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1节植被学案人教版必修一.docx
《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1节植被学案人教版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1节植被学案人教版必修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1节植被学案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节 植被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运用不同实例,说明不同植被与植被之间的关系。
(综合思维)
2.通过图文资料,理解不同类型森林的分布、植被类型及结构特征。
(区域认知)
3.掌握不同地区草原与荒漠植被特征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
一、植被与环境
1.植被含义:
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
3.与环境的关系
(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稳定的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①原因:
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
②规律: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3)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技巧点拨] 判断天然植被与人工植被的方法
(1)天然植被物种相对丰富,人工植被物种比较单一。
(2)天然植被在自然状况下能生长得很好,人工植被需要在人的管理条件下才能很好地生长。
二、森林
1.热带雨林
(1)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2)特征:
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
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特征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
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
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
(1)分布:
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2)特征: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
(1)分布: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特征:
针叶林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三、草原与荒漠
1.草原
(2)温带草原:
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2.荒漠:
分布于气候干旱地区,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1)植被就是指植物。
( )
(2)人工植被与天然植被的自然特征完全相同。
( )
(3)所有森林中,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最丰富。
( )
(4)针叶林中的针叶叶片特征主要是抗寒冷。
( )
(5)我国新疆的典型植被是( )
A.温带森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荒漠D.亚寒带针叶林
提示:
(1)× 植被是指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 人工植被的种类较天然植被的种类少。
(3)√ 热带雨林树木高大茂密、种类丰富、垂直结构丰富。
(4)× 针叶林中针叶叶片可以抗寒抗旱。
(5)C [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以温带荒漠为主。
]
植被与环境
猴面包树又叫波巴布树,属于大型落叶乔木,分布于非洲的国家,叶集生于枝顶,小叶长5厘米,长圆状倒卵形,急尖,上面暗绿色发亮,无毛或背面被稀疏的星状柔毛,长9~16厘米,宽4~6厘米;叶柄长10~201厘米。
在湿季,猴面包树在枝条上长出3~7片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
(右图为不同季节该树的生长状况)
问题1 (区域认知)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具有什么样的观点?
提示:
干湿季分明,干季干旱,蒸发旺盛,湿季降水较多,终年高温。
问题2 (综合思维)猴面包树生长在热带,但其属于落叶乔木,分析其原因。
提示:
这是植被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干季时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和蒸腾作用,故落叶。
[归纳提升]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环境为植被的发育和生长提供阳光、空气、水分、养料、适宜的温度等生长所必需的条件。
植物的生长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植物根系的生长、腐败的植物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组成;植物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植物种类的改变会造成生物种类的改变等。
不同的植被又依赖于不同的特定的环境,具有适应当地特定环境的特征;植被离开了所适合的生长环境,可能会造成不结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
[拓展延伸]__一些特殊地理环境下的植被特征
植物生活环境
植物及其形态特征
沙漠
植物稀少,叶子退化,根深而叶不茂的怪样子
高山
植株矮小,茎叶多毛
草原
丛生禾本科植物,是一种地带性植被类型
热带雨林
常绿高大的森林植被,树身具有多层结构,叶子茂密
池塘
水生植物,叶子柔软而透明,带有通气组织
1.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右图是某植物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干旱 B.湿润
C.寒冷D.炎热
(2)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缩小减少
(1)A
(2)C [第
(1)题,该植被地上部分矮小,地下根系扎得深,有利于吸收充足的地下深层的水分。
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地表水缺乏。
第
(2)题,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获取足够的水分。
]
森林、草原与荒漠的景观特征
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
“……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
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
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
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
问题1 (综合思维)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
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提示:
探险者游历的应是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
问题2 (区域认知)探险者所游历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气候区?
提示: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问题3 (地理实践力)我国存在热带雨林这种植被类型吗?
