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使用指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7206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胰岛素使用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胰岛素使用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胰岛素使用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胰岛素使用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胰岛素使用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胰岛素使用指南.docx

《胰岛素使用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胰岛素使用指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胰岛素使用指南.docx

胰岛素使用指南

1、胰岛素应用适应症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1、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

2、口服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

3、处于应激状态时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5、糖尿病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

6、老年2型糖尿病,消瘦明显、营养不良或精神抑郁

3、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

4、某些继发糖尿病

5、临床类似2型糖尿病但血液或阳性

6、临床暂时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

2、胰岛素使用原则

1、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三餐后的高血糖;中、长效胰岛素主要控制基础和空腹血糖

2、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剂量分配原则:

早>晚>午(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

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

如睡前还用一次,则晚餐前要减少,而睡前的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

3、开始注射胰岛素宜使用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初始剂量宜小,以免发生低血糖

4、全日胰岛素剂量>40U者一般不宜一次注射,应分次注射

5、长效胰岛素与短效动物胰岛素混合使用时,短效胰岛素剂量应大于长效胰岛素的剂量

6、调整胰岛素用量应参考临床症状与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定凌晨3时血糖及尿糖水平

7、调整胰岛素剂量不要三餐前的剂量同时进行,应选择餐后血糖最高的一段先调整,若全日血糖都高者应先增加早、晚餐前短效胰岛素的剂量

8、每次增减胰岛素以26U为宜,35天调整一次

9、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应个体化

10、尽量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11、当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短效胰岛素同时使用时,应分别使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并注射在不同的部位

3、胰岛素治疗方案(一般需1020d完成如下过程:

1、初始剂量的选择2、餐前剂量分配3、剂量缓慢调整4、最终治疗量)。

正常人每日胰岛素分泌量为2432U,空腹平均分泌0.51,进餐后分泌水平上升为基础值的8-10倍,高达1.54,因此将24U作为胰岛素的基础量,餐后作为追加量。

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开始必须用普通胰岛素,经反复调整满意后,为减少注射次数需配合或,正规胰岛素与N混合后,各自起作用,与P混合后剂量比例发生变化。

(早餐前或夜间高血糖,胰岛素>50,应睡前加注少量胰岛素,有酮症者增加液体,必要时小剂量胰岛素维持静点)。

1型糖尿病

胰岛素强化治疗

常规治疗

早、晚两次或

2型糖尿病

补充疗法

口服药不变,早、晚或睡前一次N或P

替代疗法

停口服药改胰岛素从起始量开始

半替代疗法

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加R或替代基础上加口服药减少R用量

1、起始剂量的估算:

1、按体重:

1型糖尿病:

0.50.8,2型糖尿病:

0.40.5

2、按生理需要量:

2432(早10、午6、晚8)

3、按尿糖:

根据24尿糖量,每2g给1U

4、按血糖:

根据【(血糖()-100)×公斤体重×6÷2000】公式算得所需胰岛素的单位数,初始用其1/22/3,35d据血糖或尿糖调整

5、按经验:

(见表)

空腹血糖()

尿糖

胰岛素用量

总量

早餐前

午餐前

晚餐前

8.311.1

2+

1618

8

4

4—6

11.113.9

3+

2024

810

6

6—8

>13.9

4+

2830

1012

8

8—10

2、补充疗法(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联合基础胰岛素):

起始胰岛素剂量为0.2、10或空腹血糖的数,以后根据空腹血糖,3-5天调整一次用量。

目标值:

空腹血糖<6,<7%。

适应于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未达标者

3、每日23次餐时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

起始剂量0.30.5,三餐分配原则:

全日量分三等份,午餐减24U加到早餐前。

适应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或胰岛细胞尚有分泌功能的患者,其基础和空腹血糖接近正常,但餐后血糖高,而夜间和空腹血糖高者均不适宜。

4、每日多次餐时胰岛素与基础胰岛素联合:

