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531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x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x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

班级:

姓名:

得分:

知识点梳理:

1.我国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山地。

2.我国地形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呈阶梯状分布。

3.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因此,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4.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5.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很深,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浅。

6.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7.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8.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9.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10.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11.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如蓝色一般表示海洋或湖泊;绿色表示平原或低地。

12.地球表面有高原、平原、盆地、山地和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动手动脑(建议答题时间:

11分钟)

一、填空题。

1.地球上()面积比()面积大。

2.我国西部多(),东部多()。

3.在地形图上,蓝色一般表示(),绿色表示()。

4.地球表面有()、()、()、()和()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5.我国地形主要有()、()、()、()、()。

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

6.我国的地形()高()低,西部多(),东部多(),呈()状分布。

7.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很深,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

二、判断题。

8.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

9.在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地形。

()

10.丘陵的地形地势较高,海拔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

11.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号称“世界屋脊”。

()

12.从地图上看,面积最大的是欧亚大陆,面积最小的是澳大利亚大陆.()

13.我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

14.在地球的不同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

15.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

()

三、选择题。

16.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A.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多平原,西部多高原B.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高原,西部多平原

C.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西部多高山

17.我们家乡主要的地形是()。

A.平原B.盆地C.丘陵

18.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发生变化的。

A.不断B.没有C.有时

19.我国地形多样,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

A.平原B.高原C.山地

20.通过观察世界地形图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B.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中国地形是东高西低

21.关于我国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B.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

C.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丘陵

22.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

自我实践(建议答题时间:

14分钟)(连一连)

平原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高原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山地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丘陵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盆地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班级:

姓名:

得分:

知识点梳理: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地球的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3.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4.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5.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裂谷。

6.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是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7.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8.地球内部运动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9.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

10.很多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动手动脑(建议答题时间:

10分钟)

一、填空题。

1.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分为()、()和()三部分。

2.()和()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它能使局部地形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的变化。

3.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内,火山活动与()和()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运动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和();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年复一年的隆起。

5.很多高山是因为板块的()后隆起形成的,很多峡谷是板块()后形成的断谷。

二、判断题。

7.地震和火山石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

8.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

9.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

()

10.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一样,在不断地运动。

()

11.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

12.喜马拉雅山是两大板块受挤压形成的。

()

13.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了地震。

()

14.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

15.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速激烈的,有时是缓慢变化的。

()

16.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是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

三、选择题。

17.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在()内。

A.地幔B.地壳C.地核

18.中国东部多()。

A.高山B.平原C.盆地

19.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地势特点是()。

A.西高东低B.东高西低C.中间高,东西面低

20.根据地形图可以知道,四川是(),西藏是(),长江三角洲是(),吉林长白山()。

A.高原B.山地C.平原D.盆地

21.地壳主要是由()构成的。

A.岩石B.水C.空气D.二氧化碳

22.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弯曲B.岩层断裂C.岩层挤压

23.当发生地震时,应该立即()。

A.进入室内B.离开屋子,到空旷的地方去C.立即喊人援救

24.岩浆是()而沿地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A.靠自己的力量B.靠地球引力作用C.靠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

自我实践(建议答题时间:

5分钟)

四、做一做,想一想,回答问题。

1.用纸表示岩石,手的挤压表示岩层受到的力。

把一叠纸放在桌子上,两手按在纸的两边,用力慢慢向中间挤压,纸的中间部分会发生什么变化?

2.从这种现象可以推测,岩层受到挤压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大到一定的程度时,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第3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班级:

姓名:

得分:

知识点梳理:

1.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有:

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3.岩石(风化)岩石碎裂(继续风化)小石子和沙。

4.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

5.在自然界中造成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气温、风和水等。

6.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动手动脑(建议答题时间:

11分钟)

一、填空题。

1.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

2.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的()。

3.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冰水中,反复几次,岩石可能会()。

4.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内剧烈摇晃一会儿,岩石可能会()。

5.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

6.由于受()、()、()或()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7改变地形的力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

如蘑菇石是在()力作用下形成的。

二、判断题。

8.植物的根没有岩石坚硬,所以根的生长不会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

(  )

9.渗入岩缝里的水结成冰时体积会胀大,从而对岩石产生很大的破坏力。

()

10.岩石在受到烈日暴晒时,它的表层和内层受热情况是一样的。

()

11.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

12.岩石非常坚硬,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改变模样。

()

13.石林风貌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形成的。

()

14.植物生长也能改变岩石的模样。

()

15.人类活动不会影响岩石的变化。

()

16.风化作用是一个长期过程,因而短期内不起作用。

()

17.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

18.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形成的。

()

19.喜马拉雅山是由两大板块的岩层被拉伸而逐渐形成的。

()

20.岩层在地壳运动中受挤压而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岩层受挤压或拉伸过度,发生断裂错位形成断层。

()

21.冬天,即使气温比较低,风化现象也不会停止。

()

