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阶梯训练压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5951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复习阶梯训练压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复习阶梯训练压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复习阶梯训练压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复习阶梯训练压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复习阶梯训练压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复习阶梯训练压强.docx

《中考物理复习阶梯训练压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复习阶梯训练压强.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复习阶梯训练压强.docx

中考物理复习阶梯训练压强

八年级科学《压强》阶梯训练

1.如图7-1甲、乙两种情况中,物块均为边长是10cm、重为5N的正方体,F均为15N,则甲图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a,乙图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a。

2.有一种潜水服可抗压强1.96×106Pa,潜水员穿这种潜水服最多可潜入m的水中,这时潜水服每平方米面积上承受的压力是N。

3.在一只玻璃茶杯里装满水,用一张平整的纸片盖住杯口,然后小心地将茶杯倒过来,移开手,纸片不会掉下来,也不会向外漏水。

这个实验(通常称为覆杯实验)可以说明的物理事实是,这个实验也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的,当在缓慢地倒转杯子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现象,手移开后纸片会脱落,水会洒下来。

4.如图7-2,物块重为10N,水平力F为15N,物块处于静止状态。

则:

物块对竖直壁的压力N;物块所受摩擦力是N;物块所受合力是。

5.图7-3中的U型压强计,金属盒未没入水中时,两管中水面相平,当金属盒没入水中A点时,U型管两边水面的高度差为10cm。

若将容器中的水改为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金属盒仍置于且点,则U型管中的水面高度差应为cm,此时A点的压强为Pa。

(取g=1ON/kg)

6.某人在水平道路上骑自行车,而车胎有缓慢的漏气现象,那么在行驶过程中车胎对路面的压强将()。

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

7.如图7-4所示,甲、乙是两支相同的试管,各盛有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类的液体,且当甲试管适当倾斜时,两试管中液面等高,则这时两试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是()。

A.甲管中大B.乙管中大

C.两管中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如图7-5所示,在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柱形玻璃杯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两种液体对玻璃杯底的压强相等

B.两种液体对玻璃杯底的压力相等

C.两杯中在深度相同的A、B两点处的压强相等

D.甲杯中是水,乙杯中是酒精

9.某封冻的河面上的冰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4×104Pa,在冰面上行驶的小车质量是200kg,它与冰面的接触面积是0.4m2。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小车上最多能装多大质量的货物?

取g=1ON/kg。

 

10.如图7-6所示,玻璃容器底面积是40cm2,内盛500mL酒精,深度为lOcm,容器置于面积为20dm2的水平桌面上。

酒精密度为0.8g/cm3,容器重不计。

求:

(1)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力。

(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压力压强

1.物理学中把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重为10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N,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N。

3.一个重为600N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力是N。

如果这个人抬起一只脚(单脚着地),这时他对地面的压力为N。

4.如图7-7所示,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画出物体对水平面压力的示意图。

如图7-8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画出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5.压力作用的效果是使物体发生。

压力作用的效果跟有关,还跟有关。

6.物理学中用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压力作用的效果,计算公式是。

7.压强的单位是,简称。

此外,常用的单位还有、。

8.使用公式p=

计算压强时,要特别注意式中的S是指“受力面积”。

例如,一个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重为50N,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N,受力面积是m2,物体对桌面的压强是Pa。

9.水平桌面上放着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2∶3,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1∶3。

则:

它们对桌面的压力之比是,对桌面的压强之比是。

10.书包的背带应当做得扁而宽,这样对肩的小,感觉会舒服些。

火车铁轨是铺在枕木上的,这样可以增大,从而减小对路基的压强,避免路基下陷。

11.如果物体间的压力不可以改变,可以通过来减小压强;如果物体间的接触面积不可以改变,可以通过来减小压强。

12.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有着两座可爱的驼峰和四只看起来有点笨拙的大脚。

请分析说明骆驼“驼峰”和“大脚”的功能。

 

1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

(1)压力的方向总是向下的。

()

(2)压力的大小有时等于物体的重,有时不等于物体的重。

()

(3)很大的压力可能只会产生很小的压强,很小的压力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压强。

()

(4)1Pa表示1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

(5)人走路时比站立不动时对地面的压强大些。

()

14.质量是45kg的同学站在地面上,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0cm2。

求:

他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取g=10N/kg)。

思考:

要想很快地使他对地面的压强增大一倍,可以怎么办?

