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农业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135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眼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农业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龙眼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农业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龙眼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农业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龙眼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农业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龙眼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农业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龙眼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农业部.docx

《龙眼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农业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眼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农业部.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龙眼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农业部.docx

龙眼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农业部

附件5:

龙眼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2007-2015)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龙眼是我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热带南亚热带果树之一。

2005年我国龙眼栽培面积达40.33万公顷(不包括台湾省,下同),总产量111.07万吨,分别占世界龙眼总面积和总产量的73%和60%。

2005年我国龙眼总产值约42.66亿元,占我国热带水果总产值的10.51%。

龙眼已成为我国华南地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产量逐年递增、面积稳中有降。

“十五”期间,我国龙眼总产量在逐年递增,2001年总产量为60.86万吨,2005年为111.07万吨,产量增长了82.50%。

种植面积则稳中有降,2001年、2002年面积稳定在44.41-44.99万公顷之间,2003-2005年总面积逐年递减,2005年我国龙眼面积为40.33万公顷,比2001年面积的44.41万公顷,减少了约9.19%。

2、栽培区域逐步集中,品种区划日益明显。

我国有7个省(区)生产龙眼,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四省(区),四大省区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面积、总产量的96.36%和96.76%。

随着我国龙眼产业的发展,品种的区域化格局日益明显,海南、粤西、桂南产区的品种较为早熟,主栽品种有石硖、储良、大广眼等;桂中、桂西、粤中、粤东、闽南产区的品种较为中迟熟,主栽品种有石硖、储良、大乌圆、福眼、古山2号等;闽中、闽东和四川卢州产区的品种迟熟,主栽品种有松风本、立冬本、泸丰一号和蜀冠等。

3、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有所改善。

随着各主产区对龙眼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和市场营销日益重视,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不断提高,目前经商品化处理的龙眼比例已达5%左右,加工比例较低,龙眼主产区建设了一批产地批发市场,一些工商企业纷纷介入龙眼产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涌现出一批“公司+基地+农户”的典型。

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正加大投资力度介入龙眼产业化建设。

在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龙眼产品外观商品性和质量安全性均有了明显改善,口感、风味更加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近几年来,还涌现出一批国家级、省部级优质或名牌产品。

(二)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龙眼产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省区建设了一批规模化商品生产基地,逐步向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迈进,但与入世后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

1、品种和熟期结构不合理。

我国龙眼的集中收获供应期一般为一个多月(7中旬~9月上旬),如果就具体的某个产区,则上市期更为集中。

一方面,主栽品种比较单一,同时,熟期搭配不合理,中熟品种的比重很大约占70%,早晚熟品种相对较少,成熟期过于集中,造成果品采后市场销售压力大。

另一方面,鲜食与加工品种比例不协调,焙干和制罐品种的数量大,具有竞争力的鲜食品种少,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2、果园投入少单产水平低。

我国龙眼多种植在山地丘陵,多数果园缺乏基础设施,没有灌溉设备,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差。

果农对果园的生产投入少,平均单产水平低,且单产年度间波动幅度较大。

另外,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单产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有些地区单产只有2.0吨/公顷左右。

近几年龙眼的市场不景气,价格下降幅度较大。

3、产业化链条不完整。

我国龙眼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和市场营销是产业化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采后增值率低,龙眼产业的整体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我国龙眼鲜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率仅为5%,而泰国高达80%以上。

我国龙眼果农的组织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果农协会的组织,技术培训推广、质量标准及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一)市场前景分析

1、概况

世界龙眼主产于亚洲,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其次是泰国、越南、印度、马达加斯加、南非、澳大利亚、美国等。

我国龙眼栽培面积与产量居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龙眼栽培面积约40.325万公顷,产量111.07万吨,平均单产为4.35吨/公顷。

泰国龙眼的栽培面积居世界第二,产量居世界第二或第三,2005年泰国龙眼栽培面积约11.0万公顷,产量45.5万吨,平均单产为4.13吨/公顷。

越南龙眼的栽培面积居世界第三,产量居世界第三或第二,2005年越南龙眼栽培面积约0.95万公顷,产量58.95万吨,平均单产为6.25吨/公顷。

龙眼在水果总产量所占的比例仅为0.345%。

其产品主要是产地销售,进入国际贸易的全年不超过40万吨。

龙眼产品除了鲜果外,比较大宗的还有龙眼干、桂圆肉、龙眼罐头等加工附产品。

2、鲜果市场

龙眼鲜果主要以生产国内销为主,世界龙眼鲜果贸易量全年不超过30万吨。

龙眼鲜果进口国主要是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如:

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日本等。

近年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进口。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龙眼鲜果进口国,2004年进口14.3万吨。

