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5988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的春节》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的春节》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的春节》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的春节》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的春节》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的春节》详案.docx

《《北京的春节》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的春节》详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的春节》详案.docx

《北京的春节》详案

《北京的春节》详案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体会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详写略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谈话导入:

同学们,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块土地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民族,各民族的生活习惯、节日、服饰等等都不同。

这些点点滴滴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本单元,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欣赏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

这第一幅画画的是《北京的春节》,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咱们天津与北京毗邻,春节的风俗习惯也大同小异,大家能不能说说看,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由3-4名学生简要说说自家过春节的情况,教师及时点评如下)

师:

诶,你家的春节人真多,大家都回老家团圆来了,多热闹啊!

师:

嗯,说得真好,你家的春节到处是红红的对联、吊钱儿,真喜庆。

师:

你们过的春节,大多团团圆圆、喜庆热闹,也有同学觉得过年没劲。

那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又是什么样的,好不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8分钟)

1、默读课文。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热闹、喜庆、隆重等)

师:

那就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将自己不懂的地方画下来,然后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听明白了吗?

好,开始吧。

师:

注意书本端起来,背挺直。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

XXX同学还做了好多笔记,真棒!

好,同学们默读完毕就把书本放好,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大家说说看,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喜庆、热闹、隆重、时间长”等。

师:

刚才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的春节是热闹而喜庆的,那对写下这么热闹、喜庆的课文的老舍先生你又有没有了解呢?

某些同学能说出老舍写过《猫》,教师课件展示老舍简介。

师:

我们都说老舍先生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的语言常常是通俗易懂,比较接近老百姓生活的,这一课的生字词同样有这这样的特点,我们来看一看。

2、师生交流生字词和专业词汇。

(1)课件展示生字词,学生轮读生字词,强调“蒜瓣、翡翠、榛、栗、爆”等字词的写法。

师:

读完这一课的生字词,你们觉得哪些词是有难度,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师:

“蒜瓣”的“瓣”中间是“瓜”,你们在写的时候也得注意。

“爆竹”的“爆”是火字旁。

你们说得真好,我们需要注意这些字词的写法和读法,那就让咱们一起再读读这几个词吧!

(2)通过问答“腊月、初旬”具体指什么日子?

让学生发现其他节日并归纳了解春节、小年、元宵等具体指哪些日子。

师:

北京的春节期间啊,有许多跟节日有关的专业词汇,比如“腊月、初旬”,同学们都知不知道这些词语具体指的是什么日子呢?

咱们看这个节日习俗表,表格中已经有一个示例了,腊月指的是农历十二月,同学们来说说看其他的词分别指的是什么日子好不好?

节日习俗

腊月

农历十二月

腊八

小年

除夕

正月

春节

元宵

(3)班级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少见词汇,如“空竹、守岁”等。

师:

除了这些节日词汇,我们课文中还有一些事物可能是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的,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比如“空竹”,大家说说这是什么?

大部分北方同学能说出来“空竹”的样子及作用。

师:

大多同学都见过空竹,刘老师要告诉大家的是,空竹并不只是爷爷奶奶早起在公园练着玩儿的东西,它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产物,它因为简单易学,还能强身健体,广受外国人喜欢。

许多空竹艺人登上了国际表演舞台。

(课件展示图片)那谁能来说说为什么要“守岁”呢?

学生大多会说年兽(夕)的故事,由老师直接解释“守岁”的寓意。

师:

你们说的啊,都是我们为什么要过年、过除夕的传说。

而“守岁”却是另有深意的。

年老的人守岁是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大家都明白了吗?

三、了解课文的整体脉络和春节期间的风俗习惯。

(11分钟)

1、快速浏览课文,合作填表。

(6分钟)

师:

解决了本课的生次词,下面,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注意,是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都具体写了哪些日子,这些日子里人们都会做些什么。

然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下面这张表格,准备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表格内容。

听明白了吧?

好,开始。

北京的春节

时间

主要活动

2、汇报交流表格,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2分钟)

师:

同学们的表格都填好了吗?

那我们从第一组开始,一组汇报一个节日好不好?

第一组代表先来说,第一个节日是?

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同学帮助补充人们的主要活动。

师:

同学们合作得真好,咱们很快就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北京的春节期间的好日子都罗列出来了。

那大家看看这张表格,你发现作者在写《北京的春节》时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了吗?

