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水管道基坑开挖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028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3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污水管道基坑开挖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雨污水管道基坑开挖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雨污水管道基坑开挖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雨污水管道基坑开挖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雨污水管道基坑开挖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雨污水管道基坑开挖方案.docx

《雨污水管道基坑开挖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污水管道基坑开挖方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雨污水管道基坑开挖方案.docx

雨污水管道基坑开挖方案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呈黄路(北段)工程

第Ⅶ合同段(K10+800~K12+907.7)

 

K11+877.7桥梁桩基础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四川瑞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三月十五日

 

一、编制依据、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二、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方案

三、轻型井点降水方案

四、质量保证措施

五、施工应急措施

六、基坑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七、施工用电安全

八、安全文明施工

雨、污水管道基坑开挖方案

一、编制依据、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1.编制依据

2.1、昆明经开区呈黄路(北段)工程的第三册中第一、第二分册的污水、排水管道施工设计图。

2.2、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2.3、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2008)。

2.4、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2002)。

2.5、地基地基础工程施工及规范(GBJ202-2002)。

2.6、现场实际环境及有关施工条件。

2.工程概况

昆明经济开发区呈黄路(北段)工程第Ⅶ标段,起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水片区,主线桩号为K10+800~K12+907.7,止于东风东路延长线(经开204号路),道路主线长2107.7米,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红线宽度为60米,标准横断面布置为:

7.5m(人行道)+7.5m(辅道)+2.0m(侧分带)+12.0m(主道)+2.0m(中分带)+12.0m(主道)+2.0m(侧分带)+7.5m(辅道)+7.5m(人行道)=60.0m。

主线设计车速为80km/h,最小直线481.6米、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2000米、圆曲线最小半径366.3米、最大纵坡4%、最小纵坡0.5%、最小坡长233.3米、最小凸曲线半径4500米、最小凹曲线半径2700米;辅导设计车速为40km/h,不设超高最小半径5935米、最大纵坡2.65%、最小纵坡0.3%、最小坡长151.9米、最小凸曲线半径2075.4米、最小凹曲线半径300米,路面结构形式为沥青砼路面,包含主道、辅道、桥梁、桥涵、排水(雨、污水)、交通及沿线设施、电气工程、绿化工程。

本工程深基坑工作井雨水管详见下表:

(部份重点案例)

井号

路面设计高程

管内底设计高程

开挖深度

备注

YE18

2026.52

2017.146

9.37

雨水管

YE19

2025.83

2016.691

9.14

雨水管

YE20

2025.44

2016.237

9.20

雨水管

YE21

2025.98

2015.839

10.15

雨水管

YW18

2026.47

2016.330

10.14

雨水管

YW19

2025.80

2015.997

9.43

雨水管

YW20

2025.43

2015.664

9.77

雨水管

YW21

2024.98

2015.390

9.59

雨水管

本工程深基坑工作井污水管详见下表:

(部份重点案例)

井号

路面设计高程

管内底设计高程

开挖深度

备注

WE19

2026.25

2017.496

8.75

污水管

WE19-1

2025.77

2016.578

9.19

污水管

WE20

2025.47

2015.66

9.81

污水管

WE21

2025.03

2014.742

10.29

污水管

WE22

2024.55

2014.540

10.01

污水管

WE23

2023.52

2014.340

9.18

污水管

WE24

2022.45

2014.140

8.31

污水管

WE25

2021.48

2013.940

7.54

污水管

WE26

2020.99

2013.740

7.25

污水管

WE27

2021.00

2013.565

7.45

污水管

WE28

2021.26

2013.400

7.86

污水管

WW19

2026.20

2016.680

9.50

污水管

WW19-1

2025.74

2016.578

9.16

污水管

WW20

2025.46

2015.087

10.37

污水管

WW21

2025.02

2014.290

10.73

污水管

WW22

2024.49

2014.090

10.40

污水管

WW23

2023.44

2013.890

9.55

污水管

WW24

2022.38

2013.690

8.69

污水管

WW25

2021.37

2013.490

7.88

污水管

WW26

2020.83

2013.290

7.54

污水管

WW27

2020.79

2013.115

7.68

污水管

WW28

2021.02

2012.960

8.06

污水管

3.工程地质

1、工程地质条件

1.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K11+800~K12+900两侧,地面高程在2017m~2041之间,地貌类型属剥蚀丘陵地貌。

