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7985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docx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docx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

1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

每节课里都有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人和媒体之间,还包括教学内容、环境等随着教学的进程,通过对信息的交换、沟通和分享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的一种方式和过程。

真正的互动,一定是相互之间产生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比如说,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是简单的回答,没有真正的动心,没有真正的思考,这只是表层的我问你答。

要想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要对问题进行重新认识,使学生产生自己新的思考。

教师的问题设计很重要,好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形成真正的互动。

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互动后产生的观点,不是1+1等于2,而是1+1大于2。

要想进行真正的互动,学生要先会倾听,这样学生才能产生独立思考,再用自己的观点、思想去说服对方。

对方可能会坚持自己的观点,也可能会反驳,就这样相互之间产生影响。

两个人互相受启发,如果最后还是其中一个人的观点是对的,可是那个人的观点也经过了检验,经过了另一个人的说法,这个时候两个人互动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2.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意义

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意义在于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

既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下,同时发生作用。

这种教学行为具有平等民主性、互促互补性、全员参与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是教师为了配合学生的学习,而不断去引发教学活动的过程,而学生又不断地来反馈以调控教学活动,来满足自身学习需求的学习过程。

真正发挥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突出老师和学生的教学相长,互相的促进。

它其实也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在我们教学实施中,要改变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就是课堂上我说你听,我留作业,你做,我发出号令,你操作。

就像领导训话的时候,是不容易互动的。

只有当老师和学生真正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让学生产生安全感,才能跟老师有真正的互动。

在吴正宪老师(后面简称“吴老师”)的很多课里头,这个方面都是特别突出的,后面会跟老师再交流。

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它的本质就是相互的尊重,特别是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

如果真的老师和学生互动起来,其实就已经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

我们把它付诸于教学行为的时候,它就能促进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的转变。

如说单向交流,基本上是老师来说,你来做,表层的好像是一种交流,但是没有实现。

要把孩子们的意见反馈回来,作为教师也要思考,应当是双方之间的这种交锋,就是说你有观点,我有观点,包括师生之间,包括生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

一定得有交锋,如果没有可能就是我传递下去了,你来做,而没有真正实现互动的交流。

使静态交流向动态交流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接受转变。

使学生由接受到创新。

实际上就是把过去学生由单一的知识教育,向综合的素质教育转变,可能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还有方法的,教学策略的,包括人格的,情感的等等,这样才能真正的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

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里有所收获,这样他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一点一点地教学相长。

二、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形式

1.师生互动

包括师生之间相互的问答,相互的反馈,激励,合作,以及师生角色和地位的互换,也就是互相质疑。

有的时候得在课堂里边装点“傻”,吴老师常说:

“装傻也是一种教育智慧。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吴老师常明知故问:

“我怎么没想明白呢?

”“真的是这样吗?

”这样,教师先产生疑问,把教师的思考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在想,产生交锋。

只有对起话来,学生才能受到触动。

老师讲,学生可以反驳、可以坚持。

但是,真正的互相质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选好话题。

2.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主要是通过经常用的小组讨论,学生互相评价。

其实在评价的过程当中,就是一种智慧共享的过程,也是教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自我反思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评价别人。

评价时多数是以正向评价为主,学生从中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

我们的数学课,绝不仅仅是只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反思,学会修正自己,通过这样一种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以及良好的生活态度,使得他们更好的进步和成长。

3、课堂教学互动的主要类型。

1.外互动和内互动

2.外互动,主要指的是师生与外界信息传递的过程,那么要想使课堂教学能够取得实效,决不能只限于师生的这种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的活动,我们特别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特别是教师、学生与外界,比如说刚才讲的媒体、环境、内容等之间的一些互动。

通过它的互动扩大学生信息来源,提高信息质量,也帮学生开阔眼界。

整个课堂的“含金量”,学习的有效性,实效性增强。

很多学校提倡课前参与,也就是在还没上的数学课,孩子先对这个内容收集了一些信息。

比如,讲圆。

孩子把这个事已经弄的很明白了,而且还知道,通过计算机π已经算到了什么什么程度。

各种各样的信息拿到课堂上,这一堂课的信息就非常大,有时简简单单的一个触动是不花时间的。

又比如,讲统计。

特别是统计意识的培养,像数据的收集,其实很多都是在课前完成了,那么在他们一个具体的情境当中收集信息、数据,然后到课堂上来进行交流,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处理,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他们的信息来源已经不仅仅拘于课堂上的例题,而是大量的生活空间。