生:

时间顺序。

3、根据表格,分清详略。

(3分钟)

师:

你们真聪明,作者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北京的春节。

那作者在写这些节日时,每个部分都仔仔细细地介绍的吗?

有没有重点介绍的部分呢?

生:

作者重点写了腊八、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些日子。

师:

你有一双火眼金睛,那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生:

作者在写这4个节日的时候,写得特别详细,字数很多。

其他的节日写得很少。

生:

比如腊八,作者写了2个自然段,而且详细说了腊八粥是怎么做的,腊八蒜是怎么泡的。

生:

除夕、初一、和正月十五也写了很多。

师:

你们说得真对,我们一起看书,再来看看简要写的部分又是怎么写的。

腊月二十三,简简单单三行字。

正月初六,一句话。

这些日子,都是简写的。

这样一种写法我们称之为“有详有略”,板书。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这么写又有什么好处呢?

生:

因为这几个写的多的是最重要的。

师:

对了,有详有略地写能够突出重点,并且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自由朗读,重点朗读详写的部分,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5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5分钟)

师:

那接下来啊,同学们也学学老舍先生的方法,自己有详有略地去读读课文,大声朗读,重点朗读详写的部分,要求做到正确而流利。

2、展示朗读:

将自己着重练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5分钟)

师:

同学们已经都读完了,我们请几个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读得好的地方在哪里,又有哪里读得不好,好不好?

师:

同学们说说,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

我觉得XXX读得特别好,很有感情。

师:

你点评得很到位。

生:

XXX有个地方读错了。

师:

你听得真仔细。

3、范读。

对于学生读得不太好的地方,教师进行纠正、示范。

(5分钟)

师:

第二自然段,同学们听老师读一读。

师朗读。

师:

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

让人觉得很高兴,腊八蒜很好吃。

师:

谢谢你的夸奖。

那咱们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好不好,读出腊八蒜的好吃,好吃得能让人流口水,行不行?

好,“除此之外……”起。

师:

嗯,有那么点儿好吃的味道了,同学们下课后自己再多读读好不好?

读给你的同桌听,读给你的朋友听,注意读得好吃点儿,读得让他们想流口水,好不好?

五、结束语与布置作业。

(1分钟)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认识了生字词,也练习了课文的朗读。

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生字新词,为下节课更顺畅地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北京的春节

喜庆蒜瓣

时间顺序热闹爆竹

有详有略隆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5分钟)

师:

同学们好。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著名艺术家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看老师写课题。

齐读课题。

同学们说说看,《北京的春节》都写了哪些节日?

师: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这些好日子的呢?

师:

作者在写北京的春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部分?

这种写作方法我称为什么?

师: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按照时间顺序深入学习老舍先生详细写的这些部分。

二、深入学习详写片段。

(30分钟)

1、腊八节。

(6分钟)

(1)熬腊八粥

师: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我们迎来了第一个好日子,也就是——腊八。

同学们自己朗读描写腊八的这两段,看看作者详细写了腊八这天的什么事儿。

生读。

教师巡视并指导读书。

师:

读完的同学请举手,说一说作者详细写了腊八这天的什么事儿。

生:

腊八这天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师:

你概括得真不错。

腊八这天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写板书)那人们是怎么熬腊八粥的呢?

请把句子找出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师:

哦,同学们,为什么要熬腊八粥啊?

生:

因为冷。

师: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师:

太冷了,把乌鸦都能冻死,所以要熬腊八粥,喝了粥就不冷了。

很好,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学生可能沉默。

师:

那这粥是用什么熬成的呢?

生: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师:

这么多米、豆、干果,你觉得这粥怎么样?

生:

好吃。

生:

材料特别丰富。

师:

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

生: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师:

老舍先生说,这不是粥,而是把各种各样的米啊豆啊干果啊聚拢来开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了。

同学们,这篇课文创作于五十多年前,那时候咱们国家经济相对比较困难,老百姓们可不可能每年都能熬品种这么丰富的粥啊?

你看出什么来了?

