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第三节海水制碱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211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第三节海水制碱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第三节海水制碱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第三节海水制碱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第三节海水制碱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第三节海水制碱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第三节海水制碱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docx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第三节海水制碱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第三节海水制碱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第三节海水制碱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docx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第三节海水制碱中档难度提升题word有答案

2019-2019学年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第三节

中档难度提升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若盐酸过多,人就会感到不舒服.有下列几种物质:

(1)NaOH

(2)Ca(OH)2(3)Al(OH)3(4)NaHCO3你认为可服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有()

A.

(1)

(2)(3)(4)B.

(1)

(2)(3)C.

(1)

(2)D.(3)(4)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有关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用烧碱溶液吸收处理二氧化硫尾气B.用明矾净化水是用它作水的消毒剂C.用胆矾、生石灰与水来配制农药D.用食盐腌渍食品是用它作食品防腐剂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高烧病人降温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用氢氧化钠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工业上常说的“三酸两碱”中的两碱指的是: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4.下列有关物质用途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稀硫酸清除钢铁表面的铁锈B.用氢氧化钠中和胃中过多盐酸C.用碳酸氢钠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D.用熟石灰中和生产硫酸的工厂排放的污水

5.小明知道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愚人节这天决定送妈妈一个“无壳鸡蛋”.他从厨房中取来一个鸡蛋及一杯物质,将蛋泡在其中,则见蛋的表面冒出大量气泡,两天后就得到一个没有壳的蛋.他应取下列哪一种物质()

A.高梁酒B.醋C.酱油D.食盐水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把生石灰放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C.将碳酸钠放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溶液变红

D.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7.发酵粉的主要成份是()A.碳酸氢钠与酒石酸B.碳酸钠与酒石酸C.碳酸钠与硅酸D.碳酸氢钠与硅酸

8.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为()

A.火碱B.小苏打C.苛性钠D.纯碱

9.下列图型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

复分解反应模型图

B.原子、离子、元素关系模型图

C.

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图

D.物质分类模型图

10.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A.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能分解生成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1.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溶液总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

A.二氧化碳和烧碱溶液B.氯化铜溶液和石灰水

C.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D.氧化铁粉末和稀硫酸

12.下列各组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同组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在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物质的是()

A.Ca(NO3)2、BaCl2、AgNO3B.MgCl2、KOH、NaCl

C.K2CO3、CuSO4、KClD.CuSO4、Ba(OH)2、Cu(NO3)2

13.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流程简图如图),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池中的反应物共含有五种元素B.过滤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C.图中X可能是氨气

D.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更多地析出沉淀

14.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候德榜改进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联合制碱法B.有些蚊虫叮咬后,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一种酸(蚊酸),用牙膏涂抹患处以减轻痛痒

C.用pH试纸测定口腔唾液的酸碱度时,可发现pH一般在6.6﹣7.1之间

D.用蔗糖、果汁、水、小苏打和柠檬酸自制汽水

15.我国早期纯碱生产的工艺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B.副产品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C.实验中要向食盐水中先通入CO2再通入NH3

D.CO2和NH3等物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16.“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实际操作中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使之达到饱和,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析出NaHCO3固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先通氨气是因为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这有利于反应进行

B.析出NaHCO3晶体后,溶液为NaHCO3的不饱和溶液C.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大D.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17.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B.硫元素的化合价:

C.物质的溶解性:

D.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18.在常温下,将下列物质各5g分别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现象最相似的是()

A.CaO,NaOHB.NaCl,FeCl3C.CaCO3,Na2CO3D.KNO3,NH4NO3

19.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盐酸,但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是()

A.NaClB.CuOC.CuD.Zn

20.下列物质中,难溶于水的是()

A.CuSO4B.BaCO3C.AgNO3D.Ba(OH)2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请从下面五种物质中选择恰当物质,将其字母填入横线中.

A.干冰B.熟石灰C.小苏打D.火碱E.食醋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2)可用于除去水垢的是.

(3)可用于造纸、纺织工业的是.

(4)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5)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

22.现有常见的物质①水②食盐③醋酸④氢氧化钠⑤小苏打,请选用对应的物质序号填写.