15.回答下列问题:

(1)图钉能不能按进墙壁或木板,菜刀能不能把菜、肉等切断,取决于哪些因素?

(2)图钉尖秃了就很难按进墙壁或木板,这是为什么?

(3)菜刀磨一磨,切起来就轻松顺当,这又是为什么?

16.如图7-9是研究压强的简易实验。

实验器材是:

一块泡沫塑料(海绵)、一只自制的小桌、一只(50g)大砝码。

实验时,按图甲、乙、丙三种方式放置器材,观察海绵表面下陷的程度。

(1)图甲和图乙相比较,小桌对海绵的压力,小桌与海绵的接触面积,海绵下陷的程度,(选填“相同”或“不同”)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图乙和图丙相比较,小桌对海绵的压力,小桌与海绵的接触面积,海绵下陷的深度,(选填“相同”或“不同”)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7.各种农用拖拉机配的犁刀形状略有不同,但共同之处前端是尖的,这样在耕地时就可以增大犁刀对泥土;驾驶人员很注重犁刀的除锈维护,使刀面保持光洁,这样在耕地时就可以减小犁刀与泥土间的。

18.如图7-10,物块底面积是10cm2,重为10N,被竖直向上的力F顶在天花板上,天花板的面积是12m2。

若F=30N,则物块对天花板的压力是N,压强是Pa;若F=10N,则物块对天花板的压力是N,压强是Pa。

19.一辆坦克的质量是40t,它有两条履带,每条履带的着地面积是2.5m2。

求坦克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对路面的压强。

(取g=10N/kg)

 

20.把一块砖(它是长方体)按图7-11的三种方式放在水平地面上。

图a叫平放,图b叫侧放,图c叫竖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种放置方式中,对地面的压力、压强都是相等的

B.三种放置方式中,对地面的压力是相等的,竖放时对地面的压强最大

C.三种放置方式中,竖放时对地面的压力最大,因而压强也最大

D.由于放置方式不同,因而无法比较压力和压强的大小

21.如图7-12,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重为20N,放在竖直壁和水平面的交角处,并受到水平力Fl和竖直力F2的作用,F1和F2都是10N。

求:

(1)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力是N,压强是Pa;

(2)物块对竖直壁的压力是N,压强是Pa。

22.如图7-13,粗细不同的A、B两个圆柱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重力为GA=GB=GC,它们的横截面积分别为SA和SB.。

对B的压强Pl=,B对地面的压强P2=。

23.冬天,家长和老师都告诫同学们不要去封冻的河面上滑冰,但就是有个别同学不听劝告。

某同学偷偷滑冰,忽见冰有了裂缝,这时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A.立即调头往河岸上奔跑B.站住不动,呼喊求救

C.立即调头慢慢往河岸走D.俯卧在冰上,慢慢往河岸爬行

24.下列有关压力、压强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体放在乙物体的上面,甲对乙的压力就等于甲的重力

B.甲物体放在乙物体的上面,求甲对乙的压强时,总是用甲对乙的压力除以甲的下表面的面积

C.甲、乙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则两个物体间一定存在压力

D.甲、乙两个物体之间有压力,压力的大小有可能跟这两个物体的重力都无关

25.一本初中物理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何测定它对桌面的压强?

请写出你所选择的器材、实验步骤及压强的表达式:

器材:

步骤:

 

表达式:

26.为了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不同的圆柱体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表一(ρ铜=8.9×103kg/m3)表二(ρ铁=7.8×103kg/m3)表三(ρ铜=8.9×103kg/m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圆柱体的密度和高度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底面积(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实验序号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7(或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结论: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结论:

27.一块砖长、宽、厚分别是20cm、10cm、5cm,质量是2kg。

当砖以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地面上时,砖对水平地面的最大压强和最小压强分别是多大?

(取g=10N/kg)

28.如图7-14,一个圆柱体立放在水平桌面上。

已知它的密度是ρ,高为h,横截面积是S。

(1)写出圆柱体对桌面压强的表达式;

(2)有铝质、铁质、铜质的三个圆柱体,它们的高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都立放在水平面上。

你能很快地说出它们对平面的压强大小关系吗?

