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湖北民族学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177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湖北民族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云南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湖北民族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云南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湖北民族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云南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湖北民族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云南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湖北民族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湖北民族学院.docx

《云南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湖北民族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湖北民族学院.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湖北民族学院.docx

云南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湖北民族学院

云南省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发展

(本科品牌专业)

预防医学专业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一、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

1、云南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民族众多,国境线漫长,自然和社会环境特殊,经济发展总体落后且发展不平衡,公共卫生问题复杂多样。

云南复杂而多样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了西南边疆的民众健康水平,干扰了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制约了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急待解决。

云南省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概括如下:

(1)传染病和地方病形势严峻

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水平、民族风俗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云南历来是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高发地区。

已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位居全国第一,疟疾、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居全国之首,且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克山病、地方性氟中毒、碘缺乏病仍然严重影响着当地群众的健康,地方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2)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

我省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省(市)之一,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复杂而突出。

以2007年为例,全省因自然灾害累计造成2590.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31.53亿元。

由于民族地区特殊的饮食习惯,每年均发生多起因误食有毒动植物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此外,危险化学品泄露、矿井垮塌、甲类传染病散发、食品安全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

但我省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反应体系。

(3)跨境公共卫生问题复杂多样

云南省与多国接壤,且边境线漫长,随着跨国贸易、交流的频繁增加,跨境公共卫生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

贩卖毒品、商业性交易等引起的艾滋病、性病跨境传播,境外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向境内漫延,威胁着边境地区民众健康,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危害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沉重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性疾病、损伤、中毒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云南省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

云南省具有边疆、民族、山区及贫困四位一体的特殊省情,慢性病给居民家庭和个人,尤其是给农村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慢性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将使边疆民族地区群众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

(5)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问题突出

云南省集边疆、民族、山区及贫困四位一体的特殊省情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经济,但是由于封闭、观念落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却使环境付出了沉重代价。

滇池目前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2008年阳宗海砷浓度超标事件再次向我们发出警示。

云南省的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被称为“有色金属王国”的云南,是国家重要的锡、铜、磷肥生产基地,但同时也使边疆民众的职业危害问题突出。

如个旧和宣威肺癌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全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矽肺、石棉肺等职业病问题突出,仍然是严重影响我省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2、云南边疆的繁荣稳定必然要求妥善解决公共卫生问题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及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都迫切需要保证云南边疆的繁荣稳定。

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进程的不断深入,对全省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见边疆的卫生工作首当其冲、时不我待。

要解决好云南边疆的卫生问题,必先解决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问题。

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四梁”之首即为公共卫生服务改革,可见公共卫生问题的解决是解决卫生问题的重要一环。

云南省的繁荣稳定必然要求云南的公共卫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二、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分析

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我省多年来努力培养和建立一支基本能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涵盖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应急救治、采供血等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

今后5年,是我国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人口快速老龄化等诸多方面将带来新的挑战;一些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环境污染、职业危害、食品与药品安全等公共卫生问题进一步凸显,使我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强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因此,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卫战略,为人民健康、国家强盛提供强大的卫生人才支撑。

云南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总体十分落后,人才匮乏且引进困难,主要靠自主培养。

西南边疆急需培养公共卫生高素质人才和高层次人才。

预防医学品牌专业项目的建成,有利于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及云南“两强一堡”战略,有利于提升公共卫生医师学历层次,有利于扩大云南在南亚、东南亚的影响力,提高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尤其是能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公共卫生健康状况,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推动云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1、急需培养适应和解决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卫生现状及问题的高素质人才

云南省特殊的公共卫生现状问题需要人、财、物以及体制、机制的协调配合才能解决。

但是,仅就高素质人才这一因素来说,我省公共卫生人才队伍还亟待充实。

我省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2009年,全省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中研究生占1.3%,本科生占22.6%,大专生占38.6%,中专生占33.6%,高中及以下者占3.9%,医疗卫生人才数量不足,学历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缺乏。

例如,目前在我省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公共卫生人员占21.1%。

在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高层次人才更是严重缺乏。

2011年,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中,博士学位10人,占1.55%,硕士学位75人,占11.6%;州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中,博士学位1人,仅占0.06%,硕士学位19人,占1.24%;全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中,博士学位0人,仅有硕士1人,占0.017%。

硕士、博士学位者中,80%集中在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由此可见,我省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着质量待提高,分布欠合理的问题。

高素质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与云南省公共卫生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云南省四位一体的特殊省情及复杂多样的公共卫生现状要求专业人员对我省公共卫生问题有较好的理解,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适应边疆民族及高海拔地区的工作环境,其中高层次人才还应当针对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提出有创新性的方案和措施。

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质量急待提高。

加上与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我省公共卫生高素质人才匮乏之状况不言而喻。

2、预防医学专业建设得到国家有力的政策支持

建国以来,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始终是以预防为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

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高层次科研、卫生管理、公共卫生等人才队伍建设。

2011年2月发布的《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更是着重强调:

以提升医学创新能力和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为核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杰出人才,培养一批高技能专业技术骨干人才。

到2015年,培养造就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卫生监督、卫生管理、食品药品与医疗器械监督等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6.2万;到2020年,培养和引进9.6万人。

国家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高素质、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高度重视和相关政策,为我院立项建设预防医学专业省级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预防医学专业省级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培养我省公共卫生高素质人才,对加快我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缓解或解决复杂而多样的公共卫生问题,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云南省乃至整个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繁荣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三、专业支持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如果预防医学专业得到更好的支持和发展,相关产业发展前景预计

(1)围绕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实现云南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科技创新的新突破

