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添加剂pdf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6851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添加剂pdf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二章 添加剂pdf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二章 添加剂pdf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二章 添加剂pdf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二章 添加剂pdf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添加剂pdf资料.docx

《第二章 添加剂pdf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添加剂pdf资料.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添加剂pdf资料.docx

第二章添加剂pdf资料

添加剂

高分子材料是以聚合物为主体的多相复合体系,即,很

少用纯聚合物制产品,大多要加配合剂。

满足性能上的要求

添加配合剂的目的满足成型加工上的要求

满足经济上的要求

配方技术:

对一个高分子材料,添加配合剂-加什么?

加多少?

如何加?

 

添加剂的种类:

各种添加剂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功能不一

功能

添加剂类别

加工性能增塑剂、润滑剂、热稳定剂、加工助剂

力学性能增塑、补强、增韧、固化剂

老化性能抗氧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

降低成本填充剂、增容剂

其他性能发泡剂、阻燃剂、偶联剂、抗静电剂

 

稳定剂(防老剂)

因高聚物分子结构的特殊性,老化是高聚物的必然规律。

在使用过程中

在成型加工中

O2、光(橡胶、塑料)

受外界因素热、热氧(PVC、PP)影响

微生物

老化

分子结构变化:

降解、交联、接上基团(微观)

使用性能变化:

强度下降、变色、发粘(宏观)

高分子材料发生

 

为防止或抑制由老化引起的破坏作用,可采用

加稳定剂(此为主要方法)

改性方法

共聚改性,对活泼端基消活处理

热稳定剂:

对热敏性塑料(PVC)

防老剂:

针对R

稳定剂(防老剂)抗氧剂

热氧稳定剂:

针对P

光稳定剂:

紫外线吸收剂、光屏蔽剂

 

一、热稳定剂

主要针对PVC、氯醚橡胶(聚环氧氯丙烷)、POM等

,但机理不同。

1、不稳定机理

主要是聚合物本身,即分子结构。

一般主链上C—C键键能受侧链取代基和原子影响:

分布规则且极性大的取代基能增加主链C—C键键能,提高

聚合物稳定性;而不规整的取代基降低聚合物的稳定性。

 

例:

聚氯乙烯PVC

H

H

(C

C)n

Cl

H

虽然-Cl极性强,但PVC主链上不对称的氯原子易与相

邻的氢原子发生脱HCl反应,并且双键旁的C—Cl键受到活

化,更易脱HCl。

 

SPVC的加工热稳定性测试

Haake转矩流变仪(动态法)

 

 

影响PVC热稳定性的因素有:

(1)T:

随着温度升高,PVC树脂的热降解大大加速。

(2)O2:

氧加速了PVC树脂的热降解

(3)光:

加速了PVC树脂的热降解。

(4)分子量:

随PVC树脂型号增高(即相对分子质量变

小),热稳定性变差。

(5)HCl:

脱出的HCl会加速PVC的降解(自催化现象)。

 

2、稳定机理

PVC的热稳定机理相当复杂。

有如下机理:

(1)去除聚合物降解后产生的活性中心——抑制聚合物进

一步降解。

活性中心:

降解后聚合物分子结构的某一部分有化学活性,

能使其本身或导致其他聚合物发生降解,则该部分结构为活

性中心。

 

①聚合物降解后析出的自由基(活性中心),可加有机锡

CHCHCH2

2

CH

492

SnOCOCH32

二丁基二醋酸锡

CH2CHCH2

C4H9

C4H9SnOCOCH32

较稳定的自由基

 

②活性中心是不稳定氯原子

加金属皂类和金属硫醇盐类,以稳定的化学基团置换不

稳定的氯原子。

MeOCOR2

C

MeCIOCOR

C

CI

OCOR

H

H

MeSR2

CHCH2

MeCISR

C

CHCH2

C

SR

CI

其他金属化合物、胺类、亚磷酸酯类也有此作用,金属

皂类(硬脂酸盐类)用的最多。

 