29.某工厂要修建一座烟囱.经勘测,打算建烟囱的地方的地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9.2×104Pa。

设计的烟囱基础占地面积为4m2,建成后的烟囱重约为4.17×105N问:

该烟囱能否按原计划修建?

如果不行,可以采

取什么措施?

 

30.某工厂生产一种履带式农用拖拉机,它的机身总质量是5t。

按设计要求,拖拉机对水平路面的压强应不超过4×104Pa。

那么,它的每条履带的着地面积应不小于何值?

(取g=1ON/kg)。

 

31.已知某河面上的冰能承受的压强是3×104Pa,一个人的质量是60kg,每只鞋底的面积都是150cm2。

通过有关计算回答问题:

(1)此人站在冰上是否有危险?

(2)此人能不能从冰上走过河?

(取g=10N/kg)。

32.有一质量为10t的纪念碑立在一块长方体的基石上,如图7-15所示。

基石的密度是2×103kg/m3,设计高度为1m。

如果立碑处的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1.4×105Pa,那么,这个基石的底面积应设计为多大?

(取g=1ON/kg)

 

液体压强

1.液体由于受作用,因而对容器底有力,当然也就有压强;液体具有性,容器壁要阻碍它,因而液体对容器壁要产生力,也要产生。

2.与固体相比,液体有不同的性质,这就是液体具有,因而液体的压强就有不少区别于固体的特点。

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方法是。

3.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测量仪器是。

这种仪器上的金属盒(盒面是橡皮膜)放到液体中时,它的U形玻璃管两边液柱的高度会发生变化,被测的液体中某处的压强大小就是通过U形管两边液面的显示出来的。

4.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

(1)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同种液体的相同深处压强。

(2)液体中的某一点处,液体向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压强的大小是的。

(3)对不同的液体来说,相同深度处的压强,这说明液体的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有关;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液体的,压强越大。

5.如图7-16示,甲、乙两个容器都是圆柱形的,但乙容器比较粗。

两容器中盛的都是水,放在水平桌面上时液面一样高。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容器中的水少些,所以水对甲容器底的压强小些

B.乙容器底面积大些,所以水对乙容器底的压强小些

C.水对两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压强也相等

D.水对两容器底的压力不相等,但压强相等

6.如图7-17示,甲、乙是两个圆柱形的容器,甲粗而矮,乙细而高,放在同一水平面上,都盛满某种相同的液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所盛的液体肯定比乙多,液体对甲容器底的压强大

B.乙容器中液面比较高,液体对乙容器底的压强大

C.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多少不能比较,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也不能比较

7.液体由于而对容器底有压强,液体由于而对容器壁也有压强,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有关,还与液体的有关。

根据压强公式P=F/S,可以推导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P=,式中ρ是指液体的,其单位应取,h是指液体的,其单位应取。

8.如图7-18器中盛有水,A点处压强PA=Pa,B点处压强

PB=Pa,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

9.物理学中所说的连通器是指的容器。

10.在图7-19示的几种情况中,不能称为连通器的是()。

11.某校科技兴趣小组的同学到一家茶具生产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发现这个厂生产的茶壶都是图7-20传统样式的。

同学们思想很活跃,给这个厂提建议,能不能把茶壶的造型改变一下,用新颖的造型来吸引客户。

厂里对这个建议很重视,干脆对这些同学说,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了。

大家积极性很高,充分发挥想像力,画了好多设计图案,最后向厂里提交了他们最得意的三种设计,如图7-21结果,厂里只选中了其中的一种,另外两种虽然造型新颖,但不符合物理原理,不适用,因而未被选中。

哪一种被选中了呢?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12.留心观察居民楼里的下水管(比如你家住在二楼,走进卫生间向上看,就能见到三楼的下水管),你会发现水池、抽水马桶的下水管有一段是弯成U形的,如图7-22所示。

你知道这一段弯管有什么作用吗?

说说它的工作原理。

 

13.如图7-23所示,玻璃漏斗、透明软管、玻璃管连接成一个连通器,里面注有水。

请注意三幅图有什么差异。

b图表示右边的玻璃管比a图提高了一些,水面也高了一些;c图表示漏斗比b图降低了些,玻璃管提高了些,水面又高了一些。

三幅图相比虽然水面高度不同,但每一幅图中的两边水面是相平的。

这个实验表明。

14.已知海水的密度是1.03×103kg/m3。

潜水员潜到海面下40m时,受到的海水的压强是多大?

