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评估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8654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评估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评估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评估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评估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评估研究.docx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评估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评估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评估研究.docx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评估研究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评估研究

  摘要:

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的核心内容。

文章对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内涵及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协同效应的多阶段企业价值预测模型,并对模型中关键变量的确定方法给出详细定性分析,提供了协同效应评估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并购;协同效应;评估

  一、引言

  并购通过协同来创造价值,即通过并购双方的资源共享、能力和知识的转移来提升并购后双方的综合价值。尽管企业并购动机各异,有的是为了达到规模经济,有的是为了提高市场份额,有的是为了低成本迅速进入新的领域,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协同效应。自从美国学者H•伊戈尔•安索夫()在20世纪60年代第一个提出协同效应概念后,理论界对协同效应的概念界定、协同机会识别、协同效应对股东财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大多基于战略层面,偏重于协同效应的定性分析和实证检验,而对协同效应预测和评估研究,由于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多、难度大,目前可借鉴成果少。而企业只有在并购前预测出协同效应才能建立有价值的并购效益参考标准,判断并购是否可行。因此,企业并购前的协同效应评估至关重要。

  二、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含义

  1.协同效应的一般含义。协同效应是系统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企业在战略管理的支配下,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功能耦合而成的企业整体性功能超出企业各部门的功能之和。尽管协同效应在企业并购中是个广泛运用的概念,但是,协同效应的准确含义并不明确。最有代表性的解释为马克•L•赛罗沃(MarkLSirower,1999)在《协同陷阱:

并购游戏输在哪里》一书中给出的,他认为“协同效应”必须放到竞争环境中去考虑,是并购后公司整体效益的增长超过市场对目标公司及收购公司作为独立企业已有预期之和的部分,即:

协同效应是两家公司并购后的效益比两家独立公司所期望取得效益之和的增加部分。 协同效应含义的进一步分析。虽然协同效应在并购前并没有实际发生,而只是并购方企业预期的两者整合后目标企业给并购方企业带来的战略上的协同,但是在并购过程中评估目标企业价值时,必须将这部分潜在价值考虑进去,否则会造成目标企业投资价值(而非公平市值)被严重低估。

  

(1)协同效应与投资价值。投资价值是指并购方在特定环境与投资要求下的价值,这种价值包括了战略收购者期望由收购创造的协同效应或其他益处。同样的目标企业对不同的战略收购者有不同的投资价值,因为收购者可能得到的协同效应不同;公平市值在美国国家税务局的收入准则中被定义为:

“在买卖双方完全自愿、无强迫性交易,并且双方对相关事实合理知晓的情况下,财产的转移价格。”可见,公平市值是买卖双方完全自愿,并且没有考虑协同效应益处的价值。公平市值概念下的买方是“财务”意义上的买方,而不是“战略”意义上的买方。因此,并购方关注的是基于协同效应的目标企业投资价值。

  

(2)协同效应与控制权。并购成功的关键在于获得目标企业实际控制权,只有掌握了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才能够实现各种协同效应。收购溢价(控制权溢价)是交易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收购方感觉到交易的协同效应时,才会支付溢价。影响收购溢价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目标企业的被收购态度、存在多方并购时的竞价溢价、目标企业的相对收益和规模、股权分散程度、行业相关度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收购溢价的支付是为了取得并购所创造的协同效应,因此,收购溢价主要是由协同效应而不是控制权所产生的,控制权只是激发协同效应的必要权力。

  (3)协同效应的创造者——并购方(买方)还是目标企业(卖方)。企业并购中,究竟是买方还是卖方创造了协同效应?

首先买方和卖方对协同效应的产生都有贡献。因为在并购中,企业竞争优势的转移是双向的,即可以是买方的竞争优势或核心能力要素向卖方转移,从而促进卖方竞争力的提高和竞争优势的形成;也可以是卖方的竞争优势向买方转移,从而促进买方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形成或增强。其次,协同效应一般来说主要由买方创造。因为,竞争优势主要为买方所拥有,买方增强了并购后企业的竞争优势,比独立企业提高了收入、降低了成本或改进了技术。与买方企业相比,卖方企业多数处于竞争劣势,因此并购中的竞争优势转移主要表现为从买方企业向卖方企业的转移。因此协同效应通常由买方创造。但是,当卖方企业具有一种独特的技术或知识产权,买方可以将其应用在更多的客户中,这中“反弹”协同效应主要由卖方创造。

