”。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C项,原文“作家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家创造力的高低和其作品中是否含有新的文化创造”。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D项,“为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干文无据。

文中主要论述文化建设问题,未涉及经济建设问题。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有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

“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准对曰:

“《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征,盖刑有所不平也。

”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

“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

”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

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太宗览奏不怿,曰:

“古羌戎尚杂处伊、洛,彼蕃夷易动难安,一有调发,将重困吾关中矣。

”准言:

“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

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

”帝因命准使渭北,安抚族帐,而徙仲舒凤翔。

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

六年,迁兵部,为三司使。

时合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命准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简始适中。

景德元年,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

准曰:

“是狃我也。

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是冬,契丹果大入。

因请帝幸澶州。

高琼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

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降准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

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

“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

”左右莫敢对。

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

(选自《宋史列传四十》)

[注]①郎中是官,直学士是职,吏部东铨是差遣,有实际职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谢:

谢罪B.是狃我也狃:

轻侮

C.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简:

挑选D.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薄:

单薄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B.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C.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D.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准年少有才且诚实。

他通晓《春秋》三传,19岁就考中进士;有人建议他面见太宗时不妨虚报年龄,以免被太宗认为年少而除去功名。

寇准却认为欺君不妥。

B.寇准为官耿直执着。

与皇帝谈论国事意见不合,使得皇帝非常生气而要离开,寇准牵扯皇帝衣服不让离去,直到有了决断才离开。

C.寇准精通天数。

淳化二年天大旱,寇准认为与朝政得失有关,于是对皇帝指出法度有不公平之处,于是说出祖吉、王淮枉法受贿之案件。

D.寇准抗击契丹显出谋略。

他通过分析及时训练、调遣军队进行防御,而且请得皇帝驾临澶州增加官兵士气,最后大败契丹军队。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2)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

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

【答案】4.D5.C6.C

7.

(1)正赶上皇帝召集百官讨论国事,寇准极力陈述事情的优点和缺点,皇帝更加器重他。

(2)唐朝宋璟不赏赐边地战功,最终导致开元时的太平。

边疆大臣(想要)邀请(求取)战功而(以致)酿出祸患,很是值得警戒啊。

【解析】

4.试题分析:

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D项,薄:

迫近。

所以选D。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

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本题可根据名词做主语和宾语来断句,还要注意文言虚词“者”。

考点:

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试题分析: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C项,“精通天数”不正确,是借机说案而已。

所以选C。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通常会涉及对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把握,对句意的整体理解和通顺表达的能力。

本题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有

(1)“会”“陈”“益”;

(2)“初”“他日”“左右”。

考点:

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寇准,字平仲,是华州下邽人。

寇准年轻时才智超群,精通《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十九岁时考中进士。

太宗选拔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平台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经常不被录取。

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

“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被录取,怎么能欺骗君主呢?

”后来寇准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连续升职担任殿中丞、郓州通判。

皇帝在学士院将他招来考试,授予寇准右正言、直史馆的职位,做为三司度支推官,转任盐铁判官。

正赶上皇帝召集百官讨论国事,寇准极力陈述事情的优点和缺点,皇帝更加器重他。

把他提升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兼任吏部东铨。

寇准曾经在宫殿之中向皇帝启奏事项,他的话与皇帝的想法不相符,皇帝很生气地站起来,寇准于是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

因此皇帝奖赏他说:

“我得到了寇准,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征一样。

淳化二年春天,大旱,太宗请亲近的大臣询问时政失误的地方在哪里,大家都回答是天命。

寇准回答说:

“《洪范》里说,天和人的关系,相互应和就像影子和回声,大旱的征象,是因为刑罚有不公平的地方。

”太宗很生气,起身回到宫中。

过了一会儿,召见寇准询问刑罚不公平的情况,寇准说:

“希望把二府的官员召来,我就说。

”皇上下令召二府的官员来,寇准就说:

“不久前祖吉和王淮都触犯法律接受贿赂,祖吉受贿较少却被杀头,王淮因为是参政王沔的弟弟,收受钱财千万,只受杖刑,仍官复原职,这不是不公平是什么?

