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6896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学期较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活动。

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喜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同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结合实际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算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

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

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8、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买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

【教具】:

钟表,拼图,计数器,米尺,直尺,课件等

教学进度表:

学期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第1周

3.5-3.9

20以内的加减法

第2周

3.12-3.16

20以内的加减法

第3周

3.19-3.23

认识钟表

第4周

3.26-3.30

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5周

4.8-4.13

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6周

4.16-4.20

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

第7周

4.23-4.27

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

第8周

5.2-5.4

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

第9周

5.9-5.11

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

第10周

5.16-5.18

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

第11周

5.23-5.25

认识图形

第12周

5.28-6.1

人民币的认识

第13周

6.4-6.8

厘米、米的认识

第14周

6.11-6.15

统计

第15周

6.19-6.22

期末复习

第16周

6.25-6.29

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

单元名称

一、逛公园——20以内的加减法

单元学习内容

1、会用“算减想加”、“破十法”、“连减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理解减法的意义。

单元学习

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可题。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学习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会用加法和碱法解决简单的间題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和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

2.能根据己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題并解答

教学具

准备

小棒

单元学习计划或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快身边的数学问题。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题

信息窗1—逛公园十几减9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

目标

1、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十几减几的计算过程,探索简捷算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

同学们,喜欢逛公园吗?

春天来了,有一群小朋友们正结伴去公园游玩,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观察情境图(见图1)。

图1

师:

谁来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1:

我看到公园门口有许多小朋友。

预设2:

我看到了阿姨在卖气球。

师:

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

一共来了15人。

预设2:

有9个女生。

预设3:

一共有17个气球,卖了9个。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1:

有几个男生?

预设2:

还剩多少个气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师: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有几个男生?

”。

谁能把这道题完整的读一读?

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你会列算式吗?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板书:

15-9

师:

那还剩多少个气球?

这个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板书:

17-9

师:

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用减法计算呢?

预设:

因为求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

师:

对,知道了总和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就要用减法计算。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15-9的算法

1.选择学具,自主探究

师:

那15-9等于多少呢?

预设1:

等于6。

预设2:

可能说错了,或说不出结果。

师:

那15减9到底等于多少呢?

咱们请小棒或小方块来帮我们研究研究好吗?

老师为每个同桌准备了一些小棒和小方块,两个人先商量商量,一个人用小棒,一个人用小方块,请同学们想一想、摆一摆,怎样从15里面去掉9根小棒或9个小方块呢?

比比看,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

你能借助小棒或小方块把你自己的计算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

谁来向大家介绍你的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1:

想加法算减法,先想9和()合起来是15?

9+(6)=15,所以15-9=(6)

师:

哪位同学也是这样想的?

再说一说这种算法应该先想什么?

再想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预设2:

从15个小方块中,先拿走5个,再从10个中拿走4个,还剩6个。

师:

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预设:

为什么要先拿走5个,再拿走4个呢?

教师(适时电脑动态演示)把5个的小方块和4个的小方块用不同颜色的虚线框起来。

预设:

先拿走5个后,剩下的就是10个,从10里面拿走4个,这样算简单。

师:

对,我们把15看成1个十和5个一,先从15里面取走5个,没取完的从10里面继续拿,这样我们可以把十几减9的减法,变成以前学过的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和十减几的减法来做。

从而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师:

请同学们再回想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展示过程,说一说这种算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15-5=1010-4=6。

预设3:

把一捆小棒打开,直接取走9根,再把剩下的1根和另外的5根合起来是6根。

师:

这位同学很有想法,他是从10根小棒里面直接减去9根小棒,为了使小朋友们看得更清楚,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电脑演示小棒破十法的过程。

师:

根据刚才的演示过程,想一想15-9应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0-9=11+5=6。

师:

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用10-9啊?

学生可能回答:

当个位5减9不够减时,就用10减9。

师:

对,当个位5减9不够减时,我们就可以直接用10减9。

师:

10根小棒里剩下的1根怎么办?

