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6695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节《海水“制碱”》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的俗名是(  )

A.小苏打B.苛性钠C.烧碱D.苏打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以加速冰雪融化

B.硝酸铵溶于水制成的冰袋可用于给发烧病人降温

C.碳酸钙可作补钙剂

D.厨房洗涤剂有溶解油污的作用

3.石墨烯是“新材料之王”。

它是由碳原子构成、且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晶体。

它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材料。

下列物质中与石墨烯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是()

A.金刚石B.干冰C.碳酸钙D.一氧化碳

4.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在不用酸碱指示剂的条件下,应加入的物质是(  )

A.碳酸钙粉末B.生石灰C.石灰水D.纯碱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里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CO)

过量O2

点燃

B

CuO(Cu)

适量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溶液(CaCl2)

适量Na2CO3溶液

过滤

D

稀硝酸(H2SO4)

适量BaCl2溶液

过滤

A.AB.BC.CD.D

6.下图中有两圆相交部分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处溶液呈蓝色B.b处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C.c处产生白色沉淀D.d处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7.硫酸铵[(NH4)2SO4]是常用的化学肥料,某硫酸铵溶液的pH=5.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铵是一种酸

B.长期施用硫酸铵可能导致土壤酸化

C.硫酸铵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D.硫酸铵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可增强肥效

8.以下是某同学做的小实验,其中能成功的是(  )

①用520的白酒和紫包菜制取酸碱指示剂

②用碎鸡蛋壳和食醋制取少量CO2

③用纯碱溶液制取叶脉书签

④用果汁、白糖、水、柠檬酸、小苏打等自制汽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化合反应

B.用稀硫酸洗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铜Cu+H2SO4===CuSO4+H2↑置换反应

C.久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表面有白膜CO2+Ca(OH)2=CaCO3↓+H2O复分解反应

D.通电使水分解2H2O通电2H2↑+O2↑分解反应

10.下列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

B.用食醋区分食盐和小苏打

C.用活性炭除去自来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通电分解水的实验中观察到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

11.下图中,“—”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的要求的是(  )

A

H2SO4

Na2SO4

NaOH

NaCl

B

KCl

K2CO3

KOH

HCl

C

O2

CO

CuO

C

D

Zn

FeCl2

Cu

HCl

A.AB.BC.CD.D

12.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关于该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甲是硝酸钠

B.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一定是碳酸钙

C.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则丙一定是单质碳

D.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

二、填空题

13.厨房中有许多丰富的化学物质,可以烹饪出美味的菜肴,请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1)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少之无味。

食盐的化学式为_____;

(2)做馒头、面包时,常用NaHCO3作膨松剂,NaHCO3的俗名是_____;

(3)食醋(主要成分为CH3COOH)可用于凉拌黄瓜,既美味又营养,CH3COOH属于_____;(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4)白酒用于菜肴制作,可以去腥提鲜,请写出白酒中溶质的化学式:

_____。

14.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①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和。

②在蒸发过程中,待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2)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

流程如下图。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CaCl2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用化学式表示)。

(3)若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100kg,要将其变成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以满足化工生产的需要,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

已知: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15.无机物甲、乙、丙经一步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写出:

(1)若反应皆为化合反应,且均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则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若反应皆为复分解反应,乙为白色难溶物。

且甲为常见的酸,甲、乙、丙含相同的原子团,丙溶液为蓝色溶液,则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16.A、B、C、D分别是Na2SO4溶液、稀盐酸、Na2CO3溶液和BaCl2溶液中的一种,已知A和B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在沉淀中加入D溶液,沉淀不溶解.A和C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在沉淀中加入D溶液,沉淀全部溶解.则四种溶液分别是:

A、_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写出A和C反应生成的沉淀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17.为鉴别碳酸氢铵.氯化铵.和尿素三种化肥,分别取三种样品编号为A.B.C

并进行以下试验:

(1)写出A..B的化学式。

(2)指出三种化肥含氮量由大到小的顺序。

(3)通过实验你认为铵态氮肥保存和使用应该注意。

三、实验题

18.如图为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备和进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某校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欲用这组仪器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

根据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小组的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

①制取氧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要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填装置字母序号)。

③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第二小组的同学探究碱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如图甲、乙所示,分别向盛满二氧化碳的两个塑料瓶中,倒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盖紧瓶塞,充分振荡,发现两个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甲>乙。

①同学们发现乙瓶内液体出现白色浑浊,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同学们看到甲瓶内的液体没有明显变化,小明同学想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他所想到的下列试剂中,不能得到结果的是_____。

A.稀盐酸

B.氯化钡溶液

C.石蕊试液

D.硝酸钙溶液

19.工业上用氨碱法制纯碱,制取过程如下:

(1)上图中①是

(2)上述制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为

(3)制取过程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较多的氨气,再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其原因是:

(4)但工业上不能用氨碱法制取碳酸钾,只是因为在溶液中

A.KHCO3溶解度较大

B.KHCO3溶解度较小

C.K2CO3溶解度较大

D.K2CO3溶解度较小

四、推断题

20.在下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图中,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单质;甲、乙是酒精燃烧时产生的两种物质;丁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 G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J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1)写出化学式:

乙是___________,G是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H与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J溶解于稀盐酸中,溶液呈黄色,反应完全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纯净的D的粉末,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写出有关变化的方程式:

___________。

2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D的化学式为______;

(2)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B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五、计算题

22.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用采集的石灰岩样品进行相关实验。

将采集到的样品用水冲洗后晾干,称取20.00g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与足量相同的稀盐酸反应,测定释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4所示。

(1)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反应,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积越,其反应速率越。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设样品中其他杂质不参加反应,不考虑水、氯化氢逸出)。

23.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取5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认真读图并仔细分析,抽取其中有用的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1)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2)所用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碳酸氢钠的俗名是小苏打,故选A。

2.D

【解析】A、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的凝固点降低,从而加速冰雪融化,故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因此制成的冰袋可以给发烧病人降温,故正确;

C、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且无毒无腐蚀性,可做补钙剂,故正确;

D、厨房洗涤剂清洗油污是乳化,不是溶解,故错误。

【点睛】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

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3.A

【解析】A.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且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晶体。

金刚石也是有原子构成的晶体,所以石墨烯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碳酸钙由碳、氧、钙三种元素组成;D.一氧化碳由碳、氧组成的化合物。

故选A

4.A

【解析】

【详解】

A、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难溶于水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生石灰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氧化钙过量,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故选项错误。

C、石灰水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若不用指示剂,不好判断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容易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氯化钙溶液和盐酸均能与纯碱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A。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C

【解析】

选项

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CO)

过量O2

点燃,二氧化碳中一氧化碳含量很少,不能通过点燃来除去其中的一氧化碳,故A错误;

B

CuO(Cu)

适量稀盐酸

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不能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来除杂,故B错误;

C

NaCl溶液(CaCl2)

适量Na2CO3溶液

过滤,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C正确;

D

稀硝酸(H2SO4)

适量BaCl2溶液

过滤,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增添了新的杂质,故D错误。

点睛∶除杂原则⑴杂质尽量除净,⑵在除去一种杂质的同时不应增添新的杂质,⑶在除去杂质的同时,非杂物质不应过多消耗,但质量可以增加。

6.D

【解析】A、盐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a处溶液为红色,错误;B、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错误;C、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是白色,错误;D、铝的活动性强于铜,铝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故会观察到d处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正确。

故选D。

7.B

【解析】A、硫酸铵是一种盐,错误;B、长期施用硫酸铵可能导致土壤酸化,正确;C、硫酸铵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D、硫酸铵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使用,错误。

故选B。

8.C

【解析】

试题分析:

①有色植物中含有一些有机物、有机色素,这些有机物一般都溶解于酒精,所以可用酒精浸泡,将它们溶解、过滤,提取出来,正确;②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食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以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正确;③用氢氧化钠溶液制取叶脉书签,错误;④用果汁、白糖、水、柠檬酸、小苏打等自制汽水,正确。

故选C

考点:

物质的用途

9.D

【解析】

试题分析: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有在氧气中才能燃烧,A错误;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B错误;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之间要交换成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不属复分解反应,C错误。

故选D。

考点:

化学反应原理、基本反应类型

10.D

【解析】

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搅拌,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实验能成功;B、食醋与小苏打反应生成气体,与

食盐不反应,可以区分,实验能成功;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活性炭除去自来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实验能成功;D、电解水时,可观察到: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

2,观察到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而非质量比,实验不能成功。

故选D。

11.C

【解析】

【详解】

A、物质甲、乙分别为硫酸、硫酸钠,含有相同的硫酸根离子,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要求,选项错误;

B、物质甲、乙、丙分别为氯化钾、碳酸钾、氢氧化钾,含有相同的钾离子,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要求,选项错误;

C、甲和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甲和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丁和丙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丙和乙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丁和氧气反应生成乙一氧化碳,符合要求,选项正确;

D、物质丙为铜不能与乙氯化亚铁、丁盐酸发生置换反应,不符合要求,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判断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反应时,可根据两种物质的类别判断所发生反应的特点,然后依据反应所应满足条件判断两物质是否可以反应。

12.D

【解析】根据“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结合图框,进行分析:

A、甲不可能是硝酸钠,因为硝酸盐、钠盐都为可溶性盐,故硝酸钠不可能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错误;B、因为丙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钠等,错误;C、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为二氧化碳,则丙可能是单质碳和氧气,错误;D、因为甲、乙、丙、丁分别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水等,故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正确。

故选D。

13.NaCl小苏打有机物C2H5OH

【解析】

【详解】

(1)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NaCl,故填:

NaCl;

(2)NaHCO3的俗名是小苏打,故填:

小苏打;

(3)CH3COOH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填:

有机物;

(4)白酒中溶质是酒精,其化学式为:

C2H5OH,故填:

C2H5OH。

14.

