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远程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8342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远程教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远程教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远程教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远程教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远程教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远程教育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远程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远程教育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远程教育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远程教育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远程教育教案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

  2.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说说在平时生活中,神圣一般用来形容什么?

  在印第安人的眼中,他们生活的那方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土地也是神圣的。

他们会自豪地告诉每一个光临那片土地的人。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2.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把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教师适时指导新字学习。

  思考:

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小组讨论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

补充介绍文章背景知识。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1-3自然段:

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

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

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研读语句,理解“神圣”

  1.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呈现怎样的画面?

  

(1)抓住“圣洁”,理解内容。

  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任何东西,不会破坏、伤害他们。

  

(2)富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想象。

  (3)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如此神圣的一片土地,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为什么就显得如此珍贵,如此重要?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体会。

  教师重点引导以下句子: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大地和我们的关系。

  (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等)

  

(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交流讨论:

共同属于哪个家园?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

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小结:

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

这片神圣的土地对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存这份神圣呢?

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读“神圣”,回想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背诵2、3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感悟“神圣”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

  大声朗读文章3-7自然段,从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语句。

多读读这些语句,可以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师重点引导以下句子:

  

(1)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

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①交流感受。

(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②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

读第四自然段,找到相关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①交流自己的感受。

(空气对生命很重要)

  ②说说那是一种怎样的味道?

文章里哪些句子可以体味到这种独特的味道?

  ③为什么说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因为没有了空气,或者空气受到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呼吸,生物的生长,影响到生命的存在)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3)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因为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

  ②重点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因为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同属于一个家园)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八自然段。

  (4)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

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①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我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土地)

  ②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③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土地?

  理解“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如果家园受到破坏,我们不能及时补救,那么对地球的伤害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

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自生存)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九、十自然段。

  (5)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①文章第三自然段已经强调大地是我们的一部分,为什么说“大地不属于人类”?

  (因为谁也没有拥有大地的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

  ②为什么说“人类是属于大地的”,前面不是强调“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吗?

  (因为大地拥有着各种有利于生命成长的物质,人类的生命才能得以繁衍、成长、延续)

  ③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体会“神圣”,背诵语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

  3.做生活有心人,观察家乡的土地或身边的资源,看看它们是否得到了保护,把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写下来。

 

青山不老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害。

《青山不老》这篇文章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教师出示重点词语,学生进行练习。

  适时板书:

“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没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

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土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引导学生质疑,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教师点拨:

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不仅仅是一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是老人执着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洲;有了这绿洲,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教师点拨:

黄土和绿树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

这正是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

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3.青山是不会老的。

你是怎样看待这句话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了——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少年闰土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

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

  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

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导语及资料袋中对鲁迅先生的介绍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可以补充自己课下搜集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了解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闰土”是谁?

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

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

拜、允、畜几个字的特殊部首

  

(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适量板书。

  学生可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穿插在课文讲解中。

  三、初见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

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项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少年?

(从外貌描写中仔细揣摩)

  

(1)若学生不知从何说起,可引导学生从描写闰土外貌的形容词着手。

如:

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还有紫色等。

  

(2)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教师可适度点拨,板书:

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四、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要注意些什么?

抓住人物的特点。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其他同学猜猜他是谁?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从“我”和闰土初次见面关于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少年闰土》一课。

  1.学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

  2.师生交流,适时总结板书:

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3.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

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自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二、想象画面,指导诵读

  月亮地下,闰土一个人看瓜刺猹在“我”眼里是多么惊险刺激的事啊。

所以,三十年过后,“我”回忆起闰土来,头脑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这幅画面。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第一幅画面。

  学生描述。

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景色描写烘托气氛,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动了起来。

  引导学生背诵,可以出示段落填空进行提示。

  三、研读课文,重点感悟

  1.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

请同学们交流总结。

  

(1)闰土是捕鸟高手。

  

(2)闰土很勇敢。

  2.重点研读:

  

(1)“啊!

闰土的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

“他们”指谁?