(2)对双键结构起加成作用

PVC降解后,往往会出现共轭形式排列的多烯结构,

进而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通常会成为降解中心。

因为双键能移动聚合物吸收光线的波长范围,而使聚

合物显出各种颜色。

所以降解愈烈,双键(尤其共轭双键

)越多,聚合物颜色越深。

因而,可通过看变色判定PVC

降解情况。

解决方法:

加入一种稳定基团(如硫醇类、螯合剂)

,与PVC链上的不饱和双键起加成反应。

 

(3)转变在降解中起催化剂作用的物质

①中和HCI,阻滞PVC降解。

加金属皂类:

MeOCOR2

2HCI

2ROCOHMeCI2

MeSR22HCI2RSHMeCI2

因生成的金属氯化物有催化降解作用,所以,加入金

属皂类和盐类热稳定剂时,应伴有螯合物。

 

②钝化杂质(金属杂质)

金属离子对PVC降解具有催化作用,金属离子产生的来

源很多,包括PVC降解过程中释放出来的HCI与设备所用的

金属材料生成的金属氯化物。

钝化方法:

加通过入螯合剂,消除金属离子的催化降解

作用。

螯合剂+金属氯化物金属络合物

 

3、热稳定剂的种类及选择

常用热稳定剂:

铅盐、硬脂酸盐、有机锡、复合稳定剂、

稀土、环氧化合物等

选择热稳定剂的依据:

:

性能要求:

透明与否、软、硬、毒性

(1)制品要求

尺寸要求:

薄型、面积大

(2)成型加工方法:

挤出成型、注射成型

 

二、抗氧剂

1、自动氧化老化机理

(1)内因:

聚合物本身——主要是分子结构。

橡胶

塑料

多对于含双键的不饱和橡胶多对于以共价键结合的塑料

当主链中含有-C-C=C-共价键断裂的过程是吸收能量

结构时,在双键的β位的单键的过程,当加工时提供的能量等

具有相对不稳定性,易受O2的于或大于键能时易断裂,而键能

作用而降解。

大小与聚合物分子结构有关。

 

一般主链上键能的大小:

伯碳原子的>仲碳原子的>叔碳原子的>季碳原子的

因此大分子链中与叔季碳原子相邻的键都是不稳定的。

如PP含有叔碳原子,比PE稳定性差,易与O2反应降解。

(2)外因:

O2

氧化反应是自由基按自动催化链反应进行的。

 

链引发

RH→R·+H·光照引发

链增长R·+O2→ROO·生成过氧化自由基

ROO·+RH→ROOH+R·引发聚合物,生成过氧化物

链转移ROOH→RO·+HO·过氧化物分解

2ROOH→RO·+ROO·+H2O过氧化物重排

RO·+RH→ROH+R·自由基与聚合物反应(转移)

HO·+RH→H2O+R·转移

链终止2ROO·→非活性产物+O2终止

R·+ROO·→ROOR交联

2R·→R-R交联

 

臭氧化老化相当严重:

(主要发生在橡胶受力作用时)

双键对O3极为敏感

CC

O3

CC

CO

CO

OO

O

O

RCOO

断裂降解:

RCOO

R1OR2O

R=R1R2

其他影响老化因素:

(1)机械力:

使大分子断裂,从而加速老化

(2)变价金属离子:

通过加速过氧化物分解加速老化

(3)温度:

每升高10℃,氧化速度快一倍

 

2、抗氧化机理

加入抗氧剂代替聚合物与氧反应。

(1)抗氧剂作游离基或增长链的终止剂(主抗氧剂)

多数为化合酚类和芳基仲胺,均有不稳定的氢原子可

与自由基或增长链发生作用,而避免自由基或增长链从聚

合物中夺取氢原子。

即:

抗氧剂与各种自由基过氧化物作用生成活性较小

的自由基或惰性产物,从而结束反应。

 

对防老剂(抗氧剂)A—H的要求:

①A—H

②A·的活性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太大不能起防老作用

,反而引发自由基;太小不起作用(不与R·反应)

RH

RO·

ROH

ROO·+A—H

HO·

ROOH+A·

HiO

 

A·+RO·

ROO·

惰性产物

ROOH+AH

惰性产物

A·的浓度不能太大,否则反应向相反方向进行:

