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强夯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726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强夯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基础强夯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基础强夯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基础强夯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基础强夯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强夯施工方案.docx

《基础强夯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强夯施工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强夯施工方案.docx

基础强夯施工方案

黄梅小池港区滨江综合码头1、2号泊位工程

(后方陆域及配套工程)

 

 

编制单位:

武汉市桥梁工程有限公司黄梅港小池港区滨江综合码头工程项目经理部

编制时间:

2014年3月10日

 

一、工程概况

1.工程位置

黄梅县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

周边依次与安徽省宿松县、湖北省蕲春县、武穴市接壤,南与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素有“鄂东门户”之称,是鄂东、皖西、赣北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中介点。

黄梅港沿长江分布有李英、新开、二套口、小池口、刘佐共5个港区,形成了以小池口港区为中心的港口群落。

水运航线以长江为主干,溯江而上242km达武汉,顺江东下849km抵上海,水运交通十分便利。

拟建工程,位于黄梅县小池镇代营村,长江中游的九江水道北岸,九江大桥下游约881m处。

2.工程规模

新建5000t级综合泊位2个,年设计吞吐量为120万t。

建设相应的道路、堆场、仓库等生产、辅助生产建筑,配备相应的装卸、运输机械设备和供水、供电等设施。

3.后方陆域建设方案

港区陆域占地总面积7.87万m2,陆域宽度271m,纵深约219~243m。

陆域按照生产作业区、办公区、生活区和辅助生产区分区布置。

生产作业区位于陆域的后方分块布置,共布置了3个件杂货堆场(面积14910m2)、1个重件堆场(面积5230m2)、2个件杂仓库(面积6174m2)。

办公区、生活区与辅助生产区布置在陆域靠沿江疏港道路一侧,分别布置了综合办公楼、食堂、职工活动中心、变电所、侯工房、工具库、机修间、消防水池、污水处理站等辅助生产建筑。

港内道路呈环行布置,主干道宽15.0m,次干道宽12.0m,支道宽9.0m,道路交叉路口内缘转弯半径为15.0m。

二、编制依据

项目《设计图纸》《岩土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建设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GBCS279—2010)有关规定现场条件与我单位相关施工经验

三、场地、地质参数

1.工程地理位置

黄梅港小池港区滨江综合码头1、2号泊位工程(后方陆域及配套工程),位于以小池口港区为中心的港口群落。

位于黄梅县小池镇代营村,长江中游的九江水道北岸,九江大桥下游约881m处。

2.气象

黄梅港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侯温和,四季分明。

根据黄梅气象站多年的统计资料分析,黄梅的主要气象特征值如下:

3.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

16.4℃

月平均最高气温:

30℃

月平均最低气温:

-2.5℃

极端最高气温:

41.6℃

极端最低气温:

-15.6℃

4.降水

历年平均降雨量:

1233mm

年最大降雨量:

1430mm

年最小降雨量:

1130mm

24小时最大降雨量:

302mm

1小时最大降雨量:

27mm

年内降雨量超过港作条件天数:

12d

5.风况

历年平均风速:

2.7m/s

瞬时最大风速:

24m/s

冬季主导风向:

WN

夏季主导风向:

ES

年内风力>6级超过港作条件天数:

15~19d

6.雾

历年平均雾日:

8.4d

年最少雾日:

4d

年最多雾日:

18d

年内超过港作条件天数:

8.4d

7.雪

历年平均降雪日:

7.5d

最大积雪深度:

21cm

多发生在12月中旬至次年3月上旬,年平均降雪日数17d

港区无冰冻史

8.湿度

本项目所在地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

9.雷暴

平均雷暴天数:

10d

10.港口作业天数

(1)作业标准

风:

风力>6级,停止作业,风影响15~19d;

雨:

降雨强度≥中雨,停止作业,多年平均雨影响天数为12d;

雾:

能见度

雪:

大雪,停止作业。

雷暴:

停止作业,年平均10d。

(2)作业天数分析

按上述作业条件,对影响码头作业天数的风、雨、雾、雪、雷暴等自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扣除有关因素相互重叠的影响,确定本码头年作业天数为330天。

11.地形、地貌与工程泥沙

11.1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位于黄梅县小池镇区,东南侧抵长江,西北距小池镇中心约1.00km,属长江Ⅰ级阶地,微地貌为江滩地貌。

