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Bode图超前校正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8882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Bode图超前校正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Bode图超前校正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Bode图超前校正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Bode图超前校正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Bode图超前校正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Bode图超前校正设计.docx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Bode图超前校正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Bode图超前校正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Bode图超前校正设计.docx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Bode图超前校正设计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基于Matlab控制系统的Bode图超前校正设计

2O11年11月12日

摘要:

串联超前校正,是在频域内进行的系统设计,是一种间接地设计方法.因为设计结果满足的是一些频域指标,而不是时域指标,然而,在频域内进行设计,又是一种简便的方法,在伯德图的虽然不能严格地给出系统的动态系能,但却方便地根基频域指标确定校正参数,特别是对已校正系统的高频特性有要求时,采用频域法校正较其他方法更为简便。

 

一、设计的要求

 

试用Bode图设计方法对系统进行超前串联校正设计,要求:

(1)在斜坡信号r(t)=vt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ess≤0。

01v0;

(2)系统校正后,相角稳定裕度γ满足:

48deg≤γ;

(3)剪切频率ωc≥170rad/s。

二设计意义

对于一个控制系统来说,如果它的元部件及其参数已经给定,就要分析它是否能满足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

一般把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称为系统的分析。

在实际工程控制问题中,还有另一类问题需要考虑,即往往事先确定了满足的性能指标,让我们设计一个系统并选择适当的参数来满足性能指标要求;或考虑对原已选定的系统增加某些必要的原件或环节,使系统能够全面的满足所要求的性能指标.利用超前网络或PD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控制器的相角超前特性.只要正确的将超前网络的交接频率1/aT和1/T选在待校正系统截止频率的两旁,并适当选择参数a和T,就可以使已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从而改善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

三、设计思路

1.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2.根据已确定的开环增益K,绘制原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计算其稳定裕度

.

3.确定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

和网络的a值.

①若事先已对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

提出要求,则可按要求值选定

然后在Bode图上查得原系统的

值。

,使超前网络的对数幅频值(正值)

(负值)之和为0,即令

进而求出超前网络的a值。

②若事先未提出对校正后系统截止频率

的要求,则可以从给出的相角裕度

要求出发,通过以下的经验公式求得超前网络的最大超前角

式中,

为超前网络的最大超前角;

为校正后系统所要求的相角裕度;

为校正前系统的相角裕度;

为校正网络引入后使截止频率右移(增大)而导致相角裕度减小的补偿量,

值的大小视原系统在

附近的相频特性形状而定,一般取

=

即可满足要求。

求出超前网络的最大超前角

以后,就可以根据式:

计算出a的值;然后未校正系统的

特性曲线上查出其幅值等于-10lg(1/a)对应的频率,这就是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

,且

4.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根据步骤3所求得的

和a两值,可求出时间常数T。

即可写出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5。

校验校正后系统是否满足给定的指标的要求。

若校验结果后证实系统经校验后已全部满足性能指标要求,则设计工作结束.反之,若校验结果后发现系统校正后仍不满足要求,则需再重选一次

,重新计算,直至完全满足给定的指标要求为止。

四、参数的计算

 

1增益K

已知的开环传递函数:

及系统所要求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ess≤0。

01v0

由公式:

K=Kv〉100

可得K=100

2未校正系统的r和wc

绘制满足K=100的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

num=[100];

den=conv([1,0],conv([0.1,1],[0。

01,1]));

G0=tf(num,den)

Transferfunction:

100

-———-————---——-—--—---—-

0.001s^3+0.11s^2+s

w=logspace(—1,4,500);

bode(G0)

margin(G0)

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Pm和截止频率wc

[mag,pha,w]=bode(G0);

[Gm,Pm,Wcg,Wcp]=margin(mag,pha,w)

sys=feedback(G0,1);

step(sys)

Gm=

1。

1025

Pm=

1.6090

Wcg=

31.6228

Wcp=

30。

1165

未校正系统的阶跃响应

sys=feedback(G0,1);

step(sys)

编写function函数命名LeadCalibrate,用来求校正传递函数.

functionGc=LeadCalibrate(Key,G0,var)

w=logspace(-1,4,500);

[mag,pha,w]=bode(G0);

[Gm,Pm,Wcg,Wcp]=margin(mag,pha,w);

ifKey==1

Phi=(var-Pm+20)*pi/180;

alpha=(1-sin(Phi))/(1+sin(Phi));

M=10*log10(alpha)*ones(length(w),1);

semilogx(w,20*log10(mag(:

)),w,M);

wmmin=w(find(20*log10(mag(:

))〉M));

wmin=max(wmmin);

wmmax=w(find(20*log10(mag(:

))〈M));

wmax=min(wmmax);

wm=(wmin+wmax)/2;

wc=wm;

T=1/(wc*sqrt(alpha));

Tz=alpha*T;

Gc=tf([T,1],[Tz,1]);

end

ifKey==2

wc=var;

[mag3,pha3,w1]=bode(G0,wc);

magdb=20*log10(mag3);

alpha=1/(10^(magdb/10));

T=1/(wc*sqrt(alpha));

Tz=alpha*T;

Gc=tf([Tz,1],[T,1]);

end

end

根据相角裕度校正函数并求相应的相角裕度Pm和截止频率wc

Gc=LeadCalibrate(1,G0,48)

Transferfunction:

0.08316s+1

———————-----—-

0.002887s+1

G1=G0*Gc;

bode(G1);

margin(G1);

[Gm,Pm,Wcg,Wcp]=margin(G1)

grid

Gm=

5.2254

Pm=

43。

0960

Wcg=

183。

6803

Wcp=

67。

8466

校正后的阶跃响应

sys1=feedback(G1,1);

step(sys1)

根据截止频率求校正函数并求相应的相角裕度Pm和截止频率wc

Gc=LeadCalibrate(2,G0,170)

Transferfunction:

0.3533s+1

—-—--————-—————-

9.242e—005s+1

校正后的Bode图

G1=G0*Gc;

bode(G1);

margin(G1);

[Gm,Pm,Wcg,Wcp]=margin(G1)

grid

Gm=

33。

1465

Pm=

31.1622

Wcg=

1.0772e+003

Wcp=

174.9997

校正后的阶跃响应

sys1=feedback(G1,1);

step(sys1)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我们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作为电子专业的大学来说掌握Matlab软件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回顾起此次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找资料,设计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一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通过和同学的交流,终于迎刃而解。

同时,在此次的课程设计中也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1

[2]瞿亮.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刘姜涛。

基于MATLAB的串联超前校正器设计。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