预设:

把剩下的1根和5根合起来。

教师用课件把1和5合起来。

师:

这种方法就是数学上用到的破十法,破十法也可以用一个式子写明白。

教师边介绍,边板书。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师:

通过动手操作,我们找到了3种十几减9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

为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提升。

(二)教学“试一试”,深化运用

1.自主迁移,独立计算

师:

15-9你们会算了,那17-9该怎样算呢?

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再请学具帮帮忙。

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

把你的计算过程分享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

谁愿意将你的计算过程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

17-7=1010-2=8。

师:

这位同学是运用连减的方法来口算这道题,为什么要把9分成7和2?

预设:

这样可以把十几减9逐步变成十减几来算,比较简单。

师:

对,这样我们可以把十几减9的减法逐步转化成十减几的减法来做。

预设:

10-9=11+7=8。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师:

为什么要先用10减9呢?

预设:

个位不够减,所以用10减9。

师:

对,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减9,得到的1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预设:

想加法算减法:

9+(8)=1717-9=(8)。

(三)小结

师:

同学们看黑板今天我们研究的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预设1:

它们的减数都是9

预设2:

被减数都是十几

预设3:

它们都是十几减9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顺势板书课题:

“十几减9”。

(四)随机巩固

师:

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大家都了解了,选择你喜欢的方法继续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12-9你是怎样算的?

同桌交流。

师:

谁愿意将你的想法分享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组间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组织学生适时评价。

三、自主练习,深化应用

师:

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

1.基本练习(见图2)

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

师:

结合图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对比练习(见图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师:

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师:

你能再写出这样的一组题吗?

3.综合练习(见图4)

师:

你能看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吗?

学生交流。

师: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4.发展练习(见图5)

师:

大家能正确的口算十几减9的减法了,现在我们一起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好吗?

 

 

5.趣味练习(见图6)

师:

算一算、比一比谁能最先帮小兔跳过木桩?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将会有效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计算品质和计算素养。

四、回顾反思

师: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预设1:

我会积极学习了。

师:

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预设2:

我学会与同学合作了。

师:

你们合作解决了什么问题?

(课件“合作”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合作”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预设3:

我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师:

你学会了了哪些数学知识?

(课件“会用”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合作”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

师:

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回顾整理,将会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逐步提高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板书

设计

作业

反思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

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

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学习新知处,很多学生已经能够准确的说出15-9等于6的结果,我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先说出想的过程再说出结果,而是顺其自然先得到结果6,然后再启发学生去思考能把结果想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了,然后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5-9=6的其他计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在探究过程给学生表达算法的机会和平台,同时给学生提供点子,通过演示帮助回答问题的学生更加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帮助听讲的学生能够更明白发言的学生在讲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寓练于乐,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结合将要过新年的生活情境,采用回答问题放鞭炮的游戏学习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更多的学生表达算法的机会。

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用语还不是很精练,不是很准确。

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

另外教师由于频发穿梭于讲台和学生之间,导致录播出来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课堂教学板书还应该规范起来,书写最好借助黑板上的田字格,给学生做最好的榜样示范。

学生对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表达的不够多样化,可能是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造成的,在巩固练习环节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过程,提倡学生愿意用哪一种就用那一种来解决问题,有点过于侧重对“破十法”的理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课题

信息窗2—十几减8、7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

目标

1.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几减8、7,理解并掌握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熟练地算十几减8、7。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投影;学具:

小棒。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伴逛公园解决了十几减9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湖边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情境,见图1)

师: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图意,教师适时评价。

师:

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根据情境图找到数学信息,教师板贴相应信息。

师: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

还剩几只船?

预设2:

还剩几瓶矿泉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师:

要想解决还剩几只船?

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啊?

怎样列式?

还剩几瓶矿泉水呢?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板书:

15-8、16-7

师:

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边说边用手势动作表示:

对,知道了总和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揭题:

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

(板书课题:

十几减8、7)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一)探究算法

1.选择方法,自主探究

师:

“15-8=”你想怎样计算?