三、选择题。

22.珠穆朗玛峰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A.板块的碰撞B.板块的漂移C.风的侵蚀D.板块的张裂

2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褶皱和断层均属于地壳运动B.褶皱和断层均属于地球内部力量表现形式

C.褶皱和断层均同板块运动有关D.褶皱和断层能将高山削低,低地填平

24.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最终会变成()

A.土壤B.腐殖质C.多种无机盐D.河流与山川

25.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多项选择)

A.冷热作用B.植物的作用C.流水的作用D.动物的作用

26.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

A.沙化B.石化C.风化

27.很多岩石破裂是因为季节和昼夜的交替,温差使岩石发生了()

A.热胀冷缩B.热胀C.冷缩

28.河边的卵石又光又圆,是由于()形成的。

A.热胀冷缩B.水的冲刷C.植物的作用

自我实践(建议答题时间:

10分钟)

四、设计实验

1.你是怎样验证“冷热对岩石有破坏作用”这个猜想的。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第4课土壤中有什么

班级:

姓名:

得分:

知识点梳理:

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2.根据微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颗粒是沙砾,其次是沙,接着是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3.直径大于2毫米的是沙砾,直径小于2毫米的是沙,直径小于

毫米的是粉沙,直径小于

毫米的是黏土。

4.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5.土壤中还有腐殖质和盐分,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6.细菌分解动物、植物残留体,植物的叶、根和茎是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7.蚯蚓能穿破坚硬、紧密的土壤,使植物的根更容易伸展,使空气和水更容易进入土壤。

8.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

9.土壤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10.动物以及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人类的生产、生活也离不开土壤,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动手动脑(建议答题时间:

15分钟)

一、填空题。

1.土壤是由()、()、()、()、()和()等物质的混合物。

2.根据颗粒大小可以将土壤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最小的土壤微粒是()。

3.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人类的生产、生活也离不开土壤,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

4.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中间是()和(),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

5.土壤的成分中,()和()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6.将土壤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我们闻到有烧焦的羽毛味,这种现象说明土壤中含有()。

7.土壤是沙、小石子、()、()、水和空气等物质的()。

8.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

二、判断题。

8.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  )

9.土壤是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混合成的。

()

10.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是不同的。

()

11.腐殖质多的土壤,小动物也会比较少。

()

12.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

13.土壤中最小的颗粒是黏土。

()

14.土壤在水中搅拌后沉淀可以按颗粒大小分成几层。

()

15.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

()

三、选择题。

16..取少量土壤,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过一会儿试管壁上出现了水珠,这说明了()

A.土壤中有水分B.土壤中有生物C.土壤中有空气D.土壤中有腐殖质

17.下列选项中不是土壤的组成成分是()

A.腐殖质B.小小的沙粒C.多种无机盐D.一小块碎玻璃

18.一般情况下土壤越肥沃,表层有一种生物数量就特别多,这种生物是()

A.蜗牛B.蚂蚁C.蝉的幼虫D.蚯蚓

19.()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A.煤矿B.黄金C.土壤

20.土壤中的水分是一种()。

A.纯净水B.溶液C.蒸馏水

21.土壤中的盐分,其实是被水溶解的()。

A.腐殖质B.矿物质C.沙子D.微生物

自我实践(建议答题时间:

3分钟)

四、连一连。

蚂蚁分解动物、植物的残留体

蚯蚓在土壤中群居

蜗牛在土壤中筑窝

老鼠靠腐烂的生物为生

细菌是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植物的茎、根、叶使植物的根更容易伸展使空气水更容易进入泥土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第5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班级:

姓名:

得分:

知识点梳理:

13.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14.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5.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16.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可能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17.探究影响侵蚀的因素的研究计划:

研究项目:

土地坡度对侵蚀的影响。

我们推测:

土地坡度越大侵蚀越严重,坡度越小侵蚀越小。

实验方法:

对比实验

要改变的条件:

坡度大小

不变的条件:

植被情况,雨量大小,土壤结构

动手动脑(建议答题时间:

11分钟)

二、填空题。

8.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

9.雨点降落时的()可以打散并溅起()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

10.土地()的大小、有无()覆盖、()的大小可能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三、判断题。

4.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

5.在同一地区,土壤坡度的大小不会影响侵蚀的程度。

()

6.在植物覆盖的森林里,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很小。

()

7.降雨量越大,对土壤的侵蚀越大。

()

8.降下的雨在地面汇聚一起流动称为径流。

()9.泥石流是土壤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

()

10.暴雨时径流浑浊,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泥沙。

()

三、选择题。

11.自然界中()、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有侵蚀作用。

A.阳光B.流水C.森林

12.下雨时最容易被水冲走的是土壤中的()。

A.小石子B.植物种子C.黏土和细沙

13.土壤中的微粒按颗粒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沙砾—粉沙—黏土—沙B.黏土—粉沙—沙—沙砾C.沙砾—沙—粉沙—黏土

14.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了()使岩石爆裂的特征。

A.冷热作用B.流水作用C.植物作用D.动物作用

15.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的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