RO·+A—H

ROH+A·

以上是选择AH的指导思想。

 

(2)预防型抗氧剂

①氢过氧化物的分解剂(辅助抗氧剂)

使聚合物氧化降解产生的氢过氧化物分解成非游离基型

的稳定化合物。

ROOH+PO(分解剂)

非自由基化合物(稳定)

主要有亚磷酸酯类和各类型的含硫化合物。

②金属离子钝化剂

酰胺类及酰肼类

 

3、抗氧剂及其选用

常见抗氧剂:

较多的是酚类和对苯二胺类。

选择抗氧剂时应考虑的问题:

(对防老剂的要求)

(1)活性

不同的基团接在不同位置,防老剂的活性不同

(2)稳定性(对O2)

防老剂不能与氧作用而生成过氧化物,否则会加速老

化。

 

(3)挥发性

高聚物制品随使用时间的增长,老化亦加剧,故防老

剂越在使用后期作用越重要,所以应重视其挥发性。

比较防老剂挥发性,首先要考虑防老剂是否同一类,

然后比较其分子量大小。

(4)溶解性

防老剂加入量一般0.1~2phr,已具有足够作用,此加

入量溶解性应合乎要求。

另外,要考虑制品的使用场合,

以防被介质逐渐萃取出来。

 

(5)色污性

酚类-不污染。

抗氧剂264

芳胺类-污染。

防老剂4010

(6)相容性和迁移性

取决于抗氧剂的化学结构、高分子化合物的种类及

温度。

 

三、光稳定剂

种类很多,最普遍的是紫外线吸收剂(UV—531)

紫外线吸收剂作用机理:

①先于聚合物吸收入射的紫外线。

②移出聚合物吸收的光能。

紫外线吸收剂由于本身形成分子内氢键,吸收光能后氢

键被破坏,吸收的能量又可以热能的形式放出,同时氢键

恢复,进而继续发挥作用。

 

五、提高高分子材料使用寿命的方法

高分子材料的老化是必然规律,通过适当方法延长材

料使用寿命是相当重要的。

从工程上考虑,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有如下方法:

1、选材

依使用要求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聚合物。

例:

含O2、O3,尽量选用饱和材料。

2、选用合适防老剂

对于不同的聚合物,引起老化的原因(如热、光、氧)

不同,应选用适当的稳定剂。

 

许多稳定剂有协同效应,可搭配使用。

例:

防老剂并用:

石蜡(物理防老剂)和防4010(化学

防老剂)

3、选用具有防老作用的配合剂

首先要考虑符合使用性能,如:

加不同的颜料,有些

可起紫外线吸收剂的作用。

当然,一个产品老化程度的大小、难易,与其使用、

贮存等环境有关。

热固性塑料一般不考虑防老,硬质胶也

不使用防老剂。

就材料的循环利用、环保而言,有时需降解:

(1)生物降解;

(2)光降解

 

第二节增塑剂

高分子材料在使用中有些需柔软些,加工中需具有塑性,这

与聚合物玻璃化温度有关。

使用上

加工上

一般Tg

柔软,橡胶若聚合物太硬,各种配合剂不易混

Tg>Tc:

硬,塑料

入,流动性也差,成型时动力消耗

所以在使用上,若要使聚合物大,所以,应加入使聚合物柔软些

柔软,应设法降低聚合物的Tg。

(Tg下降)、流动性增强的配合剂

(增塑剂)。

 

一、增塑剂的作用

增塑剂一般与聚合物互溶性较好,在聚合物中有如下作

用:

1、使配合剂与聚合物混合容易

聚合物都较硬,有些配合剂也是固体,硬与硬不易混合

;而加入增塑剂,聚合物变软,易与配合剂混合均匀。

2、使混合物变软加工工艺变良好

增塑剂加入,大分子间相互作用下降,材料的Tg、Tf、

Tm降低,流动性提高,有利于加工。

 

3、使制品在常温下表现柔软

因为制品Tg降低,所以制品表现柔软。

例:

PVC中加40phrDOP。

4、制品的耐寒性增加

表现在材料的Tg下降和脆性温度Tb下降。

Tb:

在低温下,材料承受应力时,只发生很小形变就破

坏的温度。

因为大分子间有增塑剂小分子,分子间距增大,分子

间作用力下降,所以分子链的活动能力增大。

 

二、增塑剂作用机理

增塑剂一般是有机物,是高沸点的油类或低熔点的固体。

极性:

溶解度参数高,与极性聚合物相近。

增塑剂

非极性:

溶解度参数低,与非极性聚合物相近。

 

1、非极性增塑剂

起溶剂化作用,增塑剂使聚合物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

,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

增塑剂的增塑效果与其体积成正比:

ΔTg=KV

 

2、极性增塑剂

起屏蔽作用,增塑剂分子中的极性基团与聚合物分子

的极性基团吸引,从而取代了聚合物分子间的极性基团的

相互吸引,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

增塑剂的增塑效果与其分子数有关:

ΔTg=βn

同时体积效应也起作用。

 

3、化学增塑剂

在橡胶行业中,按作用机理分:

物理增塑剂

化学增塑剂

软化剂:

塑解剂:

使橡胶溶胀,机理同塑料增加速橡胶分子在塑炼时的断链

塑剂。

作用,实际上是起游离基接受体

的作用,因此在缺氧和低温下同

样能起塑炼作用。

 

三、增塑剂的性质

对增塑剂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

1、相容性

即与聚合物是否易混合,因为增塑剂对聚合物的作用

发生在它们分子之间,所以可将增塑剂与聚合物的溶解度

参数相近与否作为依据。

2、稳定性

即在材料内部的迁移性和在材料表面的挥发性。

例:

常用制品长时间使用会发粘。

 

增塑剂合格的标准:

在4mmHg下的沸点不低于200℃。

但这不确切,因为增塑剂向外挥发的速率不仅与沸点有

关,而且还与被增塑的聚合物性质和制品性质有关。

增塑剂的损失:

挥发、游移、萃出和渗出。

游移——增塑剂从本身的聚合物向与其接触的另一

聚合物中迁移的现象。

影响聚合物游移的因素:

①增塑剂对另一聚合物的亲和力;

②增塑剂在两种聚合物中的扩散速率

③温度和压力

 

萃取——与增塑剂对接触溶剂的溶解度有关。

渗出——所加的增塑剂超过一定量后会游离出来,

但需要一段时间。

温度提高会促进渗出。

解决相容性和稳定性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内增塑。

如:

PVC在共聚中加醋酸乙烯,得到以PVC为主的共聚

物(氯醋树脂:

PVAC),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可做唱

片。

因为内增塑通过合成完成,较麻烦,所以应用范围

不广,大多采用外增塑——添加增塑剂。

 

3、加工性

包括增塑剂的加入对聚合物的

①凝胶化速度的影响

②热稳定性的影响

③粘性和润滑性的影响

4、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主要使材料的玻璃化温度降低,耐寒性提高,此外

还影响力学性能、电性能、老化性能和毒性等。

 

四、增塑剂的选用

为了解决相容性、稳定性,首先要了解增塑剂的

(1)溶解度参数

增塑剂与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相近,相容性才好。

(2)分子量

分子量越小,在聚合物分子中活动能力就越大,渗

透力也就大,即易混合均匀,增塑效果好。

但是稳定性

差。

这二者相互冲突。

 

例:

PVC+DBP和DOP

原加40phrDBP

25phrDBP+20phrDOP

这样工艺变化不大,增塑效果相同,稳定性提高。

DBP——易混合,增塑效果好,但迁移性、挥发性大

DOP——稳定性好

(3)分子上的基团

基团体积大,增塑剂在聚合物中不易运动,稳定性增

强。

另外,基团也影响溶解度参数。

 

选用增塑剂时应考虑的问题:

1、相容性和稳定性的协调

一般要求溶解度参数相近,为了稳定性要求分子量大些

在实际工程中,以能混进去、不析出来为准则,而不

管溶解度参数和分子量,效果好就可以。

2、使用性能

增塑剂直接影响性能,耐热制品选择迁移性小的,耐

寒制品考虑其凝固,还要考虑阻燃、电性能、毒性等。

所以首先要了解各种增塑剂的特点。

 