15.刘家峡水电站的水库大坝高147m,当水库中的水位是130m时,坝底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大?

16.如图7-24所示的大烧杯中盛有液体(水或盐水)。

当把压强计的金属盒插到A点处时,压强计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高度差恰好是lcm。

那么,

(1)如果把金属盒插到B点处,则压强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将1cm(选填“等于”或“小于”“大于”),由此可知液体压强的一个特点是;

(2)如果把金属盒平移到C点处,则压强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将1cm,由此可知液体压强的另一个特点是。

17.如图7-25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盐水,液面相平,甲中的A点与乙中的B点深度相同。

如果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插到甲中的A点处,压强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是lcm,那么,当把压强计的金属盒插到乙中的B点处时,压强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将lcm。

由此可知液体压强与有关。

18.找一个空的小玻璃药瓶,在瓶口上绷扎橡皮膜,然后竖直地浸入盛有水的大玻璃杯中,一次瓶口朝上,一次瓶口朝下,如图7-26所示。

看到的现象是:

瓶口朝上时(左图),橡皮膜往下凹;瓶口朝下时(右图),橡皮膜往上凹;两种情况相比较,瓶口朝下时橡皮膜凹得更明显。

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会产生向下的压强,也会产生向上的压强

B.深度越深,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C.瓶口朝上时,水对橡皮膜有压强,橡皮膜对水没有压强;瓶口朝下时,橡皮膜对水有压强,水对橡皮膜没有压强

19.如图7-27,竖直放置的试管中盛有约一半的水,若将试管稍稍倾斜些,那么()。

A.试管中水的质量没有变化,水对试管底的压强也不变化

B.试管中水的深度没有变化,水对试管底的压强也不变化

C.试管倾斜后,水面高度下降,水对试管底的压强变小

20.连通器原理可以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证明。

现在请你顺着下面的思路来试一试:

如图7-28所示的连通器是—个U形的玻璃管,里面注入水。

设想(想像)在最低处取一个小液片AB,左支管中水柱高为h左,右支管中水柱高为h右,则:

左支管中的水对液片的压强p左=,对液片的压力方向向;右支管中的水对液片的压强p右=,对液片的压力方向向。

讨论:

如果h左>h右,则p左p右,液片会向移动;如果h右>h左,则p左p右,液片会向移动;如果液片不移动,则说明p左p右,从而有h左h右。

21.某公路两侧有水渠,公路下面有管道(称为“涵管”或“涵洞”)将两侧水渠连通,如图7-29是它的截面图。

从图中看出,路面下的涵管是倾斜的,两侧水渠中的水面均高出涵管口。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总是从乙渠流向甲渠

B.两渠中的水面相平时,涵管中水不流动

C.甲渠水面较高时,水向乙渠流动;乙渠水面较高时,水向甲渠流动

22.用压强计测得水中某点处的压强是1568Pa。

求该处水的深度。

 

23.用压强计测得某液面下20cm深处的液体压强是2450Pa。

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24.一个油桶里装有密度为0.8g/cm3的油,油面下80cm处的桶壁上受到的油的压强是多大?

 

25.一只长约1m的玻璃管,竖直放置,里面注有水银,水银面高出管底76cm。

求水银对管底的压强。

(水银密度ρ=13.6×103kg/m3。

取g=10N/kg)思考:

有的同学说,玻璃管的粗细不知道(管底面积不知道),所以不好求水银对管底的压强。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26.观察图7-30的实验,这里展示了三幅图,但实验是在同一个烧杯中做的,手捏的地方有一个螺母,捻动螺母可以改变下面金属盒的方向。

三幅图对照起来看:

(1)压强计的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是的;

(2)方向是的;(3)液面高度差是

的;(以上几空均选填“相同”或“不同)(4)通过该实验,我们认识到液体压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27.一个玻璃茶杯里放大半杯水,如果将一个手指头慢慢插入杯中,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水面要升高,所以水对杯底的压强增大

B.由于手指不会触及到杯底,所以杯底受的压强不会有变化

C.手指插入水中,但杯中的水并没有增加,所以水对杯底的压强不会增大

28.如图7-31,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水银、盐水、酒精,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那么下列对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各装什么液体?

