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外科护理学讲义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191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02外科护理学讲义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502外科护理学讲义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502外科护理学讲义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502外科护理学讲义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502外科护理学讲义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02外科护理学讲义 1.docx

《502外科护理学讲义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2外科护理学讲义 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02外科护理学讲义 1.docx

502外科护理学讲义1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第十一节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

1、先天因素静脉瓣膜缺陷、稀少,以及静脉壁薄弱。

2、后天因素

任何增加血柱重力因素使静脉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而关闭不全。

如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

循环血量超负荷,造成静脉扩张。

(二)临床表现

1.大隐静脉曲张多见、左下肢多见。

2.下肢浅静脉曲张、蜿蜒扩张、迂曲。

3.后期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不良。

(三)辅助检查

1、特殊检查(和人卫教材不一致)

名称

目的

过程

结果

提示

波氏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

深静脉是否通畅

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嘱病人连续用力踢腿或做下蹲活动10余次

浅静脉曲张更为明显、张力增高,甚至出现胀痛,

深静脉不通畅

浅静脉空虚,瘪陷

深静脉通畅

曲氏试验I(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

病人平卧,抬高下肢排空静脉,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然后让病人站立,10秒钟内放开止血带

静脉自上而下迅速逆向充盈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静脉自下而上缓慢充盈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良好

曲氏试验II(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

病人平卧,抬高下肢排空静脉,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然后让病人站立,不松开止血带

静脉在30秒内迅速充盈

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静脉缓慢充盈

表明交通静脉瓣膜关闭良好

2、影像学检查

(1)下肢静脉造影:

可观察下肢静脉是否通畅,瓣膜功能情况以及病变程度。

(2)血管超声检查:

可以观察瓣膜关闭活动及有无逆向血流。

(四)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促进静脉回流:

避免久站、久坐,间歇性抬高患肢。

患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

(2)注射硬化剂和压迫疗法

适用于病变范围小且局限者。

常用的硬化剂有鱼肝油酸钠、酚甘油液等。

将硬化剂注入曲张的静脉后局部加压包扎,造成静脉炎症使其闭塞。

(3)处理并发症

1)血栓性浅静脉炎:

给予抗菌药物及局部热敷治疗。

2)湿疹和溃疡:

抬高患肢、创面湿敷。

3)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局部加压包扎止血,必要时予以缝扎止血。

2、手术治疗

适用于深静脉通畅、无手术禁忌证者。

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根本方法。

大隐静脉或(和)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五)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肤营养障碍、慢性溃疡有关

3、潜在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小腿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六)护理措施

1、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改善活动能力。

(1)穿弹力袜或扎弹力绷带,促进静脉回流。

1)弹力袜

穿时抬高患肢,排空曲张静脉内血液后再穿

袜子薄厚、压力及长短应符合病人的腿部情况。

弹力绷带应自下而上包扎,不妨碍关节活动,注意保持合适的松紧度,要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且保持正常皮肤温度。

2)术后弹力绷带一般维持2周后拆除。

(2)保持合适体位

坐时双膝勿交叉过久,以免压迫腘窝静脉影响血液回流

休息或卧床时抬高患肢30°~40°,以利静脉回流。

(3)避免引起腹内压和静脉压增高的因素: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长时间站立,肥胖者应有计划地减轻体重。

2、预防或处理创面感染

(1)观察患肢远端皮肤的温度、颜色、是否有肿胀、渗出,局部有无红、肿、压痛等感染征象。

(2)预防下肢创面继发感染,做好皮肤湿疹和溃疡治疗和换药,促进创面愈合。

3、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下肢静脉血栓

1)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

病人卧床作足部伸屈和旋转运动;

应抬高患肢30°;

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下地行走。

2)肺栓塞预防

非手术治疗者,从发病之日起应严格卧床两周。

严禁按摩患肢。

禁止施行对患肢有压迫的检查。

3)肺栓塞24小时内处理

①限制自身活动;

②保持呼吸节律正常;

③通知医院,等待医治。

(2)出血

活动时避免外伤引起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如发现出血及时报告医生妥善处理。

(七)健康教育

1、病人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增强血管壁弹性。

2、非手术治疗病人坚持长期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术后宜继续使用1~3个月。

3、平时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久站;坐时避免双膝交叉过久,休息时抬高患肢。

4、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和紧身衣物。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肥胖。

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主要侵袭四肢的小动脉,好发于男性青壮年。

(一)病因

1、外来因素:

吸烟、寒冷与潮湿生活环境、慢性损伤和感染。

2、内在因素:

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激素和前列腺素失调、遗传因素。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缺血期:

以血管痉挛为主

肢端发凉、怕冷

小腿部酸痛,足趾有麻木感

间歇性跛行:

行走一定距离后出现小腿肌肉抽痛,被迫停下,休息后疼痛可缓解,但再行走后又可发作。

游走性浅静脉炎

患肢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

2、营养障碍期:

除血管痉挛继续加重外,有明显的血管壁增厚及血栓形成。

静息痛:

休息时也出现持续性疼痛,夜间尤甚。

屈膝抱足

旧教材屈膝抱足是组织坏死期的典型表现。

足与小腿皮肤苍白、干冷

肌肉萎缩,趾甲增厚

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3、组织坏死期:

患肢动脉完全闭塞

下肢发生干性坏疽,坏死组织可自行脱落,在残端留下经久不愈的溃疡创面

当继发细菌感染时,可转为湿性坏疽,常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三)辅助检查

1、特殊检查

(1)测定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

(2)测定皮肤温度:

双侧肢体对应部位皮肤温度相差2℃以上,提示皮温降低侧肢体动脉血流减少。

(3)检查患肢远端动脉搏动情况。

(4)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试验):

病人平卧,患肢抬高70°~80°,持续60秒,若出现麻木、疼痛、苍白或蜡黄色者为阳性,提示动脉供血不足。

若超过45秒且皮肤色泽不均匀,进一步提示患肢存在动脉供血障碍。

2、影像学检查

(1)肢体血流图。

(2)超声多普勒检查。

(3)动脉造影。

(四)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1)严禁吸烟,消除烟碱对血管的刺激而引起的血管收缩作用。

2)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但不应使用热疗,以免组织需氧量增加而加重症状。

3)患肢应进行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4)止痛:

适当使用吗啡或哌替啶类止痛剂。

为预防药物成瘾,可采用普鲁卡因股动脉内注射及腰交感神经封闭术等。

若腰交感神经封闭术效果明显者,应及时行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

(2)药物治疗

1)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如凯时、妥拉唑啉、硫酸镁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

2)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抗菌药物。

3)中医中药:

活血化瘀。

(3)高压氧疗法

(4)创面处理

干性坏疽创面:

在消毒后包扎创面,预防继发感染

感染创面可给予湿敷和换药。

2手术治疗。

(五)护理问题

1、疼痛:

与患肢缺血、组织坏死有关

2、焦虑:

与患肢剧烈疼痛、久治不愈、对治疗失去信心有关

3、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肢端坏疽、脱落有关

4、活动无耐力:

与患肢远端供血不足有关

5、潜在并发症:

术后切口出血和栓塞

(六)护理措施

1、控制或缓解疼痛

(1)绝对戒烟。

(2)肢体保暖:

避免用热水袋、电热毯或热水给患肢直接加温。

(3)有效镇痛:

遵医嘱使用药物。

2、减轻焦虑。

3、预防或控制感染

(1)每天用温水洗脚,勿用足趾试水温,以免烫伤。

(2)皮肤瘙痒时,可涂止痒药膏,避免用手抓痒。

(3)有皮肤溃疡或组织坏死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损伤部位的耗氧量;保持溃疡部位的清洁、避免受压及刺激;加强创面换药,并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

4、促进侧支循环

(1)鼓励病人坚持每天多走路,以不出现疼痛为度。

(2)指导病人进行Buerger运动。

若有以下情况不宜运动:

1)发生溃疡及坏死。

2)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

5、体位护理

血管造影术后病人应平卧位,穿刺点加压包扎24小时,患肢制动6~8小时,患侧髋关节伸直、避免弯曲,以免降低加压包扎的效果。

静脉手术后抬高患肢30°,制动1周;

动脉手术后患肢平放、制动2周。

自体血管移植术后愈合较好者,卧床制动时间可适当缩短。

病人卧床制动期间应做足部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七)健康教育

1、劝告病人坚持戒烟。

2、病人睡觉或休息时取头高脚低位,使血液容易灌流至下肢。

3、告知病人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站或坐)不变,以免影响血循环。

坐时应避免将一腿搁在另一腿膝盖上,以防动、静脉受压和血流受阻。

4、勿赤足行走,避免外伤;注意患肢保暖,避免受寒;鞋子必须合适,不穿高跟鞋;穿棉袜子,勤换袜子,预防真菌感染。

5、指导病人进行患肢功能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局部症状。

模拟练习

1.下肢静脉曲张形成的主要病因是

A.腹腔内负压改变

B.心功能不全

C.下肢运动过多

D.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E.长期卧床

参考答案:

D

2.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早期活动是为了预防

A.患肢肿胀

B.关节僵硬

C.肌肉萎缩

D.肺不张

E.深静脉血栓形成

参考答案:

E

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局部缺血期的典型表现

A.静息痛

B.足趾溃疡坏死

C.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D.肌肉萎缩

E.间歇性跛行

参考答案:

E

4.患者,男性,49岁,足靴区轻度肿胀,色素沉着,久坐后出现酸胀,小腿有迂回的静脉团,诊断为大隐静脉曲张。

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阴性,应采取的治疗方案是

A.穿弹力袜

B.局部注射硬化剂

C.治疗深静脉血栓

D.小隐静脉瓣膜成形术

E.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

参考答案:

E

第十二节心脏骤停病人的护理

一、成人心脏骤停

(一)病因

1、心源性原因

以冠心病最为多见,占80%。

其他:

瓣膜病变、心肌炎、心肌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2.非心源性原因:

电击、雷击、溺水、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药物中毒等。

(二)临床表现

1.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成人:

颈动脉、股动脉

幼儿:

肱动脉

2.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有全身抽搐。

3.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

4.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5.皮肤苍白或发绀。

6.心电图表现

①心室颤动或扑动:

最为常见;

②心电-机械分离;

③心室静止,呈无电波的一条直线,或仅见心房波。

(三)诊断:

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

(四)治疗原则

必须在心脏骤停4~6分钟内抢救,心脏骤停病人的处理可分为五个基本方面:

①开始的估计;

②基础生命(BLS)支持即CAB操作。

③高级生命支持(ACLS);

④心脏骤停后处理;

⑤长期治疗。

(五)护理措施

1.判断意识与反应

判断过程要求在10秒内完成。

如患者对刺激无任何反应即可判定心脏停搏。

2.摆好复苏体位

病人仰卧在坚硬、平坦的地面上

若在床上,必须抽去枕头,垫木板

如病人俯卧,应同时转动头、躯干和下肢,将其扳成仰卧位

对疑有颈部损伤者应平移并保持头、胸及足趾在同一水平,以防瘫痪。

3.基础生命支持(即C、A、B)

C——人工循环(Circulation)

(1)检查有无大动脉搏动

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触及颈动脉搏动,未触及搏动表明心跳已停止。

(2)建立人工循环

通常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法

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方法

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掌根与胸骨长轴重叠,另一只手掌根重叠于前一手背上,手指脱离胸壁。

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按压平稳、有规律,不间断,不冲击式按压。

按压频率为100次/min,成人按压深度至少5cm。

A——气道通畅(Airway)

(1)清除病人口、鼻、咽异物。

(2)打通气道

仰头举颌(颏)法:

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向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颌。

托颌法

适用于颈部损伤病人。

用双手置于患者头部两侧下颌角,肘部支撑在患者躺的平面上,用力向前上托起下颌,并使头向后仰。

(3)判断有无呼吸

将耳贴近患者口鼻,头部侧向患者胸部,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面部感觉气道有无气体排出

判断及评价时间不得超过10秒。

在不能确定通气是否异常时,也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B——人工呼吸(Breathing)

(1)口对口人工呼吸

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以上,确保呼吸时胸部抬起。

通气频率为10~12次/分。

(2)口对鼻人工呼吸

(3)呼吸囊(简易呼吸器)应用

注意

无论是单人心肺复苏还是双人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均为30∶2。

实施者应在进行人工呼吸前开始胸外按压。

完成5个30∶2的按压/通气周期后,再评价呼吸循环体征,如仍无呼吸循环征象,继续心肺复苏。

4.高级生命支持

(1)开放静脉,输入药物

1)肾上腺素:

救治心脏骤停的首选药物。

增加全身循环阻力,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

2)利多卡因:

治疗和预防心室颤动的首选药物。

3)碳酸氢钠:

纠正酸中毒。

4)阿托品:

提高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自律性和传导性;抑制腺体分泌有助于改善通气。

(2)有条件时ACLS与BLS应同时进行

5.记录

6.复苏后的处理

(1)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心率应维持在80~120次/分,心率过缓或过速,心律不齐均易再次出现停搏或心功能不全,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3)血压维持在(80~90)/(50~60)mmHg。

(4)鼓励病人咳嗽排痰等,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或做气管切开术。

(5)记录24小时尿量。

(6)遵守各项无菌操作,尽早拔除插管,合理使用抗生素。

二、小儿呼吸心脏骤停

(一)病因:

各种原因所致的新生儿窒息、婴儿猝死综合征等。

(二)临床表现

1.意识突然丧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或严重的呼吸困难。

4.短暂抽搐,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5.心音消失、微弱或进行性心率下降,年长儿心率<30次/分,婴幼儿<80次/分,新生儿<100次/分。

(三)护理措施

1.复苏程序同成人。

2.气管插管型号的选择:

1~10岁小儿气管插管内径公式为[年龄(岁)/4]+3。

3.人工循环

胸外心脏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方法

年长儿用双掌法

幼儿可用单掌法

婴儿可用双拇指重叠环抱按压法(即双手拇指重叠放在按压部位,其余手指及手掌环抱患儿胸廓)

新生儿亦可采用环抱法或单手示指、中指按压法。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按压深度为胸腔前后径1/3~1/2,以产生大动脉搏动为准。

按压通气比

新生儿为3∶1

小于8岁儿童双人操作为15∶2,单人操作为30∶2

大于8岁儿童同成人,无论单、双人操作均为30∶2。

模拟练习

1、心跳停止后,必须建立有效人工循环的时限为

A.2~3分钟

B.4~6分钟

C.7~8分钟

D.8~9分钟

E.10分钟

参考答案:

B

2、在意外事故现场,对遇难者诊断是否心跳停止,最迅速有效的方法是

A.听心音

B.观察心尖搏动

C.测血压

D.心电图检查

E.摸颈动脉搏动

参考答案:

E

3、成人胸外心脏按压时,胸骨下陷深度正确的是

A.3~4cm

B.4~5cm

C.至少5cm

D.4~6cm

E.小于6cm

参考答案:

C

4、成人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位置是

A.心尖区

B.胸骨下段

C.胸骨上段

D.胸骨左侧

E.胸骨右侧

参考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