3、加工工艺性能

根据不同要求而异。

例:

多件贴合制品(轮胎内层的帘布层),应考虑粘性,

宜使用煤焦油、松焦油、古马隆、沥青等有增粘作用的增

塑剂,而不宜用石蜡(润滑作用)、机械油之类。

4、成本

增塑剂用量一般很大,要考虑经济成本。

 

5、并用

主增塑剂(起主要作用)、辅助增塑剂(起功能性作用

)、增量剂(降低成本)配合使用。

6、用量

对制品性能影响很大。

例:

PVC,

增塑剂用量

性能

<5%

15~25%

70%

半硬软

 

五、常用增塑剂

增塑剂的分类一般依据其化学结构及与聚合物的相容

性并结合加工工艺来进行。

1、主增塑剂

与PVC之比可达150:

100而没有渗出现象。

(1)苯酐酯类(苯二甲酸酯类)

通式

R1、R2为烷基、苯基、环己基

 

常见的有:

DBP、DOP。

 

(2)磷酸酯类

通式:

R1O

R2OPO

R3O

R1、R2、R3为相同或不相同的烷基、芳基、烷芳基混合

存在。

典型的是TCP(TTP)磷酸三甲酚酯(磷酸三甲苯酯)

 

2、辅助增塑剂

(1)耐寒性增塑剂(低分子量增塑剂)

多是脂肪族二元酸酯类

通式:

O

O

R'OCCH2nCOR"

n是6、9、10等整数式或C4-6,C4-10等混合二元酸。

R’、R”是C1~C10的烷基、苯基、环己基。

典型的是DOS癸二酸二辛酯、DOA己二酸二辛酯。

 

(2)聚酯增塑剂(高分子型)

分子量为2000~8000,挥发性小,迁移性小,耐高温,

但塑化效率低。

3、增量剂

与PVC几乎不相容,所以不能单独使用,只作辅助增

塑剂。

主要优点是便宜、成本低。

最常用的是氯化石蜡。

4、其他

环氧型和石油醚两类:

环氧大豆油、M—50。

 

按性能分:

(多用于PVC中)

(1)耐寒:

DOS、DOA。

(2)耐热、耐光:

环氧十八酸辛酯、环氧大豆油、偏苯

三酸酯等。

(3)阻燃:

TCP、氯化石蜡(含氯52%)

(4)无毒:

环氧大豆油。

(5)耐菌:

以磷酸酯最好。

 

物理增塑剂:

Hst、油酸、松焦油、三线油

橡胶增塑剂

化学增塑剂:

含硫化合物、噻唑类、胍类

橡胶用增塑剂非极性石油系、煤焦油系和植物油系增塑剂

塑料用增塑剂极性酯类增塑剂(常用在PVC中)

 

第三节润滑剂

一、润滑剂的作用

主要是为了提高加工性能,降低熔体之间和熔体与设

备之间的摩擦及粘附。

润滑剂与增塑剂的区别:

润滑剂仅在加工时有作用;而增塑剂不仅在加工中有

作用,而且在使用中也有作用。

 

二、润滑剂分类

内润滑剂

外润滑剂

与高聚物相容性好:

与高聚物相容性小;

使聚合物分子链之间的内聚析出材料表面,粘附于设备的

能降低,熔体粘度降低,聚合物接触表面,熔体与设备之间的摩

之间的内摩擦和材料各组分的擦降低。

内摩擦降低,流动性提高。

以上性能非绝对,视具体作用如何。

 

三、润滑剂的选用

主要品种:

内润滑剂

硬脂酸及其酯类

硬脂酸、石蜡等

外润滑剂

一般用量<1%,过多会析出表面,影响外观。

应注意内外润滑的平衡。

有些稳定剂有润滑作用,如硬脂酸的盐类。

 

交联配合剂

高分子材料的交联过程需要一定条件:

主要是加入交

联体系,并经过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时间。

交联的结果:

材料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性能变化

符合要求

 

 

一、常用的交联配合剂

使材料交联的整个配合体系:

交联剂

促进剂

交联配合剂活性剂

(或称促进助剂)

