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843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doc.docx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doc.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doc.docx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doc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结序号 术语 涵义 

1 高层建筑 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

 

2 房屋高度 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3 框架结构 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4 剪力墙结构 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5 框架-剪力墙结构 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6 板柱-剪力墙结构 由无梁楼板与柱组成的板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7 筒体结构 由竖向筒体为主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

筒体结构的筒体分剪力墙围成的薄壁筒和由密柱框架或壁式框架围成的框筒等。

本规程涉及的筒体结构主要包含以下两种:

1框架-核心筒结构:

由核心筒与外围的稀柱框架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2筒中筒结构:

由核心筒与外围框筒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8 混合结构 本规程涉及的混合结构是指由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筒体(或剪力墙)所组成的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

 

9 转换结构构件 完成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的结构型式转变或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结构布置改变而设置的结构构件,包括转换梁、转换桁架、转换板等。

 

10 转换层 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

 

11 加强层 设置连接内筒与外围结构的水平外伸臂(梁或桁架)结构的楼层,必要时还可沿该楼层外围结构周边设置带状水平梁或桁架。

 

高规2.2  符号

高规3  荷载和地震作用

高规3.1  竖向荷载

极限状态:

当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则称此特定状态为结构对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设计中的极限状态往往以结构的某种荷载效应,如内力、应力、变形、裂缝等超过相应规定的标志为依据。

极限状态分类:

结构的极限状态在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一般是以结构的内力超过其承载能力为依据;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一般是以结构的变形、裂缝、振动参数超过设计允许的限值为依据。

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在当前的设计中,有时也通过结构应力的控制来保证结构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例如地基承载力的控制。

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当考虑短期效应时,可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分别采用荷载的标准组合或频遇组合,当考虑长期效应时,可采用准永久组合。

增加的频遇组合系指永久荷载标准值、主导可变荷载的频遇值与伴随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的效应组合。

 

结构上的作用:

可按随时间或空间的变异分类,还可按结构的反应性质分类,其中最基本的是按随时间的变异分类。

永久荷载:

即以往规范的恒荷载,它包括结构或非承重构件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有时也会遇到有水压力的情况,水位不变的水压力按永久荷载考虑,而水位变化的水压力按可变荷载考虑。

可变荷载:

即以往规范的活荷载。

偶然荷载:

包括地震力、撞击、爆炸、火灾事故等。

荷载代表值:

规范给出荷载的四种代表值:

即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荷载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而其他代表值都可在标准值的基础上乘以相应的系数得出。

荷载标准值:

是指其在结构的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值。

若荷载标准值不属于强制性条款,则应由业主认可后采用,并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停车庫及车道的活载:

可直接按车轮局部荷载计算楼板内力,对小轿车、吉普车、小型旅行车(载人少于9人)的局部荷载取4.5KN,分布在0.2×0.2的局部面积上。

对于20~30t的消防车,可按最大轮压为60KN,作用在0.6×0.2的局部面积上的条件确定。

该局部荷载也可作为验算结构局部效应的依据(如抗冲切等)。

民用建筑楼面活荷载:

规范根据在楼面上活动的人和设施的不同状况,将其标准值的取值分成七个档次:

   

(1)活动的人较少                       LK=2.0KN/mm2;

(2)活动的人较多且有设备               LK=2.5KN/mm2;

(3)活动的人很多且有较重的设备         LK=3.0KN/mm2;

(4)活动的人很集中,有时很挤或有较重的设备 LK=3.5KN/mm2;

(5)活动的性质比较剧烈                 LK=4.0KN/mm2;

(6)储存物品的仓库                     LK=5.0KN/mm2;

(7)有大型的机械设备                   LK=6~7.5KN/mm2。

非固定隔墙的荷载:

应按活荷载考虑,可采用每延长米长度的墙重(KN/m2)的1/3作为楼面活荷载的附加值(KN/m2),该附加值建议不小于1.0KN/m2,但对于楼面活荷载大于4.0KN/m2的情况,不小于0.5KN/m2。

空气密度 ρ=1.25kg/m3

高层分析(梁启智编著的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简称,以下同) 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和楼面活荷载两种。

  高层建筑结构的楼面活荷载,以及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一般均按荷载规范规定采用,该规范中无规定者,按下表采用。