龙眼鲜果出口国主要是泰国和越南,中国和印度也有少量的龙眼鲜果出口。

泰国是世界上龙眼最大出口国,2004年出口龙眼鲜果10万吨左右。

其次是越南,主要出口我国。

我国龙眼鲜果的出口量很少,2004年出口3251吨。

我国龙眼总产量111.07万吨,全国人均鲜果占有量为0.55公斤,仅占人均水果消费量的1.21%。

但由于成熟期过于集中,致使采收旺季供过于求,而除7-11月外,又出现供不应求或无货可供的局面。

3、加工制品市场

世界龙眼加工业的主导产品是龙眼干或桂圆肉和罐头。

(1)龙眼干或桂圆肉。

世界龙眼干或桂圆肉进口主要是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如:

中国大陆、香港地区、越南、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龙眼干与桂圆肉进口国,2004年进口4.4万吨。

龙眼干或桂圆肉出口国主要是泰国,2004年出口5.6万吨。

我国也有少量的龙眼干与桂圆肉的出口,2004年出口249.5吨。

(2)龙眼罐头。

世界龙眼罐头的进口主要是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加拿大、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或地区。

龙眼罐头的出口主要是泰国和中国。

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龙眼干与桂圆肉出口国,近年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进口。

2004年泰国出口龙眼罐头约1.2万吨,我国出口龙眼罐头0.19万吨。

(二)竞争力分析

尽管我国龙眼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与其它龙眼生产国相比,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1、资源优势。

我国是龙眼的原产地,具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品种资源异常丰富,种植经验与技术先进。

我国的龙眼品种数量多,综合品质更好,主产区多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比泰国的热带季风气候更适合于龙眼的生长。

另外,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便宜。

2、规模优势。

我国是世界龙眼的生产大国,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世界龙眼总面积和总产量的73%和60%,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良好。

随着龙眼产业将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优势区域内龙眼单产的提高和果品加工业规模的扩大,龙眼产业规模优势将进一步影响世界龙眼生产格局。

3、质量优势。

我国龙眼的竞争对手主要是越南和泰国。

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龙眼生产具有明显的质量优势。

我国龙眼主栽品种石硖和储良,肉厚,质脆,核小,味芳香,品质极上,比泰国主栽品种伊多品质好。

(三)主导产品与市场定位

1、主导产品。

按照以上市场与竞争力分析,今后重点开发以下四大类主导产品:

早熟优质果大的鲜食龙眼,其成熟期在7月上旬以前;特迟熟优质的鲜食龙眼,其成熟期在9月份以后;中熟品种及各类龙眼加工制品,如龙眼罐头、龙眼干、干龙眼肉、速冻鲜龙眼肉及龙眼膏等。

2、市场定位。

早熟优质鲜食龙眼。

主要供应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境外市场。

粤西、桂南和海南省三大产区应面向全国市场销售,以此抵御泰国和越南的早熟龙眼。

在稳住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利用我国早熟龙眼的品质优势,逐步挤占香港、新加坡、印尼甚至欧洲市场。

特迟熟优质鲜食龙眼。

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利用我国地域及气候资源广泛的特点,积极生产迟熟特迟熟龙眼,拉开鲜果供应期。

由于我国龙眼具有总量的优势效应,加上此时泰国和越南的龙眼早已经收获殆尽,我国的特迟熟龙眼出口具有优势,只要采后贮运技术及产品质量标准符合国际市场的要求,就能占领亚洲及欧美市场。

各种加工制品。

我国现阶段的品种以中熟品种为主,成熟期较集中。

发展龙眼加工可望解决现有品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并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生态适应性和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龙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以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高龙眼采后保鲜贮运和加工能力为突破口,通过改良品种、优化结构、改善品质、提高单产、突出采后加工、实施名牌和龙头带动战略、强化市场营销、构建现代化龙眼产业体系,拓展国际市场,扩大龙眼鲜果及其加工制品出口,推动龙眼产业持续发展。

按照以上要求,优势区域规划应坚持以下四条原则:

一是适地适栽与发挥区域优势相结合的原则;二是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原则。

三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原则;四是质量与效益优先的原则;五是立足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计划用10年时间,通过龙眼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重点扶持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升级的龙头企业,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区)择优扶持建设若干个优质龙眼的生产、出口基地,建设一批出口龙眼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逐步形成我国龙眼生产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和产销一体化的新格局,推进我国龙眼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2、具体目标。

力争到2010年,优势区内的龙眼面积达3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80%,产量占总产量的85%;平均单产达5.0吨/公顷,加工率达到总产量的20%以上;出口量增加10%以上。

力争到2015年,优势区龙眼面积达3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85%,产量占总产量的90%;平均单产达6.0吨/公顷,加工率达到总产量的30%以上,出口率达到总产量10%以上。