  (4)协同效应的动态特性。美国学者安索夫于20世纪60年代第一个提出了协同的概念,“协同被认为是公司与被收购企业之间匹配关系的理想状态,协同常被表述为‘2+2=5’,其含义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收购另一家公司,使得公司的整体业绩好于两个公司原来的业绩总和。”这种表述简明、形象,易于理解。但它只是一个静态的表述,没有考虑并购双方原有的增长潜力,在用于协同效应评估时,易将并购双方原有的增长潜力归于协同效应的贡献,从而高估协同效应。

  马克•L•赛罗沃(MarkLSirower,1999)在《协同陷阱:

并购游戏输在哪里》一书中的定义改进了对协同效应的解释,他认为“协同效应”必须放到竞争环境中去考虑,它应该是合并后公司整体效益的增长超过市场对目标公司及收购公司作为独立企业已有预期之和的部分。并认为影响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是并购时支付的溢价,如果收购方在收购目标企业后,可以取得期望收益,则收购战略的净现值(NPV)可以用下式表示:

  NPV=协同效应-并购支付的溢价

  协同效应=NPV+并购支付的溢价

  上述公式中,由于运用了净现值的概念,使协同效应的定义具有动态特性;定义中将并购双方公司各自的原有增长潜力扣除后计算协同效应,区分了并购的协同效应和不发生并购本来可能有的增长,推进了协同效应的理论解释。

  三、企业并购协同效应评估应考虑的关键因素分析

  1.协同效应的大小。协同效应的大小是通过对净现金流的预测来加以量化的。根据协同效应的来源,协同效应的产生主要由四部分变化导致:

营业收入的增加,产品成本的降低,税收的减少和资金成本的降低。预测的每个组成部分,尤其是每个组成部分的增加和改善,都应该严格地进行评估。然而,长期而言,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在于营业收入的增加和产品成本的降低。 取得协同效应的可能性。企业并购预期会产生多项协同效应,有些很可能成功,另一些则不然。例如,与目标企业董事会有关的管理成本,其被削减的可能性几乎是100%;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达到一定的销售目标是很难确定的。因为收入提升具有不可预见性,某些企业甚至不将其列入产生协同价值的因素,也有些企业将其作为“有弹性的协同效应”,在计算其协同价值时采用较高的贴现率来贴现。 取得协同效应的时间。虽然并购只是一场交易,协同效应的取得却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并购的价值和并购是否成功,与能否根据预期时间表取得现金流的增长密切相关。任何整合措施的延迟都可能推迟现金流的取得,从而降低并购的净现值。同时也要避免急切地缩短提高收入或降低成本的时间,因为取得协同效应的时间与取得的数量一样,依赖于对条件的假设。

  四、企业并购协同效应评估分析

  评估并购中的协同效应价值是以对将来的预测为基础,含有主观和不确定因素,在实际中很难估算,需要更为丰富和完善的辅助方法。对于不同类型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也多种多样,其中以贴现现金流量法较为成熟。本文依据这一方法及合理的假设条件对企业并购协同效应进行预测,并对模型中关键变量的选取进行详细定性分析,以期对指导企业并购有所借鉴。

  1.价值的衡量标准——净现金流量。净现金流量,也称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公司产生的在满足了再投资(资本性支出和营运资本增加)需要之后剩余的现金流量,这部分现金流量是在不影响公司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以“自由”分配给公司全部资本提供者(包括债权人和股东)的最大现金额。

 净现金流量能最准确地衡量企业价值,因为价值创造最终可被定义为提供给资本方的经过风险调整的净现金流;净现金流量决定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企业只有拥有足够的现金才能从市场上获取各种生产要素,为价值创造提供必要的前提,而衡量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正是进行价值投资的基础,价值必然可追溯到现金流,这也是在价值评估里经常用到“现金流”的原因。而且,净现金流量在美国和欧洲的价值评估和资产管理领域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大量的投资银行、财务咨询、信用评级等机构十分关注公司的净现金流量,美国上市公司年报中常常披露净现金流量。故本文选取净现金流作为对协同效应预测的基础。 模型预测的重要假设前提。

  

(1)企业并购为战略并购。根据并购的目的是创造价值还是转移价值,可以将企业并购分成两大类:

战略并购和财务并购。罗宾逊和彼德森(Robinson、Peterson,1995)从传统的竞争战略出发,将战略并购定义为“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强公司在细分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创造企业价值的并购。”可见财务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转移价值,而战略并购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价值。因此,战略并购是以实现协同效应、创造价值为目标的,符合协同效应研究的目的。

  

(2)并购双方企业均是持续经营的。假设并购双方企业均是持续经营的,如果不符合这一条件,出现企业清算或长期衰退,对其估值需要另外的假设和评估程序。

  (3)双方企业在并购整合一段时期后收益持续稳定地增长。

  并购决策是企业的一种战略投资,一般涉及大量的货币资金,对买卖双方造成长期影响,只有在企业整合后有很稳定的收益和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才适用贴现现金流量法。 模型参数的确定。本文贴现现金流量法采用多期折现法,基本思路是把预测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并购后前几年的净现金流分别进行预测,第二阶段是对第一阶段以后的现金流的终值进行预测。基本公式如下:

  其中:

PV——并购后企业现值;

  dn——并购后企业第n年的净现金流;

  i——贴现率;

  m——第一阶段预测期;

  g——并购后第二阶段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增长率。

  

(1)第一阶段预测期m的确定。第一阶段预测期m应该足够长,以便反映并购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对成熟行业的已成立企业,一般可以相对准确地预测7年到10年的经营情况,10年后现金流的变化对现值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m根据具体并购双方行业情况可取7年~10年。

  

(2)贴现率i的确定。贴现率i,即资本成本或要求的投资回报率,反映的是投资风险,由市场决定,通常为市场利率。但是根据市场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市场利率有即期利率和远期利率之分,能用于贴现的应该是0时刻的即期利率;而由于购买力风险的存在,不同期限的即期利率是不同的。一般而言,随着期限变长,即期利率会增大,但在预期未来会出现通货紧缩时,即期利率也可能是随期限变长而变小的。由于贴现率i是一个预期或前瞻性的概念,投资者在选取贴现率时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伸缩性,只能参照某个市场利率和未来的并购对象的具体风险来确定。

  贴现率i也可以选用并购企业的加权资金成本,即使并购资金是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债务资金,也应为并购方的加权资金成本,而不应是债务的利息。其原因如下:

①虽然企业的加权资金成本随负债的增加而降低,但企业的借债能力也随之下降。②企业应被视为“持续经营”,企业的负债能力是有限的。当负债比例过高时,银行会拒绝给企业贷款,此时为了投资,企业只能增加权益资金,从而使加权资金成本上升。由此可见,以负债投资也应考虑企业的加权资金成本,而不能仅考虑其债务利息,这样才能提高企业整体投资效益。

  (3)长期可持续增长率g的确定。根据模型假设(3):

双方企业在并购整合一段时期后收益持续稳定地增长,所以长期可持续增长率g的选取对并购后企业现值PV会有重要影响。为了合理确定增长率g,必须考虑下列因素影响:

①总体经济环境;②企业所处行业的成长性,包括企业的客户所处行业的成长性;③并购可能带来的协同效应;④企业的历史成长率;⑤在一定的竞争条件下,包括技术、产品线、市场、定价和市场营销方面,管理者对未来发展的预期。

  上述模型中把协同效应的影响考虑到预期增长率g和现金流量中,评估出并购后企业价值,再减去双方不发生并购时的价值之和,其差额就是协同效应的价值。

  五、结论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战略并购,即并购是以实现协同效应、创造价值为目标,符合我国并购的发展趋势,并以并购双方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对影响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协同效应的企业价值多阶段预测模型,并给出模型中关键变量的确定方法,希望对企业进行并购决策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秋生,周林.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研究与发展.会计研究,2003,(6):

44-47.朱宝宪,吴亚君.并购协同效应的计算.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4,(9):

26-30.Evans,,Bishop,forM&A:

BuildingValueinPrivate:

ElsevierScience,2001:

79-86.刘文纲着.企业并购中的竞争优势转移研究.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0-53.王宏力,周县华.企业并购中的经营协同效应及其价值评估.当代经济研究,2003,(7):

48-51.

  6.托莫罗,戴维•F•巴贝尔着.郭斌译.金融市场、工具与机构.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10-112.

  7.吴世农着.现代财务理论与方法.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25-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