()。

A.甲中是水银,乙中是盐水,丙中是酒精

B.甲中是水银,乙中是酒精,丙中是盐水

C.甲中是盐水,乙中是水银,丙中是酒精

D.甲中是酒精,乙中是盐水,丙中是水银

29.如图7-32,一个上下粗细不一样的容器,注入部分水后封闭。

如图甲那样放置时,水对底部的压强是P1,将它倒置如图乙那样放置时,水对底部的压强为P2。

那么,P1与P2关系是()。

A.P1=P2B.P1

C.P1>P2D.无法比较

30.如图7-33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放在水平面上。

甲盛盐水,乙盛酒精,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

若图中所示A、B两点等高,这两点处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

则PA和PB的大小关系是()。

A.PA=PBB.PA

C.PA>PB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31.一个杯子中盛满水,把一个小木块放入杯中时,木块浮在水面上。

此时杯底受到的水的压强将,压力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不变”)

32.一个塑料桶底面积是300cm2,放在水平地面上,倒入l5kg水后,水深为30cm。

水对桶底的压力是N。

(思考:

能认为水对桶底的压力等于水重吗?

33.三个同种材料的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高度相同,其质量关系是m甲>m乙>m丙。

如果对桌面的压力分别

为F甲、F乙、F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P丙,那么()。

A.F甲=F乙=F丙P甲=P乙=P丙B.F甲>F乙>F丙P甲>P乙>P丙

C.F甲>F乙>F丙P甲=P乙=P丙D.F甲=F乙=F丙P甲>P乙>P丙

34.如图7-34是一个连通器,里面盛有水且水面相平。

设想在左边的容器中放一个小塑料球,球浮在水面且水不溢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左右两容器中水面仍相平,但水对两容器底的压强变大了

B.左边容器水面上升,右边容器中水面高度不变

C.水对左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了,对右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

D.右边容器比较细,所以右边容器中水面上升得高些

35.底面积为40cm2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某种液体,放在水平面上,测得液面下20cm处的器壁上A点受到的液体压强为1960Pa。

问:

(1)容器中所装的可能是哪一种液体?

(2)若将质量为1.58kg的铁块浸没于液体中,且液体没有溢出,则器壁上A点受到的液体压强有无变化?

如果变化,变化了多少?

 

36.一个底面积为25cm2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高为30cm,重为4N。

向容器中倒入500mL的某种液体后,容器和液体共重7.92N。

求:

(1)液体的密度;

(2)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7.有一只两端都开口的直玻璃管,用一个很轻、面积比玻璃管口的横截面积稍大的塑料片挡住玻璃管的下端口,插入水中10cm深处(水不漏人管中),如图7-35所示。

若向管内缓慢地倒入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当管内酒精的高度为何值时,塑料片恰好下落?

38.质量为240g、底面积为40cm2、容积是200cm3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装满某种液体时,它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980Pa。

问:

(1)容器和液体共有多重?

(2)液体的密度是多大?

 

大气压强

1.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着空气,习惯上称为大气,所以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又叫。

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

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简称。

2.固体、液体能够产生压强,人们比较好理解。

但空气看不见,人们生活在空气中并没有感觉到压力,很自如。

所以说大气有压强人们感到怀疑,开始时并不相信。

后来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做了著名的、也是十分有趣的实验,向人们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3.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这个实验表明大气压大约能支持约高的水银柱,根据公式计算,大气压值约为Pa。

4.自来水笔(通常所说的钢笔)吸墨水时,用手捏橡皮管再松开,墨水就被吸进橡皮管里去。

捏橡皮管的目的是;松开时,墨水在的作用下进入橡皮管中。

5.下面关于大气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气压是指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力B.大气压是指空气对地面的压强

C.大气压是指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D.空气产生的压力简称为大气压

6.对下列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人跳起来或物体被抛向高处,总要落回地面,这是由于受大气压作用的缘故

B.人生活在大气中,并没有被压的感觉,这说明大气压是很小的

C.吸盘式挂衣钩能紧贴在平整的木板或玻璃板上,是因为它能产生很大的吸力

D.人在大气中没有被压的感觉,是因为人体内,也有压强及长期生活在大气中习惯了

7.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