1.2.区域地质构造

拟建工程处于滇池盆地东部边缘地带,附近主要区域地质构造为一朵云~大新册断裂。

该断裂呈近北东向发育,倾向南东倾角35~60°,为压扭性逆断层,区域发育大于24km。

断层北西盘主要分布古生界(Pz)及侏罗系下统(J1)地层;南东盘主要分布泥盆系上统(D3)及二叠系下统(P1)地层;断层破碎带宽20~65m,并有断层泥、角砾岩、碎裂岩分布。

该断裂为基底断裂,为普渡河~西山断裂带的边缘断裂,受压应力作用形成,晚近期活动迹象不明显。

该断裂距离本工程约2.7km对本工程无较大影响。

1.3.区域地震

依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烈度去画图》,拟建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

拟建场地所处区域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据史记记载,公元886年至2003年昆明地区发生4.7级以上地震有15次。

1.4.地层岩性

据钻探揭露和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场区内地层自上而下为为填土层,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以及二叠系阳新组灰岩(P1y)。

现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1、填土(层序号①2素填土):

①2素填土:

颜色较杂,主要为红棕、褐黄色,土质不均,主要为粘性土,局部含少量砾石、植物根茎等,结构松散,层厚1.0m。

2冲、洪积层(层序号③红黏土及③c红黏土):

③红粘土:

红棕、褐黄色,硬塑,中压缩性,局部含有少量圆砾、碎石,含量约5~10%。

拟建场地分布稳定,本次钻遇厚度7.0~14.0m,平均10.5米,顶层深埋1.0m,顶层高程2016.68~2016.15。

液限为52.0~78.0%,平均为66.5%,为原生红粘土,属于高液限土。

③c红粘土,红棕、褐黄、褐色,可塑状,高压缩性,局部含圆砾、碎石,含量约5%,厚度8.0~10.3m,平均9.15m,顶层深埋8.0~15m顶层高程2009.69~2002.15m。

液限为44.0~59.0%,平均为51.8%,为原生红粘土,属于高液限土。

3、二叠系阳新组灰岩(P1y)(层序号④3中风化灰岩):

勘察揭露厂区内下卧基岩为灰岩,按其风化程度,为中风化灰岩,现述如下:

④3中风化灰岩:

灰、灰白色,晶质结构,局部含方解石脉,属较硬岩,岩芯多成柱状,少量碎石块。

取芯率约60~70%,RQD约0~20%,岩体较完整。

场区内各钻孔均有揭露,顶面深埋18.3~23.0m顶面高程1999.38~1994.15m。

1.5.水文地质条件

1.5.1地表水

拟建线路周边未见河流。

1.5.2地下水

根据地下水储存条件、水利特征,场地地下水由孔型潜水和基岩裂隙水组成。

空袭型潜水:

赋存第四系冲、洪积红黏土层的富水性及透水性均较差,含水量小。

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排泄以大气蒸发为主,水位随季节变化幅度相对较大。

基岩裂隙水:

赋存于底部中风化灰岩中,由于岩体裂隙发育,多呈张开节理,填充度不高,渗透性强,故为地下水主要通道。

拟建场地属剥蚀丘陵地貌,勘探期间昆明为旱季,地下水位埋藏较深,本次勘探期间未实测到地下水。

根据现场调查,拟建场地周围无污染源;勘探期间未发现地下水,根据临近构筑物土腐蚀性分析报告结果判别:

本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1.6.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

1.6.1场地抗震设计条件

根据国家设计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场地地段类别属一般地段,

根据邻近波速测试结果,场地地基土等效剪切波速Vs为210m/s,覆盖层厚度小于50m。

场地类别为Ⅱ类。

1.6.2场地液化判别

经勘探,拟建场地地面下面20.0m深度范围内未发现饱和、成层的粉土或沙土分布,故判定拟建场地在8度设防时不考虑地震液化影响。

2.7特殊性岩土及不良地质

拟建场地无崩塌、泥石流、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但分布有红粘土。

(1)、红粘土

③层红粘土,压缩系数a值为0.23~0.53MPa,平均值0.34MPa,以中压缩性为主,层厚7.0~14.0m液限为52~78%,平均液限为66.5%,为原生红粘土;含水比αw范围值为.060~0.85,平均值为0.65,为硬塑状态;根据本次地调成果,裂隙发育较多,裂隙密度5~8条/m,土体呈碎块结构,复浸水特征指标Ir=1.68,Ir'=1.84,按复浸水特性分类为Ⅱ类。

