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提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8011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8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提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提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提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提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提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提点.docx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提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提点.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提点.docx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提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提点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

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6个方面:

  

(1)安全生产法制管理

  

(2)行政管理

  (3)监督检查

  (4)工艺技术管理

  (5)设备设施管理

  (6)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安全生产管理的对象(管理的客体)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6项)。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

6个内容: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4)安全生产策划

  (5)安全培训教育

  (6)安全生产档案等

事故的分类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类原则,是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

 事故的等级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四级)

事故等级

死亡人数

重伤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

特别重大事故

≥30人

≥100人

≥1亿元

重大事故

(≥10人,<30人)

(≥50人,<100人)

(≥5000万元,<1亿元)

较大事故

(≥3人,<10人)

(≥10人,<50人)

(≥1000万元,<5000万元)

一般事故

<3人

<10人

<1000万元

注:

死亡人数、重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符合三个条件之一。

  所称“以上”包括本数,所称“以下”不包括本数。

 事故隐患分类

(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可立即整改排除的事故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面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危险

  1.定义;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2.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3.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f(F,C)

  式中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4.风险的分类:

从广义上来说,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健康风险等五类。

而对于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可分为人、机、环境、管理等四类风险。

 海因里希法则

 即事故法则(海因里希法则):

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

29:

300。

 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

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他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的后果越严重。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

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第一类危险源客观上已经存在并且在设计、建设时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因此,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

 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

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

安全性(S)与危险性(D)互为补数,即S=1-D,安全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周期。

(解释隶属度,隶属度A(x)越接近于1,表示x属于A的程度越高,A(x)越接近于0表示x属于A的程度越低。

  本质安全

  1.定义:

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失误—安全功能。

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例如,机械设备防止误操作的安全终止装置。

  

(2)故障—安全功能。

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例如,冗余设计,或备份。

  注意:

上述两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2.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

  防患于未然就是本质安全的核心,即也是我们安全生产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

  安全许可

  安全许可是指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炮竹、民用爆破器材五类高危生产企业实行的安全许可制度。

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

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四个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和强制原理

  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的含义

   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6个特征,即1)集合性、2)相关性、3)目的性、4)整体性、5)层次性、6)适应性。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具有指导意义的四个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含义:

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必须掌握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对象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相关因素的作用。

例如:

掌握人与设备之间、人与作业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资金与设施设备改造之间、安全信息与使用者之间等,掌握这些动态相关性,是实现有效安全管理的前提。

  

(2)整分合原则

  含义:

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

  整分合原则在安全管理中的意义:

  1)整,就是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作为整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2)分,就是安全管理必须做到明确分工,层层落实,要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每个人员都明确目标和责任;

  3)合,就是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职能,树立其权威,以保证强有力的协调控制,实现有效综合。

  (3)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

  含义:

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敏、准确、快速的反馈,这就是反馈原则。

  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

  含义:

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

  注意:

强调是管理手段和管理过程的封闭回路。

  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管理才能有效。

  人本原理

  含义:

人本原理,就是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

  一是一切管理活动均是以人为本展开的。

  人既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又是管理的客体(被管理者),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

人是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和重要资源。

  二是在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诸要素(资金、物质、时间、信息等)和管理系统的诸环节(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都是需要人去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的。

  搞好企业安全管理,避免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充分保护企业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是人本原理的直接体现。

  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

  含义: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

  动力的产生可以来自于物质、精神和信息,相应就有三类基本动力:

  ①物质动力,即以适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②精神动力,即运用理想、信念、鼓励等精神力量刺激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③信息动力,即通过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产生奋起直追或领先他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2)能级原则。

  现代管理学中的能级概念:

组织中的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能量大小的顺序排列,即形成现代管理中的能级。

  能级原则:

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的能级,即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职位和工作,做到才职相称,这样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3)激励原则

  含义:

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

  人的工作动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分别是:

  1)内在动力,指的是企业员工自身的奋斗精神;

  2)外部压力,指的是外部施加于员工的某种力量,如加薪、降级、表扬、批评、信息等;

  3)工作吸引力,指的是那些能够使人产生兴趣和爱好的某种力量。

  注意:

与三类基本动力的区别,不要混淆了。

  (4)行为原则

预防原理的含义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

  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含义:

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物质损失等),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是难以预测的。

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

  含义:

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所以,只要我们及时发现这些诱发事故的因素,事先采取措施消除这些因素,就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3)3E原则(即技术、教育和法制对策)

  (4)本质安全化原则含义:

来源于本质安全化理论,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了安全化,就可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本质安全化是安全管理预防原理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局限于设备、设施,还可以扩展到建设项目等。

 强制原理

  1.强制原理的含义: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动,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

这就是强制原理。

  所谓强制,就是无需做很多的思想工作来统一认识、讲清道理,被管理者必须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的时候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

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2)监督原则

  含义:

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这就是安全管理的监督原则。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人员选择就成了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选择各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而把企业中的所为事故频发倾向者解雇。

这是早期理论,显然不符合现代事故致因理论的理念,已不用了。

 事故因果链锁理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

  2)人的缺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4)事故

  5)伤害

  现代因果连锁理论的提出

  博德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事故连锁理论:

  管理失误---个人原因(工作条件)---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主要有下列11种: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2)限制能量。

  (3)防止能量蓄积。

  (4)控制能量释放。

  (5)延缓释放能量。

  (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

  (7)设置屏蔽设施。

  (8)在人、物与能量之间设置屏蔽,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9)提高防护标准。

  (10)改变工艺流程。

  (11)修复或急救。

 系统安全理论主要观点

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要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系统安全中的人失误

