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设计全上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7349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1 大小:13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学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设计全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秋季学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设计全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秋季学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设计全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秋季学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设计全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秋季学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设计全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学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设计全上册.docx

《秋季学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设计全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学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设计全上册.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季学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设计全上册.docx

秋季学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设计全上册

批注与补充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

1.正确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掌握本单元布局上的特点——前后照应

4.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知识

5.习作,写景时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前后照应等修辞手法。

1北京的色彩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教学重点

本文的重点在“色彩”,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体会北京的特点,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独辟蹊径的写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20年月日星期第节

教学过程

批注与补充

一、紧扣题眼,初步感知

1.读课题,找准题眼“色彩”。

2.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概括北京的“色彩”的句子。

启发学生在首尾段落中,找总起句和总结句。

总起句:

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

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总分结构,理清课文层次。

二、学习第一部分

1.有感情的朗读第1、2自然段。

2.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相机指导。

(1)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一个“飘”字,表现出“我”的什么心情?

(2)找出第2自然段中描写“色彩”的词语,从这些词语看,“我”对北京有着怎样的印象?

三、紧扣题眼,体会理解

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突出北京“壮丽而辉煌”的色彩的?

(第4、5、6段从“自然风光”,第7、8段从“人文景观”)

2.自读描写“自然风光”的部分,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3.自读描写“人文景观”的部分,对比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进一步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第二课时

20年月日星期第节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批注与补充

二、学习第二、三部分内容

1.指名朗读课文3——8自然段内容,理解感悟。

(1)课文用哪一个词语写了作者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2)文中那些自然段写了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3)这些自然段又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北京色彩“壮丽而辉煌”的?

(4)第4自然段用细腻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秋天的树叶。

(5)第5自然段中,作者用那些词语来描写香山红叶的色彩?

(6)第6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7)第7自然段是如何展示北京城中古迹与现代建筑两种不同风格对立而又和谐的美的?

(8).有感情的读4、7段,并试着背诵。

2.指名读9——11自然段,讨论:

(1)9——11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找出课文中与之相对应的段落。

(2)你如何理解“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意思。

三、背诵第4、7自然段,体会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优美的特点

板书设计:

1北京的色彩

秋林(自然风光)

壮丽而辉煌

建筑(人文景观)

批注与补充

2我的百草园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3.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描写时以准确词语来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

教学准备

了解鲁迅生平,课外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20年月日星期第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年的岁月是如诗的岁月,童年的季节是梦幻的季节。

童年就似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生活,鲁迅先生也不例外。

说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

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去领略那道风景。

二、默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三、精读“百草园”这部分内容,品味作者的传神描写,感受其愉悦的情感

1.针对第2~4段交流各自喜欢的理由。

批注与补充

2.分组(分节)活动,品味其中准确传神的描写。

选第2段的:

要求了解景物特点,什么季节,作者写景的角度、顺序、详略等。

选第3、4段的:

要求抓人物动作描写,了解捕鸟的过程。

注:

小组活动,有人作归纳记录。

如第2段归纳出写景的顺序,第3、4段摘出关键的动词等。

3.交流分享。

教师适当板书,再次归纳学生的认识。

4.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同时明确:

成功的描写应该是在有感情的基础上,通过仔细观察,选择适当的角度,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描写。

第二课时

20年月日星期第节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5段,体会作者情感

交流体会。

三、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的百草园》这篇文章,共同分享了鲁迅先生的童趣,那就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

我们都经历过童年,也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趣事,那么请你也准备一个自己的童年故事片断,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

当然,要有一定的描写,可以仿写。

让我们看看谁的那道风景最美。

有条件的上网查询资料,更多了解作者。

板书设计:

2我的百草园

乐园——百草园——依依不舍

批注与补充

3七月上天山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了解七月天山雪峰高耸,水美、林幽、花艳的特点,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能用旁批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并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利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0年月日星期第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天山美景的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导入课题:

七月上天山

(设计意图:

通过视觉、听觉激起学生对天山的向往之情,可谓是“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了情感上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读书要求:

一读,读正确。

边读边画出文中的生字,对于难读的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批注与补充

二读,读通顺。

边读边想每一段写了什么?