起始剂量(即基础胰岛素,为晚餐前长效胰岛素或睡前中效胰岛素或任何固定时间的长效胰岛素)0.1或48次;三餐前的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为0.30.5。

适用于糖尿病病程长,胰岛细胞功能差,全天的基础、空腹、餐后血糖均高。

5、一日2次餐时和基础胰岛素联合:

上述方案停用午餐前胰岛素:

1、午餐前胰岛素的一半加到早餐前,另一半改为长效胰岛素加到早餐前;2、早或晚加用长效胰岛素810U或睡前(10)加中效胰岛素48U;3、根据8次血糖使用30R或50R。

适用于经治疗糖毒性消失,胰岛细胞功能有恢复,血糖控制较理想的患者。

中性胰岛素的用法

早餐前

N(控制午餐后高血糖)

N

(预混)

R

R

午餐前

R

R

晚餐前

R

R

R

睡前

或N(控制黎明现象)

和N

N

N

N

N

胰岛素强化治疗

早餐前

午餐前

晚餐前

睡前

R全天量3045%

R2025%

R2530%

P或N2025%

R全天量3045%

R2025%

(N)30—35%自混(R:

2—3:

1)

R全天量3045%

R2025%

(N)30—35%预混(如诺和灵30R)

(N)

R

(N)自混

(N)

R

R

2型糖尿病常见的(N)方案

早餐前

(N)

(N)

(N)

R

(N)

午餐前

R

R

R

晚餐前

(N)

R

R

R

(N)

睡前

P(N)

P(N)

P(N)

注:

R:

短效胰岛素,P:

长效胰岛素,N:

中性胰岛素

4、胰岛素剂量调整

胰岛素用量调整的原则:

35d调整一次,每次增、减24U,一般不超过8U。

调整方法:

1、据尿糖:

适用于年轻,病程短,肾糖阈正常的患者,可根据第一天三餐前的尿糖调整,一般每个(+)增补4U,23天调整一次,(-)可酌减胰岛素量。

2、据血糖(见表):

空腹血糖<2.8

减23U并进餐

2.83.9

原基础量减12U

3.97.0

维持原量

7.08.3

增餐前1U

8.311.1

增餐前2U

11.113.9

增餐前3U

13.916.7

增餐前46U

16.719.4

增餐前812U

1、三餐前血糖正常,三餐后血糖高:

可早、晚加餐时胰岛素26U;三餐前、后血糖都高:

可早加餐时胰岛素26U,晚或睡前加基础胰岛素46U。

2、仅空腹血糖高,可晚或睡前加基础胰岛素46U

3、餐后2h血糖高而餐前血糖低:

可将餐前胰岛素由餐前1530分钟提前到餐前4560分钟注射或将餐时的食物的1/3留在两餐之间加餐。

4、由动物胰岛素转向人胰岛素时剂量应减少1520%甚至4050%

5、空腹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原因

1、全日胰岛素用量不足

2、夜晚基础量不足

3、黎明现象(清晨35点血糖开始升高,持续到上午9点)

4、现象(1、餐后2h血糖正常,次晨高血糖;2、夜间自10点起,每隔2h测血糖一次,如<5有意义,应减晚餐前短效胰岛素)

6、餐后血糖高

1、饮食、运动不当

2、餐前胰岛素不足

3、胰岛素不敏感,需加增敏剂

7、停用胰岛素指征

1、空腹C—P>0.4,餐后2hC—P>0.8

2、全日胰岛素量<30U

3、胰岛素用量<0.3

4、应激因素消除

5、血糖控制理想

6、肥胖者体重下降

8、胰岛素副作用

1、低血糖

2、过敏*

3、体重增加

4、皮下脂肪萎缩或肥厚*

5、屈光不正

6、胰岛素性水肿

7、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与使用不纯胰岛素有关

9、血糖控制目标

1、≤6.5%(一般应在半年内完成,如3个月内不达标应联合用药)

2、空腹/餐前血糖:

4.46.1,最次<7.8

3、餐后2h血糖:

4.48.0,最次<10.0

4、老年人可使血糖稍高于目标值2.0,以免发生低血糖

10、胰岛素种类:

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三餐后的高血糖;中、长效胰岛素主要控制基础和空腹血糖。

时效

种类

起效时间(h)

高峰时间(h)

持续时间(h)

餐时胰岛素

超短效

赖脯胰岛素

1015分

11.5

45

门冬胰岛素

1015分

12

46

短效

正规胰岛素

0.51

24

68

人胰岛素

0.51

13

58

半慢胰岛素

0.52

26

1012

基础胰岛素

中效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24

37

1316

人胰岛素(N)

1.5

612

1617

2.53

712

1618

长效

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34

1420

2436

34

810

2024

甘精胰岛素

23

2430

地特胰岛素

23

2024

预混

诺和灵30R

30分

2—8

24

诺和灵50R

优必林70/30

 

胰岛素制剂根据作用时间长短分类表

胰岛素种类

起效时间

达峰时间

维持时间

备注

超短效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诺和锐)

10~20

1~3h

3~5h

用药10内应进食

赖脯胰岛素(优泌乐)

短效胰岛素

普通胰岛素

正规胰岛素

0.5h

1~3h

8h

餐前30皮下注射,紧急时静脉输注(仅限于普通胰岛素)

中性胰岛素

可溶性胰岛素

重组人胰岛素

诺和灵R(笔芯、特充)

优泌林R(笔芯、特充)

甘舒霖R(笔芯)

中效胰岛素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动物)

1.5h

4~12h

18~24h

早餐前0.5~1h皮下注射,若每日用量超过40u,则要分2次注射,早餐前注射日剂量的2/3,晚餐前注射日剂量的1/3

重组人胰岛素

诺和灵N(笔芯、特充)

优泌林N(笔芯、特充)

甘舒霖N(笔芯)

万苏林N

长效胰岛素

精蛋白锌胰岛素(动物)

3~4h

12~20h

24~26h

早餐前0.5~1h皮下注射

超长效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来得时)

1.5h

22h

地特胰岛素(诺和平)

预混胰岛素

诺和灵30R

诺和灵50R

优泌林70/30

诺和锐30特充(含超短效的门冬胰岛素和与精蛋白结合的结晶门冬胰岛素的双相混合物)

11、调整胰岛素剂量时应注意:

1、切忌操之过急

2、以段尿糖调整剂量时要等尿糖变化呈一定规律时再调整

3、单独使用短效胰岛素不易使血糖控制理想,当胰岛素≥24时应配合N或P或换预混胰岛素或配合口服药

4、长期高血糖但尚有一定胰岛功能的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自身胰岛功能有一定恢复,此时应及时逐步减少胰岛素用量,以免发生低血糖

5、有两次以上的低血糖发作,但血糖、尿糖高,多见于无症状的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应避免单独大剂量使用胰岛素

6、正常人血浆胰岛素水平为520,餐后50100,静滴56U可使血浆胰岛素水平达20

血浆胰岛素浓度达()时

10

抑制肝糖分解

20

抑制糖原异生

30

抑制脂肪分解

5060

促进肌肉和脂肪利用和摄取葡萄糖

>100

促进钾进入细胞内

成人胰岛素需要量>1.5或>100200,儿童胰岛素需要量>2.5能控制血糖,持续48h以上称为胰岛素抵抗,多发生在胰岛素治疗1年以内或停用4周以上又再度使用时,尤其使用牛胰岛素者。