这个实验说明()。

A.土壤中含有水分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

16.暴雨时,小河里水很浑浊,这是因为雨水中有大量的()。

A.石块B.泥沙C.小鱼

17.我们常能看到地表有沟壑,这是由于()造成的。

A.动物B.风吹C.雨水的流动

18.下面受到雨水侵蚀最严重的是()。

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热带雨林

19.最容易被雨水冲走的是土壤中的()。

A.沙砾B.沙C.黏土

20.能够影响土壤被侵蚀的因素有()。

A.坡度大小B.有无植被C.闪电

21.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风化B.沉积C.侵蚀

22.不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的因素是()。

A坡度大小B.有无植被C.闪电次数

自我实践(建议答题时间:

14分钟)

四、研究降雨量对土地侵蚀有什么影响。

研究项目:

我们推测:

实验方法:

要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五、研究有无植物覆盖对土地侵蚀有什么影响。

研究项目:

我们推测:

实验方法:

要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六、你认为哪些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第6课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班级:

姓名:

得分:

知识点梳理:

1.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2.降水量大、无植物覆盖、坡度大的土地最容易被侵蚀。

3.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4.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5.侵蚀带的灾害:

冲毁农田,冲毁房屋,冲毁道路;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6.植树造林、科学合理使用土地等,就会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就会加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7.通过实验,我们的发现:

降雨量大比降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严重;无植物覆盖比有植物覆盖侵蚀严重;土地坡度大比坡度小受到的侵蚀严重。

8.土地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的研究计划:

研究题目:

土地坡度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吗?

我的推测:

坡度大,侵蚀大;坡度小,侵蚀小。

实验器材:

长方形塑料盒、泥土、喷水器、水……

相同条件:

都无植物、降雨大小、泥土疏松度、降雨高度等)。

不同条件:

实验组坡度大;对照组坡度小。

实验方法:

用喷水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上方,同样高度“降雨”,观察泥土被侵蚀的程度等。

动手动脑(建议答题时间:

10分钟)

二、填空题。

6.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等。

7.()、()、()的土地最容易被侵蚀。

8.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也会使土地(),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9.保护森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5.()、科学合理使用土地等,就会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滥砍滥伐、()等就会加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三、判断题。

6.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开始的。

()

7.有植物覆盖的土地不容易被雨水侵蚀。

()

8.坡度小又无植物覆盖的土地容易被雨水侵蚀。

()

9.小雨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

10.地表径流的速度越快,对土地的侵蚀越明显。

()

四、选择题。

11.加剧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12.沟谷的形成主要是()。

A.流水沉积作用B.风力搬运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

13.在做降雨量大小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实验时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A.坡度和降雨高度要一样B.坡度和降雨量要一样C.降雨量和降雨高度一样

14.下列最容易受到雨水侵蚀的地形是()。

A.坡度很大B.坡度很小C.地面很平整

15.下面环境中,土壤侵蚀最严重的是()。

A.茂密的森林B.绿绿的草地C.荒凉的坡地

16.下列最容易引发泥石流的天气是()A.小雨B.中雨C.大雨

17.地形图上深浅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其中()代表海洋。

A.绿色B.蓝色C.棕色

18.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做法是()。

A.在街道上不要离开楼房太远B.尽可能呆在房间里,不要随便走动

C.无法及时离开教室时,应立即躲避在课桌或结实物体下

19.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下列哪种地质作用形成的()。

A.风力侵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流水堆积作用

20.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长江的水也越来越黄,长此下去,也许会变成第二条“黄河”。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的()。

A.植被不断破坏B.降水量越来越大C.地形的坡度越来越大

自我实践(建议答题时间:

5分钟)

四、设计探索土地侵蚀的实验。

研究题目:

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

我的推测:

实验方法:

不同条件:

相同条件:

实验方法:

实验中看到的现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第7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班级:

姓名:

得分:

知识点梳理:

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

2.在流水侵蚀土地和土壤沉积的过程中,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了细沙。

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5.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

6.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地球上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7.除了流水外,还有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量能引起地形的侵蚀和沉积。

8.冰川的侵蚀:

地质学家把在地表缓慢移动的大冰体称作为冰川。

冰川在侵蚀过程中能够形成斗状、碗状的洼地,U形的山谷,冰川湖,以及角峰和刀脊等各种地形。

9.风的侵蚀:

当风刮过地面的时候,风力能吹起黏土和细沙,风越强,它所能携带的和输送的颗粒就越大。

风在侵蚀过程也能形成独特的景观。

10.现在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黄土高原那厚厚的黄土来自风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11.波浪的侵蚀:

波浪在侵蚀过程中形成洞穴、悬崖、拱桥和石柱等地形。

动手动脑(建议答题时间:

11分钟)

一、填空题。

1.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

2.河流的()和()作用,形成了地球上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3.除了流水外,还有()、()、()等自然力量能引起地形的侵蚀和沉积。

4.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