四、优势区域布局

本规划将海南-粤西南-桂南-滇南带、桂中-粤中-闽南带、闽中-闽东-泸州带等确定为龙眼优势区。

这些优势区是我国龙眼的集中产地,其产量已占全国龙眼产量的90%。

主栽品种和主导产品符合国内外龙眼市场的需要。

(一)海南-粤西南-桂南-滇南早熟龙眼优势区

区域范围:

①海南主要分布在定安、屯昌、文昌等县;

②广东主要分布在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等;

③广西主要分布在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玉林市、梧州市等;

④云南主要分布在红河州、西双版纳州等。

主要优势:

该区年平均气温21℃-23℃、≥10℃的年积温(℃)为7000℃-8200℃、极端低温为-2.7℃-0.5℃、年平均降雨量1500-2000毫米。

该产区7月中旬之前收获。

产区的企业发展较快,产业化优势明显,推广技术力量雄厚,果农技术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出口基础和条件。

主攻方向:

选育更早熟的品种;建设出口生产基地;加强采后处理和贮运研究。

发展目标:

稳定生产规模,稳步提高单产;通过品种改造,提高早熟品种比例;建成若干个早熟出口龙眼生产基地;2010年实现平均单产达5.0吨/公顷;加工率达到总产量的约5.0%;出口率达到总产量10%以上。

2015年平均单产达6.0吨/公顷;加工率达到总产量的约10%;出口率达到总产量的20%以上。

培育3-5优良品种,创立3-5个品牌。

(二)桂中-粤中-闽南中熟龙眼优势区

区域范围:

①广西主要分布在崇左市、来宾市、百色市、贵港市、南宁市等地区;

②广东主要分布在江门市、佛山市、中山市、东莞市、珠海市、深圳市、广州市、肇庆市、云浮市、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等及其所辖的市县;

③福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

主要优势:

该区年平均气温19.5℃-23℃、≥10℃的年积温(℃)为6500℃-7500℃、极端低温为-2.7℃-0.5℃、年平均降雨量1500-2300毫米。

该产区7月中旬-8月底收获。

该产区种植龙眼历史悠久,栽培经验丰富;龙眼品种多样,可供选择性大,产业基础较好。

本优势带是我国龙眼生产的主体。

主攻方向:

根据品种特性,研发标准化高效安全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量和品质。

发展目标:

2006-2015年稳定栽培面积,逐步提高单产。

2010年实现平均单产达5.0吨/公顷;加工率达到总产量的20%以上;出口率达到总产量5%以上。

2015年平均单产达6.0吨/公顷;加工率达到总产量的40%以上;出口率达到总产量的10%以上。

培育3-5个优良品种,创立5-8个品牌。

(三)闽中-闽东-泸州等晚熟龙眼优势区

区域范围:

①福建主要分布在莆田市、福州、宁德市;

②四川主要分布在泸州地区。

主要优势:

该区年平均气温19.5℃-21.3℃、≥10℃的年积温(℃)为6500℃-7590℃、极端低温为-3.8℃-0.5℃、年平均降雨量1500-1700毫米。

该产区9月初后收获。

龙眼在该产区的气候条件表现出晚熟特性,该产区既有悠久的龙眼种植历史和龙眼焙干经验,立冬本、松风本、泸丰一号和蜀冠等晚熟品种已有较大的发展。

主攻方向:

晚熟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民间龙眼加工技术的提炼和升华。

发展目标:

加大“立冬本”、“松风本”、“东宝9号”等晚熟龙眼品种比例,对中熟品种进行更新改造,逐步提高单产。

2010年实现平均单产达4.5吨/公顷;加工率达到总产量的15%以上;出口率达到总产量5%以上。

2015年平均单产达5.5吨/公顷;加工率达到总产量的25%以上;出口率达到总产量的15%以上。

培育3-5个优良品种,创立5-8个品牌。

五、政策建议

(一)加大对龙眼产业的宏观指导和扶持力度。

制定促进龙眼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具体措施,将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和普及推广、采后保鲜贮运、市场流通、信息服务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项目纳入重点扶持的计划,给予重点倾斜。

(二)设立龙眼产业风险基金,有效防范和抵御灾害。

加快建立灵活多样、多险种、多结构的保险新机制和信贷扶持制度,设立灾害保险补偿金,保护农民利益和生产积极性,保证农民收人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三)扶持各类龙眼合作生产经济组织,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综合生产能力。

对农户、企业之间的多种龙眼合作生产经济组织给予管理指导的同时,在龙眼生产的各环节给予这些合作组织政策扶持,以鼓励和引导农户、企业间建立多种合作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统一按标准生产与销售,提高龙眼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