③c红粘土,压缩系数a值为0.43~0.73MPa-1平均值0.54MPa-1,以高压缩性为主,层厚8.0~10.3.m液限为44.0~59.0%,平均为51.8%,为原生红粘土;含水比αw范围值为0.60~0.85,平均值为0.73,为可塑状态;根据本次地调成果,裂隙不发育,土体呈密制结构,复浸水特性指标Ir=1.67,Ir'=1.74,按复浸水特性分类为Ⅱ类。

(2)膨胀土

为判定③层红粘土的膨胀性,本次勘察针对红粘土进行了自由膨胀率、标准吸湿含水量、塑性指数、膨胀力及膨胀率δe50测试具体成果如下:

其膨胀潜势分级如下表2:

 

表2红粘土膨胀性试验成果表

 

统计指标

项目名称

自有膨胀率Fs(%)

塑性指数Ip

膨胀率δe50

收缩系数λs

膨胀力Pe(KPa)

标准吸湿含水量wf(%)

最小值

25.0

18.0

-1.0

0.24

13.0

3.0

最大值

50.0

35.0

2.1

0.50

31.0

5.2

平均值

40.3

24.5

-0.2

0.39

20.7

4.2

根据以上试验成果,结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中有关规定采用自由膨胀力、标准吸湿含水量及塑性指数三项指标进行综合判断,③层红粘土具有膨胀性,属弱膨胀土。

(3)高液限土

③及③c层红粘土,平均液限分别为60.4%、51.8%,均属高液限土。

1.7.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

根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

场地附近主要区域地质构造为一朵云~大新册断裂,裂距离本工程约2.7km,对本工程无较大影响。

本场地属稳定场地,虽然分布有红粘土、高液限土、膨胀土等,但均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适宜本工程建设。

二、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方案

1、施工准备

本工程基坑相对较大,深度较深,在进行土方施工前,必须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1)根据提供的地质、水文资料,详细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土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及地下水等情况。

(2)进行现场踏勘,阅读基坑围护设计图纸,了解邻近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状况;

(3)清理地上堆积物;

(4)在基坑开挖之前,场内所有的红线桩及桥涵的定位桩,全部经区规划部门测量核准。

明确在桩基施工阶段红线及定位桩是否产生位移,若有移位应会合规划部门、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研究处理方案。

(5)对基坑道路及场内的临时设施做好定位标记,以备观测。

(6)在基坑开挖前,要根据施工图纸、基坑开挖放坡坡度及核准的轴线桩测放基坑开挖上下口的白灰线。

(7)因此,在基坑开挖前,基坑开挖范围内的所有轴线桩和水准点都要引出施工活动区域以外,用大方木桩深打后钉上铁钉并加以保护。

(8)所有的测量木桩、红线点一经核实后,项目部就应落实专人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复核,以确保红线的准确性。

(9)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加强对作业工人的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及培训。

(10)按施工平面布置图布置施工现场。

2、主要机械设备计划、劳动力计划

2.1、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本工程基坑开挖选用反铲挖土机,装载机。

配备自卸汽车运至场外,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运距较远,我们将选择2台挖土机和6辆自卸载重汽车,根据基坑进度计划安排,配备数量随时调度。

同时还配备足够的大中型潜水泵和2台高压水枪冲洗载重汽车轮胎。

2.2、劳动力计划

工种人员

定员人数

班制

配备人数

挖土机司机

4

2

15

运土汽车司机

12

2

30

基底清土人员(普工)

15

2

30

现场冲洗汽车人员

2

2

4

施工调度指挥人员

2

2

2

标高观测控制(施工)

2

2

4

机修工

2

2

4

木工

50

1

30

钢筋工

50

1

30

架子工

30

1

30

水电预埋工

20

1

10

其他人员

5

2

10

3、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3.1、现场管理机构

我公司高度重视本工程,在全公司范围内抽调年富力强、管理水平高、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组成本工程项目部。