“高高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小结:

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一样的理解。

  适度延伸:

展开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作者是如此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与作者相比,谁的生活有意思呢?

同学们,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文中“我”的生活?

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来谈一谈。

  

(2)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

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答案。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全文

  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你想知道这两个人的友谊后来发展得怎么样了?

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一读。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文习题。

  2.背诵第一自然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学会给课文添加小标题。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

  提起鲁迅先生,我国乃至世界上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

  文章的作者是周晔,是鲁迅的侄女。

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字典。

  教师提示:

  

(1)读准“悼”“冠”“咳”“嗽”等字的读音;

  

(2)注意几个字的书写:

“冠”上头没有点;“嗽”的中间部分是‘束’,右边是‘欠’。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可以分为几段?

  3.小组讨论,归纳段落大意。

  教师在提问引导的基础上,整理总结:

  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段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讲述了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

  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学生给每段加上小标题。

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

  

(1)根据段落大意概括小标题;

(2)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提醒大家拟小标题的一个原则就是简洁概括。

  5.默读课文,小组讨论如何添加小标题。

  6.教师适时总结:

如谈《水浒传》;谈碰壁;谈救车夫;女佣回忆。

  三、课文小结

  再次朗读课文,想想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大家回忆课文内容,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他才赢得了许多人的爱戴。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重点赏析

  1.交流“谈《水浒传》”。

  引导学生抓住“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一重点句,联系上下文“我”的表现及伯父送书,再结合伯父的身份,体会到这是伯父对“我”读书不认真的委婉的批评。

从中看出伯父教育“我”讲究方式,避免直接批评让“我”难堪。

而“我”以后的表现也说明,伯父委婉的批评收到很好的效果。

  小结:

从伯父教育“我”认真读书这件事,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读书态度认真、教育下一代讲究方法的人。

  2.交流“碰壁”。

  引导学生抓住“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一重点句。

这个句子比较难懂,先让学生知道鼻子扁是天生的,不可能被墙壁碰扁;然后,教师讲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启发学生理解:

“四周黑洞洞的”指的是旧社会的黑暗;“把鼻子碰扁了”暗示鲁迅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

鲁迅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很害怕,查抄他的信件,不许他发表文章,还要逮捕他。

鲁迅先生先后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巧妙地和反动派进行斗争。

“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要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幽默的语言风格,体会鲁迅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3.交流“救助车夫”。

  引导学生抓住“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把伤口洗干净,“敷上药”“扎好绷带”“掏出一些钱”等重点词,从救护时的动作和资助两个方面体会伯父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当谈到伯父“变得那么严肃”时,要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当时伯父在想些什么?

从中体会他的爱憎分明。

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渲染当时的氛围,帮助体会感悟:

北风怒号,天色阴暗,车夫在地上痛苦地呻吟,为生计而苦苦挣扎;伯父救助车夫,态度是那么亲切。

救助后,伯父态度严肃,内心激愤。

让学生通过情景朗读,加深对人物情感的体验。

  4.交流“关心女佣阿三”。

  引导学生抓住“一点儿也不在乎”“常常劝我多休息”,鲁迅“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高尚品质。

  三、总结全文,探究写法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认为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人?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写出鲁迅先生的这一特点的?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讨论交流。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言行、举止写出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

  四、作业设计

  抄写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和表情的语句。

 

一面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

以至于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怀念不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的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

一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这一部分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

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揪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揪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3.仔细阅读三处外貌描写,思考:

  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4.引导学生思考:

文中这三处描写有什么作用?

  四、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通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暂的一面当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

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谦虚;那“微笑、点头”蕴含着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同时,“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笞着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正是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记住这难忘的“一面”。

  五、拓展写作,布置作业

  1.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2.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有的人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将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我们得知这一伟人于1936年10月19日不幸病逝。

但他的精神仍然留在我们的心中。

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下面我们共同分享。

  2.教师板书课题。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流利。

  2.指导学生诗歌朗读注意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指名读诗歌,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三、研读感悟,升华情感

  1.自由朗读诗歌,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