生:

哦,那年肯定丰收了。

生:

老百姓肯定很高兴。

生;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师:

与其说是比喻的修辞方法,不如说是作者为了说明粥品种之丰富,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生:

打比方。

师:

同学们都发现了,作者把腊八粥比成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这是一个丰收之年,这也注定是一个喜庆的新年。

(2)泡腊八蒜

师:

腊八这天,除了熬腊八粥,人们还要做什么呢?

生:

还要熬腊八蒜。

师: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好不好?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

同学们,腊八这天,你家来了个外国友人,他对腊八蒜很好奇,你能不能给他介绍介绍啊?

生:

腊八蒜是用醋泡的,颜色特别漂亮,我们就着腊八蒜吃饺子,味道特别好。

师:

介绍得简单易懂,外国友人向你翘起了大拇指。

那老舍先生是怎么说腊八蒜的?

生:

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师:

这语言……

生:

简单易懂。

师:

不仅简单易懂,还特别生动,一句色如翡翠——

生:

是比喻。

写这腊八蒜特别好看。

生:

我都流口水了。

师:

外国友人的口水都流了一地了。

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读出腊八蒜的色味双美来。

生范读。

师:

你读得真好,刘老师也要流口水了。

(3)年前的其他准备

师:

过了腊八,人们开始为过年做起了各种各样的准备,小孩子们要做什么?

生: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师: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什么样的气象是万象更新的?

生:

什么都是新的。

师:

不错,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人们预备许许多多东西,希望来年一切从新开始,美好幸福。

东西预备差不多了之后,就像咱们的儿童节表演一样,先来一个彩排吧,腊月二十三,小年到了。

放鞭炮、吃糖,大家欢欢喜喜迎接新年。

彩排后发现,还有些东西没准备好呢,搞个大扫除,赶紧买齐了吧,不然来不及了呀,因为——

生:

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师:

从腊八过后,把人们的准备简简单单一说,我们就来到了春节期间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

生:

除夕。

2、除夕。

(9分钟)

师:

老舍先生说,除夕真热闹。

到底有多热闹呢?

请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

指名读。

师:

你读得有点儿热闹了,有没有同学能读得更热闹点儿?

指名读。

师:

好,你读得更热闹一点儿了。

大家一起来研究研究吧,除夕怎么热闹了?

生:

做的事情特别多。

要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师:

说得真好,除夕这天要做这么多事情,真是热闹。

生: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每家每户都忙着做年菜,酒肉飘香,好热闹。

师:

他重点读了“家家”和“到处”,读得真到位,除夕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没有一个家庭不热闹的。

生:

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颜色也热闹。

师:

这么多颜色,热热闹闹的,不仅热闹,这些新衣、对联、年画,大多是红色,还很——

生:

好看。

生:

喜庆。

师:

还有哪儿热闹?

生:

鞭炮声日夜不绝,太热闹了。

生:

大家都回家吃饭,人这么多,太热闹了。

板书出示句子: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将“万不得已”“必定”做重点标注。

师:

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重读红线标注的词。

生读。

师:

你们从这两个词中读出了什么?

生:

我读出了人们除夕特别重要。

生:

我读出了人们很重视吃团圆饭。

师: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而除夕夜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每年春节,不管我们身在何方,都要赶回家与父母亲人团聚,赶回家吃这一顿团圆饭。

除夕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大家都不睡觉,聚在一起,谈一谈这一年的酸甜苦辣,一起守岁,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让咱们一起,再来体会体会这除夕的热闹和美好吧!

读。

齐读第7自然段。

3、初一。

(6分钟)

师:

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除夕,第二天便是春节,也就是——

生:

正月初一。

师: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同学们,“截然不同”是什么意思?

生:

完全不一样。

师:

那正月初一哪里与除夕不一样了呢?

同学们请默读课文,找一找正月初一具体哪些地方与除夕截然不同,好不好?

开始吧。

生:

“正月初一这天,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程都在休息。

”除夕很忙,初一都在休息。

师:

你找得很好,请坐。

其他同学还有没有别的发现?

生:

初一人们做的事情也和除夕不一样,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孩子们爱逛庙会。

生:

老师,为什么是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接待客人呢?