本工程严格按项目法组织施工,公司将分别任命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同志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部下设五个职能管理部门,并选派具有土方施工作业经验的施工队,分别负责本工程的软基处理、土方回填、排水工程的施工。

3.2、各管理人员职责

项目负责人职责:

全权负责本工程的管理工作,负责组建管理机构并监督其有效运行。

施工负责人职责:

负责工程施工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负责监督、检查施工进度计划的落实工作。

负责向经理汇报施工生产安排和工程进度情况。

项目技术负责人职责:

负责工程质量计划、施工计划的审核工作。

负责项目部技术性文件的审批工作。

负责解决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负责监督指导技术及质检人员按规定要求进行工程施工管理。

质量员职责:

负责项目部质量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完善。

负责组织工地的质量体系、内部质量审核。

技术员职责:

负责测量放样、技术指导及技术管理。

负责整个工程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检验监督、材料试验工作。

安全员职责:

督促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纠正违章,

配合有关部门排除施工不安全因素,

安排项目部安全活动及安全教育的开展,监督劳保用品的发放和使用。

材料员职责:

负责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

负责施工机具、周转材料的购置、调遗工作。

土方施工队职责:

负责土方开挖、外运。

围护施工队职责:

配合土方施工,当围护体出现险情时能及时抢险救援。

3.3、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职责框图

4、施工主要方法:

4.1、布网原则

平面控制网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测量的校核。

控制网应该避开建筑物、构筑物、土方机械操作及运输线路,并有保护标志;场地整平应设10×10m或20×20m方格网,在各方格点上做好控制桩,并测出各标桩处的自然地形、标高,作为计算挖土方量和施工控制的依据

4.2、施工控制网的测设

(1)本工程基坑面积大、平面几何形状不规则的特点,测量工作将由公司指派有丰富测量工作经验的施工员负责,利用规划给定现场坐标点引测出多个固定平面控制网。

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外设置4个坐标位置控制布点,各布点保证通视即可,控制网点用全站仪进行投测,具体详见坐标控制网平面布置图。

并将坐标桩设在便于观测又不易遭到破坏地方加以固定、保护。

对坐标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

(2)根据建筑平面测定出主轴线控制网以后,依据基础平面图采用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加密测出各开挖区块平面矩形控制网,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允许误差要求。

(3)工程开工后,测量小组根据平面控制坐标点以及建筑总平面图中各幢号角点标注坐标作为放线依据。

根据地下室施工图设计的主轴线,对地下室基础,采用极坐标法放线,方法是,先按建筑总平面图坐标,计算出各幢楼在总图上的坐标,再跟据点出的坐标和测设的场地控制网,将全站仪架在坐标控制点上,定出各幢楼的坐标。

4.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1)依据测绘管理部门提供的水准基点高程,采用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引测,测设一条闭合或符合水准路线,埋设同坐标平面控制网一样的高程控制网,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

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

(2)高程控制网设置4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小于100M,距离基坑挖土边线不小于15-25米。

(3)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控制网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地下室施工阶段,高程测量直接用S3水准仪由地面上高程控制点进行引测。

4.4、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1)测量必须使用经检测合格的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

应将仪器按规定进行严格的检验,防止因仪器本身误差造成测量不准确性。

(2)每次投测时,应将仪器安置牢固,保证仪器操作整平的精度,投测时应采用正倒镜的投测方法。

(3)投测时间应选在无风、阴天、尽量避开烈日和雨天,减少自然条件对投测精度的影响。

(4)测量工作从始至终由固定的专职测量员担任,重要的轴线定位、测量应由总工程师会同专业施队长进行检查、复核、每次开挖后浇筑素砼垫层前均应对轴线、垂直度、标高等进行检查,如有差错应及时校正。

(5)施工放线前,测量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掌握各个房间的细部尺寸,放线前检查测量工具,保证测量工具的精确性,放线时作好测量记录,放线工作结束后,重新复核一遍,使测量成果准确可靠。

(6)施工测量放线后,后续工作施工时,以所放线为依据,同时依据施工图进行复核,进行工程施工,如:

钢筋绑扎时,钢筋尺寸与模板支设后构件成型尺寸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验证测量放线的正确性。

