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8228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docx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docx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

第一节物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

1、什么是物质?

古代:

原初物质

近代:

原子

现代:

客观实在

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客观实在性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可知性

意义: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概括了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以偏概全的错误

2、哲学的物质与自然科学的物质

共性个性

普遍性相对性

指导基础

二、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

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赫拉克利特:

一切皆变,无物常驻

恩格斯:

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之外,再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东西了。

2、物质与运动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王夫之:

物生于动而非生于静

马克思:

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水中和地上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反:

形而上学不动论

(2)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

反:

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毕尔生: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三、运动与静止

1、静止的两种状态:

空间位置不变;

性质不变

2、运动与静止: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毛泽东: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反对两种错误的动静观:

夸大运动的绝对性,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克拉底鲁: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庄子: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夸大静止的相对性:

芝诺:

飞矢不动;阿基里追乌龟;运动场;二分法

三、物质的存在形式—空间和时间

1、时空与物质运动

古: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

空间---三维性

时间---一维性

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另一方面,空间和时间又离不开运动着的物质。

2、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时空的绝对性:

即时空的客观实在性

荀子“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董仲舒:

春,爱志也;夏,乐志也;秋,严志也;冬,哀志也。

否认时空的客观性

时空的相对性:

时空的具体特性随着物质状态和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3、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时空的无限性是就整个物质世界而言,时空的有限性是就具体物质而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以时空的方式存在的。

 

第二节意识

一、意识的产生

1、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无机物-----反应特性

低等生物--刺激感应性

动物--------感觉和心理

人-----------意识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

“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一直是社会的产物。

”一个头脑健全的现代人,如果离开了社会生活,也不可能产生人的意识。

总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高度完善的特殊物质器官,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则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脑重绝对量比较:

黑猩猩:

400克

古猿:

540克

现代人:

1500克

脑重相对量比较:

黑猩猩:

1:

150

大象:

1:

6000

鲸:

1:

10000

人:

1:

50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原料----加工厂---产品

客观存在--人脑--意识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

鲁迅:

描神画鬼,本可以专靠了神思,天马行空似地挥写了,但是,他们描出来的神或鬼,只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原来的人体之上,增加了眼睛一只,脖子伸长了二三尺而已。

马克思: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感性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理性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意识是主客观的统一

三、意识的作用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2、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以遵从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另一方面:

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为必要条件。

意识能动性和客观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四、意识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实质是思维模拟。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总结: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都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以时空的方式存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第三节实践

一、实践的内涵

唯心主义:

富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例王守仁:

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

旧唯物主义:

日常的饮食起居、道德修养或犹太人的商业活动

马克思: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

二、实践活动的要素

1、实践主体:

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并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人,有个体主体、群主体和类主体。

误:

实践主体即所有的人

2、实践客体:

进入主体实践,为主体所改造和探索的客观事物。

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人类客体。

误:

实践客体即客观事物

3、实践手段:

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时所使用的工具,包括各种物质工具和程序、方法。

误:

实践中介即工具

三、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

2、自觉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四、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

1、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处理人与自然地关系

2、社会实践:

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在生产实践基础上产生,又反作用于生产实践。

3、科学实验:

以探索实践活动方式为目的、以创新性为特点的实践活动。

五、实践活动的环节

1、实践决策

2、实践目标的制定

3、实践的组织管理

4、实践结果的检验和调整。

总结:

实践是实现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中介和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