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中考复习专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6508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实验中考复习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化学实验中考复习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化学实验中考复习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化学实验中考复习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化学实验中考复习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中考复习专题.docx

《化学实验中考复习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实验中考复习专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实验中考复习专题.docx

化学实验中考复习专题

武汉市第八十一中学化学组教研活动设计:

2013年化学中考复习

化学实验2013.5.6

考点梳理

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

1.药品的取用

2.药品的称量

3.物质的加热

4.仪器的连接

5.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6.废物的处理

7.过滤和蒸发

8.气体的验满、收集、净化

9.浓硫酸的稀释

10.量筒的使用

化学实验识图的解题方法

化学实验识图题一般包括常见仪器实物图识别,基本操作示意图辨别,常见气体制取、物质性质实验、溶液配制等图示的辨别。

命题形式包括“看图识仪”和“看图辨错”。

1.看图识仪

1)单个仪器

例1:

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

(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

(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

(5)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

(6)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气燃烧实验的仪器是;

(7)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

2)简单装置组合和操作

例2: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请从下列仪器中选用适当仪器用H2O2与MnO2制取并收集O2

(1)仪器e的名称是;

(2)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产生并收集气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有(填代号),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检验O2是否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练习:

现有以下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仪器⑤的名称是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是         (填名称)

(2)某同学利用仪器①与⑥组合成一个贮气装置。

当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甲烷(甲烷难   溶于水、比空气轻)时,气体应从仪器①的         (填“a”或“b”)通人;集满甲烷后将其导出使用时,水应该从仪器①的         (填“a”或“b”)导入。

该装置还有其它用途,请你任举一例:

                                  。

(3)下列对实验现象或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铁丝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③将CO还原Fe2O3的尾气直接排人空气;

④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在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

 ⑤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2.看图辨错

例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例4: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吸取液体

B.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

C.铁在氧气中燃烧

D.检查装置气密性

练习: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3..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

2.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

1.反应原理

2.实验装置

3.操作步骤

4.检验方法

5.验满方法

例5:

利用下列仪器制取相关气体,不能实现的是

A.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B.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C.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

D.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例6:

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

,b。

(2)实验室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药品选用高锰酸钾,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3)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选用装置(填序号)。

若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装置E,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练习1:

根据如图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一般不用D装置收集C

O2的原因是  ;若要检验CO2,可用E装置,装入,气体从端通入。

(3)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O2,通常所用的药品是  ;

若选择E装置用排水法收集O2,具体的操作步骤是 。

2.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

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

①,②。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写一种即可),取用KMnO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处。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4)实验室用装置E制取CO2时,如用注射器C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

3.有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

 

浓硫酸

ABCDEFG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代号)。

(2)若用B装置制备氢气,且产生的气体中不含酸性杂质气体,则试剂X常用,用G装置收集氢气,②应与(填接口序号)相连。

(3)现有如下资料:

①实验室用FeS固体与稀H2SO4在常温下反应制取H2S气体。

②通常状况下,H2S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与碱溶液反应。

若在实验室中用上述装置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H2S气,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所选装置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填接口序号)

三.实验探究系列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例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P2O5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如右图。

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

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

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其中一种)  。

练习:

如图,为了研究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用一个50ML量

筒倒扣在水中,量筒内外液面均位于40ML处。

量筒内浮着一个铜制的

小船,船中放有少量白磷。

现把氢氧化钠缓缓投入水中并搅拌,这样做

的原因是,放白磷的小船用铜做

的原因是。

一会儿,白磷发生自燃,

还可以观察到,最终,液面大约位

于量筒刻度处。

若俯视液面,读数,测得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分数

(偏大、偏小、不变)

2.碳还原氧化铜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炭粉与氧化铜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提出假设:

该反应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查阅资料:

氮气不能跟炭粉和氧化铜发生反应,也不跟石灰水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设计方案:

将一定量氧化铜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充分反应.通过测定反应前后相关物质的质量进行判断.

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及分析

取1.6g氧化铜与1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质量为48.2g的B装置的玻璃管中.

--------------------------------

打开弹簧夹,往贮气瓶A中注入水,将氮气通入B装置中.

①水应从b端注入(填“a”或“b”).

先通一段时间氮气.

②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夹紧弹簧夹,用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内的混合物.

③玻璃管中的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

停止加热,再通入一段时间氮气.

④目的是

实验完毕后,冷却装置至室温,称得B玻璃管及固体总质量为50.2g,称得C瓶中液体增重0.4g.

⑤结论:

原假设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理由是1.6g+1g+48.2g>50.2g+0.4g(用计算式表示).