三读,读流利。

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反馈

(1)分节读课文,正音。

(2)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

(3)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疆、矗、皑、矫。

(设计意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这一环节,主要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边读边画出地点转换的句子。

2、交流。

“进入天山”“往里走”“再往里走”

(设计意图:

此环节,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条理,为下节课的研读文本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20年月日星期第节

一、快乐回顾

分节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安排,既检查了学生对上节课作业的完成情况,又复习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可谓是“一箭多雕”。

批注与补充

二、品读课文,感受天山之美

1.浏览课文,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有学生可能会说:

美、太美了或比春天的花园还要美……总之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2.细读课文,从文中圈画出可以表现七月天山美的句子并试着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品读,感悟。

(1)蓝天衬着高矗的巨大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多银灰的暗花。

交流:

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雪峰的“高矗”“巨大”,色泽之美)

(2)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湍急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朵盛开的白莲。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从中感受天山雪水的美,体会作者恰当的比喻,写出了雪水形色兼美的特点。

(3)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引导学生抓住叠词“密密的”“重重叠叠”“斑斑点点”和“撑开的巨伞”体会原始森林的茂密。

(4)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体会作者用对比来突出森林的“幽静”,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5)如果说这里还像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是名副其实的春天了。

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名副其实”。

(6)在轻轻荡漾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不断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批注与补充

引导学生从一连串的比喻中感受花海的广阔无边、高大茂密、五彩缤纷。

(7)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抓住“浮”,体会人徜徉在鲜花丛中的潇洒与悠闲。

(设计意图:

教学时围绕天山的“美”,展开教学,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导读最后一段。

思考:

此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2.这是一个什么句?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通读全文,感受天山之美。

说说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

立足课内,放眼课外,有效拓展了语文课堂的空间,情动而辞发,学生倾吐的愿望从心底涌出,内化为语文素养,情感受到了熏陶。

四、统观领悟,拓展延伸

1.总结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2.小练笔

(设计意图:

读中学写,以写促读,把读写结合落到了实处,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语文味儿”也显现了出来。

板书设计:

3七月上天山

路径:

进入天山→往里走→另一番景象

感受:

凉爽大、静、密,春天般的美丽

批注与补充

4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教学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2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20年月日星期第节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

你知道吗?

(一棵大榕树)

批注与补充

3.介绍资料:

这棵大榕树在哪儿?

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

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

被当地人称为“神树”。

“天堂中的乐园”。

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投影出示练习:

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

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

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

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

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

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

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

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

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暇:

空间。

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批注与补充

学生乙:

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第二课时

20年月日星期第节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

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

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

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

鸟)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

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批注与补充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学生甲:

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

哪儿读得好?

为什么?

你听出了什么?

从哪儿听出来的?

(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

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

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学生谈体会:

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

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

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乙: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

指树根很多。

出示图片:

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

(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学生丙: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

(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

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

(学生答:

一万多平方米。

(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

合几个操场?

几个教室?

(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

批注与补充

(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

(简直太大了。

2.茂盛。

指名读句,谈体会。

(1)重点体会“堆”。

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2)重点体会“颤动”。

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3.看课文插图:

体会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

1.让学生品读:

“群鸟纷飞”的语句。

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学生汇报。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

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

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批注与补充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

(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

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8.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

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

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

2.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

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

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汇报交流。

批注与补充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

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

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板书设计:

4鸟的天堂

大榕树(静态)

傍晚茂 盛(美丽)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早晨许多鸟(动态)

热 闹(应接不暇)

教学反思:

 

批注与补充

积累与运用

(一)