师: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不同的分工并不是一天两天决定的,而是跟我们的传统观念有关,哪位同学来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生:

拜年不一定在近处啊,以前人们大多是走着去拜年,如果太远的话,女人去拜年会不安全。

师:

你说得很有道理,女人身子比男人更为娇弱,不适宜上远处。

生:

重男轻女,以前男人的地位比较高。

生:

现在我妈的地位比较高。

师:

以前男人地位高,传统的拜年都是男人去,现在女人地位提升,也有男人女人一起去拜年的了,你们看,每一个传统风俗都跟咱们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同时,咱们的风俗习惯也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有了新的特征,对吧?

生:

对。

师:

初一这天,除了男人、女人不同的分工,小孩子们逛庙会还能看赛马赛骆驼的,这些比赛有没有名次之争?

生:

没有,“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师:

不错,初一这天不仅人们做的事情与除夕截然不同,没有那么热闹,也没有那么累,全城都在休息。

哪怕是比赛大家也是抱着快乐、欣赏的心态,一切都是为了放松、为了休息。

腊月和正月是我国人民一年当中最为悠闲的日子,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不管干什么都会高高兴兴的,不会真正在乎名次优劣。

这也与我国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热爱生活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有关。

那就请同学们用放松的、轻快的语调自己再小声读一读第8、9自然段吧。

生读。

师:

这样并不很忙的日子啊,一直要持续好些天。

铺户们虽然在正月初六开张了,可仍然不忙,铺子里的伙计还能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听戏呢!

真是相当悠闲。

4、正月十五。

(9分钟)

师:

一直到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这个高潮就是——

生:

正月十五。

师:

一个“又”字告诉我们春节的高潮不止一个,除了正月十五以外,还有——

生:

除夕、正月初一。

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听录音,小声跟读。

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这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也就是正月十五要做些什么事?

作者详写了其中的哪件事?

生听录音,跟读。

师:

刚才老师提的两个问题都已经相好的请举手。

XXX你来说。

生:

正月十五人们要赏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作者详细写了花灯。

师:

那同学们找一找,作者是怎么写花灯的呢?

生: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灯很多,很漂亮,就像办喜事一样。

生:

作者写了灯的种类很多,有玻璃的、牛角的、纱灯、还有彩绘《红楼梦》《水浒传》故事的。

师:

作者在写这么多的灯时,是这么说的,请看大屏幕。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个句子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

有的,有的,有的,是排比句。

师:

排比句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生:

突出了正月十五花灯的多。

师:

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

一律、清一色、都、通通。

它们都是近义词。

师:

这些词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这样用?

生:

都。

这样用就能不重复。

生:

读起来朗朗上口。

师:

你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太强了。

那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如此美丽而又红火的花灯吧。

生读。

师:

除了街上有灯,家里也有灯:

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大家都到哪儿都是美丽而红火的,不仅如此,还要吃元宵呀!

这的确是——

生:

美好快乐的日子。

三、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习“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者笔下不同的春节,自己试着写一写,注意详略得当。

(5分钟)

师: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花灯逐渐熄灭了,庙会也越来越清净了,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

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最为重要的节日,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过得分外——

生:

热闹。

师:

分外——

生:

喜庆。

师:

分外——

生:

团圆。

……

师:

作者在最后写正月十五时,花了很多笔墨写花灯,而放鞭炮和吃元宵却是一笔带过。

大家想一想,如果作者在这儿也详细写怎么放鞭炮的,怎么吃元宵的,可不可以?

生:

不可以。

除夕已经写过放鞭炮了,再也就重复了。

生:

腊八也写的是吃的,正月十五写点别的更好。

生:

正月十五赏花灯是最特别的,其他日子都没有。

师:

对啦,这就是我们说的作者详略得当的写法,不仅在写北京春节的节日时有详有略,在写每一个具体的日子时,也是详略得当,挑拣特色最为鲜明的来写,这样我们一说到腊八就想起——

生: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师:

一说起除夕,你就会说——

生:

热闹。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师:

而一说到正月十五,你第一个想到的就是——

生:

赏花灯。

师:

如此写法,重点非常突出,也能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也要学习这种详略得当的写法,抓住事物最有特色的方面详写,其他可以几笔带过。

咱们课文后面还有“阅读链接”,看看不同作者笔下不同的春节,自己试着写一写“我家的春节”,注意详略得当。

板书:

北京的春节

腊八节熬腊八粥品种丰富

泡腊八蒜色味双美

除夕热闹

截然不同初一悠闲三个高潮

正月十五赏花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