提示:
存在。
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以及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都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域,因此这些地区存在热带雨林。
1.森林
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热带的森林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温带则分布着多种类型的森林。
类型
分布
环境特征
植被特征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生长旺盛,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藤本植物、附生植物丰富;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和板根现象
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常绿,大部分植物的花期在春末夏初。
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
落叶阔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温暖生长时间达4~6个月,四季分明,降水适宜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季落叶
亚寒带针叶林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知识延伸] 我国森林植被分布
我国森林植被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季风气候区,即分布于大兴安岭—长城—横断山区一线以东地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热带雨林。
2.草原和荒漠
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
草原、荒漠植被特点及环境特征如下:
类型
分布
环境特征
植被特征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两侧的南北纬10°~20°之间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干季降水稀少
湿季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
温带草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半干旱地区)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
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偶见矮小灌木
荒漠
气候干旱的热带和温带地区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以旱生的灌木为主,植被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周期
2.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
据此,回答
(1)~
(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天山天池附近B.西双版纳地区
C.桂林漓江沿岸D.武夷山附近
[答案]
(1)D
(2)B
人地协调观——塞罕坝,京城绿色屏障的前世今生
2017年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生奖”。
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是皇家猎苑。
后来,开垦伐木,逐渐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荒漠,黄沙荡荡,看不到尽头,数百里外的京城失去了天然屏障,内蒙古高原的风沙毫无遮挡地南侵,沙尘笼罩成为北京冬春季常见的景象。
1962年,国家决心建立国有林场,恢复被破坏的植被,经过几代塞罕坝人的不懈奋斗,如今这里绿树遍植、花开草长、绿水青山也换来了金山银山。
2017《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塞罕坝林场(下图)建设者们的事迹感人至深,50多年来他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
据此,回答
(1)~
(2)题。
(1)塞罕坝由天然名苑退化成荒漠沙地的原因可能有( )
①放苑开垦 ②掠夺式采伐 ③过度捕猎 ④连年山火
⑤发展旅游业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D.①②④
(2)50多年前,塞罕坝没有人工林,只在阴坡上长着些不成片的白杨、云杉和山杨,阳坡和平坦地上几乎一片荒凉。
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阳坡和平地降水相对较少
B.阳坡和平地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阴坡蒸发小,土壤墒情好
D.阳坡受冬季风影响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1)D
(2)C [第
(1)题,塞罕坝由天然名苑退化成荒漠沙地的原因可能有放苑开垦,掠夺式采伐,破坏植被,①②对。
过度捕猎不是植被消失的原因,③错。
缺乏管理,连年山火,导致土壤荒漠化,④对。
发展旅游业,不是土地荒漠化的原因,⑤错。
第
(2)题,50多年前,塞罕坝没有人工林,只在阴坡上长着些不成片的白杨、云杉和山杨,阳坡和平坦地上几乎一片荒凉。
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阴坡蒸发小,土壤墒情好。
]
题组1 植被与环境
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
读图,完成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长白山天池湖畔B.重庆嘉陵江沿岸
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D.武夷山九曲溪边
1.A 2.C [第1题,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
第2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图示现象。
]
题组2 森林
“朋友圈里学地理。
”下图是襄阳市地理教研员牟老师发的一则朋友圈。
读图,完成3~4题。
3.拍摄地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硬叶林B.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
4.图示中地区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制约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土壤B.气温
C.降水D.光照
3.D 4.B [第3题,图中点明是寒冬季节长出新叶,我国冬季寒冷的是温带地区。
图中植被属于落叶林,长出新叶是阔叶。
第4题,植物生长必须达到一定的积温条件,达不到这一积温条件,植物不会生长。
图示中地区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制约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
]
题组3 草原和荒漠
下图为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的分布图(数字为面积占全国的比重,单位:
%)。
读图,完成5~6题。
5.该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草地B.落叶林
C.荒漠D.阔叶林
6.该植被的类型和产量取决于( )
A.气温B.降水量
C.地表形态D.人类活动
5.A 6.B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排除落叶林和阔叶林。
荒漠面积最大的地区应为新疆,而该植被分布最广的地区为西藏,故为草地。
第6题,降水量决定了草场的类型,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草场的产量,如我国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的变化。
]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83活动
活动主旨: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习树木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活动细则:
(1)通过树木的挂牌说明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校园树木的名称。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校园树木的习性。
(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校园所在地区的气候。
(4)分析讨论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并对校园栽种的树木是否合理做出评价、对学校提出建议。
教材P85活动
1.
(1)支柱根和板状根:
有利于通过根系固定植株,保证植物在松软泥泞的海滩扎根生长,以适应其生长的环境。
(2)呼吸根:
红树林植物生长的土壤中充满水分,土中缺氧,呼吸根使红树林植物在被海水淹没时,能够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
(3)胎生:
红树林植物长期生长在海潮涨、落及海水冲击的环境中,种子难以有稳定的发芽环境,又缺少发芽所需的氧气,只有胎生繁殖才可保证红树林植物在海岸生存(长期漂浮在海上的胚轴,一旦被海潮冲击到合适的泥滩,胚轴就能生根发育)。
(4)排盐分的腺体:
红树林植物生长在高盐分的环境中,拥有可排盐分的腺体,具有排盐能力,能有效地把盐分排泄出来,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2.红树林植物具有防风消浪、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调节局部小气候的功能。
另外红树林植物还为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发育、生长、栖息场所,红树林植物里分布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对地区生态起着平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