教学目标

1.能搜集含有成语的诗句,主动地积累成语。

2.能关注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了解前后照应这一写作手法的作用。

3.能自主阅读文章,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能结合自我实践,与伙伴交流心得体会,并注意相互借鉴,吸取经验。

5.能试着运用所学到的景物描写的方法,描绘一处最喜欢的景物。

教学准备

1.搜集含有成语的诗句。

2.总结自己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准备交流。

3.让学生回忆自己欣赏过的景物,选择一处最喜欢的,准备习作素材。

“自主阅读园地”是对本组教材的补充,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从内容和表达方法两方面入手交流体会。

教学过程

20年月日星期第节

一、温故知新

1.朗读诗句,抽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2.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请学生再举出一些类似的诗句,教师也可准备一些包含成语的诗句。

二、词语拾趣

1.读例子,发现规律。

批注与补充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做词语接龙游戏。

三、互动平台

1.读对话,说说《北京的色彩》和《我的百草园》这两篇文章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的,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2.讨论:

说说《鸟的天堂》一文是怎样首尾呼应的。

你在平时的习作中也这样写过吗?

四、口语交际

1.以小组为单位,以“怎样学好语文”为题进行交流。

2.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3.讨论:

你对哪些同学的方法比较感兴趣?

20年月日星期第节

五、习作百花园

1.学生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2.组内交流:

介绍自己选择的美景。

3.教师提示:

回忆学过的表达方法和自己积累的词汇,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4.拟写提纲,交流修改。

5.完成习作草稿,自我修改或交换修改。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读文章,思考: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

2.交流各自的体会。

教学反思:

 

批注与补充

第二单元

单元目标

1.正确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知识

5.习作。

写演讲稿,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激情,要感人。

5歌词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地理解“荡涤”“灌溉”“磅礴”“烙印”等带有生字的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4.欣赏和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欣赏和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文配乐朗读磁带、两首歌曲的演唱磁带或碟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长江之歌

20年月日星期第节

批注与补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长江的知识,搜集有关长江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有条件的可播放《话说长江》光碟,听一听、学一学歌曲《长江之歌》和《我的中国心》。

二、导入

播放《长江之歌》录音磁带或者碟片,如无条件教师则引导学生回忆《长江之歌》。

初步感受长江的宏伟气势。

引导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心中最强烈的想法是什么,最想对长江说些什么。

三、初读感悟,小组交流

自由地读一读这首歌词,把生字新词圈出来,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画上问号,勾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和同桌或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体会母亲河怀抱的博大和宽广。

四、细读体会,全班交流

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在全班交流的,讨论全组认为最深的感受,做上记号,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

提出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

五、品读探究,升华情感

咱们仔细看看这首歌词,它用第二人称,写来十分亲切,大家体会体会。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长江是我们所深深依恋的母亲河,她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站在我们的身旁,它更是一位坚强有力的母亲,给我们力量。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批注与补充

有条件的班级,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播放这几句歌词的碟片,引导学生随着旋律练习朗诵这几句。

条件不具备的班级,学生自己练习品读这几句。

教师激情导语:

你听到长江惊涛拍岸的声音了吗?

你看到长江正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了吗?

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让人回肠荡气的歌曲。

播放全首歌曲。

学生自由地跟唱,自由地练习朗习朗诵全诗。

六、尝试背诵,丰富积累

想进一步走进母亲河的怀抱吗?

想把长江的涛声听得更清楚吗?

咱们来试着背诵这首诗歌吧!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体会长江所蕴含着的深刻的民族情怀。

积累自己喜欢的诗句。

七、拓展延伸

关注长江(说明:

以下第2~4项为弹性设计,根据课堂时间和学生的情况而定)。

1.身临其境,赞美长江。

我们都是长江的儿女,闭上眼睛,想象着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长江边,对着长江吟诵我们心中的歌,可以用“你用……”的句式(小黑板或大屏幕展示),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句式。

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

2.展示其他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