(1)①漏斗②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

(2)①BaCl2+Na2CO3=BaCO3↓+2NaCl②Na2CO3、NaCl、NaOH

(3)加入22.4kg氯化钠固体

【解析】试题分析:

(1)①操作Ⅰ是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②在蒸发过程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2)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CaCl2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是除去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化学方程式为:

BaCl2+Na2CO3=BaCO3↓+2NaCl

②因为加入NaOH是除去杂质MgCl2,方程式为:

MgCl2+2NaOH==Mg(OH)2↓+2NaCl,加入BaCl2是除去杂质Na2SO4,方程式为:

Na2SO4+BaCl2==BaSO4↓+2NaCl,加入Na2CO3是除去杂质CaCl2外,还除去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方程式为:

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故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Na2CO3、NaCl、NaOH

(3)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100kg,溶质氯化钠质量为10kg,溶剂为90kg,故设需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x,列式为:

(10kg+x):

90kg=36g:

100g,x=22.4kg,故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加入22.4kg氯化钠固体

考点:

物质的除杂,基本实验操作等

15.COCuSO4+BaCl2=BaSO4↓+CuCl2

【解析】无机物甲、乙、丙经一步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反应皆为化合反应,且均在点燃条件下发生,所以该转化关系式常见的碳三角,甲是碳,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所以丙的化学式为CO;

(2)若反应皆为复分解反应,乙为白色难溶物;

①若甲为常见的酸,甲、乙、丙含相同的原子团,丙溶液为蓝色,所以甲是硫酸,丙是硫酸铜,乙是硫酸钡沉淀,所以丙生成乙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化学方程式为:

CuSO4+BaCl2=BaSO4↓+CuCl2。

点睛:

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具体分析:

根据无机物甲、乙、丙经一步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若反应皆为化合反应,且均在点燃条件下发生,所以该转化关系式常见的碳三角,甲是碳,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若反应皆为复分解反应,乙为白色难溶物,若甲为常见的酸,甲、乙、丙含相同的原子团,丙溶液为蓝色,所以甲是硫酸,丙是硫酸铜,乙是硫酸钡沉淀。

16.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BaCO3+2HCl=BaCl2+CO2↑+H2O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酸。

解:

A和C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在沉淀中加入D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由此可知能溶解沉淀的是酸,所以D是稀盐酸,A和B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在沉淀中加入D溶液,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沉淀不溶于酸,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是不溶于酸的,两种沉淀的生成都离不开氯化钡,所以A是氯化钡溶液,A和B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酸,所以B是硫酸钠溶液,所以剩余的C就是碳酸钠了。

点睛:

依据题干提供的实验现象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

要完成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反应时的有关现象。

17.

(1)CO(NH2)2

(2)尿素>氯化铵>碳酸氢铵

(3)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解析】

试题分析:

含有铵根离子的氮肥遇碱会放出氨气,那么无氨味的是尿素,故A是尿素;碳酸氢铵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那么B是碳酸氢铵,C是氯化铵。

考点:

氮肥的鉴别

18.2H2O2==2H2O+O2↑A、B、C检查装置气密性Ca(OH)2+CO2═CaCO3↓+H2OC

19.

(1)加热

(2)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3)二氧化碳在食盐水中难溶(4)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氨碱法制纯碱的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以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

先使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即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

所以,

(1)上图中①是加热;

(2)上述制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3)由于二氧化碳微溶于水,若先通入二氧化碳,则溶液中会生成极少量的碳酸,再通入氨气,生成的产物量少,且易生成碳酸铵;氨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大,先通入氨气,溶液中生成了较多的一水合氨,再通入CO2,生成的产物量多,且易生成碳酸氢铵。

(4)用氨碱法制取碳酸钠主要是制取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在溶液中先析出,使得反应继续下去,从而制取较多的碳酸氢钠以用来制取碳酸钠。

但是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钾的溶解度较大,不会从溶液中析出,所以就得不到碳酸氢钾,也就不能用这种方法制取碳酸钾。

故选A

考点:

本题考查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

信息的分析、处理是考查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同时要能灵活运用。

20.H2ONH3Fe2O3+3CO

2Fe+3CO2Fe2O3+6HCl=2FeCl3+3H2O, 2FeCl3+Fe=3FeCl2

【解析】根据丁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碳酸钙的用途可知:

丁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甲和乙是酒精燃烧的产物,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图示和上述转化关系可知甲是二氧化碳,进而确定乙是水,其化学式为H2O,E是氧化钙,由图示可知A+B

甲,C+B

乙,由于甲是二氧化碳,乙是水,因此可以确定B是氧气,进而确定单质A是碳,单质C是氢气,由图示可知甲+乙→丙,由于甲是二氧化碳,乙是水,因此可以确定丙是碳酸,由图示可知丙+F→丁,由于丙是碳酸,丁是碳酸钙,因此可以确定F是氢氧化钙,由图示可知甲+A→H,由于甲是二氧化碳,A是碳,因此可以确定H是一氧化碳,由图示可知H+J→D,由于H是一氧化碳,J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氧化铁,D是单质,因此可以确定D是铁,该反应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2Fe+3CO2。

F+氯化铵

G,由于F是氢氧化钙,G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因此可以确定G是氨气,其化学式为NH3;通过检验知道上述的推断都是正确的。

J溶解于稀盐酸中,溶液呈黄色,由于氯化铁溶液呈黄色,因此说明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