防焦剂

 

1、交联剂

使聚合物交联起来的配合剂。

(1)硫磺S:

最古老硫化剂,橡胶工业用得最多。

(硫化=S交联)

适用范围:

不饱和橡胶(含双键)。

用量:

软制品-0.2~0.5phr

硬制品-25~40phr

同类硫化剂有:

硒Se、碲Te,价格昂贵。

 

(2)含硫化合物(R—S—S—R)

在硫化过程中能分解出活性硫的化合物。

常用在电线绝缘层。

其放出的硫的活性足以硫化橡胶,

而不足以硫化铜。

(否则会使铜线表面生成CuS而发黑)

(3)过氧化物(R—O—O—R)

主要用在树脂和饱和橡胶的交联,其本身并不参与交联

,主要起引发作用。

应注意:

过氧化物会促进分解,且价格较贵,应慎用。

 

(4)金属氧化物

常用的有ZnO、MgO、PbO,用在含卤素原子的橡胶中

,如:

氯丁橡胶、溴化丁基胶。

(注意:

活性剂)

(5)胺类(NH2—R)

主要用在热固性塑料(酚醛塑料、胺基塑料)和部分酸

酯类橡胶。

(6)双官能团化合物

如烯类(苯乙烯):

可作为不饱和树脂的(助)交联剂

(7)合成树脂

如酚醛树脂(PF):

可作丁基树脂、乙丙橡胶交联剂。

 

2、促进剂

促进剂作用:

使交联剂用量减少、交联速度提高、

交联温度降低、交联时间缩短。

促进剂分类:

促进剂多为有机促进剂。

(1)按化学结构分:

噻唑类、秋兰姆类、胍类、次磺酰

胺类、硫脲类等。

(2)按与硫化氢反应性质分:

酸性、碱性、中性。

(3)按促进能力分:

以M(硫醇基苯并噻唑)为强促进剂

以此为标准。

 

促进能力>M——超促进剂

促进能力=M——强促进剂

促进能力

促进剂D)

促进能力

例:

促进剂活性举例

50℃硫化时间硫化速度

超强促进剂

>M:

DM、5~10min

TMTD

M

D

强促进剂

中促进剂

弱促进剂

10~30min

30~60min

60~120min

H

迟效促进剂:

CZ、NOBS。

 

3、活性剂——促进助剂

活性剂作用:

使促进剂活性增强

使促进剂用量减少

使硫化时间缩短

促进剂用的较多的是ZnO(3~5phr)+Hst(1~3phr)

注意:

①ZnO可作为金属氧化物硫化剂

②ZnO可提高硫化胶的耐热性能。

 

4、防焦剂

防焦剂作用:

防止早期硫化——焦烧。

实质上是在交联初期起抑制作用,只有防焦剂消耗到一

定程度,促进剂才起作用。

解决焦烧问题的第一方法:

使用迟效性促进剂:

CZ、NOBS。

 

二、交联机理

交联体系不同,交联机理不同。

硫磺交联含硫化合物交联

非硫磺交联过氧化物交联

金属氧化物交联

橡胶交联

胺类、树脂、酸酐类交联机理。

 

1、硫磺交联机理

适用于不饱和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以及不饱和度大于

2%的丁基橡胶。

S+M+ZnO、Hst体系:

交联不饱和橡胶RH。

SSS

S:

以8硫环形式存在

S

S

SSS

N

促进剂M:

=XSH

SCSH

 

(1)生成自由基(促进剂分解)

XSHXS+H

XSH+S8

XS+HS8

XSSnH+S8-n

分解

氢键

不稳定

H

XS

SSS

SSS

S

S

 

(2)引发橡胶

XS

XSH

HS8+RHR+HS8H循环

使用

S8-n

HS

8-n

(3)橡胶交联

R+RRR

R+RHRR+H

或自由基转移:

R+R1HRH+R1

 

(4)自由基引发硫磺

R+S8RS8RSn+S8-n

(5)交联成多硫键

R+RSnRSnR

n=1:

单硫键;n=2:

双硫键;n>2:

多硫键

由此形成线性橡胶的大分子交联:

S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