长江大堤面为宽约5m的砼路面,坡面为块石和混泥土护坡,大堤距离长江岸坡约263m。

堤内地形相对平缓,有较多的庄稼地,标高15.30~17.40m,相对高差约2.10m;堤外由宽约252m的树林地及少量农田区组成,地形相对平坦,标高17.70~15.40m,相对高差约2.30m。

11.2工程地质

根据湖北省地质勘查基础工程公司2012年12月编制的《黄梅港小池港区多用途码头工程岩土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报告》,工程区域的工程地质情况如下。

11.2.1地基岩土的构成特征

本区江岸区、江堤内、江堤上及江堤外主要分布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成因的粘性土、粉砂层,下伏基岩为中生界-新生界白垩系-第三系的泥质粉砂岩(K-E),未见基岩裸露。

各自的岩土性状按地层时代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①素填土(Qml):

褐色,松散状,稍湿,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粉砂组成,含少量植物根系,揭露厚度0.90~1.50m,分布于陆域区域。

②粉质粘土(Q4al):

褐黄-褐灰色,可塑,局部软塑,稍湿,主要由粘粒组成,局部夹粉砂,刀切面较光滑,手搓易成条,干强度和韧性一般,无摇震反应,揭露厚度2.70~13.20m,,层顶标高7.03~17.46m,分布于陆域区域。

③-1粉砂(Q4al+pl):

灰褐色,稍密,局部松散或中密,饱和,主要由粉砂组成,局部见少量的粉土夹层,主要矿物为石英云母风化物,摇震反应迅速,揭露厚度7.20~19.50m,层顶标高2.29~6.54m,全场均有分布。

③-2粉砂(Q4al+pl):

灰褐色,中密,局部稍密或密实,饱和,主要由粉砂组成,局部见少量的粉土夹层,主要矿物为石英云母风化物,摇震反应迅速,揭露厚度4.90~13.90m,层顶标高-14.58~-1.33m,全场均有分布。

③-3粉砂(Q4al+pl):

灰褐色,密实,局部中密,饱和,主要由粉砂组成,局部见少量的粉土夹层,主要矿物为石英云母风化物,摇震反应迅速,揭露厚度3.40~18.30m,层顶标高-20.77~-11.50m,全场均有分布。

④-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E):

棕红色,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属极软岩,钻探岩心较破碎,呈碎块状为主,手握易散,部分已泥化,厚度2.40~3.60m,层顶标高-24.48~-30.51m,本次勘察仅部分钻孔揭露该层。

④-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K-E):

棕红色,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一般,属软岩,钻探岩心较完整,以10-30cm柱状为主,少量短柱状,采取率约86%,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

本次勘探揭露层厚6.50~7.90m,层顶标高-26.96~-29.17m,本次勘察仅部分钻孔揭露该层。

11.2.2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11.2.2.1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位

根据区内地层岩性组合及地下水赋存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

(1)本场地地下水具有上层滞水特征,主要赋存于素填土和粉质粘土中,接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的补给,通过蒸发和向长江进行排泄,随季节变化,其水量小,勘察期间测得上层滞水水位埋深为1.50~4.60m,标高为11.60~15.49m。

(2)场地下部粉类土层赋存承压水,属长江水系,与长江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地下水位主要受长江水体的控制性影响,与长江水位有相互补给关系,同时接受地表水的下渗补给。

地下水标高与长江水位标高基本趋于一致,水位变化也与长江水位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其补给方式主要为长江水补给,勘察期间实测长江动水位高程9.03~9.84m之间。

测得钻孔中承压水水位埋深为6.90~7.50m,标高为9.31~9.49m。

11.2.2.2地下水腐蚀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区气候上属湿润区,属Ⅱ类环境。

场地内及附近无污染源,本场地地下水及场地土对砼及砼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11.2.2.3水文地质参数值

根据本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各地基土层渗透系数建议值见下表。

各地基土层渗透系数建议值表

地层

渗透系数K(cm/s)

备注

②粉质粘土

1.0×10-5~10-6

经验值

③粉砂

5.0×10-3~10-4

经验值

11.2.3不良地质现象

经工程地质测绘和地表调查、访问,本区无泥石流、崩塌、滑坡、地表塌陷、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

