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跟踪训练8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届中考语文备考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3792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跟踪训练8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届中考语文备考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点跟踪训练8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届中考语文备考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点跟踪训练8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届中考语文备考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点跟踪训练8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届中考语文备考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点跟踪训练8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届中考语文备考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跟踪训练8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届中考语文备考训练.docx

《考点跟踪训练8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届中考语文备考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跟踪训练8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届中考语文备考训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跟踪训练8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届中考语文备考训练.docx

考点跟踪训练8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届中考语文备考训练

考点跟踪训练8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说明文、议论文阅读)

1.(2019·重庆中考)

微塑料:

“微”不足道却影响世界

在2018年欧洲消化医学会肠胃病学学术会议上,奥地利科学家报告,在人类的粪便样品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引发了人们新的担忧。

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

这种物质在自然界本来是不存在的,完全是人造的结果。

自然界中的微塑料有两种来源。

一种是原生来源,即塑料在制造出来时,就是体积很小的塑料微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

柔珠有助于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

另外还有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因泄漏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微粒。

另一种是次生来源,主要是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海洋环境后,受到风浪和紫外线的影响和海洋生物的吞食,逐渐破碎而形成的微小颗粒。

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误食。

研究表明,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鲸鱼,它们和塑料遭遇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

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

那微塑料会危害人体健康吗?

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尽管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但仍会有少量存留在体内,长期的蓄积,就可能造成危害。

直径小于20微米的微塑料是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这些细小的颗粒如果进入血液,危害就难以预料。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积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

同时也可作为传播有毒或致病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32000个。

尽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

面对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全球范围的禁塑行动陆续展开。

近段时间,英国呼吁在全球范围内禁止柔珠。

柔珠很小,很难被过滤系统拦截,被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造成环境污染。

在美国纽约,每年大约有18吨的柔珠被冲进下水道。

最终,柔珠成为海洋垃圾,被海洋生物误食,存留在它们的体内。

有研究证实,每盘牡蛎平均就有19颗柔珠。

我国海南省宣布自2019年起分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行动。

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

海南还将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先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岛内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培育良好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保障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生产和禁塑工作的顺利实施。

对于短期内无法替代的饮料瓶、洗发水瓶等一次性塑料标准包装物,海南省提出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采用国际普遍实施的押金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进行回收,提高资源化回收利用效率。

这是国际最前沿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政策措施。

(选自2018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2019年2月25日《新民晚报》等,有删改)

【链接材料1】

每年,1300万吨塑料注入海洋

海洋垃圾中,一次性塑料占50%

海洋塑料垃圾占全球垃圾的60%至80%

受到塑料危害的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已达817种

注:

塑料包装中很多是不可回收的快递塑料包装、胶带。

(选自新浪网)

【链接材料2】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易。

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令”。

具体而言:

一要“堵”,从源头上遏制;二要“疏”,让各方共同参与。

(选自2017年6月9日《人民日报》

“民生·民声”专栏,有删改)

(1)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来源看,海洋里的水生物误食的微塑料都属于次生的微塑料。

B.存留在人体内的微塑料,经过长期的蓄积,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C.微塑料既可以通过海洋贝类进入人体,也可以通过呼吸、饮用水进入人体。

D.海洋塑料垃圾占全球垃圾的一半以上,对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选文画线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链接材料2】的说法,请你概括选文中海南省禁塑行动的内容加以印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微塑料与个人无关。

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1】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金华、丽水中考)

千年敦煌“活”起来

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浓缩1650年,跨越3100公里,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邀观众步入“瀚海沙漠”和“洞窟”中,共赴一场瑰丽恢宏的敦煌艺术盛宴。

公元366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苦行僧乐僔云游至敦煌,突见鸣沙山金光万道。

圣地奇景令乐僔顿悟,就此结茅,在大泉河谷凿下莫高第一个洞窟。

自此,一个中国文化圣地开启了长达1650多年的兴起、废弃、重生的跌宕命运。

此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精心挑选200余件敦煌艺术精华,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

现场构建了3000平米黄沙实景,空运来的逾万株沙地植物点缀其间。

步入此境,张骞的勇气,班超的决绝,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的雄才,唐太宗置安西都护与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军镇的大略,法显和玄奘度瀚海越葱岭西行求法的九死一生,高仙芝的义无反顾,张议潮的沉勇孤忠……仿佛在时空的叠加中一齐涌来。

展览在“觉色敦煌”主题下,包含“时光”“如是”“世相”“人心”四大展区,从敦煌洞窟的建造历史、宗教内涵、社会文化、生活形态四个角度带领人们领略敦煌之美。

壁画、彩塑、经书、洞窟,展品体系完整、内容丰富。

首次系统展出的敦煌供养人系列与《放妻书》等26部敦煌遗书复制品,令观者驻足。

首次结合高精度复制洞窟与多媒体投影技术的创意展陈形式,打破了以往敦煌壁画静态展览的常规,观者仿佛回到敦煌——走入“时光”,与供养人对话洞窟建造史;感悟“如是”,在壁画彩塑中领悟佛学智慧;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舞;解读“人心”,从敦煌遗书中还原古人的世俗生活细节片断。

莫高窟最大的壁画——《五台山图》,高达3米、长达13米的巨幅画卷“活”了起来。

徜徉于1∶1高精度仿制的敦煌洞窟中,可以近距离细品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更可以走出窟外欣赏斑斓多彩的沉浸式投影。

“我们只是展开这一幅画卷,让你看见敦煌。

”在策展人涂宇庆眼中,看见敦煌,也就看见了中国,看见了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

今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势必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选自2019年5月1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作者颜维琦系该报记者)

(1)“千年敦煌‘活’起来”的“活”,在文中有哪几层意思?

请作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问:

“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读完全文,你认为我们实际上在谈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报纸随文刊发了两幅展出的敦煌壁画图片。

想一想,你可能会分别在哪两个展区看到这两幅图呢?

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及链接材料,作出推断。

展区:

时光 如是 世相 人心

【链接材料】甲:

张骞出使西域,连接起欧亚大陆的商道,这条商道被称为“丝绸之路”。

魏晋以来,佛教徒为了传播佛教,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史迹加以附会演绎,《张骞出使西域图》据此绘制。

乙:

《都督夫人礼佛图》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丽的一幅绮罗人物像,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图中人物依据长幼尊卑,依次画了敦煌供养人都督夫人、她的两个女儿和九个身着男装的婢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山东淄博中考)

找到自己的“燃”点

宋 威

①“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

什么是“燃”?

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②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

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

【甲】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③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

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

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

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

“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

【乙】

④实际上,人和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亮度”。

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当代愚公”黄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36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

“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

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

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⑤“燃状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鲜花和掌声。

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