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出算法。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

你能将自己的计算过程说给同桌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

谁愿意将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课件相应演示学生的回答)

预设1:

8可以分成5和3,先减5,再减3,15-5=10,10-3=7,所以15-8=7。

预设2:

先从10里面减8,得到的数再加上5,10-8=2,2+5=7,所以15-8=7。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

为什么要先用10减8呢?

教师引导提升:

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减去减数,剩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预设3:

用想加法的办法算减法,先想8和几合成15,也就是8+(7)=15,所以15-8=7。

师:

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想到了用上节课探究十几减9的算法,很快算出15-8=7。

同学们真是爱脑筋的好孩子!

4.试一试,深化算法

师:

聪明的孩子们,看这几道新题目,会算吗?

(课件出示)

(1)争当口算小达人:

11-8=14-8=17-8=12-8=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知识迁移,教学“试一试”

1.自主迁移,独立计算

师:

16-7等于多少呢?

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桌。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

你能把计算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

谁愿意将你的计算过程和大家说说。

预设1:

先从10里减7再加6,10-7=3,3+6=9。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

为什么要先用10减7呢?

教师引导提升:

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减去减数,剩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预设2:

想加法算减法,7+(9)=16,16-7=9。

预设3:

分两次减7,先减6,再减1,16-6=10,10-1=9,所以16-7=9。

4.试一试,深化算法

(1)争当口算小达人:

12-7=14-7=15-7=13-7=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师:

刚才我们在解决16-7时,同学们采用的方法和十几减9、8的方法都是一样的,想一想它们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

你们用这种方法计算时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方法再次迁移。

师:

这几种算法中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计算?

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预设1:

用想加算减比较好想。

教师质疑:

你是怎样想加算减的?

预设2:

用破十法计算起来比较快。

师:

你是怎样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几的?

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划船游玩的过程中,一起学习了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在计算时,应尽可能选择比较简便的或自己用起来得心应手的办法。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基本练习:

算一算

8+4=8+6=7+4=7+6=

12-8=14-8=11-7=13-7=

(1)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做这些题。

(2)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3)你有什么发现?

你还能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重点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2.对比练习:

填一填(点击课件,内容见图2)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退位减法。

3.综合练习:

看图列式计算(见图3)

(1)认真看图,明确题意独立计算。

(2)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根据箱子外面珠子排列的规律,你能知道箱子里面有几颗红珠子、几颗白珠子吗?

教师启发学生用摆学具、画图或推想等办法解决问题。

4.发展练习:

算一算,说一说(见图4)

(1)独立思考,快速口算点亮蜡烛。

(2)口算点亮蜡烛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在减法的计算中,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结果也发生变化”。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师: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的想法:

知识:

我学会了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方法:

我学会了破十法、平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情感:

我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板书

设计

 

作业

反思

1、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心里想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学习十几减8,7一定没什么问题的。

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

绝大多数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时候却没有这么热闹。

个别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用“相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对8,7加几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练,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

看来我高估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口算能力。

特别是对于“破十法”,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就比如“十几减9”,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虽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们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想到的。

至于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们却不明白,更别说还没想到的学生了。

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或者是有过这种经历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

所以在今天的学习中出现了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

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带着它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

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灵活运用。

2、过分强调“相加算减”,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

由于有了前一课的基础,学生在本节课的算法交流中,多数用的都是“想加算减”的方法。

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

(1)教材中虽然多处提到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但直到本单元的结束,在潜移默化中要求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把握住这个度?

(2)当大部分孩子都在使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时,其他的方法是否要传授个孩子?

采用何种方式?

(3)“想加算减”的方法真的是最优吗?

课题

信息窗3—十几减6、5、4、3、2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掌握十几减6、5、4、3、2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十几减6、5、4、3、2的退位减的过程,初步形成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利用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