但本场地毗邻长江,地下水丰富。

11.2.4地震

11.2.4.1拟建筑物设防烈度根据2001年1:

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50年超越概率10%)》(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相应地震基面烈度为Ⅵ度。

11.2.4.2地震液化

拟建场地内存在饱和粉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有关规定,在6度设防区,可不进行液化判别,因此可不考虑砂土液化问题。

四、施工组织

我公司将组建强夯工程项目部。

项目部领导班子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组成,负责安全生产、技术质量、经营成本和行政管理工作,并负责对本工程的领导管理,指挥协调及决策等事宜,具体安排如下:

图1施工现场组织管理机构图

项目经理对总公司负责,其余人员对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下设四个工作室,各工作室职能如下:

1、工程部:

负责制定落实生产计划完成工程量的统计、组织实施现场各阶段的平面布置、生产计划、安全文明施工、安全防护、消防保卫及劳动力、工程质量等各种施工因素的日常管理,由部长(兼施工员)、电工、机械人员、安全员、设备检修员等组成,对项目经理负责。

2、物资部:

负责工程物资和施工机具购置、搬运储存、编制并实施物资使用计划,监督控制现场物资的使用情况,维修保养施工机具等。

由部长(兼计划员)、采购员、保管员、会计员组成,直接对项目经理负责。

3、技术质量部:

在技术方面,负责编制和贯彻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技术培训,办理工程变更洽商,汇集整理工程技术资料,组织物资检验和施工实验,检查和监督工程施工质量调整工序矛盾,并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一切技术问题,由部长、技术员(兼测量员)、资料员组成:

在质量方面,负责施工质量程序的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工程施工质量、编制收集、整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等施工资料,由部长和质检员组成,对项目总工负责。

4、计财部:

负责编制工程报价、决算、工程款回收、日常财务管理、工程成本核算,资金管理及合同管理工作,由部长、预算员、会计员;出纳员组成,对项目经理负责。

五、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工作以熟悉和领会施工图纸及设计意图为工作重点,在参加由业主组织的图纸会审之前,由技术负责人主持,施工员、质检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参加,对图纸进行预审,领会设计意图和工程特点,明确质量要求,核对施工图纸与设计说明书在内容上的否一致,有无矛盾和错误之处,技术要求是否明确,并形成书面意见,做好会审准备工作。

在此基础上掌握设计要求和夯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熟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掌握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水文资料,分析施工时间可能遇到的问题;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强夯法施工的工艺特点和施工方法。

图纸的熟悉和核对工作完成后,参加由业主组织的图纸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纪要。

2、机械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合同工期和强夯施工工作量以及场地的施工条件,并结合我公司各施工设备的工作能力,特制定出本工程的设备需用量计划(进下表2),并按施工计划组织设备进场。

设备进场后,分别进行检查保养,使设备完好率达100%。

机械设备投入计划一览表

序号

设备(施)名称

规格或型号

数量

单位

用途

1

履带式起重机

W1001AQu-32

2

提升夯锤

2

强夯专用铁锤

15.0T

3

夯实地基

3

推土机

T140

1

平整场地

4

电焊机

BXI—5

1

设备维修

5

塔尺

3.00m

3

设备维修

6

水准仪

DS3

3

沉降观测

7

电子经纬仪

ET02/05/05B

1

测量场地边界

8

钢卷尺

LJQ—50

2

测放夯点

9

动力型污水泵

WD2.2KW

1

排地表积水

3、材料计划

本工程所用材料主要以Φ24钢丝绳以及0号柴油等为主,备用的钢丝绳3条,单条长度约110m;柴油储备3~5桶,即能满足设备施工对原材料的需求。

钢丝绳和柴油质量均由供货商负责;材料采购由物资部负责,局部软地所需石料或建筑垃圾填料。

4、劳动力计划安排

根据强夯施工设备配置和工期情况,确定采用每天两班工作制,并保证各工种人员、管理人员配置与设备和工期需求相符。

现将本工程劳动力安排计划列于下表。

工程施工劳动力安排计划表

序号

岗位或工种

人数

进场时间

联系电话

备注

1

项目经理

1

1、各管理人员在设备入场前,进场确保设备顺利进场和安装调试

2、解决好办公和职员居住场所;