              高层民用建筑楼面活荷载及其准永久值系数的补 高层建筑结构的楼面活荷载

项目 活荷载标准值(kN/m2) 准永久值系数Ψq 附注 

酒巴间、舞厅、展销厅 3.0~4.0 0.5 荷载较大时按实际情况 

屋面花园 4.0~5.0 0.8  

贮藏室 5.0~8.0 0.8  

饭店厨房、洗衣房 4.0~5.0 0.5  

健身房、娱乐室 3.0~4.5 0.5  

  目前我国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单位面积的重量(恒载与活载)大约如下:

   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12~14kN/m2

剪力墙、筒体结构体系       13~16kN/m2

其中活荷载平均约2~3kN/m2,仅占全部竖向荷载的15%~20%。

因此,活载不利布置所产生的影响较小。

另一方面,高层建筑层数和跨数都很多,不利布置的方式繁多,难以一一计算,所以在工程设计中,一般将恒载与活载合并计算,按满跨考虑,不再逐一按活载不利布置计算。

   如果活荷载较大,可将按满布荷载计算所得的框架梁跨中弯矩乘以1.1~1.2的系数加以放大,以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分布所产生的影响。

   高层建筑施工中采用附墙塔,爬塔等对结构受力有影响的起重机械或其他施工设备时,在结构设计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验算施工荷载的影响。

            楼面活荷载补充(见结构技术措施P13页)

序号 楼面用途 均布活荷载标准值(KN/m2) 准永久值系数Ψq 组合值系数ΨC 

表2.1.2-2  商业仓库库房楼(地)面均布活荷载

项次 类别 标准值(KN/m2) 准永久值系数Ψq 组合值系数ΨC 备注 

1 储存容重较大商品的楼面 20 0.8  考虑起重量1000kg以内的叉车作业 

2 储存容重较轻商品的楼面 15 0.8   

3 储存轻泡商品的楼面 8~10 0.8  - 

4 综合商品仓库的楼面 15 0.8 0.9 考虑起重量1000kg以内的叉车作业 

5 各类庫房的底层地面 20~30 0.8   

6 单层五金原材料庫的庫房地面 60~80 0.8  考虑载货汽车入 

7 单层包装糖庫的庫房地面 40~45 0.8   

8 穿堂、走道、收发整理间楼面 10 0.5 0.7 - 

  15 0.5  考虑起重量1000kg以内的叉车作业 

9 楼梯 3.5 0.5 0.7      - 

储存商品的商品包装容重可按以下分类:

①笨重商品(大于1000kg/m3):

如五金原材料、工具、圆钉、铁丝等;

②容重较大商品(500~1000kg/m3):

如小五金、纸张、包装食糖、肥皀、食品罐头、电线、电工器材等;

③容重较轻商品(200~500kg/m3):

如针棉织品、纺织品、文化用品、搪瓷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等;

④轻泡商品(小于200kg/m3):

如胶鞋、铝制品、灯泡、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

⑤综合仓库儲存商品的包装容重一般可采用400~500kg/m3。

活荷载的不利布置(见结构技术措施P14页)

2.8.1 对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2.0KN/m2或跨度相差较大的房屋建筑,按弹性方法计算框架的連续梁(板)的内力时,应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2.8.2 考虑活荷载不利组合的房屋,不应将連续梁支座左右剪力的最大值相加传至主梁,又将主梁支座左右剪力的最大值相加传至框架柱,致使主梁、柱、桩基荷载不必要的增大。

高规3.2  风荷载  

高层分析 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在下列五个方面:

(1) 承重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

(2) 非承重构件和管道设备的正常工作;

(3) 精密仪表(例如电子计算机等)的正常运行;

(4) 居住和使用者的舒适感;

(5) 建筑物四周的风候环境。

(1)

(2)两个方面,一般把风的动力效应通过风振系数转化成结构的拟静力计算。

第(3)(4)两个方面则往往需要进行结构动力分析,以便设计时对建筑物的最大振幅、振动速度和振动加速度等控制在容许范围内。

第(5)方面通常通过模型的风洞试验或专门计算给予校核。

一、 风的动力特性及其拟静力计算

1 风压沿高度的变化规律一一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在离地球表面很高的地方,风和地面间的摩擦影响可忽略不计,空气受到大气层中压力梯度的驱动。