再比如,讲钟表。

认识钟表之前,学生先做了一个特别简单的钟表,或者从家把一个小钟表拿来,这时他已经看到了很多的信息,对于课堂上的互动也是很有帮助的。

内互动,主要指的是学生个体内部信息交流的活动。

像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就是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它是外部环境在人内部积极能动的一种反映。

比如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不是一张白纸,他有自己先前的经验,像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他们对外来信息有着不同的内化建构的过程和不同的情感体验。

那么同样的信息,经过不同学生的互动交流之后,再次用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给他赋予了新的含义。

如:

“盲人摸象”的故事。

我们过去一说“盲人摸象”都认为是贬义,就是说,你这个人片面。

吴老师曾上过一节“数的整除”复习课,这节课一直以来被很多老师认为这是概念最集中,最枯燥,最抽象的一个单元。

有人管它叫“文言文”。

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各抒己见,那么多的数的整除的概念,经过吴老师的点拨:

“不求全,你们自己试试看。

”结果学生仨一群俩一伙的把那些零零散散的概念,整理成了一幅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这个互动的过程,开始的时候,一个学生只说了质数,合数,另一个学生可能说了奇数、偶数,每一个人看到的可能是一部分,但是这就处于盲人摸象的程度,我摸到大象腿的时候,很粗,像个柱子。

请问老师们,片面吧?

片面,大象怎么想柱子呢,可是您再想想,对这个个体来讲,他只摸到了大象的腿真实不真实?

是真实的。

我们说这是片面且真实的,但是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只是处于摸象的这样一种状态,那永远是片面的,所以呢要组织说象。

在吴老师的那节课上,孩子们一个一个小组进行汇报的时候,三言两语,同学互相补充,说着说着,完整的知识网络图就出现了。

经过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大象基本上就出来了。

说象的过程是什么过程呢?

实际上就是孩子们互相启发,共同分享的过程,就是一个真正的互动的过程,就是一个智慧再分享的过程,也是一个孩子们再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的反思的过程。

成象给学生什么呢?

本来是零零散散的,最后是我们大家自己你一言我一语,我们这些下里巴人们,草根式的人物自己完成的,它有一种经过了学习以后的成就感,那么这种自信心、自尊心都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了建立。

它对一个孩子未来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然,最后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抽象,那么抽象,就是在概念的比较过程当中,去发现他们的内涵、外延有哪些不同,使每个孩子能够对数学的概念有新的,更加深刻的、理性的思考。

从摸象到说象到成象到抽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很好的内互动的过程。

2.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

早在80年代的中期吴老师就写过一篇文章,后来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发表,这篇文章里边特别谈到,课堂教学一定是两条主线在互动,一条是知识的主线,另一条是情感的主线。

教学过程,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认知活动,它在认知活动过程当中,必然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反映。

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在课堂教育当中是绝对不能截然分开的。

比如,吴老师的“平均数”那节课,就是让学生去猜,平均数可能是多少。

最大的数大概是1300,最小的数700,共5个数,让学生猜一猜平均数可能是多少。

很多同学猜1000,900,1100,980,1050,突然间有一个学生冒出来2000,当时吴老师没动声色,2000,接着猜。

但是这时候,吴老师提了一个问题:

“这是你们猜的,准不准呢?

”孩子们马上说:

“我们自己试试吧!

”试的结果平均数正好是1000。

一般情况下呢,老师们就可能会说那个学生:

“怎么会是2000呢?

最大的数才是几?

你先坐下吧。

”吴老师没有这样做,吴老师说:

“哎,2000那位你在哪儿呢?

你问问同学们,人家怎么都是1000,1100,900呢?

”他也挺有意思,问道:

“你们怎么猜得那么准?

”其他学生反问他:

“你看看最大的才是几?

1300。

”老师就要这样挑动学生,促使他们之间产生互动。

老师们看学生问话多好:

“最大的才是1300,那平均数可能是2000吗?

”他说:

“哎呀,我错了!

”挠挠头“我错了!

”吴老师问:

“为什么错了?

”那位学生说:

“平均数不是多的给少的,少的长高了,匀乎匀乎的那个数吗?