”太宗把这件事问王沔,王沔叩头谢罪,于是皇上严厉批评了王沔,并且知道寇准可用。

当即任命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

自唐朝末年,蕃户就有居住在渭水以南的,温仲舒管理秦州时,把这些蕃户驱赶到渭水以北,构筑堡栅以限制他们往来。

太宗看过奏章不高兴,说:

“古代的羌戎少数民族尚且杂居在伊川、洛水,那些蕃夷人愿意流动难以安定,一旦有调集入侵发生,将要严重困扰我们关中了。

”寇准进言:

“唐朝宋璟不赏赐边地战功,最终导致开元时的太平。

边疆大臣(想要)邀请(求取)战功而(以致)酿出祸患,很是值得警戒(警惕)啊。

”皇帝于是任命寇准出使渭北,安抚蕃户,又调走了温仲舒到凤翔。

真宗当上皇帝后,寇准升迁为尚书工部侍郎。

咸平六年,调任兵部,为三司使。

当时合并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委派寇准裁定事务,于是任命六个判官分别掌控,繁琐简约才适度。

景德元年,契丹族入境侵袭,放纵游动的骑兵侵袭深州和祁州一带,稍有点不利就退却,徘徊往来(好像)没有打仗的意思。

寇准说:

“这是轻侮我们啊!

请朝廷训练军队,任命大将,挑选精悍的部队,据守要害的地方,防备敌人。

”这一年冬天,契丹族果然大举入侵。

寇准趁机请求皇帝到澶州去。

同列的官员害怕起来,想要退兵。

寇准阻止了他们,叫他们驾车侍候皇到澶州去。

高琼指挥卫士让皇帝乘上车子前进,皇帝就渡过了黄河,坐临澶州的北城门楼上,远近的人们看见皇帝车上的伞盖,跳跃着欢呼,声音传到几十里以外,契丹兵士相互看看,感到惊慌害怕,连阵势都排不成了。

敌方数千骑兵乘胜追至城下,皇帝诏令士兵迎击敌兵,斩杀擒获大半敌兵,敌军于是退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了风疾,刘太后在内宫干预朝政,把寇准降为太常卿,管理相州,又调任安州,贬为道州司马。

真宗当初不知道这事,有一天,问到身边的人:

“我好久没有见到寇准,为什么?

”左右没有人敢回答。

真宗驾崩时也还是只相信寇准与李迪是可托付之人,被重视到这个地步。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苏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

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

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8.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9.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8.

(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

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

(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

“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诗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

9.

(1)比喻。

“光似泼”“气如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

(2)对偶。

“日暖桑麻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熏”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情景交融。

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解析】

8.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词的大意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词的注释及关键词句分析,上阙写景,故可根据景物描写渲染的氛围来体会作者的情感,“软草平莎”在雨后有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纱,经雨之后,净而无尘,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

景物描写的优美清新自然烘托出词人的愉悦心情。

作者极力描绘农村田园风光,表现出他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从注释及词的写作背景也可得出,词人在政治仕途上不得志的郁闷心情。

点睛:

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

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

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

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

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

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

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9.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对表现手法的积累,结合着具体的词句分析,“光似泼”极言光照足,“气如熏”,表明香气浓郁,由此可得出,这是采用视觉、嗅觉相结合的手法;“似”“如”也表明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日暖桑麻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熏”对仗工整,故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上阙写景,桑麻在春日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绿光,暖风夹着蒿艾的熏香扑鼻而来,生机蓬勃、风光宜人;下阙抒情,如此宜人的风景,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故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

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兰亭集序》中描写兰亭聚会之日天气情况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感慨生命渺小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天朗气清

(2).惠风和畅(3).寄蜉蝣于天地(4).渺沧海之一粟(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6).常在险远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前者。

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

“惠”“蜉蝣”“渺”“沧”“粟”“瑰怪”。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茗友

聂鑫森

湘潭城西有一条曲而长的小巷,巷尾居然立着一家泰源当铺。

当铺不开在繁华闹市,是这个行业的惯例,因前来典当者,或家道困窘,要是被熟人碰到,那脸就丢大了。

衣衫破旧、面色青黄的幸叔儒,从这家当铺走出来的时候,正是仲春的一个午后。

他怀里揣着的东西没有当掉,因为掌柜出价太低。

他觉得胸口发闷、喉头苦涩,又气恼又忧烦。

幸叔儒今年五十有五,祖上做过官、经过商,但到他父亲这一代已经门庭衰败。

他幼读旧学,能诗善文,却不能立业,只能在乡下教私塾养家糊口。

眼下老妻重病,儿子又等着钱娶亲,他只能把唯一值钱的心爱之物拿来典当,可掌柜有眼无珠,只出两块光洋!

他步下当铺的台阶,朝巷口走去。

家里等着钱用,必须再去寻访一家当铺。

他的鼻翼敏感地动了动,然后狠狠地吸了一口气,是茶香,而且是今年新上市的武夷岩茶。

此生他最好的无非两件事:

读书、饮茶。

而这一刻,他特别想饮茶,唇焦舌燥,心火太旺,亟待以茶浇润。

他的鼻子仿佛被茶香牵着,来到一户人家的黑漆铜环大门前,迟疑了一下,谨慎地叩响了门环。

不一会儿,大门打开,走出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胖胖的,满脸带笑。

“您有什么事吗?