3、起重工、操作工与设备同时进场;

4其余人员按施工进度及时调入场;

2

项目总工

1

3

物资采购

1

4

计划财务

1

5

操作工

6

6

起重工

3

7

观测员

3

8

挂钩工

6

9

修理工

1

10

炊事员

1

11

合计

24

六、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本工程的地基处理方法为强夯法,使用的强夯专用设备为W1001A和Quy—32型履带式起重机,起重机将25T的铁锤提升到预定高度后,通过自动脱钩装置脱钩,使铁锤产生自由落体运动,对地基土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以达到压缩土的体积,增大土的密度和均匀性,迅速改变场地不均匀沉降因素。

1.施工方法

1.1强夯施工按下列步骤进行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3)起重机就位,是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落下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7)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8)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1.2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

(1)开行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

(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

1.3强夯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3.1.1在关键环节和复杂情况下采取的技术措施

(1)场地范围内有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时,强夯施工时在周围一定范围内,适当降低夯击能量,增加夯击遍数,确保地下设施不受损坏。

(2)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临近建筑物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减振沟等防振措施。

(3)当场地地下水水位较高时,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开挖排水沟、排水井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确保强夯施工质量和进度。

(4)在天气干燥时,容易出现粉尘飞扬情况,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处理,控制填土的干容重和含水量,确保强夯处理效果,同时施工人员带上防尘口罩,确保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1.4主要施工设备进场计划及工期

为确保工期,我公司在接到进场通知后迅速组织强夯设备,三天内试夯设备进场,做好施工准备。

试夯区1200㎡,7天内完成试夯任务。

1.5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1.5.1质量目标

严格按照设计技术规范和相关的国家或部颁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本工程达到合格标准,各工序验收实行三级检查验收制度(质检员、项目部质检测员、监理工程师),质检员实行现场旁站监督制;各类质量保证资料同步到位,各类质量验收评定资料和各类施工资料同步到位,形成文件管理制度。

1.5.2质量管理体系

由总部质管部领导,项目经理直接管理、质检员基层检查的三级管理体系,形成一个从项目到施工班组的质量管理网络。

1.5.3质量管理制度

(1)责任到岗到人,因现场不按规程、规定施工而造成的质量事故要追究相关责任人;

(2)三检制度:

实行互检、专检制度,均有班组长、质检员、项目技术负责人检查,并做详实的文字、表格记录;

(3)质量否决制度:

经检验不合格,坚决返工,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质量文件录制:

质量记录是质量追溯的依据,做到真实和详尽,特别是工序接口处理的记录,均由专职资料员收集整理、保管,为夯后大面积施工提供详实的资料;

(5)施工服务承诺制度:

我公司将主动做好用户回访工作,按合同规定实行保修服务;

(6)培训上岗制度:

工程项目部所有管理,操作人员应经过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并持证上岗,因无证指挥错误操作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出现质量事故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外,还要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

(7)建立质量事故报告及调整制度,工程发生质量事故首先标识,隔离,在组织评审施事故程度(请业主和监理参加),然后按评审意见进行处置,对事故上报不及时或隐瞒不报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

1.5.4质量检测程序及保证措施

根据质量保证体系标准,我公司制度两级质量保证计划:

(1)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公司总工审批意见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接开工令后立即执行。

(2)细化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序的作业设计与保证质量标准的措施。

(3)采用质量预检中的因果分析图,制度预防、纠正措施对策表,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掌握质量动态,追踪“病症“,”对症“下”药“。

找出原因—分析原因;

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检查效果;

认真执行措施—检查反馈;

总结经验,纳入标准—处理遗留问题,全面执行标准化工作,统一现场生产管理。

(4)夯一遍后须经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5)试夯完成后,经自检合格,交付业主,由业主委托第三方检测,检测合格后由检测部门出具检测报告。

1.5.5质量控制要点

(1)夯点放线定位

测量人员依据业主所提供的基准点及夯点布置图,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施放出夯点,用石灰或木桩标出,其偏差不得大于50mm;

(2)开夯前应检查夯锤落距,允许偏差±300mm;

(3)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允许偏差±100kg;