加强人才培养,有效整合学校与各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对热带病、云南不明原因猝死、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进行联防、联控、联合攻关,实现科研出成果、防控有突破,形成有效、协调的联动机制。

将对重要传染病疟疾、莱姆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结核病和立克次体病及其它可能传入云南的新发热带病进行病原体分类、诊断、流行、抗药性进行深入研究,达到下面目标:

1.疟原虫方面:

探明云南省疟原虫抗药性种群结构,寻找疟原虫抗药性分子相关靶点,探索抗药性分子机理。

2.莱姆关节炎致病机理研究:

在已具备的国际先进研究水平的基础上,从不同层面深入揭示bmpA基因产物bmpA引起莱姆关节炎的致病机理。

通过上述研究,为莱姆关节炎和相关慢性关节炎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3.在结核病研究领域:

揭示细胞因子与结核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关系;探索结核病的新型快速诊断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推动结核病诊断方法的进步。

4.对云南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流行和传入危险进行深入研究。

(2)立足经济欠发达地区,培育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云南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一些高水平的公共卫生人才容易流失。

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充分发挥优势,牢牢抓住品牌专业建设这一重要契机,在教学为中心工作的基础上,在科学研究为引导的工作实践中,立足经济欠发达地区培养高水平的公共卫生人才,培育高水平的创新团队,为有效解决云南公共卫生问题提供人才保障,为实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奠定人才基础。

通过建设,使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在热带病等重大传染病方面做到:

成为国内热带传染病方面全面、权威的资信中心,初步打出国内热带传染病研究的品牌。

在充分掌握国内外热带医学研究、医疗的基础上,根据云南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开发主攻方向,培养专业人才,为云南乃至周边地区热带传染病防控提供强力支撑。

(3)面向民族地区,探索解决少数民族特殊公共卫生问题与疾病防控的有效途径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15个为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

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水平、民族风俗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各少数民族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预防医学专业建设中,可以侧重在人群营养改善、生殖健康、婴儿出生缺陷等解决少数民族特殊的公共卫生问题方面进行探索。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岗位胜任能力

整合昆明医科大学和18个实践教学基地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条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岗位胜任能力。

(5)辐射东南亚、南亚,为解决跨境公共卫生问题探索新思路

在现有的良好国际交流的基础上,以一年一度的湄公河次区域公共卫生大会、艾滋病区域培训中心工作和全球健康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中心的组建为契机,扩大信息交流,发挥昆明医科大学和18家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势,联合相邻国家的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机构,联合开展针对艾滋病、性病、疟疾、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传播控制的跨境研究。

2、相关产业要发展,预防医学专业建设必须有成果支撑

在现有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使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主要成果预测如下:

(1)培养形成一支了解云南社会卫生需求、热爱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学科团队

创新公共卫生教师队伍结构,教师由生物医学、社会学、经济学、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等专家及卫生服务工作者和公共卫生医师组成。

增加公共卫生教育的教师在公共卫生机构的实际工作经验。

建立机制,聘请公共卫生机构专家承担我校公共卫生教育的部分课程,真正实现公共卫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无缝链接。

师资队伍,通过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倡与鼓励中青年教师出国或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不断实现知识的更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

将建成一支知识、学历、学缘、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育与教学思想先进、热爱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

(2)面向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建出“人文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品牌专业建设,创建出“人文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出由基础教育平台课程、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实验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群组成的课程培养体系。

力争新增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3门、网络示范课程1-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2门、网络示范课程1-2门。

本专业毕业生年底就业率稳定保持97.0%以上。

(3)提升教学改革与研究水平,力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有所突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3项

以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趋势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开展前瞻性、探索性的教学改革研究,力争在改革内容和研究水平上有新的突破。

鼓励教师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产生一些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

力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有所突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3项。

(4)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突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改革,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突出学生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培养。

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对实验的指导,提高实验课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建设预防医学实验技能实训平台,加强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提高预防医学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

让学生接触公共卫生问题,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力争建设成为省级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充分利用云南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加强与社会合作,建立2-4个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各具特色的教学实习基地,满足专业实践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

通过课程实习,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运用能力。

充分利用校外的教师资源,建立有效的合作制度,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借助学院雄厚的科研实力,为本科生搭建参与科研活动的平台。

(5)改革教学管理,探索并构建出有利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

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教学管理。

结合专业综合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实行全员导师制,使本专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均有专业课教师全程指导;严格考风,树立良好的学风;通过假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方式,进行课外实践能力的培养。

建立社会评价监控体系。

建立学习效果评价的长期监控机制,对毕业生建立用人单位人才质量信息反馈机制,不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信函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并从中反思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各种我们特色鲜明的专业改革建设之后,在多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措施下,有效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专业毕业生年底就业率稳定保持95.0%以上,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满意度95.0%以上。

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结合云南公共卫生热点问题,紧紧抓住人才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公共卫生岗位胜任能力。

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银行(WorldBank)、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国际组织及国家卫生部、国家计生委的密切关注及高度赞誉,并被遴选为世界卫生组织亚洲合作中心及世界银行亚洲合作单位,国家卫生部“改善生育卫生服务项目”国家级咨询单位,国家计生科研所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中国中西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工程”的执行单位,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健康研究所已发展成为一个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良好声誉的科研学术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形成了“情系边疆、开放通连、勤求博采、德济众生”的办学理念,培养了一批扎根边疆,服务云南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云南在省州(市)县等各级公共卫生机构的业务骨干有95%来自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省16个地州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有10人毕业于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

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对边疆人民的健康和社会安定作出了贡献,得到社会高度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