(1)常用的溶剂;

(2)厨房中的酸性调味剂;

(3)用于配制炉具清洁剂的碱;(4)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盐.

23.根据以下两种生活中的用品回答问题.

(1)某品牌去污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还有少量白土(起吸附作用)、细沙(增加摩擦力)、氢氧化钠(增加去污力).去污粉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将去污粉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滤液的pH(填“>7”、“<7”或“﹦

7”);取少量去污粉加入适量盐酸,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超市中出售一种叫氧系彩漂粉的产品,其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

(2Na2CO3•3H2O2),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溶于水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且保持各自独立的化学性质.

①将过碳酸钠加入足量水溶解,溶液中的溶质为.观察发现溶液中能缓慢的产生一些气泡,该气体是.

②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Na2CO3俗称纯碱,是一种白色粉末,可以跟CO2和H2O反应生成Na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与稀盐酸反应放出CO2,但实验室却不用这个反应制备CO2,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已知Na2CO3的溶解度比NaHCO3大,那么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连续通人CO2,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

25.现在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①镁带②甲烷③稀硝酸④氧化铜⑤高锰酸钾

⑥二氧化碳⑦氯化钡溶液⑧氢氧化钾溶液⑨氢气⑩硫酸铜溶液

(1)请按物质分类属于混合物顺序排列为(填序号)

(2)生成复合肥的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3)上述物质在常温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的个数是个.

(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合物有(填序号)

(5)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26.根据化学反应规律,下列反应能进行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Cu+2AgCl═CuCl2+2AgB、Cu(OH)2+H2SO4═CuSO4+2H2OC、2KOH+CO2═K2CO3+H2OD、.

27.氨碱法制纯碱的工业流程如图:

(1)在步骤②中通入氨气的作用是,由步骤③所得的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用途,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过多的药剂之一;

(2)请写出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8.纯碱工业始于18世纪,我国制碱工业先驱﹣﹣候德榜发明的“候氏制碱法”,其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①NH3+X+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H4Cl+NaHCO3↓

③2NaHCO3

Na2CO3+H2O+CO2↑

(1)氯化铵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2)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

(3)所制得的“碱”的化学名称为;写出“碱”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9.在以下各类盐中,除钾盐、钠盐、铵盐能溶于水外,其余大都不溶于水的盐是,①磷酸盐②碳酸盐③硝酸盐④硫酸盐⑤盐酸盐(填序号).

30.酸、碱、盐溶解性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列出了“部分酸、碱、盐

在20°C时的溶解性”.请利用此表完成下列任务:

OH

NO3

Cl

CO32

SO2﹣

4

+

H

溶、挥

溶、挥

溶、

+

Na

Ca2+

Ba2+

Cu2+

(1)查BaCO3溶解性;

(2)写化学式:

一种不溶于水的盐;

(3)判断:

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钙溶液能否发生反应及其理由是;

(4)写出铁或铝与表中的一种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若盐酸过多,人就会感到不舒服.有下列几种物质:

(1)NaOH

(2)Ca(OH)2(3)Al(OH)3(4)NaHCO3你认为可服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有()

A.

(1)

(2)(3)(4)B.

(1)

(2)(3)C.

(1)

(2)D.(3)(4)

【解答】解:

(1)NaOH可以和胃酸反应,但是,NaOH是强碱,对人会造成伤害,故A不可选;

(2)Ca(OH)2可以和胃酸反应,但是对人体有伤害,故B不可选;

(3)Al(OH)3可以和胃酸反应,生成物氯化铝和水对人体无害,故C可选;

(4)NaHCO3可以和胃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对身体无害,故D

可选;故选:

D。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有关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用烧碱溶液吸收处理二氧化硫尾气B.用明矾净化水是用它作水的消毒剂C.用胆矾、生石灰与水来配制农药D.用食盐腌渍食品是用它作食品防腐剂

【解答】解:

A、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二氧化硫的尾气,正确;B、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加速水中不溶性固体小颗粒的沉降,不能消毒,错误;

C、用胆矾、生石灰与水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正确;