对呀,那怎么可能比最高的还高呢?

”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它的区间,通过孩子的对话已经很好的完成了。

但是这个时候吴老师还特别关注了情感的交流,吴老师没让这个孩子尴尬的回去,也没有让他很难为情的坐下,而是对他说了一句话:

“名明你们的思考有根有据,不过今天吴老师呢,更要表扬我身边刚才说错的同学。

”吴老师看看他继续说:

“正是由于你的问题的出现,才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很有价值的讨论,你看看,通过你们的问题的交流,互动,你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思考,我们才知道,原来平均数必须得比最高的少一些,比最小多一些。

这是刚才你说的,人家都在这里边去转呀转呀,你跑外边溜达去了,你看你的这个思考,你的这个问题,不是带来了我们很好的思考吗?

这就是你今天对我们数学学习的贡献,大家把掌声送给那个同学!

”这就是典型的情感交流。

3.正互动和负互动

正互动,主要就是讲的师生双方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氛围当中进行的积极的认知和情感的互动,这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互动。

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愿意跟老师交流,愿意跟同学们交流,积极参加一些讨论,问答,表演,思维很活跃,最大限度的能够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

那么教师呢,又能够灵活自如的去指导,调控学生的学习,这种相互促进,主要是正面影响,它是一种积极的互动,来达到最佳的效果。

负互动,就是消极的影响,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时候出现错误了,或者学生之间关系不太友好,相互排斥的,或者老师的控制不当,相互传递错误信息了,等等因素,造成了不利影响,这时候互动就感觉到无效或者是有消极的影响,这就是负互动,也是教学里头应该尽量去避免的。

4.平等互动和不平等互动

平等的互动,就是说老师对任何孩子都不偏爱,不轻视。

有些孩子,他们的知识水平,经验,可能是都是不同的,但是老师能够允许他们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方法,用不同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来达到他们对学习知识的一个共同的认识。

老师要民主,营造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多种思想观点共存。

比如,有位教师讲“圆的认识”。

老师讲了什么是直径,然后问学生:

“你来说说什么是直径?

”学生呢,由于刚刚接触到这样的一些语言和概念,于是他边指边说:

“那就是直径。

”他指着黑板上老师画的圆里边的直径,老师说你还是用语言说说吧,结果孩子说了,他说:

“就是从这过,这头跟这头吧,都不能出去,也不能缩进来,都得在这边上待着。

”当时老师的表情就挺难看,说你回去吧,你们谁来说说什么是直径,又一个学生站起来了,他仍不随着老师的话说,而是接着这个学生的话说,他说:

“老师,就是在那个边上待着的时候得这样对着待着,而不能歪着,还得是直直的,不能弯。

”请问老师们,您说他们说的是直径吗?

正如吴老师所说:

“这叫做不严格的理解。

”老师把书上的黑体字板书在黑板上,同学们读一读。

教师把自己的想法、书上的语言强加给了学生。

应当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会有很多方面去思考。

建议老师们:

第一,允许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他们对数学概念,公式这个意义的理解;另外,老师应当帮助学生不断的完成对接,让学生在对接的过程当中,体会着数学语言的简洁之美,严谨之美,概括之美,允许孩子们用他们不同长短的时间,来完成对接;第三,等待,让孩子们能够用他们的经验,用他们自己习惯的语言来表述他们对数学意义的理解。

就是说“严格的不理解,不如不严格的理解”。

让每一个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形成一种平等的互动,我们这样认为有助于学生在课堂当中他们的积极性的发挥,学习潜能的发挥,那么谈到平等互动,就有不平等互动。

其实刚刚我们的例子当中已经说明了,就是教师绝不能表现出自己权威的倾向,一切都要以自己的观点,或者以课本的观点为准。

我们应当让学生能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当中,有机会参与讨论,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这里特别强调,不平等的互动往往是在课堂上有些好学生交流学习的时候,几乎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占了,就是他一个人在讲,然后向全班汇报的时候,还是他的观点,那么那些胆小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者反应慢一点的学生,就没有机会参与这样的交流、讨论,那么这样的学生,久而久之就会掉队,那么这就是由于课堂教学当中出现的这种不平等的这种互动,或者老师忽视了这样一个弱势群体而造成的。

我们应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尊严的生活在集体当中,多一些平等的互动,多一些让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思考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