3.CO还原氧化铜

小平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试回答:

(1)当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保证安全,在通入CO气体之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O2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

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

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为:

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

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④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填代号),理由是。

若想证明A中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成分,可先滴加,有白色沉淀产生;

再滴加,即证。

5.CO还原氧化铁

1)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并回收利用一氧化碳,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

C装置中NaOH的作用是

(2)实验开始时,应(填“先加热再通CO”或“先通CO再加热”),目的是。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为,反应方程式为。

(4)除CO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还原Fe2O3(请写一物质的化学式)。

2)已知某金属X有下列相关信息:

①它的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是X2O3;②它主要通过热还原法冶炼而成;③它的年产量位于金属之首。

(1)据此推断X是(填选项字母)。

A.钛B.铁C.铝D.铜

(2)在高炉中用含X2O3的矿物冶炼该金属的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测定该矿物中X2O3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矿物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假设矿物样品中的X2O3完全反应):

①取矿物样品并称量该样品的质量;

②测出反应前广口瓶和瓶内物质总质量;

③测出反应后广口瓶和瓶内物质总质量;

④计算得出矿物样品中x2O3的质量分数。

你认为,该实验方案(填“一定”或“不一定”)能准确测出矿物中X2O3的质量

分数,理由是

不改变装置和药品,你还可以通过测定哪些数据,再通过计算得出矿物中X2O3的质量分数:

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6.燃烧和灭火

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给生活与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燃烧不当也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1)燃烧不完全燃烧既浪费资源,产生的气体又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研究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现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

将燃烧匙内小木炭块灼烧至红热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将注射器内氧气迅速推入集气瓶内,观察到木炭发白光。

该实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燃烧的剧烈程度还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如(举一日常生活实例)

(2)小明、小刚同学在研究灭火的原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分别在两个小铁盒中倒入少量植物油并点燃,小明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冰水共存的水面上,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该实验证明了灭火的原理是,小刚同学将一块湿抹布盖在小铁盒上,火焰也立即熄灭,他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7.中和反应

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学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的实录:

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

用胶头滴管吸取10%的稀盐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1)探究实验中的能量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你认为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2)探究反应终点问题:

用什么方法证明此反应已恰好完全进行?

小红说:

在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则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小文说: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预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再加入稀盐酸,若溶液颜色刚好变成无色,则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你认为他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理由是。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1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

2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3小凤在她的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

8.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丙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

一定含有的物质:

指示剂、水、硫酸钠、碳酸钙

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丽认为:

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小明认为:

只有碳酸钠

小平认为:

只有氢氧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芳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以上三个同学的猜想,通过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芳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丽的猜想正确

小明的猜想正确

小平的猜想正确

9.活泼金属和某些酸反应

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

探究主要过程如下:

.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测装置气密性。

.向B中加入质量为m的铜锌合金粉末,由注射器A向B中缓缓加入稀硫酸,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夹紧弹簧夹,立即移出D中导管,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

.经过滤等操作,准确称量并记录B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

.该小组的甲同学根据反应前后B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乙同学认定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过滤、、、称量。

(3)通过误差分析,化学小组发现乙同学所用数据不可靠。

造成该数据不可靠的原因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

中,移出D中的导管内留存有水,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导致计算结果偏。

......

10.计算型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83.4g;

③准确称得6g纯碱样品并放入容器B中;

④关上K1,打开K2,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关上K2,打开K1,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85.6g.

试回答:

(1)已知装置A中试剂为碱性溶液,其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实验步骤⑤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使B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D中

(3)C装置的作用是

吸水

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4)E装置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

(5)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纯碱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经精确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实际质量分数略小于上述所求数值,其原因可能是

如何改进装置中有一定量的空气,所含的CO2也会进入D中

11.综合型

请你参与某校学习小组进行的以下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

①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Ca2+、Mg2+、HCO3—

②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即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碱等物质的混合物).

③碱石灰的化学成分是CaO与NaOH的混合物,可吸收水分和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

④有关物质的溶解性如下:

物质

Ca(HCO3)2

Mg(HCO3)2

Ca(OH)2

Mg(OH)2

CaCO3

MgCO3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

CaCO3

,可能含有Ca(OH)2和

MgCO3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

取上层清液加入Na2CO3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水垢中无Ca(OH)2.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是否含有碳酸盐的成分.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下图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③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放入一定量的空气;

④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⑤重复③和④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并称得干燥管质量增加了24g.

讨论:

a.步骤①所加的酸溶液是

稀盐酸

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时,装置Ⅰ的作用是

除去空气中的CO2

c.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简单计算,认为水垢中一定含有MgCO3,理由是

假设50g水垢全部为CaCO3,则产生CO2的质量应为22g,而实验测得生成的CO2质量>22g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探究可知:

水垢的主要成分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