D、用食盐腌渍食品是用它作食品防腐剂,正确;

故选:

B。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高烧病人降温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用氢氧化钠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工业上常说的“三酸两碱”中的两碱指的是: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解答】解:

A、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高烧病人降温,因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能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此项说法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的热量使液滴飞溅,造成事故;此项错误;C、用氢氧化钠不能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因为它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此项错误;D、工业上常说的“三酸两碱”中的两碱指的是:

氢氧化钠和纯碱,此项错误。

故选:

A。

4.下列有关物质用途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稀硫酸清除钢铁表面的铁锈B.用氢氧化钠中和胃中过多盐酸C.用碳酸氢钠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D.用熟石灰中和生产硫酸的工厂排放的污水

【解答】解:

A、铁锈氧化铁可与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而除去钢铁表面的铁锈;故A正确;B、氢氧化钠可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由于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不宜用于中和胃中过量盐酸,避免被氢氧化钠腐蚀;故B不正确;C、加有发酵粉的面团发酵产生的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使焙制的糕点松软;故C正确;D、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可与废水中的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而除去废水中的酸;故D正确;

故选:

B。

5.小明知道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愚人节这天决定送妈妈一个“无壳鸡蛋”.

他从厨房中取来一个鸡蛋及一杯物质,将蛋泡在其中,则见蛋的表面冒出大量气泡,两天后就得到一个没有壳的蛋.他应取下列哪一种物质()

A.高梁酒B.醋C.酱油D.食盐水

【解答】解:

A、高粱酒的主要成分为酒精,酒精不能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故A不正确;B、醋的主要成分醋酸为酸类物质,能与碳酸钙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而溶解碳酸钙;故B正确;

C、酱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不能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故C不正确;D、食盐水主要成分食盐不能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

B。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B.把生石灰放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C.将碳酸钠放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溶液变红D.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解答】解: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A不正确;B、生石灰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没有气体产生,因此不可能产生大量气泡;故B不正确;C、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因此将碳酸钠放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溶液变红;故C正确;D、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的红褐色沉淀,不会出现蓝色沉淀;故D不正确。

故选:

C。

7.发酵粉的主要成份是()

A.碳酸氢钠与酒石酸B.碳酸钠与酒石酸

C.碳酸钠与硅酸D.碳酸氢钠与硅酸

【解答】解:

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发酵粉中含有许多物质,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和酒石酸。

当碳酸盐与水和酸接触时,产生二氧化碳;而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硅酸会反应生成具有粘性、低毒的硅酸钠,故不可能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选:

A。

8.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为()

A.火碱B.小苏打C.苛性钠D.纯碱

【解答】解:

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为纯碱;故选:

D。

9.下列图型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

复分解反应模型图

B.原子、离子、元素关系模型图

C.

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图

D.

物质分类模型图

【解答】解:

A.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而酸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符合这一要求,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B.元素是宏观概念,而离子与原子是微观概念,元素与粒子不是并列关系,元素应该包含着氧原子与氧离子,故错误;C.由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可知,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含量远远大于金属元素的含量,故正确;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

C。

10.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A.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B.能分解生成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解答】解:

A、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能分解生成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11.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溶液总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

A.二氧化碳和烧碱溶液B.氯化铜溶液和石灰水

C.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D.氧化铁粉末和稀硫酸

【解答】解:

A、二氧化碳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吸收了二氧化碳,

溶液的质量增加,故错误;B、氯化铜溶液和石灰水混合,氯化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钙,由于生成沉淀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故正确;C、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混合后不反应,故错误;D、氧化铁粉末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铁和水,导致溶液质量增加,故错误。

故选:

B。

12.下列各组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同组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在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物质的是()

A.Ca(NO3)2、BaCl2、AgNO3B.MgCl2、KOH、NaCl

C.K2CO3、CuSO4、KClD.CuSO4、Ba(OH)2、Cu(NO3)2

【解答】解:

A、组内物质加入水中混合,AgNO3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钡,只能生成一种不溶物质,故选项错误。

B、组内物质加入水中混合,MgCl2、K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钾,只能生成一种不溶物质,故选项错误。