(4)在每一遍开夯前,应复核夯点放线,夯点间距允许偏差±500mm;

(5)夯击遍数、顺序及前后两遍间歇时间按设计要求执行;

(6)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能大于50mm

1.5.6质量保证措施

1.5.6.1建立完善的现场施工组织机构及质量管理体系。

(1)选择具备多年施工实践、质量意识强的人员组成现本工程施工管理领导班子,并配备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及持施工员证、质安员证的施工员、质安员组成现场施工组织机构,为满足质量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公司、项目经理、施工班组三级质量自控,制定明确的质量指标,加强质量监督力度,明确管理人员与质安人员的质检权限,落实质检职责,严格执行质检程序,对质量进行层层把关。

(3)严格按照质量控制体系的要求,做到凡事有落实、有检查、有记录、有考核。

(4)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落实措施,严格把关,杜绝质量通病的产生。

2.施工工艺流程图

 

试夯参数如下

强夯能级

夯击遍数

单击夯击能KN.M

锤重T

落距M

夯距

M

布点形式

单点夯击数

停锤标准

2000

KN.M

强夯

第一遍

2000

21.5

9.1

6

正方形中间插一点

以控制最后两击下沉量为准

最后两击平均沉降不大于10mm为控制标准,地面不发生太大隆起不发生拔锤困难

七、主要施工管理措施

(一)、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成立质量保证体系,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技术质量部长、各队对长、测量员、质检员组成。

质量管理体系对各分项工序有否决权。

2、加强人的因素控制,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把人的控制作为全质过程控制的重点。

对项目管理人员根据职责分工,必须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时搞好团结协作,及时调换不称职人员。

在编制施工计划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要求人与任务平衡,防止造成人为质量事故。

3、加强施工和进度安排的控制,工程部应会同技术质量部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在进度和质量相矛盾时,以进度服从于质量。

合理安排劳动力,加强科学调度和对施工设备、设施的管理,保证施工需要。

4、加强对施工物资的质量控制,按公司的计划采购工作程序购买,凡进场物资都必须经检验后方可交付使用。

要求检测有记录。

5、严格检查制度,所有施工过程都应按要求进行抽检,未达到标准要求时,必须返工,合格后才可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6、加强对施工成品的保护,在竣工后20日以内,如出现地表积水,必须及时排除。

待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才交付甲方使用,否则必须补夯,以达到质量合格要求。

7、严格把关原材料入库检验关,对规格、型号、质量等进行检验,质量不合格的一律清退。

8、严格单击夯击能控制以及对夯击次数和夯击遍数的控制。

9、控制完善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做好资料整理工作。

要将施工质量验收记录作为一项严肃的技术工作来抓,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质量控制资料的建立、收集、整理工作,并做到与工程同步,保证资料及时、准确、系统和完整性。

总之,应控制好强夯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坚决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技术管理措施

1、测量管理措施:

项目部负责测量人员的调集,技术质量部负责领导、组成测量组,组长由技术部长兼任,组员为各队的观测员。

项目部并按设备设施一览表的要求组织测量仪器、用具等进行配置。

具体测量管理如下:

(1)在建设单位的主持下,项目总工和测量员与建设、监理单位现场做好交接桩手续,并及时协助技术部人员进行复检。

(2)测量人员应妥善保管好各标桩,技术部人员定期检查标桩保管情况,确定需破坏的应经技术部人员引桩后方可破坏。

(3)测量放线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在搞好施工测量控制网桩定位的前提下,在用钢卷尺按规定的间距测定夯点并标记。

注意控制网桩不因场地平整而被破坏。

(4)测量误差遵循”平均分配”的原则,确保夯点点位间距误差在规范(GB50202-2002)允许范围(±500mm)之内。

2、施工资料管理措施:

(1)资料员负责收发图纸、技术文件等,并建立相应台帐,本工程所有技术质量、物资检验及专业管理人员必须相互配合,按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

在收集整理过程中要及时发现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2)妥善保存收集的资料,及时予以整理,防止丢失和损坏。

做到资料整理与施工同步到位。

(3)施工资料收集整理与工资相挂钩,奖优罚劣。

(4)资料收集与整理由技术员和资料员共同进行,整理好后及时交技术部。

(5)施工资料的管理实行技术负责人负责制。

技术部负责各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