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方法

1、改用人胰岛素

2、运动

3、减肥

4、饮食指导

5、降低血糖

6、降脂

7、胰岛素增敏剂

8、二甲双胍

9、降压、降蛋白尿,应用阿司匹林,阿卡波糖,可能有益。

12、胰岛素与饮食、运动调配

1、饮食计划改变,胰岛素用量也要相应改变

2、餐前运动增加则加餐或和减少胰岛素12U;相反,增加

3、早餐前或夜间高血糖每日>50U则睡前加注一次小量胰岛素

4、晚餐后至睡前尿糖,血糖高,可晚餐前加少量胰岛素或减少晚餐主食量10-15g

5、夜间06点或次晨早餐前血糖,尿糖高,可晚餐前加N或同等剂量的混合

6、睡前尿糖阴性,次晨尿糖阳性,说明夜间可能发生低血糖,可从晚餐主食中留出20-25g于睡前缓冲,以免夜间低血糖

7、午餐前尿糖高,可分出早餐主食一部分,作为上午10点的缓冲

8、运动后出现低血糖,可于运动前或两餐之间加餐

9、加餐应在胰岛素作用点最强以前,如上午910点,下午34点,晚上睡前。

13、R与P或N混合的调节方法

1、:

1、三次R改为两次混合:

(早餐前+午餐前)÷4,3份为R,1份为P,于早餐前注射,晚餐前不变;或午餐前R分为1/2R、1/2P,于早餐前注射,晚餐前不变(或晚餐前R减24U,改为N24U与原R混合,于晚餐前注射),控制晚餐后及夜间血糖。

2、两次R改为一次混合(适用于两次R血糖控制满意者):

晚餐前R分为1/2R、1/2P,并到早餐前注射(由于剂量较大,易产生低血糖,可减少12U)。

2、:

1、如R<20,可单独用N或R:

3:

7或改口服药;2、R>40,必须R、N混合,比例为3:

7或1:

1或据空腹、餐后血糖增减二者比例。

14、2型糖尿病分型

1、轻型:

多为肥胖致胰岛素抵抗患者,空腹血糖小于7.8,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可使血糖控制在7.0以下,不必胰岛素治疗。

2、中型:

空腹血糖7.811.1,最大剂量口服药不能控制,需胰岛素治疗,起始量0.30.4,补充基础量,控制空腹血糖,如早餐前和睡前或晚餐前N。

(由于2型糖尿病常有黎明现象,故睡前N应大于早餐前,如用P则1—2次)

3、重型:

空腹血糖>11.1,单纯12次的N很难控制,需大剂量(>1.5),应采用强化胰岛素疗法。

4、极重型:

胰岛功能衰竭,空腹血糖>13.916.7,一般不发生酮症,很少发生低血糖,应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1个月血糖不能控制,可胰岛素治疗,肥胖者用胰岛素加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

15、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理想

良好

血糖()

空腹

4.46.1

≤7.0

>7.0

非空腹

4.48.0

≤10.0

>10.0

糖化血红蛋白()

<6.5

6.57.5

>7.5

血压()

<130/80

130140/8090

≥140/90

体重指数()

<25

<27

≥27

<24

<26

≥26

血脂

总胆固醇()

<4.5

≥4.5

≥6.0

高密度脂蛋白(—c)

≥1.1

0.91.1

<0.9

甘油三酯()

<1.5

<2.2

≥2.2

低密度脂蛋白(—c)

<2.5

2.54.0

>4.0

16、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003年)

1、标准空腹血糖:

3.95.6

2、正常人群():

无糖尿病病史,<5.6,:

2<7.8

3、空腹血糖受损():

≥5.6但<7.0

4、糖耐量低减():

口服75克葡萄糖2:

7.8~11

5、糖尿病():

1、≥7.0,2、:

2≥11.1,二者有一即可

7.0,5.6标准空腹血糖3.9;27.811.113.9

17、糖尿病饮食疗法

1、计算标准体重():

身高()—105

2、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

每日热卡供给量()×标准体重()

3、三餐分配原则:

早、午、晚各1/3或早1/5,午、晚各2/5

4、营养要素分配原则:

碳水化合物占日总热量5560%;脂肪占2530%;蛋白质占1520%(1g碳水化合物=4;1g蛋白质=4;1g脂肪=9)

糖尿病患者的能量计算()

卧床休息

轻体力劳动

中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

超重

15

2025

30

35

正常

1520

30

35

40

体重不足

2025

35

40

4050

无糖尿病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糖尿病合并症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