  作为系统安全应用对象的导弹系统、武器系统是一些由机械、电子零部件组成的硬件系统,当把系统安全推广到核电站等包括人在内的系统时,就又遇到了人的因素问题。

人作为一种系统元素,发挥功能时发生失误。

与以往工业安全的术语“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同,系统安全中采用术语“人失误”。

  里格比认为,人失误是人的行为的结果超出了系统的某种可接受的限度。

换言之,人失误是人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实际实现的功能与被要求的功能之间的偏差,其结果是可能以某种形式给系统带来不良影响。

  人失误产生的原因包括两方面:

一是由于工作条件设计不当,即可接受的限度不合理引起人失误;二是由于人员的不恰当行为造成人失误。

除了生产过程中的人失误之外,还要考虑设计失误、制造失误、维修失误以及运输保管失误等,因而较以往工业安全中的“不安全行为”,人失误对人的因素涉及的内容更广泛、更深入。

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安全生产政策措施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

在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国家监管和地方监管。

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实行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

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P28-29(新增部分了解)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提高全体劳动者安全生产素质、安全生产技能,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手段。

高危行业“三项岗位人员”,即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为了加强“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确定了十项任务:

P31。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主要由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支持保障系统等部分构成。

P31-32。

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P32

  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由事故死亡人数总量控制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重大和特大事故起数控制考核指标,4大类指标和26个具体指标构成。

  以上控制指标由国务院安委会每年分解下达到各省,各地逐级分解落实到基层政府和重点企业。

《人民日报》每季度公布各地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实施情况。

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强化了“两个主体”(即基层政府和重点企业)的责任意识,有效地推动了安全生产。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节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三是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

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有关评分细则,对本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评定;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定级。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一)确定目标

(二)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

(三)安全生产投入保证

(四)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五)教育培训

(六)生产设备设施管理

(七)作业安全

(八)隐患排查和治理

(九)重大危险源监控

(十)职业健康

(十一)应急救援

(十二)事故管理

(十三)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

评定工作应形成正式文件,并将结果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趋势,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二节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

1安全文化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所涉及的种种文化实践及活动。

2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即“以人为本”,以人的“灵性管理”为基础。

3企业安全文化更强调企业的安全形象、安全奋斗目标、安全激励精神、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及产品安全质量、企业安全风貌及“商誉”效应等,是企业凝聚力的体现.对员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无形的约束作用,能激发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4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影响人的思维,改善人们的心智模式,改变人的行为。

5导向功能。

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决策活动提供了为企业多数职工所认同的价值取向,它们能将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将企业目标。

“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目标,使个体的目标、价值观、理想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理想有了高度一致性和同一性。

6凝聚功能。

当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被企业职工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和目标后就会产生一种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将每个职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7激励功能。

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向员工展示了工作的意义,员工在理解工作的意义后,会产生更大的工作动力,这一点已为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所证实。

一方面用企业的宏观理想和目标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另一方面它也为职工个体指明了成功的标准与标志,使其有了具体的奋斗目标。

还可用典型、仪式等行为方式不断强化职工追求目标的行为。

8辐射和同化功能

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在一定的群体中形成,便会对周围群体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迅速向周边辐射。

而且,企业安全文化还会保持一个企业稳定的、独特的风格和活力,同化一批又一批新来者,使他们接受这种文化并继续保持与传播,使企业安全文化的生命力得以持久。

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素

1.安全承诺

企业应建立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等在内的安全承诺。

安全承诺应做到:

切合企业特点和实际,反映共同安全志向;明确安全问题在组织内部具有最高优先权;声明所有与企业安全有关的重要活动都追求卓越;含义清晰明了,并被全体员工和相关方所知晓和理解。

领导者应做到:

提供安全工作的领导力,坚持保守决策,以有形的方式表达对安全的关注;在安全生产上真正投人时间和资源;制定安全发展的战略规划,以推动安全承诺的实施;接受培训,在与企业相关的安全事务上具有必要的能力;授权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积极质疑安全问题;安排对安全实践或实施过程的定期审查;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合作。

各级管理者应做到:

清晰界定全体员工的岗位安全责任;确保所有与安全相关的活动均采用了安全的工作方法;确保全体员工充分理解并胜任所承担的工作;鼓励和肯定在安全方面的良好态度,注重从差错中学习和获益;在追求卓越的安全绩效、质疑安全问题方面以身作则;接受培训,在推进和辅导员工改进安全绩效上具有必要的能力;保持与相关方的交流合作,促进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每个员工应做到:

在本职工作上始终采取安全的方法;对任何与安全相关的工作保持质疑的态度;对任何安全异常和事件保持警觉并主动报告;接受培训,在岗位工作中具有改进安全绩效的能力;与管理者和其他员工进行必要的沟通。

企业应将自己的安全承诺传达到相关方。

必要时应要求供应商、承包商等相关方提供相应的安全承诺。

2.行为规范与程序

3.安全行为激励

企业应建立员工安全绩效评估系统,建立将安全绩效与工作业绩相结合的奖励制度。

审慎对待员工的差错,应避免过多关注错误本身,而应以吸取经验教训为目的。

应仔细权衡惩罚措施,避免因处罚而导致员工隐瞒错误。

企业宜在组织内部树立安全榜样或典范,发挥安全行为和安全态度的示范作用。

4.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

5.自主学习与改进

6.安全事务参与

7.审核与评估

(三)推进与保障

1.规划与计划

2.保障条件

3.推动骨干的选拔和培养

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

(一)建立机构

(二)制定规划

(三)培训骨干

(四)宣传教育

(五)努力实践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

减分指标

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

(三)评价程序

1.建立评价组织机构与评价实施机构

2.制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3.下达《评价通知》

4.调研、收集与核实基础资料

5.数据统计分析

6.撰写评价报告

7.反馈企业征求意见

8.提交评价报告

9.进行评价工作总结

第三节重大危险源

我国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