而压力梯度则是地球受热不均的热动力后果。

这种高空风速称为梯度风速。

  在接近地面处,风速受到空气和区域地面间的摩擦的影响。

风速在地面处几乎为零,向上逐渐增大,到达所谓“梯度高度”时,风速达到梯度风速。

由地面到梯度高度这一范围的大气层,称为边界层。

边界层的厚度,取决于该区域地球表面的状况,在500~3000m范围内变动,在大城市中心区域,其梯度高度比海面上的梯度高度大得多。

这是因为前者的地面粗糙程度远大于后者所致。

2 基本风压ω0

3 风载体型系数μS

4 风振与风振系数βZ

  建筑物所受的风力,可分解为两个分量:

一为不随时间变化的平均风压ω0,二为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分量ωd(t)。

建筑物在ωd(t)作用下产生风振。

任意一层楼盖的风载动力反应,与下列三方面因素有关:

(1)风载的大小、随时间变动的规律及其沿高度分布的情况(受地面粗糙程度的影响);

(2)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包括自振频率、阻尼等;(3)所论楼盖无量纲高度坐标ξi=zi/H。

将楼层的动力反应加上平均风压所引起的静力反应,便得到风载的总反应。

5 风的等效静力荷载 通过分析设计计算时可把风载视作静力荷载,其荷载集度ω就是风的等效静力荷载,或简称风荷载。

二、 风载作用下高层建筑的振幅、振动速度和振动加速度的控制

人对振动的不舒适感觉程度

加速度(%g) 〈0.5 0.5至1.5 1.5至5 5至15 〉15 

不舒适程度 无感觉 开始感觉 感觉烦恼 很烦恼 不可忍受 

三、 建筑物四周的风候环境 

  建筑物和建筑群对其周围气流的特性产生影响。

路上行人易感受到这种影响,特别是这种影响降低了环境的舒适程度。

风速越大,对行人舒适性的损害越严重。

为了从定量方面描述这种影响的程度,引入舒适参数ψ。

ψ=1则表示开始有不适感受。

ψ值越大,不舒适感受越强烈。

  高层建筑由于高度大,对气流产生障碍从而恶化周围的风候环境比较严重,规划设计时对此应给予足夠的考虑。

建筑物对周围风候环境的影响及其参数ψ值

现象 描述 不适位置 ψ 

障碍效应 气流被迫越过长建筑物(长约等于8倍高度)     在背风处 1..4 

文杜里管效应 气流经过低建筑物间的风筒,风筒宽为建筑物高的2至3倍 在通风筒内 1.3至2.0 

压力連通效应 气流正交地冲击平行排列的建筑物,部分气流在建筑物间流向低压区 建筑物之间;当间距小于建筑物高度 1.2至1.6,对塔式建筑可达1.8 

缝隙效应 气流必须通过突然缩窄的断面(地道、走廊等) 在断面收窄处 1.2至1.5,与向风面和断面积之比有关 

角效应 气流正交向风面,在压力区和吸力区间的角部产生的效应 建筑物角部或间距l≤2d的建筑物之间,d为建筑物沿风向尺寸 1.2,对塔式建筑可达2.2 

尾流效应 跟着建筑物后面的气流 类分离点及其下游 1.4至2.2,随建筑高度而增加 

向下冲刷效应 气流冲击高层建筑的向风面,部分气流沿向风面下冲至街道水平并形成向下冲刷旋涡,特别当高层建筑前面有一平行布置的低建筑物时 在高层建筑底部附近 1.5至1.8,竖向气流增加不愉快感觉 

高规3.3  地震作用

地震时,由于地震波的作用产生地面运动,通过房屋基础影响上部结构,使结构产生振动,房屋振动时产生的惯性力就是地震荷载。

地震波可能使房屋产生垂直振动与水平振动,但一般对房屋的破坏主要是由水平振动引起,因此,设计中主要考虑水平地震力。

地震荷载是惯性力,因此它的大小除了和结构的质量有关外,还和结构的运动状态有关,通常把结构的运动状态(各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称为地震反应。

地面运动情况可以由地面加速度波形来描述,不同的地震、不同的场地、不同的震中距都会产生不同的地面运动。

据观测,在岩石等坚硬地基中,地震波的卓越周期大约是0.1∽0.3秒左右,而在深层软土地基中,其卓越周期可能达到1.5∽2秒。

这样的周期与一般的建筑物周期(0.3∽3秒)相当接近,因而一般建筑物的地震反应比较明显,在达到一定震动强度时,很容易引起震害。

一般情况下,结构较柔,周期加长时,地震力减小。

高层建筑具有较长的自振周期,容易跟地震波中的长周期分量发生共振。

且地震波在土中传播时,短周期分量衰减迅速,长周期分量则传播较远。

大量震害表明:

与低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受地震影响的范围更广一些,振害后果也更严重一些,特别在软土地基上,更是如此。

所以较确切地估计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当根据动力学理论计算结构自振周期时,由于所取的计算简图及结构刚度很难与实际完全相符,如平面布置、质量分布、材料实际性能、施工质量、空间整体工作、地基基础情况等都难以准确确定,而它们对自振周期都有影响,特别是在框架结构中,一般不计算填充墙的刚度,但实际上影响很大。

忽略填充墙的刚度影响,常常使计算周期偏长。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用于计算地震作用的方法,有底部剪力法、反应谱振型分析法和时程分析法三种。

底部剪力法是上述三种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实用方法。

当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刚度和质量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建筑,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

1 雪荷载取 0.5;

2 楼面活荷载按实际情况计算时取1.0;按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时,藏书庫、档案庫、庫房取0.8,一般民用建筑取0.5。

高规3.3.7条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掁周期及阻尼比确定。

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应按表3.3.7-1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3.3.7-2采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注:

1 周期大于6.0S的高层建筑结构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应做专门研究;

3 巳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地区,应允许按批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采用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

表5.1.4-1(高规表3.3.7-1)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

地震影响 6度 7度 8度 9度 

多遇地震 0.04 0.08(0.12) 0.16(0.24) 0.32 

罕遇地震 ---- 0.50(0.72) 0.90(1.20) 1.40 

  注:

7、8度时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高规表3.3.7-2  特征周期值Ts(s)

设计地震分组 场地类别 

 Ⅰ Ⅱ Ⅲ Ⅳ 

第一组 0.25 0.35 0.45 0.65 

第二组 0.30 0.40 0.55 0.75 

第三组 0.35 0.45 0.65 0.90 

解释: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

  水平地震荷载可以表示为:

р=Gα

式中  G=mg――建筑物总质量m的重力;

g――重力加速度

α――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跟两类因素有关:

第一类为结构固有的动力特性-自掁频率和阻尼比;第二类为地面运动水平加速度的大小及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第二类因素不但取决于地震烈度、建筑物所在场地的类别和震中的远近等因素,而且还与实际地震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关。

但是,每次地震,甚至同一次地震在不同地方所记录得到的加速度都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设计规范根据国内、外强震观测记录,通过求最大反应分析的结果(反应谱),然后再加以分析处埋,最后给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作为设计指标。

设计规范所给出的α值,与结构的自掁周期、地震烈度、场地类别、震中远近等四个因素有关。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圽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

抗震规范规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5.1.4-1采用。

高规3.3.9 高层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确定。

高规3.3.12 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可按本规程附录B进行。

底部剪力法的计算范围:

底部剪力法是最简单的一种实用方法。

当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刚度和质量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建筑,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

高规3.3.13 水平地震作计算时,结构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n

VEki≥λΣGj

                              j=i

式中  VEki―――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

     λ――水平地震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表3.3.13规定的值;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增大系数;

     Gj――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N――结构计算总层数

表3.3.13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

类别 7度 8度 9度 

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结构 0.016(0.024) 0.032(0.048) 0.064 

基本周期大于5.0S的结构 0.012(0.018) 0.024(0.032) 0.040 

   注:

1 基本周期介于3.5S和5.0S之间的结构,应允许线性插入取值;

    2 7、8度时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高规3.3.16条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予以折减。

高规3.3.17条 当非承重墙体为填充砖墙时,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ψt可按下列规定取值:

1 框架结构可取0.6~0.7;

2 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8;

3 剪力墙结构可取0.9~1.0。

对于其他结构体系或采用其他非承重墙体时,可根据工程情况确定周期折减系数。

高层分析:

结构动力学基本原理:

一、单层建筑结构的动力性态:

在外加水平力的作用下,其结构体系运动方程为;

         mǖ(t)+cù(t)+kü(t)=P(t)

式中  m-建筑物总质量    mǖ(t)-建筑物的惯性力

     k-楼层的侧移刚度  kü(t)-结构(楼层)恢复力

     c-结构的阻尼系数  cù(t)-建筑物的阻尼力

     P-外加作用力

     ù(t)-建筑的水平位移速度

     ǖ(t)-建筑的水平位移加速度

1 自由振动 

当没有外加水平力,即P(t)=0时,体系可以产生自由振动,其运动方程可写为:

   ǖ+ξωù+ω2ü=0 

    式中  ω2=k/m     ξ=c/2ωm 

      用时间t作横坐标,结构水平位移u作纵坐标,上式解的曲线图是一条衰减振动曲线,其振幅随时墙剪力长而逐渐衰减,但周期T=2л/ω,却保持定值。

而频率f则表示为f=1/T=ω,/2л,周期T通常用秒(s)作单位,则频率f的单位为赫芝(Hz),表示每秒振动次数。

ω,=2л/T=2лf则称为圆频率,表示2л秒时间内的振动次数,

    结构每振动一次振幅衰减的大小,完全取决于ξ值。

当不考虑阻尼的影响,即把结构视作无阻尼的理想结构时,ξ=0,则振幅永远保持为自由振动开始(t=0)时的位移ü0值。

由此可知,结构的自振圆频率为ω=(k/m)-1      ω称为无阻尼时的自振圆频率。

实际结构的ξ值一般很小,仅约为0.05左右。

由此可知,结构的自振(圆)频率和周期等,只是结构本身固有的属性(决定于侧向刚度k和质量m),而与外加的作用干扰力无关,所以,自振(圆)频率和自振周期,又称为固有(圆)频率和固有周期。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经验公式

(1)高耸结构:

一般情况下 T1=(0.007~0.013)H 钢结构可取高值,钢筋混凝土结构可取低值。

(2)高层建筑:

1)一般情况A:

钢结构      T1=(0.1~0.15)n

B:

钢筋混凝土结构  T1=(0.05~0.10)n

2)具体结构A:

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框剪结构

 T1=0.25+0.53×10-3H2/B-3

式中 H---房屋总高度(m) B---房屋宽度(m)

2 阻尼

若ξ≥1(正常结构不可能具有这样大的阻尼),水平位移由初始值ü0逐渐衰减为零,而不产生振动,不产生振动的最小ξ值为ξ=1,这种情况称为临界阻尼,临界阻尼系数Cc=(km)-1  ξ=C/Cc

故ξ称为阻尼比,是衡量阻尼大小的一个无纲量比值,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衡量阻尼大小的另一量值为对数衰减率δ,它的定义为:

相邻振幅比的自然对数 δ≈2лξ

3 周期性干扰力的作用

设外加水平干扰力为周期性函数,即   P(t)=P0sinΩt    式中 Ω-作用力的圆频率

其振动微分方程:

  mǖ+cù+kü=P0sinΩt  此时结构将以和干扰力同样的频率振动。

方程解的物理意义为:

即使结构最初处于静止状态,但当外加作用力引起强迫振动时,一开始就同时激发了自由振动,结果使结构的运动状态变为强迫振动和自由振动相迭加合成,但是自由振动由于阻尼作用而衰减得很快,往后经过头若干个周期后,其振幅就小得可以忽略不计,往后就只剩下强迫振动作为结构的稳定状态反应。

然而,也有这样的情况:

结构的最大动力反应发生在头若干个周期内,这时叠加上自由振动项就不能被忽略了。

动力系数    D=umax/uvt 

式中   umax――最大动力位移  umax=P0/[(k-mΩ2)2+c2Ω2]-1

        uvt――最大的静力位移 uvt=P0/k=P0/mω2

频率比ρ   ρ=Ω/ω

当作用力频率Ω和自振频率/ω相等时,产生共振现象。

振幅(或动力系数)在这一区域达到高峰。

由于阻尼的存在,准确的峰值位置为ρ=(1-2ξ2)-1

当ξ=1时由共振引起的峰值消失了,实用上可取ρ=1时作为峰值位置,经计算得到产生共振时动力系数的实用公式:

 D=1/2ξ 

4 任意干扰力的作用

实际工程中的外加干扰力P(t),往往是不规则的和非周期性的。

作用在建筑物上的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便属地此类。

任意干扰力P(t)可看作由一列很短暂作用的冲量组成。

把所有冲量引起的振动叠 加起来,便得到结构的总反应。

5 地震-地面运动的作用

地震作用是由于地震的地面运动引起的,承受地面水平加速度的激扰与承受外加作用力两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构运动微分方程是完全相同的。

所以-mǖg(t)称为等效地震力。

地震作用通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来确定。

高规4  结构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