”“路过贵宅,偶闻茶香,定是武夷岩茶的‘明前茶’,故冒昧乞茶,还请慷慨一赐。

”“哦,闻香识茶,可为同道,请!

穿过花木繁茂的庭院,走进一间洁静的书房。

正面挨墙是一排书柜,两侧的墙上挂着字画。

他们在正中的几案边坐下来。

地上立着红泥小火炉,火苗子舔着烧水的大瓦壶;几案上摆着一把紫砂壶和几个紫砂小杯。

主人谦和地说:

“我叫叶春山,自号茶痴。

开着几家卖茶叶的店。

”“我叫幸叔儒,在乡下教私塾。

您经营茶叶,又如此爱茶,是古人所称的‘茶人’啊。

”“您有闻香识茶之能,又何尝不是茶道中人?

”两人相视而笑。

叶春山端起几案上的紫砂壶,缓缓倒入两个小杯中。

“茶是刚冲泡的,幸先生请品评。

”幸叔儒道声谢,便端起一杯啜了一小口,停了一阵再啜一小口,然后说,“真是好茶,好茶!

可惜叶先生这把紫砂壶尚有不足……”“真是方家之语。

”叶春山益加佩服。

“我随身带着一壶,算是个家传之物,且用它试试如何?

”“好。

请先让我拙眼一观。

幸叔儒从怀中掏出一把小巧的紫砂壶,双手捧着递了过去。

叶春山接过来,左看右看,特别是壶的内壁,茶垢厚积。

便说:

“好壶,这是‘孟臣壶’,出自明末清初宜兴紫砂壶名匠惠孟臣之手。

我在本地一家大宅院见过,可惜主人坚不出让。

”“不到万不得已,谁肯易主呢?

《茗谈》说:

‘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

’真是至理名言。

叶春山迫不及待地用这把壶冲好茶,过了一阵,茶香四溢。

两人端杯饮啜。

“叶先生,味道如何?

”“此壶果非凡品。

二人一边品茶,一边聊天,如老友重逢,幸叔儒的心情渐渐好了起来。

他忽然看见对面墙上挂的一个条幅,写的是一首七律,内容是夏夜日本飞机来袭,全城灯火管制,中有两句可堪评点:

“收灯门巷千家黑,听雨江湖六月寒。

”便说:

“叶先生不愧儒商。

这两句写得漂亮,‘有时’也‘有我’,佩服。

”叶春山受宠若惊,问:

“何谓‘有时’、‘有我’?

请赐教。

“您客气。

叶兄诗才高妙,咏日机夜袭、灯火管制,此谓‘有时’。

而情必自我生,辞必自我出,称之‘有我’。

”叶春山连连点头。

黄昏翩然而至,幸叔儒记起家事,连忙起身告辞。

叶春山欲言又止,终于,鼓足勇气问道:

“兄可否出让此壶……我绝不还价。

”幸叔儒叹了口长气,说:

“实不相瞒,我刚才去了当铺典当此壶,确是家有急事啊。

“那就让于我,如何?

”“叶先生是茶人、雅人,此归你,也算的归明主。

此壶最少可值四千块光洋,但我只能让半个壶给你。

叶春山愣住了,半个壶怎么让法?

“我只取两千块光洋,以给家用,壶留兄处,我想壶了,便来府上叨扰,不知可否?

”叶春山喜得高喊一声:

“遵命!

日子不紧不慢地打发过去,每隔几日,幸叔儒就来叩访叶府,多是夜晚,烧水、沏茶、聊天,然后兴尽而别。

亲兄弟有这么亲密吗?

没有。

日寇投降了,普天同庆。

而幸叔儒在一场大病后,驾鹤西去。

他的儿子赶到叶府,下跪向叶春山报丧。

叶春山禁不住满怀悲恸,呜呜大哭了一场。

第二天一早,叶春山赶到城郊乡下的幸家,向幸夫人及其儿子详述孟臣壶之事,补还二千光洋,并为幸叔儒热热闹闹办了后事。

每至夜晚,叶春山用孟臣壶沏茶,必斟满两杯,然后端起其中一杯,喃喃地说:

“幸先生,请品茶!

(选自2013年《小小说选刊》第17期,有改动)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紫砂壶是幸儒叔唯一值钱的心爱之物,而泰源当铺掌柜却只出两块光洋,所以幸儒叔觉得他有眼无珠。

B.幸儒叔有闻香识茶之能,叶春山由此推之他一定和自己一样是茶道中人,就没有犹豫,请他入室饮茶。

C.这把“孟臣壶”叶春山非常熟悉,因为他曾在一家大宅里见过,只是当时主人不肯出让,让他遗憾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