(7)施工测设记录应真实可靠,随测随记。

认真做好对各班组的交底工作,班组人员要切实掌握各测设标志的具体数据,进行施工操作。

按规范要求,做好测量成果永久标志、临时标志和测量记录,以便前后续测量工作的检验与验证,同时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标高点。

(8)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相关条款及质监站有关规定执行。

测量仪器按《检验、测量和实验设备的控制程序》规定进行检定、校正、维护、保管。

(9)测量员应按规定保养、爱护仪器,按规定操作、使用仪器,禁止违规、野蛮操作。

(10)测量的原始记录数据应按规定保存,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

5、基坑土方的开挖与外运

5.1、开挖原则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基坑围护设计工况相一致,符合本方案的要求,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分段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开挖顺序均由基坑边一方开始先深后浅,基坑开挖,应先进行测量定位,定出方格网,抄平放线,定出开挖深度,按放线分块(段)分层挖土。

根据土质和水文情况,采取四侧或两侧直立开挖或放坡,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

如下图所示。

 

5.2、土方开挖施工

5.2.1、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前,应对基坑四周的场地进行平整,并确保平整后的场地标高不高于设计标高。

并做好相应的地面排水措施,然后按围护方案要求分区域开挖,相邻开挖的区域土方待另一区域的基础底板施工完成,且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挖。

(2)基坑剖面图中所示的基底标高为基坑最深开挖标高,实际开挖深度应结合地下室结构施工图进行,当结构施工图与基坑围护剖面图中所示的基底标高有出入时,以结构施工图为准,并应及时通知业主和围护设计人员,以确定相应的对策;

(3)根据现场地质条件、为确保基坑安全,土方开挖应分层、分块进行。

(4)挖土机械的通道布置、挖土顺序、土方驳运和混凝土泵车的停放、施工临时设施以及建材的堆放等,要有周密计划,匀应避免对围护结构、支撑立柱和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5.2.2、土方回填

(1)填方前,应清除基底建筑垃圾、模板等杂物,抽出坑内积水、淤泥及验收基底标高。

(2)对填方基底和已完成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并作好记录,回填土应采取在建物四周同时对称下料进行回填。

(3)回填土质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回填土由基坑边下土,分层回填,机械压实,采用打夯机夯实,并注意控制土壤含水率,虚铺厚度每层控制在300mm之内,每回填一层,打夯3~4遍,机械夯不到的位置采用人工夯实,厚度每层不应超过200mm,打夯3~4遍。

夯实后应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和数量要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4)填方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

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而确定。

(5)填方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标高、边坡坡度、压实程度等,检验标准应符合有关施工规范的规定。

5.2.3、土方开挖应注意的问题

(1)整个基坑采用分区块、分层逐块开挖以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及施工工期短的要求。

(2)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善。

(3)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监理复验合格;并办理完预检手续。

(4)按施工方案、施工图纸、围护设计规定要求的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进行挖土,不能错挖、超挖。

为避免超挖,开挖到垫层底标高以上300mm,开始人工跟机挖土,由人工挖土至设计标高。

人工开挖的300mm厚土方及割管桩头,随挖随清并随挖掘机的后退,挖运到场外装运。

人工挖承台基础及基础梁土方,及时清运以便挖掘机挖土。

(5)土方开挖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以一层为1米为准,严禁一次开挖到底,造成滑坡。

(6)由于基坑较深,且其四周为围护桩,为方便挖掘机的退场,基坑挖至最后时预留1条坡道,宽度6m,坡度为I=0.167,挖掘机随坡道后退并将坡道土挖运场外。

(7)在开挖过程中,定时、定人检查基坑围护的状态,发现险情立即停止开挖。

基底挖至没计标高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验槽,随后浇注素混凝土垫层,垫层必须在基坑挖好后24小时内浇注。

5.2.4、土方开挖期间排水

(1)基坑内采用集水井方式水泵抽排水。

(2)基坑外水沟自然来水采用围堰多次抽排排到流水点,流入洲河

(3)集水井容积一般为5M×5M×3M,分别由大型潜水泵抽出集水井外。

6、测量放样:

主要是对污水管道轴线与高程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配备专职测量员跟踪观测,每道工序施工前进行高程的检查和复核,确保施工质量。

2、土方放坡系数:

土方放坡系数表

表1-4

放坡系数

人工挖土

机械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