C、组内物质加入水中混合,K2CO3、CuSO4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铜沉淀和硫酸钾,只能生成一种不溶物质,故选项错误。

D、组内物质加入水中混合,Ba(OH)2与CuSO4、Cu(NO3)2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氢氧化铜两种沉淀,在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物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13.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流程简图如图),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池中的反应物共含有五种元素B.过滤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C.图中X可能是氨气

D.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更多地析出沉淀

【解答】解:

A、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的反应物是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含有钠、氯、氮、氢、碳、氧六种元素,故A错误;B、过滤得到的“母液”中含有的溶质有碳酸氢钠、氯化铵,还有可能含有过量的氯化钠,故B错;

C、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所以X是二氧化碳,故C错;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更好的吸收二氧化碳,使反应物浓度大,反应速度快,故D正确。

故选:

D。

14.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候德榜改进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联合制碱法B.有些蚊虫叮咬后,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一种酸(蚊酸),用牙膏涂抹患处以减轻痛痒

C.用pH试纸测定口腔唾液的酸碱度时,可发现pH一般在6.6﹣7.1之间

D.用蔗糖、果汁、水、小苏打和柠檬酸自制汽水

【解答】解:

A、侯德榜改进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A正确;B、依据酸碱中和的原理,所以有些蚊虫叮咬后,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一种酸(蚊酸),用牙膏涂抹患处以减轻痛痒,牙膏显碱性,故B正确;

C、pH试纸测出的pH值应该是整数,故C错误;

D、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用蔗糖、果汁、水、小苏打和

柠檬酸自制汽水,故D正确。

故选:

C。

15.我国早期纯碱生产的工艺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Cl+H2O+NH3+CO2═NaHCO3↓+NH4ClB.副产品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C.实验中要向食盐水中先通入CO2再通入NH3

D.CO2和NH3等物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解答】解:

A、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钠、水、氨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化学方程式为:

NaCl+H2O+NH3+CO2═NaHCO3↓+NH4Cl,故A正确;B、铵态氮肥和碱混合会生成氨气,所以副产品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降低肥效,故B错误;C、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气体,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效果更好,所以实验中要向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故C错误;D、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所以CO2可以循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故D错误。

故选:

A。

16.“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实际操作中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使之达到饱和,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析出NaHCO3固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先通氨气是因为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这有利于反应进行

B.析出NaHCO3晶体后,溶液为NaHCO3的不饱和溶液

C.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大

D.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解答】解:

A、先通氨气是因为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更好的吸收二氧化碳,使反应物浓度大,反应速率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B、析出NaHCO3晶体后,溶液为NaHCO3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从“NaCl+CO2+NH3+H2O=NaHCO3+NH4Cl”可以看出,碳酸氢钠以沉淀的形式析出,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析出的晶体后剩余溶液是NH4Cl和NaHCO3的混合溶液,溶质是NH4Cl和NaHCO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17.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B.硫元素的化合价:

C.物质的溶解性:

D.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

A、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

氧、硅、铝、铁,选项中排列错误,故选项错误。

B、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二氧化硫中硫显+4价,硫化氢中硫显﹣2价;根据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可知硫中硫元素化合价为0,选项中排列错误,故选项错误。

C、硝酸钾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物质的溶解性是按由强到弱排列的,故选项正确。

D、根据铁和钢定义可知,生铁一般含铁90%~95%,生铁是炼钢或熟铁(锻铁)的原料,钢是生铁在除去碳、硅、磷等杂质后得到的,所以钢的含铁量比生铁还高,Fe2O3中铁元素质量分数70%,所以钢的含铁最高,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18.在常温下,将下列物质各5g分别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现象最相似的是()

A.CaO,NaOHB.NaCl,FeCl3C.CaCO3,Na2CO3D.KNO3,NH4NO3

【解答】解:

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故将这两种物质各5g分别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氢氧化钠全部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不能全部溶解的是氢氧化钙,现象不同,故A错误;

B、氯化铁溶解在水中,形成黄色溶液,NaCl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现象不同,故B错误;

C、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现象不同,故C错误;D、硝酸钾和硝酸铵均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均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将这两种物质各5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